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都儿,钦察氏。父秃孙,隶蒙古军籍。中统三年,从丞相伯颜讨李璮叛,以功授百户。至元十年,告老,以昔都儿代之。

十一年,昔都儿从大军南征,攻取襄阳、唐、邓、申、裕、钧、许等州,累功授忠显校尉、管军总把,赐银符,将其父军。十四年,从诸王伯木儿追击折儿凹台、岳不忽儿等于黑城哈剌火林之地,平之。十七年,赐金符,升武略将军、侍卫军百户。时亡宋犹有未附城邑,昔都儿言于行省,愿自举兵下之。省从其请,诸城闻风而附。

二十四年,赐虎符,进宣武将军、汉洞右江万户府达鲁花赤。是年秋七月,领洞军从镇南王征交趾。冬十月,至其境,驻兵万劫,右丞阿八赤命进兵,拔其一字城,射交人,夺其战舰七。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四月,战于韩村堡,擒其将黄泽。是夜二鼓,交人突至,谋劫营,官军坚壁以待,敌失计,诘旦,鸣鼓出营,交人却,追杀甚众。还营,立木栅,增逻卒,交人不敢犯。五月,镇南王引兵还,以昔都儿为前军,行次陷泥关,战数十合,交人却,遂还迎镇南王于女儿关。交人四万余截其要道,时我军乏食,且疲于战,将佐相顾失色,昔都儿率勇士奋戈冲击之,交人却二十余里,遂得全师而还。镇南王闵其劳,命枢密臣奏升其秩。

二十六年,赐虎符,授广威将军、炮手军匠万户府达鲁花赤。大德二年卒。子也先帖木儿袭。

(节选自《元史•昔都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B.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C.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D.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统三年,属于年号纪年,中统是元朝的第一个年号。
B.鸣鼓和鸣金是古代打仗时的指挥信号。鸣鼓是进攻的信号,鸣金是收兵的信号。
C.虎符是中国古代铁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各个朝代的虎符形制都是一样的。
D.秩,古代官吏的俸禄或官阶、品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都儿的父亲秃孙,有蒙古军籍,曾跟从丞相伯颜讨伐反叛的李璮,因战功授予百户之职,告老还乡后,昔都儿代替他,从此昔都儿走上了军旅生涯。
B.昔都儿因多次战功授爵,朝廷先赐予他银符,后又赐予金符,最后赐予他虎符,并让他独率洞军去征伐交趾,因立功而加官晋爵。
C.昔都儿辗转各地作战,先是跟从大军南征,攻取襄阳、唐、邓等州,后随从伯木儿平定折儿凹台、岳不忽儿,后出征讨伐交趾,皆有战功。
D.昔都儿作战勇猛,在四万多交趾军队阻截交通要道的情况下,他率领勇士奋力攻击敌人,迫使交趾军队退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亡宋犹有未附城邑,昔都儿言于行省,愿自举兵下之。
(2)右丞阿八赤命进兵,拔其一字城,射交人,夺其战舰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24 06:10: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断,字日新。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
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勤。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一日视事,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鞫实,磔僧。一商暮归,恐遇劫,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旦往求金不得,诉于新。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商骤归,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妻与所私皆论死。
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谢罪,劾罪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夏原吉为原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如新言。当是时,周廉使名闻天下。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伞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九》)
(注)①蠲(juā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
B.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
C.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
D.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为中央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
B.成祖,明朝皇帝朱棣的庙号。庙号是在帝王临终前朝廷为以后祭祀他而起的名号。
C.印,用作取信之物。历史悠久,种类很多,上面的字迹常见的有阴文、阳文两种。
D.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通常指帝王或官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平民便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新为官正直敢言。成祖登基后,他曾担任监察御史,弹劾过许多官吏,权贵们都很害怕他。
B.周新善于判决案件。他由马前群飞的虫蚋循踪发现死尸并最终破案,又从失金商人的投诉中觉察到商人之妻的嫌疑。
C.周新为政体恤百姓。浙西发生水灾,通政赵居任隐匿不报,在周新的奏报下,百姓才得到赈济。
D.周新为人不畏权贵。锦衣卫指挥纪纲攫取财物作威作福,周新想要查处他,他听说后就逃跑了。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
(2)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枢字子明。父天安,全甫,秉直仲子也。岁癸酉,从秉直降。太师木华黎以其兄天倪为万户,而质天安军中。己卯,从地关右,生擒鄜州骁将张资禄号张铁枪者。乙酉,武仙杀天倪于真定,天安率众来会天泽,并力攻仙,败走之。以功授行北京元帅府事,抚治真定。庚寅,宋聚兵邢之西山,声言为仙援,遣其徒赵和行间城中,诬倅副李甲、刘清尝输款为内应。守将械两人送府,大帅趣命戮之,天安揣知其诈,请自鞫之,果得其情,遂斩和以徇。壬辰,从伐金乙卯卒。

枢年二十余,以勋臣子知中山府,有治绩。甲寅,初籍新军,天泽以长兄二子各有官位,而仲兄之子未仕,乃奏枢为征行万户,配以新军,戍唐、邓。乙卯,败宋舟师于汉水之鸳鸯滩,赐金虎符。戊午,宪宗伐宋,入自蜀,从天泽诣行在,朝帝于大散关。帝劳之曰:“卿久镇东方,兹复远来,勤亦至矣。”枢对以壮言,遂命为前锋。宋立剑州,侨治于苦竹崖,前阻绝涧,深数百尺,恃险而不备,帝使枢侦之。枢率健卒数十,缒而下,得其所以致师处以闻,帝趣枢急取之,宋人惧,乃降。翼日,大宴,帝顾皇后,命饮枢酒,且谕新附渠帅曰:”我国家自开创以来,未有皇后赐臣下酒者,特以枢父子世笃忠贞,故宠以殊礼。有能尽瘁事国者,礼亦如之。“

己未,从天泽击败宋将吕文德于嘉陵江。世祖即位,改赐金虎符。中统二年,从天泽驾北征。三年,李璮叛据济南,复从天泽往讨之。枢一军独当其险,夹涧而城,又命作苇炬数百置城上。逮三鼓,贼果至,飞炬掷之,弓弩齐发,贼众大溃,璮就擒。至元六年,高丽人金通精据珍岛以叛,讨之,岁余不下。七年,进枢昭勇大将军、凤州经略使。枢至,与战,大破之,其地悉平。十二年,复以万户从丞相伯颜伐宋,宋平,署安吉州安抚使。十四年,移疾还。二十四年,卒。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己卯,从地关右  攻取,夺取
B. 诬倅副李甲、刘清尝输款为内应 投诚,表示投降
C. 侨治于苦竹崖 借助他处为治所
D. 从天泽驾北征    带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在古代,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而女子没有取字的权利。
B. 中统、至元,都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按照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
C. 三鼓,即三更、夜半,相当于现在的23点一一(次日)1点。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总称五更、五鼓,或五夜。
D. 移疾,意同“移病”,指官员上书称自己有病,请求辞官,多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婉辞。类似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乞休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天安有勇有智,先后跟随部队生擒骁将张资禄、讨伐金军,曾率众会合天泽合力敗走金将武仙,也曾识破宋朝的反间计。
B. 史枢二十岁时就因功任中山府知府,又因政绩卓著受到皇帝的重用,被任命为征行万户,驻守在唐州、邓州,后因功被赐金虎符。
C. 史枢跟随天泽到行在所拜见宪宗时,得到了宪宗的慰劳。在盛大宴会上,宪宗特意命令皇后向史枢赐酒,给予了他特殊的恩宠。
D. 史枢军事才能出众。先后多次击败宋师,曾以万户的身份跟随伯颜伐宋; 曾随天泽讨伐叛变的李璮,还独自率兵大破叛变的高丽人金通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守将械两人送府,大帅命戮之,天安揣知其诈,请自鞠之,果得其情,遂斩和以徇。
(2) 枢率健卒数十,縋而下,得其所以致师处以闻,帝趣枢急取之,宋人惧,乃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淮阴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于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B.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D.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小题2】下列对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周代即有的五等爵位之首,其余四等依次是公、伯、子、男。
B.拜指古时授予官职,类似的词语还有“除”,例如“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C.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D.《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他一怒之下,最终离去。
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认为不妥,最终汉王让韩信做了大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弘范,字仲畴,善马,颇能为歌诗。年二十时,兄顺天路总管弘略上计寿阳行都,留弘范摄府事,吏民服其明决。蒙古军所过肆暴,弘范杖遣之,入其境无敢犯者

从亲王合必赤讨李璮于济南。弘范营城西,璮出军突诸将营,独不向弘范。弘范曰:“我营险地,璮乃示弱于我,必以奇兵来袭,谓我弗悟也。”遂筑长垒,内伏甲士,而外为壕,开东门以待之,夜令士卒浚壕益深广,璮不知也。明日,果拥飞桥来攻,未及岸,军陷壕中,得跨壕而上者,突入垒门,遇伏皆死,降两贼将。

移守大名管民总管。岁大水,漂没庐舍,租税无从出,弘范辄免之。朝廷罪其专擅,弘范请入见,进日:“臣以为朝廷储小仓,不若储之大仓。”帝曰:“何说也?”对曰:“令岁水潦不收,而必责民输,仓库虽实,而民死亡殆尽,明年租将安出?曷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则岁有恒收,非陛下大仓库乎?”帝曰:“知体,其勿问。”

括诸道兵围宋襄阳,朝廷以益都兵乃李璮所教练之卒,勇悍难制,故命领之。戍鹿门堡,以断宋饷道,且绝郢之救兵。弘范建言曰:“国家取寰阳,为延久之计者,所以重人命而欲其自毙也。宜城万山以断其西,栅灌子滩以绝其东,则庶几速毙之道也。”帅府奏用其言,移弘范兵千人戍万山。既城与将士较射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入城自守弘范曰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言退者死即擐甲上马,亲率二百骑为长阵,令曰:“闻吾鼓则进,未鼓勿动。”宋军步骑相间突阵,弘范军不动,再进再却,弘范曰:“彼气衰矣。”鼓之,前后奋击,宋师奔渍。

入朝,疾作。病甚,与亲故言别。卒,年四十三。

(选自《元史·张弘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城与将士/较射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入城自守/弘范曰/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言退者死/
B.既城与将士/较射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入城自守/弘范曰/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育退者死/
C.既城/与将士较射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入城自守/弘范曰/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言退者死/
D.既城/与将士较射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入城自守/弘范曰/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育退者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槊,长矛。马槊,中国古代冷兵器,是槊的主要形态,是重型骑兵武器。
B.上计,文中指地方行政长官向上级呈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
C.飞桥,文中指古代军队作战时保障攻城部队通过河道的一种器材。
D.饷道,古代作战时后勤保障的通道,专门用于运送粮食和转运伤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弘范能文善武,办事精明强千。他很会写诗歌;他代哥哥处理总管府事务,处事明达有决断;他强硬处置胡作非为的蒙军。
B.张弘范足智多谋,善于排兵布阵。他准确判断出李璮的想法,于是设计对付李璮来犯,挖深壕沟,埋伏士兵,最终打败了敌军。
C.张弘范一心为民,富有远见。当水灾发生后,他下令免除百姓的租税;面对朝廷的加罪,他向皇上阐述了藏富于民的道理。
D.张弘范临危不乱,身先士卒。面对宋军的突袭,他向朝廷上奏计谋,亲自率领骑兵与敌周旋,取得胜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古军所过肆暴,弘范杖遣之,入其境无敢犯者。
(2)曷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则岁有恒收,非陛下大仓库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虞集,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节选自《元史·虞集传》)
①(外傅)是指古代贵族子弟到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②(训迪)教导学生。③(暇佚)悠闲逸乐。④(擅业)独占其业。⑤(日隆)一天比一天多。⑥(忤)触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B.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C.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D.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是旧时中国人在本名之外所起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B.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国学,中国历史上的“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现在一般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D.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0篇,故又称“诗三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集在任儒学教授时虽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却很注重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任博士时,有个刘生因喝醉酒而有失礼行为,他坚决主张削除他的学籍。
B.虞集认为经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个人之见所能详尽的,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取,不能先有成见,否则,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也由此而生。
C.虞集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
D.虞集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没有才华,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3)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