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石)保吉字祜之,初以荫补天平军衙内都指挥使。开宝四年,召见,赐袭衣、玉带、金鞍勒马。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矫制度关为王仁赡所发罚一季奉七年,改朔州观察使。守信卒,起复,为威塞军节度。
真宗即位,加检校太尉、保平军节度。车驾北巡,命为河北诸路行营都部署,屯定州。景德初,改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冬,幸澶渊。命民李继隆分为驾前东西面都排阵使,军于北门外。辽骑数万骤至城下,保吉不介马而驰当其锋,辽人引去。俄而请盟,锡宴射于行宫后苑。帝谓继隆等曰:“自古北边为患,今其畏威服义,息战安民,卿等力也。”保吉进曰:“臣受命御患,上禀成算。至于布列行阵,指授方略,皆出于继隆。”帝曰:“卿等协和,共致太平,军旅之事,朕复何忧。”
二年,改镇安军节度。未几,自治所来朝,愿奉朝请,从之。四年,部民上治状,乞还镇所,诏奖谕之,仍从其请。大中祥符初,从东封,摄司徒,封祀坛奉俎,加检校太师还镇。冬,公主疾,诏归视,主薨。明年,保吉卒,年五十七,赠中书令,谥庄武。
保吉姿貌环硕,颇有武干。累世将相,家多财,所在有邸舍、别墅,虽馔品亦饰以彩缋。好治生射利,性尤骄倨,所至峻暴好杀,待属吏不以礼。镇大名也,叶齐、查道皆知名士,尝械以运粮。
善弋猎,畜鸷禽兽数百,令官健罗鸟雀饲之,人有规劝者辄怒之。在陈州,盛饰廨舍以迓贵主。因完葺城垒,疏牖于上,以瞰衢路,如箭窗状。未尝上闻,宾佐谏之不听,颇涉众议。
(选自《宋史·卷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矫制度关/为王仁赡所发/罚一季奉/
B.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矫制度关/为王仁赡所发/罚一季奉/
C.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矫制度关/为王仁赡所发/罚一季奉/
D.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矫制度关/为王仁赡所发/罚一季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复,明以前,官员因父母丧而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明清后,又指父母丧满期后重新出来做官。
B.节度,唐代以后为领兵之官,即节度使,唐初在边境设置,后遍设于内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C.真宗,宋代第三个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君主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历史上每个君主都有庙号。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照他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吉出身显赫,官职多次变迁。最初是凭借祖先的功勋担任天平军衙内都指挥使,又升任本州防御史,加领检校太尉等职,受到两代帝王恩宠。
B.保吉英勇杀敌,却能不贪功勋。景德初年,在同辽军作战时勇猛无敌,其后面对皇帝的褒奖,能够不居功自傲,将功勋归于他人。
C.保吉虽为将才,难掩品性缺陷。他因作战勇敢为治下百姓拥戴,但为人傲慢,严酷残暴好杀戮,对待下属官吏无礼。
D.保吉我行我素,不听别人规劝。为迎接公主装饰官署,趁机修补城池营垒,宾客僚佐劝谏也不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辽骑数万骤至城下,保吉不介马而驰当其锋,辽人引去。
(2)善弋猎,畜鸷禽兽数百,令官健罗鸟雀饲之,人有规劝者辄怒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7 11:16: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德完,字子醇,广安人。万历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西陲失事德完言今经略郑洛主款巡抚叶梦熊又言战边不协安望成功帝为饬二臣 石星为本兵,德完上十议以规时,帝纳之。已,请裁李成梁父子权,劾褫黔国公沐昌祚冠服,罢巡抚朱孟震、贾待问、郭四维、少卿杨四知、赵卿。又发广东总督刘继文、总兵官李栋等冒功罪。半岁章数十上,率军国大计。累迁户科都给事中。倭寇久躏朝鲜,再议封贡。德完言:“封则必贡,贡则必市,是沈惟敬误经略,经略误总督,总督误本兵,本兵误朝廷也。”后封果不成。德完寻以疾归。二十八年,起任工科。极陈四川采木、榷税及播州用兵之患。又言三殿未营,不宜复兴玄殿、龙舟之役。皆不报。已,劾湖广税使陈奉四大罪。再疏极论,谓奉必激变。奉果为楚人所攻,仅以身免。寻因祷雨言:“愿尽撤矿税之使,释逮系之臣,省愆赎过,用弭灾变。”不报。已,极陈国计匮乏,因请减织造,止营建,亟完殿工,停买珠宝,慎重采办,大发内帑,语极切至。帝亦不省。

时帝宠郑贵妃,疏皇后及皇长子。皇长子生母王恭妃几殆,而皇后亦多疾。左右多窃意后,贵妃即正中官位,其子为太子。中允黄辉,皇长子讲官也,从内侍微探得其状,谓德完日:“此国家大事,旦夕不测,书之史册,谓朝廷无人。”德完乃属辉具草。疏入,帝震怒,立下诏狱拷讯。

尚书李戴、御史周盘等连疏论救。忤旨,切责,御史夺俸有差。大学士沈一贯力疾草奏为德完解,帝亦不释。旋廷杖百,除其名。光宗立,召为太常少卿。俄擢左佥都御史。

初,德完直声震天下。及居大僚,持论每与邹元标等异。杨镐、李如桢丧师论死,廷臣急欲诛之。德完乃上疏请酌公论,或遣戍立功,或即时正辟,设两途以俟帝宽之。疏出,果宽镐等。德完寻进户部右侍郎。给事中朱钦相、倪思辉言事获罪,疏救之。明年,迁左。亡何卒官。

(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陲失事/德完言/今经略郑洛主款/巡抚叶梦熊又言/战边臣不协/安望成功/帝为饬二臣/
B.西陲失事/德完言/今经略郑洛主款/巡抚叶梦熊又言战/边臣不协/安望成功/帝为饬二臣/
C.西陲失事/德完言今经略/郑洛主款/巡抚叶梦熊又言战/边臣不协/安望成功/帝为饬二臣/
D.西陲失事/德完言/今经略郑洛主款巡抚叶梦熊/又言战/边臣不协安/望成功/帝为饬二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兵,兵部尚书的别名,六部尚书之一,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的军事。
B.累迁,多次升迁,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C.内帑,指皇帝、皇室的私财、私产,也指国库的钱财,两者都由户部掌管。
D.崩,本指山倒塌,后用来比喻帝王、王后的死。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德完忧心国事,积极谏言。他在任兵科给事中时,上奏十条建议来谋划时事;半年内几十次上奏章,都是有关统军治国的大计。
B.王德完力倡俭省,反对铺张。他认为三大殿还没有建成,不宜再兴起玄殿、龙舟的工程;请求削减纺织,停止营建,停止购买珠宝。
C.王德完为人正直,不畏权贵。他曾弹劾免去黔国公沐昌祚的官职,罢免了巡抚朱孟震等人,揭露广东总督刘继文等人假冒战功的罪行。
D.王德完维护朝制,触犯龙颜。为了维护皇长子的身份、地位,他敢于上疏,因而触怒了皇帝,最终被廷杖一百,除去官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因祷雨言:“愿尽撤矿税之使,释逮系之臣,省愆赎过,用弭灾变。”不报。
(2)德完乃上疏请酌公论,或遣戍立功,或即时正辟,设两途以俟帝宽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进士高第。历知南康军、海州,提点淮南广东刑狱、广南转运使,入直集贤院。时拟封孔子后为文宣公,无择言:“前代所封曰宗圣,曰奉圣,曰崇圣,曰恭圣,曰褒圣;唐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遂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于是下近臣议,改为衍圣公。
庆历间,出知袁州。自庆历诏天下立学,十年间其敝徒文具,无命教之实。无择首建学官,置生徒。郡国弦诵之风,由此始盛。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学士,知郑、杭二州。
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初,词臣作诰命,许受润笔物。王安石与无择同知制诰,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安石闻而恶之。
熙宁初,安石得政,乃讽监司求无择罪。知明州苗振以贪闻,御史王子韶使两浙,廉其状,事连无择。子韶,小人也,请遣内侍自京师逮赴秀州狱。苏颂言无择列侍从,不当与故吏对曲直,御史张戩亦救之,皆不听。及狱成,无贪状,但得其贷官钱、接部民坐及乘船过制而已。遂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安石犹为帝言:“陛下遣一御史出,即得无择罪,故知朝廷于事但不为,未有为之而无效者。”寻复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卒。
无择为人好义,笃于师友,少从孙明复学经术,又从穆修为文章。两人死,力求其遗文汇次之,传于世。以言语政事为时名卿,用小累罪放弃,讫不复振,士论惜之。
(选自《宋史•祖无择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B.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C.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D.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高第:考中了进士而且名次名列前茅。高第,是源于汉代的太学的考试制度,把考试最优者排成四等,由太学推荐给政府,然后授予官职。
B.出袁州 知: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是中国古代的地方官职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C.权知开封府 权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管理、监督知府官员的一种政治机构。
D.进学士 学士: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读书的子弟,后来演变成官名和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泛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想封孔子的后人为文宣公,祖无择认为唐代已封孔子为文宣王,现在再把祖先的谥号加封给后代不合礼制。于是朝廷让亲近之臣商议此事,最后改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
B.庆历年间,祖无择出任袁州知府,他针对实际情况,设立学府,广招学员,使该郡形成了诵读的良好风气。后来他又升任龙图阁直学士、郑州知州、杭州知州等职。
C.祖无择因小事与王安石不和,王安石当政后,就暗示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员专查祖无择的罪状。后来祖无择因苗振贪污受牵连,虽查无实据,却被贬为庶民。
D.祖无择年少时跟从孙明复、穆修学习,后来把他们的遗作汇编成书,使之在世上流传。但因为小的缺点被罗列成罪而遭弃用,从此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士人为他惋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明州苗振以贪闻,御史王子韶使两浙,廉其状,事连无择。
(2)及狱成,无贪状,但得其贷官钱、接部民坐及乘船过制而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璠字宝义,沛国沛人也。璠九岁而孤,居丧合礼。少好读书,兼善文笔。年十七,为上黄侯萧晔所器重。范阳张绾,梁之外戚,才高口辩,见推于世。璠年少未仕,而负才使气,不为之屈。绾尝于新渝侯坐,因酒后诟京兆杜骞曰:“寒士不逊。”璠厉色曰:“此坐谁非寒士?”璠本意在绾,而晔以为属己,辞色不平。璠曰:“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也!”遂拂衣而去。晔辞谢之,乃止。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当身痛之辰,即母死之日也。居丧毁瘠,遂感风气。服阕后一年,犹杖而后起,及晔终于毗陵,故吏多分散,璠独奉晔丧还都,坟成乃退。梁简文时在东宫,遇晔素重,诸不送者皆被劾责,唯璠独被优赏。解褐王国常侍,非其好也。璠少慷慨,好功名,志欲立事边城,不乐随牒平进。时寇难繁兴,未有所定。还至白马西,属达奚武军已至南郑,璠不得入城,遂降于武。太祖素闻其名,先诫武曰:“勿使刘璠死也。”故武先令璠赴阙。璠至,太祖见之如旧。谓仆射申徽曰:“刘璠佳士,古人何以过之。”徽曰:“昔晋主灭吴,利在二陆。明公今平梁汉,得一刘璠也。”时南郑尚拒守未下,达奚武请屠之,太祖将许焉,唯令全璠一家而已。璠乃请之于朝,太祖怒而不许。璠泣而固请,移时不退。柳仲礼侍侧曰:“此烈士也。”太祖曰:“事人当如此。”遂许之。城竟获全,璠之力也。世宗初,授内史中大夫。寻封平阳县子,邑.九百户。在职清白简亮,不合于时,左迁同和郡守。璠善于抚御,莅职未期年,生羌降附者五百余家。前后郡守多经营以致赀产,唯璠秋毫无所取,妻子并随羌俗,食麦衣皮,始终不改。洮阳、洪和二郡羌民,常越境诣璠讼理焉。其德化为他界所归仰如此。天和三年卒,时年五十九。
(选自《宋史﹒列传卷六十三》,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B.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C.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D.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幼年失去父亲,类似这种委婉的说法还有“失怙”指失去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B.服阙,是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离职三年。
C.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
D.解褐,是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做官,和“出仕”“致仕”等同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刘璠在年少未任官时,富有才华有正气,不向梁朝外戚才高能辨的张绾屈服。他胸怀大志,喜好功名,立志在边城立功,不乐于按部就班地晋升。
B.刘璠仁德厚道。南郑拒守未被攻下,在达奚武请求屠城,太祖也将答应的情况下,刘璠流着泪坚决请求,终于打动了太祖,保全了南郑。
C.刘璠推行善政,管理有方。担任平阳县子,任职还未到期,生羌就有五百多户人家降附。洮阳、洪和二郡羌民,常常越境来请刘璠判定案子申辩是非。
D.刘璠恪守孝道,重情重义。母亲去世极度哀伤,人形毁损,服丧期满一年后,还要借助拐杖站立。萧晔在毗陵去世,只有刘璠护送萧晔灵柩还都。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封平阳县子,邑九百户。在职清白简亮,不合于时,左迁同和郡守。
(2)前后郡守多经营以致赀产,唯璠秋毫无所取,妻子并随羌俗,食麦衣皮,始终不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绛,字希深,其先阳夏人。祖懿文,为杭州盐官县令,葬富阳,遂为富阳人。父涛,以文行称,进士起家,为梓州榷盐院判官。李顺反成都,攻陷州县,涛尝画守御之计。贼平,以功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累官至太子宾客。

绛以父任试秘书省校书郎,举进士中甲科,授太常寺奉礼郎、知汝阴县。善议论,喜谈时事,尝论四民失业,累数千言。天禧中,上疏谓宋当以土德王天下。时大理寺丞董行父,请用天为统,以金为德。诏两制议,皆言:“用土德,则当越唐上承于隋;用金德,则当越五代绍唐。而太祖实受终周室,岂可弗遵传继之序?”绛、行父议皆黜不用。

杨亿荐绛文章,召试,秘阁校理、同判太常礼院。丁母忧,服除,仁宗即位,迁太常博士。用郑氏《经》、唐故事议宣祖非受命祖,不宜配享感生帝,请以真宗配之。翰林学士承旨李维以为不可。寻出通判常州。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徙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兵部员外郎。上言:“迩来用物滋侈,赐予过制,禁中须索,去年计为缗钱四十五万。自今春至四月,已及二十余万。比诏裁节费用,而有司移文,但求咸平、景德簿书。簿书不存,则无所措置。臣以谓不若推近及远,递考岁用而裁节之,不必咸平、景德为准也。”

使契丹,还,请知邓州。距州百二十里,有美阳堰,引湍水溉公田。水来远而少,利不及民;滨堰筑新土为防,俗谓之墩者,大小又十数,岁数坏,辄调民增筑。奸人蓄薪茭,以时其急,往往盗决堰墩,百姓苦之。绛按召信臣六门堰故迹,距城三里,壅水注钳庐陂,溉田至三万顷。请复修之,可罢州人岁役,以水与民,未就而卒,年四十六。

(选自《宋史·谢绛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B.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C.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D.天圣中/天下水旱蝗起/河决滑州/绛上疏/仁宗嘉/纳之会郭皇后/废绛陈《诗·白华》/引申后事以讽/辞甚切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即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又如陆游 “起家来牧民,窃语笑丞掾”中的“起家”
B.土,是五行之一,“土德”是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命运,谓土胜者为得土德。
C.擢,文中是提拔、提升的意思。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说法还有“迁”超迁”进”等。
D.丁母忧,即遭遇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绛出身官宦,善写文章。他父亲不仅品行好,而且文章写得好,他也曾因为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提拔。
B.谢绛关心时局,积极谏言。他为官任上,所到之处常能就实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将看法呈报皇上。
C.谢绛实事求是,敢于革新。他发现宫廷越来越奢侈,赏赐过度,有司无措,他主张根据现实采取正确态度。
D.谢绛兴修水利,仁政惠民。任邓州知州,他正视“远水不解近渴”之现实,建成了六门堰,惠及广大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诏裁节费用,而有司移文,但求咸平、景德簿书。
(2)臣以谓不若推近及远,递考岁用而裁节之,不必咸平、景德为准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与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B.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C.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D.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大将军/富平侯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安世工作尽责。供职尚书时,工作尽心尽责,连例行节假日也没有外出过。担任光禄大夫后,大将军霍光很看重他,御史大夫魏相也对他评价很高。
B.张安世为人谦逊。皇帝想任用他为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担此重任,坚持推辞但没有成功。
C.张安世对家人要求严格。他认为自己和儿子地位都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向皇帝请求让他的儿子张延寿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
D.张安世善于治家。他虽然有万户封地,但生活节俭,夫人亲自纺织,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张家凭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而富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
(2)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