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年二十,太祖于谯纳后为妾。后随太祖至洛。及董卓为乱,太祖微服东出避难。袁术传太祖凶问,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后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遂从后言。太祖闻而善之。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后为继室。诸子无母者,太祖皆令后养之。文帝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后曰:“将军拜太子,天下莫不欢喜,后当倾府藏赏赐。”后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长御还,具以语太祖。太祖悦曰:“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二十四年,拜为王后,策曰:“夫人卞氏,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今进位王后,太子诸侯陪位,群卿上寿,减国内死罪一等。”二十五年,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尊后曰王太后,及践阼,尊后曰皇太后,称永寿宫。
后以国用不足,减损御食,诸金银器物皆去之。东阿王植,太后少子,最爱之。后植犯法,为有司所奏,文帝令太后弟子奉车都尉兰持公卿议白太后,太后曰:“不意此儿所作如是,汝还语帝,不可以我故坏国法。”及自见帝,不以为言。
太祖从弟曹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后怒责文帝曰:“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又谓郭皇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黄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议是也,其勿施行。以作著诏下藏之台阁,永为后式。”至太和四年春,明帝乃追谥太后祖父广曰开阳恭侯,父远曰敬侯,祖母周封阳都君及敬侯夫人,皆赠印绶。其年五月,后崩。七月,合葬高陵。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
B.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
C.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
D.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文中是曹操的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根据其生前功业和品德所评定的称号,如高宗、玄宗、武宗等。
B.践阼,原意为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后指帝王登基。
C.皇太后,一般指皇帝的母亲,皇帝以嫡子身份继位的,生母(先帝皇后)在则以嫡母为皇太后;生母过世,则以先帝皇后(继任皇后)为皇太后。
D.崩,古代讳言尊者之死,皇帝、皇后、太后去世称为“崩”,诸侯去世称“薨”,大夫去世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卞皇后遇事沉着镇定。董卓作乱时,曹操离开洛阳避难,部下误信曹操遇难的消息纷纷要离开,卞皇后及时劝说他们,为曹操挽留了人马。
B.卞皇后有母仪之德。除了养育自己的亲生儿子之外,曹操其他儿子中有母亲去世者,皆由卞皇后抚养长大。
C.卞皇后不徇私情。爱子曹植犯法,卞皇后认为不能因她的缘故而破坏国家法度,之后她与文帝见面,也并不为曹植说情。
D.卞皇后深明大义。文帝因与曹洪有私怨,便以门客犯法的罪名逮捕曹洪欲治死罪,卞皇后为此怒责文帝,以至于为此事多次哭泣,最终保住曹洪性命。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
(3)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孟子·离娄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7 09:0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邰。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取材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建兴: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建兴元年为223年。②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刘备死后,继续辅佐后主刘禅治理蜀国,并大力伐魏,以图统一。③木牛:与下文的“流马”都是古代运输工具,为诸葛亮所创。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     阙:损害
B.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谢:道歉
C.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统:主管
D.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 愆:过失,过错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   /    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B.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    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C.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非所以光扬洪烈矣   /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文言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B.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
C.大为张郃所破D.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葛亮结交东吴,平定南中诸郡,从外交经济等方面为伐魏做了充分的准备。
B.街亭失利后,诸葛亮自责用人不当,以致马谡违背命令、赵云邓芝防守失误。
C.斩马谡之后,诸葛亮多次伐魏,斩将攻城屡建功勋,但每次都因缺粮而退兵。
D.诸葛亮不但才智过人,而且严于律己,表现出了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杰出风度。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琬字公,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亮卒,后主以琬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仲,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戏于琬曰:“公与戏诱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诚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琬曰:“作事愤愤,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愤愤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愤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近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有改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为政以民为本
(2)既无
(3)或欲戏于琬曰
(4)又督农杨敏曾琬曰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主琬为尚书令    资政殿学士行
B.是戏快也  则显吾
C.事不当理,愤愦矣  向吾不为斯役,久已病矣
D.好恶存道  孰能讥之乎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2)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小题4】下列的四字短语均出自本文,和蒋琬品质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①社稷之器  ②百里之才  ③安民为本  ④出类拔萃
⑤众望渐服  ⑥作事愤愤  ⑦心无近莫  ⑧好恶存道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⑥⑧D.②④⑤⑦
【小题5】从写蒋琬所用的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而遭董卓之难,兴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荆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官之后 去:离开
B.董卓之难   值:正赶上
C.兴义兵 举:发动
D.恐己离兵   诚:真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自称孤。
B.孝廉:汉代开始,地方长官按期向中央推举人才,分孝廉、贤良、方正等科目。
C.僭号:一是指冒用帝王的称号,二是指超越本分的封号。在这里是第二个意思。
D.执事:指管事的人。有时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在本文中指管事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一直以来的志愿是做一个好太守,好好搞政治教化来建立名誉,因此他在济南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却因豪强权贵的嫉恨怕家人受累而辞官。
B.曹操辞官还乡后,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书房,准备秋夏时读书,冬春时打猎,曾一度产生老于荒野、断绝与宾客交往的念头。
C.收编了黄巾军的三十多万人后,曹操先后打败了袁绍、袁术和刘表,自己当上了宰相。他认为,作为臣子,显贵至极,这已超过了他原来的愿望。
D.曹操主动提出辞退三县的封地,但绝不放弃兵权。他这样做,既是为子孙打算,考虑到自己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又考虑到自己垮台后国家会有颠覆的危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2)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选自《三国志·孙登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B.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C.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D.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傅,是老师的通称,也可用作古代太师、太傅或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本文指教导太子的官。
B.布衣,指布制的衣服。古代平民一般穿麻布、葛布衣服,穿不起锦绣衣裳,故用“布衣”借指平民百姓。
C.疏,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的文书的统称。
D.谥,是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登人品出众,才干超人。孙权赞赏他的人品和能力,授予他东中郎将,赐封万户侯,册立为太子,追谥宣太子。
B.孙登孝顺养母,有感恩之心。徐氏对孙登有养育之恩,虽遭废,但徐氏派人送来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
C.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他狩猎休息时,选择空旷无人之处。对于犯错的人,他不忍处罚,还不许身边人提及此事。
D.孙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他临终上疏对治国用人等多有忠恳建议,提出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博采众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
(2)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也。文帝与之亲友。太祖定冀州,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代,后为五官将文学。魏国初建,迁黄门侍郎。代都胡叛,遗鄢陵侯彰征讨之,以尚参彩军事,定代地,还。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并录前功,封平陵事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

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候,迁征南将军,领判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被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称藩,高益修攻讨之条权后果有贰心。黄初三年,车驾幸苑,使高率诸军与曹真兴国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懂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城未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请军还。益封六百户。并前千九百户,假钺,进为牧。荆州残荒,外接蛮夷,而与吴阻汉水为境,旧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余里,山民蛮夷多服从者,五六年间。降附数千家。

五年,徙封昌陵乡候。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遗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可爱要本,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文帝闻而恚之曰:“社袭之轻薄高,良有以也。”然以旧臣,恩宠不衰。六年,尚疾笃,还京都,帝数临幸,执手涕泣。尚薨,说曰悼候。子玄嗣。又分尚户三百,赐尚弟子奉爵关内候。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杜袭:夏侯尚曾和曹丕亲呢,感情非常亲密,杜袭认为夏候尚不是对人有益的朋友,不值得特殊对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B.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C.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D.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亦称“践胙”“践祚”;阼,大堂前东面的台阶;践阼就是帝王登基。
B.假节,皇帝将节借给临时执行任务的臣子使用,任务完成后,不再收回。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临幸是指帝王亲自到某处或帝王和妃嫔同宿。帝王车驾所至曰“幸”,故称临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尚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他曾随太祖平定冀州,跟随鄢陵侯平定胡人叛乱,后击破上庸,平定三郡九县,打败诸葛瑾。
B.夏侯尚深沉敏捷,谋略过人。他未雨绸缪防范孙权反叛;妙用计策,攻下江陵;攻打荆州时,巧出奇兵,几千山民蛮夷降附。
C.夏侯尚纵情任性,宠妾越嫡。他宠爱妾室超过正妻,有违礼法;文帝派人杀了这个妾后,他还去墓地看她,惹得文帝很不满。
D.夏侯尚虽是异姓,深得帝宠。他在文帝即位前就和文帝亲近,文帝即位后,长期担任要职;他病重,文帝去看他时痛哭流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
(2)文帝闻而恚之日:“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