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士晋,字式莪。宜兴人。父其孝,得士晋晚。族予利其资,结党致之死。继母吴氏匿士晋外家。读书稍懈,母辄示以父血衣。士晋感厉,与人言,未尝有笑容。万历二十六年举进士。持血农诉之官,罪人皆抵法。初授宁波推官,擢工科给事中。首疏请通章奏、缓聚敛。无何,劾左都督王之桢久掌锦衣,为内阁爪牙,中枢心腹。又劾大学士王锡爵逢君贼善,召命宜停;户部尚书赵世卿误国,无大臣体。初,皇长孙生,有诏起废,列上二百余人。阅三年,止用顾完成等四人。士晋请大起废籍。瑞王将婚,诏典礼视福王,费当十九万。初,帝弟潞王婚费不及其半,士晋请视潞王。帝将崇奉太后,诏建灵应宫,士晋以非礼力争,且日:“圣母所注念者东宫出讲,诸王早婚,与逮贤之登进也,乃诸臣屡请不应。而不时内降者,非中贵之营求.即鬼神之香火,何也?”帝皆不省。未几,有张差梃击之事。王之宋钩得差供,帝迁延不决,士晋三上疏趣之。当是时,变起非常,中外成疑谋出郑国泰,然无敢直犯其锋者。士晋乃抗疏。疏入,帝大怒,欲罪之,念事已有迹,恐益致人言。而吏部先以士晋为东林党,拟出为浙江佥事,候命三年未下。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置积资已深秩当参议帝怒,切责尚书,夺郎中以下俸。士晋之官四年,移广西参议。光宗立,擢尚宝少卿,迁太仆。天启五年,魏忠贤大炽,争梃击者率荻罪。御史田景新希旨,诬叛臣安邦彦贿士晋十万金,阻援兵。遂除士晋名,征贿助饷。士晋愤郁而卒。有司征赃急,家人但输数百金,产已罄。会庄烈帝立,获免,复官赐恤。
(选自《明史·何士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域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B.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置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C.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置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D.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置积资已深/秩当参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明清时,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
B.锦衣,即锦衣卫,明朝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C.东官,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在西汉,因皇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官东,故也用“东官”指称皇太后。
D.吏部,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设有尚书、侍郎等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士晋身世凄苦,他的父亲何其孝的同族子弟贪图他家的财物,勾绪在一起害死了何其孝,继母把何士晋藏匿到外祖父家养育。
B.何士晋疾恶如仇。他被提拔为工科给事中后。先弹劾左都督王之桢成为内阁的帮凶,后弹劾大学士王锡爵逢迎君主,没有大臣的风度。
C.何士晋抗疏力争。瑞王结婚,皇上下诏典礼比照福王规格,何士晋认为皇上的做法不妥,请求依照潞王的规格操办。
D.何士晋蒙受冤屈。御史田景新诬陷何士晋收受贿赂,阻止援军,朝廷除去了何士晋的官籍,何士晋最后愤懑忧郁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不时内降者,非中贵之营求,即鬼神之香火,何也?
(2)有司征赃急,家人但输数百金,产已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8 11:0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崇古,宇学甫,蒲州人。嘉庆二十年进士。除刑部主事。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阡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滸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投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着力兔行牧河东,龙潜出兴武袭破其营,斩获多,加崇古右都御史。吉能犯边,为防秋兵所遏,移营白城子。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崇古在陕七年,先后获首功甚多。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曰:“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帝以叛人既得,祭告郊庙,磔全等于市。加崇古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如故。万历初,召理戎政。给事中刘铉劾崇古行贿营迁,诏责铉妄言。已,加少保,迁刑部尚书,改兵部。十五年,诏以崇古竭忠首事,三封告成,荫一子世锦衣千户,有司以礼存问。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渙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诺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B.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C.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渚部孰敢为忠即/不章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D.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因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政府朝廷考试者。进士又分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个等次。
B.河套,指内蒙古和宁夏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地区。其地历代均以水草丰美著称。
C.互市,中国历史上始于汉代的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如起源于唐未时期的“茶马互市”。
D.少保,东宮官职之一,明清从一品。太师教太子文,太傅教太子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保为太保的副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崇古仕途通畅,深受皇帝信任。他历任刑部主事、兵部右侍郎等职。皇帝面对刘铉对王崇古的弹劾,不仅责备了刘铉乱说,而且还加封王崇古为少保。
B.王祟古通晓军事,战功卓著。他统辖陕西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他与俞大猷一起将倭寇追逐出海,在陕西获了很多首功。
C.王祟古治军有方,宽厚爱人。他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境,同时对于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他又发檄文慰抚。
D.王崇古善抓时机,处事灵活。当把汉那吉来降,他便厚遇把汉那吉等人,并让把汉那吉穿绯袍束金带接见使者,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
(2)诏以祟古竭忠首事,三封告成,荫一子世锦衣千户,有司以礼存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年二十举乡试第一。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帝默然。大夏请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帝命事当兴革者,所司具实以闻。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帝不能决。下再议。大夏言:“事属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权贵,复令察核。臣等至愚,莫知所以。”久之,得旨。织造、斋醮皆停罢,光禄省浮费巨万计,而勇士虚冒之弊亦大减。大同小警,帝用中官苗逵言,将出师。帝召问大夏曰:“卿在广,知苗逵延绥捣巢功乎?”对曰:“臣闻之,所俘妇稚十数耳。赖朝廷威德,全师以归。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问曰:“太宗频出塞,今何不可?”对曰:“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士马远不逮。且淇国公小违节制,举数十万众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孝宗崩,武宗嗣位。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于权幸多所裁抑。尝请严核勇士,为刘瑾所恶。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瑾欲坐以激变律死,都御史屠清持不可,瑾谩骂曰:“即不死,可无戍耶?”乃坐戍极边。五年夏,赦归。瑾诛,复官,致仕。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一。赠太保,谥忠宣。
(选自《明史》列传七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B.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C.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 /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D.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又称“秋闱”,考中者为“举人”。
B.服阕,指服丧守孝,遵行居丧的制度。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后,儿子或长孙需在家守孝,期间不得婚嫁、应考、上任,现任官员需离任。
C.斋醮,道教仪式,俗称“道场”,也就是法事,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
D.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大夏宽厚仁爱,剿匪宽严相济。田州、泗城不安定,大夏前往告诫,并未杀戮。后来匪盗重起,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身份后,放掉了一半人。
B.刘大夏务求改革,减少财政支出。大夏请求革除非祖宗留下的危害军民的旧制,在皇帝犹豫不决时,大夏据理力争,最终使皇帝下定了决心。
C.刘大夏敢说实话,皇帝大为赞赏。对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大夏不以为然。对孝宗将要出征大同的想法,大夏认为国力不足,防守才是上策。
D.刘大夏不畏权势,遭到发配戍边。大夏曾经因要求严格考核勇士得罪了刘瑾。刘瑾趁机借岑猛之手,逮捕大夏,并让他到最偏僻的边境戍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士马远不逮 。
(2)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鼐,字万钟,宁晋人。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宣德初,由乡举授代州训导,愿授别职,改泰和县典史。七年督工匠至京师,疏乞入试,复中顺天乡试。明年进士一甲第一,赐宴礼部。进士宴礼部,自鼐始。入翰林,为修撰。

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宣宗实录》成,进侍讲,三品章服。五年,以杨荣、杨士奇荐,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帝以为贤,进翰林学士。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十四年七月,也先入寇,中官王振挟帝亲征。朝臣交章谏,不听。鼐与张益以阁臣扈从。未至大同,士卒已乏粮。宋瑛、硃冕全军没。诸臣请班师,振不许,趣诸军进。大将硃勇膝行听命,尚书邝埜、王佐跪草中,至暮不得请。钦天监正彭德清言天象示警,若前,恐危乘舆。振曰:“尔何知!若有此,亦天命也。”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振终不从。前驱败报至,始惧,欲还。定襄侯郭登言于鼐、益曰:“自此趋紫荆,裁四十余里,驾宜从紫荆入。”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八月辛酉次土木。地高,掘地二丈不及水。瓦剌大至,据南河。明日佯却,且遣使通和。帝召鼐草诏答之。振遽令移营就水,行乱。寇骑蹂阵入,帝突围不得出,拥以去。鼐、益等俱及于难。景帝立,赠鼐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官其子恩大理评事。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复官其孙荣锦衣百户。鼐弟鼎进士,历吏科都给事中。

(选自《明史·曹鼐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进士一甲第一  举:考中
B.三品章服 锡:同“赐”,赏赐
C.振曰     詈:责骂
D.前驱败报至 踵:立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史是中国古代官名,设于州县,为县令的佐杂官,但不入品阶、“未入流”,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为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明代翰林学士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职官员选拨,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D.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
(2)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小题4】明军土木堡兵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左评事。迁南京刑部右侍郎。父忧,服除,以原官总督河道。因灾变,请讲求弭灾策。帝为赐山东租一年,畿辅亦多减免。大学士商辂等以云南远在万里,而镇守中官钱能贪恣甚,议遣大臣有威望者为巡扼镇压之,乃改恕左副都御史以行。恕居云南九月,威行微外,黔国以下成惕息奉令。疏凡二十上,直声动天下。安南潜遣谍入临安,又于蒙自市铜铸兵器,将伺间袭云南。恕请增设副使二员,以饬边备,谋遂沮。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民田率归豪右,而官田累贫民。恕乃量减官田耗,稍增之民田。常州时有羡米,乃奏以六万石补夏税,公私便焉。所部水灾,奏免秋粮六十余万石。周行振贷,全活二百余万口。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复改恕南京兵部尚书。林俊之下狱也,恕言:“俊言当,不宜罪。”帝得疏不怿。恕侃侃论列无少避。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天下倾心幕之,遇朝事有不可,必曰:“王公胡不言也?”则又曰:“公疏且至矣。”已,恕疏果至。时为谣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文华殿中书舍人杜昌等夤缘迁秩,御医王玉自陈乞进官,恕皆力争寝之。恕扬历中外四十余年,刚正清严,始终一致。所引荐耿裕、彭韶、何乔新等,皆一时名臣。他贤才久废草泽者,拔擢之恐后。弘治二十年间,众正盈朝,职业修理,号为极盛者,恕力也。卒,年九十三。

(选自《明史·王恕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B.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C.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D.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忧,是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畿辅,京城附近地区。畿,文中指天子直接管辖的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C.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古代以右为卑,豪族常常谦称为“豪右”。
D.御医,古代医生的称谓,是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等治病的宫廷医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恕不负众望,稳定边境。他因有威望被派去代替贪腐妄为的钱能镇守云南,在云南有声威;他采取措施挫败了安南企图反叛的阴谋。
B.王恕体恤百姓,关心民生。他巡抚南方时,想法调整民田、官田,运粮补税,辖区遭水灾,他上奏请求援助粮食,并积极赈灾,救活很多灾民。
C.王恕敢于直言,深得民心。他犯颜直谏,直言无忌,得到天下人的仰慕,碰到朝廷议事有不同意见,官员会提到王恕;人们编民谣歌颂他。
D.王恕忠于国家,积极荐才。他任官四十多年,刚强正直清廉严肃,始终如一。他引荐的很多官员成为名臣,他大力提拔民间人才,使朝廷充满正气。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南潜遣谍入临安,又于蒙自市铜铸兵器,将伺间袭云南。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谷,宇世用,扬州兴化人,永乐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土,授中书舍人。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直郎,寻迁翰林侍讲。英宗即位,开经筵,杨士奇荐谷及苗衷、马愉、曹鼐四人侍讲读。正统十年,由待讲学士进工部右侍郎,入内阁典机务。
景泰初,进尚书,兼翰林学士,掌阁务如故。英宗将还,奉迎礼薄。千户龚遂荣投书于谷,具言礼宜从厚,援唐肃宗迎上皇故事。谷袖之入朝,遍示廷臣曰:“武夫尚知礼,况儒臣乎!”众善其言。胡濙、王直欲以闻,谷曰迎复议上上意久不决若进此书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王文不可已而言官奏之诘所从得谷对曰自臣所。因抗章恳请如遂荣言,帝虽不从,亦不之罪。
二年进少保、东阁大学士。易储,加太子大傅,给二俸。应天、凤阳灾,命祀三陵,振贫民。七年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内阁七人,言论多龃龉,谷清直,持议正,王文由谷荐,数挤谷。谷屡请解机务,不许。都给事中林聪忤权要论死,谷力救,得薄谴。陈循及文构考官刘俨、黄谏,帝命礼部会谷复阅试卷。谷力言俨等无私,且曰:“贵胄与寒士竟进,已不可。况不安义命,欲因此构考官乎?”帝乃赐循、文子中式,惟黜林挺一人,事得已。
英宗复位,循、文等皆诛窜,谷谢病。英宗谓谷长者,语廷臣曰:“谷在内阁议迎驾及南内事,尝左右朕,其赐金帛袭衣,给驿舟以归。”寻复赐敕奖谕。
谷既去位,社门绝宾客。有问景泰、天顺间事,辄不应。天顺四年正月卒,年七十。
谷美丰仪,乐俭素,位至台司,敝庐瘠田而已。成化初,赠大保,谥文义。
(选自《明史·高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谷曰/迎复议上/上意久不决/若进此/书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王文不可/已而言官奏之/诘所从得/谷对曰/自臣所
B.谷曰/迎复议上/上意久不决/若进此书/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王文不可已/而言官奏之/诘所从得谷/对曰/自臣所
C.谷曰/迎复议上/上意久不决/若进此/书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王文不可已/而言官奏之/诘所从得谷/对曰/自臣所
D.谷曰/迎复议上/上意久不决/若进此书/使上知朝野同心/亦一助也/都御史王文不可/已而言官奏之/诘所从得/谷对曰/自臣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确的一项是
A.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B.内阁:明朝时期设置的内阁,最初是明成祖的秘书机构,只是提供顾问兼协理章奏,后依照皇帝的指示来替皇帝处理国政。
C.礼部:南北朝始设,历代相沿,隋唐为六部之一,是中国古代官署,长官为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官员升降等。
D.太保:古三公之一,亦指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为辅导太子之官,均负责教习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英宗时,杨士奇推荐高谷和苗衷、马愉、曹鼐等四人开经筵,正统十年,由侍讲学士升为工部右侍郎,加入内阁主持机要事务。
B.高谷公正,敢于直言,对陈循和王文追查考官刘俨等阅卷不公一事,他极力证明他们没私心,后皇上罢免了林挺的官职,事情得已了结。
C.英宗再次即位之后,大学士陈循、王文等或被诛杀或被流放,高谷能辨清时务,于是上书英宗,借病乞求退职回乡。
D.高谷清正廉洁,喜欢节俭朴素,位高至三公率辅大臣,家中仅有破旧的房子、贫瘠的田地,死后被赐为太保,谥号文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户龚遂荣投书于谷,具言礼宜从厚,援唐肃宗迎上皇故事。
(2)内阁七人,言论多龃語,谷清直,持议正,王文由谷荐,数挤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