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襄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灌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①两造:诉讼的双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B.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C.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D.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参加殿试取中后才能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一甲赐进士出身,二甲赐进士及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十八,是古代常见的按照同曾祖兄弟的长幼次序来排行的一种称呼。如柳永被称为柳七,白居易被称为白二十二。
C.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D.擢,是提拔、破格提拔的意思。在我国古代表示提拔的词语还有“加官”、“升”、“超”、“拔”、“陟”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淳善于断案。审理案件不拖延积压,百姓都说张淳断案就像当年的包拯一样迅速果断。
B.张淳聪明机智。他故意放出大盗卢十八逃跑很久难以抓捕的风声,先使其放松警惕,然后再用计,将卢十八缉拿归案。
C.张淳体恤百姓。永康县有很多贫穷的人生下孩子无法抚养,张淳耐心规劝,拿出自己的俸禄给百姓,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D.张淳料亊准确。离开永康县之前,他告诉下属,有个逃跑的盗贼就在附近,手下人按照他的话去抓捕,果然抓到了盗贼。
【小题4】把文言文中両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2)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7 10:47: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德兴,濠人。恭谨勇毅,与太祖同里,少相得。从定滁、和。渡江,累战皆有功,迁左翼大元帅。从取金华、安庆、高邮。援安丰,征庐州,进指挥使。从讨赣州、安福、永新,拔吉安。再进湖广行省左丞。同杨璟讨广西,攻永州。元平章阿思兰及周文贵自全州来援,德兴再击败之,追奔至全州,遂克之。道州、宁州、蓝山皆下。进克武冈州,分兵据险,绝靖江声援。广西平,功多。洪武三年封江夏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是岁,慈利土酋覃垕连茅冈诸寨为乱,长沙洞苗俱煽动。太祖命德兴为征南将军,帅师讨平之。明年伐蜀,副汤和为征西左将军,克保宁。先是,傅友德已克阶、文,而和所帅舟师未进。及保宁下,两路军始合。蜀平,论功,帝以和功由德兴,赏德兴而面责和。且追数征蛮事,谓覃垕之役,杨璟不能克,赵庸中道返,功无与德兴比者。复副邓愈为征南左将军,帅赵庸、左君弼出南宁,平婪凤、安田诸州蛮,克泗城州,功复出诸将上。赏倍于大将,命署中立府,行大都督府事。德兴功既盛,且恃帝故人,营第宅逾制。有司列其罪,诏特宥之。十三年命理福建军务,旋召还。

明年,五溪蛮乱。德兴已老,力请行,帝壮而遣之,赐手书曰:“赵充国图征西羌,马援请讨交址,朕常嘉其事,谓今人所难。卿忠勤不怠,何忝前贤,靖乱安民,在此行也。”至五溪,蛮悉散走。会四川水尽源、通塔平诸洞作乱,仍命德兴讨平之。十八年,楚王桢讨思州五开蛮,复以德兴为副将军。德兴在楚久,所用皆楚卒,威震蛮中。定武昌等十五卫,岁练军士四万四千八百人。决荆州岳山坝以溉田,岁增官租四千三百石。楚人德之。还乡,赐黄金二百两,白金二千两,文绮百匹。

居无何,帝谓德兴:“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逾三年,归第,复令节制凤阳留守司,并训练属卫军士。诸勋臣存者,德兴年最高。岁时入朝,赐予不绝。二十五年八月,以其子骥乱宫,并坐诛死。

(《明史·列传第二十》)

注:①平章: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②慈利:县名。土首覃垕(hòu):土家族首领覃垕。③交址:又名交阯,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④明代军队编制名。清初曾沿用。于要害地区设卫,大致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由都司率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一般驻地在某地即称某卫,如威海卫、金山卫等,后相沿成为地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太祖同里,少相  得:融洽
B. 而和所舟师未进   帅:率领
C. 十三年命理福建军务,召还  旋:不久
D. 楚人之   德:恩德
【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能表现出周德兴“恭谨勇毅”的一组是
①从讨赣州、安福、永新,拔吉安 ②进克武冈州,分兵据险,绝靖江声援
③傅友德已克阶、文 ④德兴己老,力请行,帝壮而遣之
⑤以其子骥乱宫    ⑥德兴在楚久,所用皆楚卒,威震蛮中
A. ①②③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沙洞苗寨被煽动作乱,太祖任命周德兴为征南将军,率领部队讨伐平定。第二年征讨蜀地,协助汤和为征西左将军,攻克保宁。
B. 周德兴平定武昌等十五卫,每年练兵四万四千八百人,开决荆州岳山坝用以灌溉农田,年增官租四千三百石。
C. 各位活着的有功勋的大臣,周德兴的年龄是最大的,每年入朝时,皇帝给的赏赐,周德兴都不拒绝。
D. 周德兴虽然年纪很大,但皇帝考虑到福建的功业没有完成,还是希望他尽力前往。周德兴到了闽地就征兵操练,完备了海上的防御措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兴功既盛,且恃帝故人,营第宅逾制。
(2)卿忠勤不怠,何忝前贤,靖乱安民,在此行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侨,字维升,吉水人。性纯静,寡嗜欲。受业张元祯,讲学里中。举弘治十二年进士,除新会知县,有惠爱。

正德初,入为大理右评事。五年四月,京师早,上疏曰:“臣间人道理则阴阳和,政事失则灾沴作。顷因京师久早,隆下特沛德音,释逋戍之囚,弛株连之禁,而斋祷经旬,雨泽尚滞。臣窃以为天心仁爱未已也。陸下视朝,或至日昃,狎侮群小,号呶达旦,其何以承天心基大业乎!文网日密,诛求峻急。盗贼白昼系人,百姓流移载道,元气索然。科道知之而不敢言,内阁言之而不敢尽,此壅蔵之大患也。古者进退大臣,必有体貌,黥劓之罪不上大夫。愿陸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还旧德,与在廷臣工,宵劓图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即有律轻情重者,亦必奏请裁决,毋擅有轻重。度可上弭天变,下收人心。”时朝士久以言为讳。侨疏上,自揣必死,輿様待命。刘瑾大怒,矯中旨诘责数百言,令廷臣议罪。大学士李东阳力救,得改原籍教职。其秋,瑾败,侨寻召复官,引病去。宸濠反,王守仁起兵古安,侨首赴义。

世宗即位,即家授台州知府。建忠节祠祀方孝孺延布布衣张尺询民间疾苦岁时循行阡陌课农桑讲明冦婚丧祭礼境内大治。嘉靖二年举行卓异。都御史姚镆上书讼侨日:“人臣犯颜进谏,自古为难。曩‘八党’弄权,逆瑾乱政,廷臣结舌,全躯自保。而给事中刘掞、评事罗侨殉国忘身,发摘时弊,幸存余息。遭遇圣朝,谓宜显加奖擢,用厉具臣。乃侨知台州,掞知长沙,使怀忠竭节之士淹于常调,臣窃为朝廷惜之。”帝纳其言,擢侨广东左参政,侨辞。部牒敦趣,不得已之官。逾年,遂谢病归。

侨教行谊,动则古人。罗洪先居丧,不废讲学,侨以为非礼,遗书责之。其峭直如此。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忠节祠/祀方孝孺/延布衣/张尺询民间疾苦/岁时循行/阡陌课农桑/讲明冠婚丧祭礼/境内大治。
B.建忠节祠/祀方孝孺/延布衣张尺/询民间疾苦/岁时循行/阡陌课农桑/讲明冠婚丧祭礼/境内大治。
C.建忠节祠/祀方孝孺/延布衣张尺/询民间疾苦/岁时循行阡陌/课农桑/讲明冠婚丧祭礼/境内大治。
D.建忠节祠/祀方孝孺/延布衣/张尺询民间疾苦/岁时循行阡陌/课农桑/讲明冠婚丧祭礼/境内大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昃”,指太阳偏西,表时间。“日昃”相当于十二时辰中的“未时”,大约为现在的下午一点至三点。
B.“黥劓”,古代刑罚名。“黥”,墨刑,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劓”,劓刑,受刑人被割耳朵。
C.“輿梓”,古代把棺材装在车上随行,表示有罪当死或就死之意。过去常用“面缚輿梓”表示放弃抵抗。
D.“牒”,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原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牒。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侨善理政务,政绩突出。任新会县知县时,有仁惠爱民的政绩;担任台州知府期间,境内治理得很好,政绩考核卓越。
B.罗侨敢于直言,不避生死。担任大理右评事时,面对朝中大臣缄默不语,明哲保身的情形,他不顾自身安危指出时政弊端。
C.罗侨举止得体,讲究礼法。他行事效法古人,罗洪先居丧期间,仍然不停止讲学,罗侨认为这样做不合礼法,就写信指责他。
D.罗侨胸怀忠诚,受同僚认可。刘瑾欲治罗侨的罪,李东阳据理力争使之免罪:姚镆认为罗侨是怀忠尽节之士,应得到提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科道知之而不敢言,内阁言之而不敢尽,此壅蔵之大患也。
(2)遭遇圣朝,谓宜显加奖擢,用厉具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进士。授兖州推官。尝劾戎政尚书郑洛不职。及出阅甘肃边务,洛方经略西事,主和戎。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
寻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税使四出,议括关津诸税输内府。汝华以税本饷军,力争止之。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汝华数偕廷臣执争,仅减四之一。及王既之国,诏许自遣使督租,所在驿骚。内使阎时诣汝州,杖二人死。汝华请遵祖制隶有司,尽撤还使者,不纳。畿辅、山东大饥,因汝华言,出仓米平粜,且发银以振。汝华复奏行救荒数事,两地赖之。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年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辽东兵事兴,骤增饷三百万。汝华累请发内帑不得,则借支南京部帑,括天下库藏余积。征宿逋,裁工食,开事例。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先后三增赋,凡五百二十万有奇,遂为岁额。当是时,内帑山积,廷臣请发,率不应。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苛敛百姓。而枢臣征兵,乃远及蛮方,致奢崇明、安邦彦相继反,用师连年。
汝华练达勤敏,立朝无党阿。官户部久,于国计赢缩,边储虚实,与盐漕屯牧诸大政,皆殚心裁剂。岁比不登,意常主宽恤,独加赋之议不能力持,致万方虚耗,内外交讧。天启元年得疾乞休,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谥恭敏。
(选自《明史•李汝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
B.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
C.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
D.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明清两代举人经会试录取后参加殿试,殿试被录取后称进士。
B.“授”表示授予官职,“迁”是改任其他官职,“擢”指被提拔官职。
C.国,指诸侯王的封地,在文中特指福王的封地。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太宗、恭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汝华为官正直,不怕得罪官吏,他曾经弹劾戎政尚书郑洛,后来又上疏严厉批评主管西部边防的郑洛和戎的主张。
B.李汝华反对弊政。他阻止把用于响军的租税输入内府;皇帝封赏福王庄田四万顷,且多次催促足额划给,李汝华偕同大臣们多次据理抗争。
C.李汝华关心边防。辽东发生战事,他请求用皇室内部发放军饷没有成功,只好苛刻地加重百姓的赋税,致使奢崇明等人相继反叛。
D.李汝华为政务实。对国家财政、边防储备,以及盐业、漕运等都尽心尽力;年成连年歉收时,又主张宽缓怜悯,不坚持增加赋税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
(2)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年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欧信,嗣世职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三年以广东破贼功,擢都指挥同知。已,命守备白羊口,迁大宁都指挥使。天顺初,以都督佥事充参将,守备广东雷、廉诸府。巡抚叶盛荐其廉勇,进都督同知,代副总兵翁信。两广瑶僮陷开建,杀官吏,帝趣进兵。信破贼化州之马里村,再破之石城,击斩海南卫反者邵瑄。
时所在盗群起,将吏不能定。广西参将范信守浔、梧,瑶尽在境内,阴纳瑶赂,纵使越境流劫,约毋犯己。于是雷、廉、高、肇悉被寇。帝命广西总兵官陈泾及欧信合剿。时有斩获,而贼势不衰,朝廷犹倚范信。会泾以罪征,乃擢范信都督佥事充副总兵,镇广东,而命欧信佩征蛮将军印,代泾镇广西。
成化元年,贼掠英德诸县,欧信讨斩五百余人,夺还人口。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七年春,充总兵官,镇守辽东,累败福余三卫。言者谓信已老,请召还。巡抚彭谊奏:“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年六旬,骑射胜壮士,不宜召回。”乃留镇如故。久之,陈钺代谊。钺贪功,信不能违,十四年为巡按王崇之所劾。其冬,乃召归。寻遣中官汪直等往按,直右钺,归罪信等。下狱,镌官闲住,饮恨而卒。
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遣之耶?”而是时都督颜彪佩征夷将军印,讨贼久无功,滥杀良民报捷。岭南人咸疾之。
  (选自《明史·欧信列传第六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B.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C.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D.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东,指辽河以东,明朝时也是军镇名,辖境相当于辽宁省和吉林的部分,岭南,指五岭之南的地区,辖境相当于两广及海南省。
B.指挥同知、都指挥使等都是明朝官职名称,明锦衣卫,下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南北镇抚司镇抚、千户五职。
C.擢,提升官职,其他如“迁”“拔”等也指官职的提升,而“转”“徙”“调”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
D.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年号纪年。文中,“成化元年”为年号纪年,而文中的“景泰三年”则为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信世袭金吾右卫指挥使,后因战功卓著受到提拔。天顺初年,承担了守备广东雷州、廉州诸州的重任。
B.广西之乱范信难脱干系,而朝廷却倚重信任他,这造成了欧信、陈泾平定叛乱,虽时有斩获,但不能遏制贼患。
C.欧信的军事才能受到巡抚叶盛举的赏识,被其破格提升为都督同知,后两广出现叛乱,欧信奉旨平叛。
D.欧信镇守辽东期间,因不能阻止巡抚陈钺贪功,被巡按王崇之弹劾,不久被朝廷召回,后也因此事被逮捕入狱。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
(2)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遣之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瑄,字廷献,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刚直尚气节。景帝不豫,廷臣请立东宫,帝不允。瑄与同官钱璡、樊英等约疏争,会“夺门”事起,乃已。
天顺初,民诉曹吉祥、石亨夺其田。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帝语大学士李贤、徐有贞曰:“真御史也。”遂遣官核,而命吏部识瑄名,将擢用。吉祥闻之惧,诉帝,请罪之。不许。
未几,亨西征还,适彗星见,十三道掌道御史张鹏、周斌等,将劾亨、吉祥诸违法事。先一日,给事中王铉泄于亨。亨与吉祥泣诉帝,诬鹏等为已诛内官张永从子,结党排陷,欲为永报仇。明日疏入,帝大怒,收鹏及瑄。御文华殿,悉召诸御史,掷弹章,俾自读。斌且读对,神色自若。至冒功滥职,帝诘之曰:“彼帅将士迎驾,朝廷论功行赏,何云冒滥?”斌曰:“当时迎驾止数百人,光禄赐酒馔,名数具在。今超迁至数千人,非冒滥而何?”帝默然,竟下瑄、鹏及诸御史于狱。榜掠备至,诘主使者,瑄等无所,乃坐都御史耿九畴、罗绮主谋,亦下狱。瑄、鹏死,余遣戍。亨等复谮诸言官。帝谕吏部,给事、御史年逾三十留之,余悉调外。尚书列上给事中何萤等十三人,御史吴祯等二十三人。诏以萤任州判官,祯等为知县。会大风震雷,拔木发屋,须臾大雨雹。亨、吉祥家大木俱折,二人亦惧。掌钦天监礼部侍郎汤序本亨党,亦言上天示警,宜恤刑狱。于是帝感悟,戍瑄、鹏铁岭卫,余贬知县,而萤、祯等亦得无调。瑄、鹏行半道,适承天门灾,肆赦放还。或谓当诣亨、吉祥谢,二人卒不往,复谪戍南丹。
宪宗即位,并还故官。瑄寻迁浙江副使。按行海道,禁将校私纵戍卒。修捍海塘,筑海盐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为副使十余年,政绩卓然,进按察使。西湖水旧可溉诸县田四十六万顷,时堙塞过半,瑄请浚之。设防置闸,利灌溉,功未,卒。
瑄以忠谏名天下,为士重。天启初,赐谥忠怀。海盐人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遣官核  按:调查B.瑄等无所 引:引荐
C.瑄、鹏死,余遣戍  论:判决D.功未,卒 就:完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诉帝,请罪之\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B.斌且读对\在邦域之中矣
C.给事、御史年逾三十留之\昔先王以为东蒙主
D.设防置闸,利灌溉\则修文德来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瑄刚强正直,崇尚气节。景帝拒绝册立太子后,杨瑄和同僚相约上疏抗争,恰逢“夺门”事变,这才作罢。
B.杨瑄曾上奏曹吉祥、石亨抢夺民田等罪行,得到皇帝的赏识。皇帝要求吏部标记杨瑄姓名,准备提拔重用。
C.御史张鹏、杨瑄等人因弹劾石亨、曹吉祥的计划泄露而被逮捕下狱。周斌在面对皇帝的诘问时,淡定自若。
D.杨瑄在浙江副使的十多年任职中,严明军纪,修筑海塘、堤岸,政绩卓著;担任按察使时,又请求疏浚西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