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泰,字吉亨,光泽人。幼从外家曹姓,既贵,乃复故。举乡试第一,除安庆府学训导。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再按山西。时百官俸薄,折钞又不能即得。泰上章乞量增禄廪,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事格不行。六年夏言:“连岁灾异,咎在廷臣,请敕御史给事中纠弹大臣,去其尤不职者,而后所司各考核其属。”帝从之。于是御史马谨等交章劾吏部尚书郭琏等数十人。已,复出按山东。泰素励操行,好搏击。三为巡按,惩奸去贪,威棱甚峻。九年超擢四川按察使,与镇守都御史寇深相失。十二年八月,参议陈敏希深指,劾泰擅杖武职,殴舆夫至死。逮刑部狱,坐斩。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入犯关门不守复论死 景帝宥之,命充为事官,从总兵官顾兴祖筑关隘自效。景泰元年擢大理右少卿,守备白羊口。四月,都督同知刘安代宁远伯任礼巡备涿、易、真、保诸城,命泰以右佥都御史参其军务。三年兼巡抚保定六府。寻命督治河道。自仪真至淮安,浚渠百八十里,塞决口九,筑坝三,役六万人,数月而毕。七年移抚苏、松。天顺改元,罢巡抚官,改广东副使,以忧去。四川盗起,有言泰尝莅其地,有威名,乃复故官,往巡抚。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诸府。莅淮三年,谢政归。成化六年卒。

(节选自《明史·陈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人犯/关门不守/复论死/
B.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入犯/关门不守复/论死/
C.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人犯/关门不守复/论死/
D.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人犯/关门不守/复论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科举考试之一,明代的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
B.刑部,隋以后“三省六部”制中主管刑罚的部门,其职责是掌管刑罚、教育。
C.改元,指我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改换年号或新皇帝即位颁布新的年号。
D.漕运,指历代王朝利用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的经济措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泰富有才学。他参加乡试,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廷臣因此纷纷推荐他担任更高的官职。
B.陈泰忠于职守。他敢于直言,巡按贵州、山西时奏罢官军、冒功行径,上书为官员们增加俸禄。
C.陈泰品行端正。他痛恨官场贪风和官员的不作为,建言惩奸去贪,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与裁汰。
D.陈泰治绩卓著。他被越级提拔为四川按察使,晚年因威名起用为四川巡抚,治河也功绩巨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连岁灾异,咎在廷臣,请敕御史给事中纠弹大臣,去其尤不职者。
(2)十二年八月,参议陈敏希深指,劾泰擅杖武职,殴舆夫至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6 08:0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刘显,南昌人。生而膂力绝伦,稍通文义。
嘉靖三十四年,宜宾苗乱,巡抚张臬讨之。显从军陷阵,手格杀五十余人,擒首恶三人。诸军继进,贼尽平。显由是知名。官副千户,为指挥佥事
南京振武营初设,用兵部尚书张鏊荐,召令训练。擢署都指挥佥事。倭犯江北,逼泗州,鏊檄显防浦口。显测贼将遁,追击至安东。方暑,披单衣,率四骑诱贼,伏精甲冈下。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明日伺贼出,潜毁其舟。贼败走舟,舟已焚,死者无算。显进三等,寻迁副总兵。
会福建倭患棘,显赴援。与参将戚继光连破贼,贼略尽。而新倭大至,攻陷兴化城。显以兵少,逼城未敢战,被劾,戴罪。贼以间攻据平海卫。他倭劫福清,谋与平海倭合。显及俞大猷合于遮浪,尽歼之。平海倭欲遁,为把总许朝光所邀败。乃尽焚其舟,退还旧屯。戚继光亦至,显与大猷共助击之,遂复兴化。录功,进先所荫世职二秩。
用巡抚刘几荐,命充为事官,镇守如故。隆庆改元,以军政拾遗被劾,贬秩视事。用巡抚谷中虚荐,还故官,移镇贵州。广西侬贼者念父子僭称王,攻剽安顺。巡抚阮文中檄显剿,俘斩五百余人。四川巡抚曾省吾议征都掌蛮,令显移镇其地。
都掌蛮者,居叙州戎县,介高、珙、筠连、长宁、江安、纳溪六县间,古泸戎也。至是,其酋阿大、阿二、方三等据九丝山,剽远近。其山修广,而四隅峭仄。显令人诱以官,而分五哨尽壁九丝城下,乘无备,夜半腰上,斩关入。迟明,诸将毕至。阿二、方三走保牡猪寨。郭成破鸡冠,获阿大。诸军攻牡猪,擒方三。阿二走,追获于贵州大盘山。
都掌蛮既灭,显引疾求去,而以有司阻挠为言。诏听显节制,显益行其志。击西川番没舌、丢骨、人荒诸寨,斩其首恶,抚余众而还,西陲以宁。九年冬卒官。
(选自《明史·刘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
B.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
C.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
D.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指挥佥事,官职名,明代京卫指挥使司所辖,协理禁中警卫部队。
B.南京,古都名,其曾用名有石头城、建邺、建康、金陵、东京等。
C.秩,在古代指官员俸禄,后来也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也泛指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显体力过人。嘉靖三十四年,他参加巡抚张臬平定宜宾苗族叛乱的战斗,亲手杀死叛乱者五十余人,捉拿叛乱首领三人,从此知名。
B.刘显善用计谋破敌。追杀逃遁的倭寇,他亲率骑兵诱敌,又在山冈设下埋伏;攻打都掌蛮,他先以钱财诱敌,然后于夜间发动突袭。
C.刘显平定倭寇屡立战功。在福建他与戚继光接连打败倭寇,倭寇大致被除尽;他还与俞大猷一起,协助戚继光收复了兴化城。
D.刘显对稳定边境起到重要作用。他打败了居住于叙州戎县的都掌蛮;进攻西川没舌、丢骨、人荒等村寨,斩杀为害首领,安抚民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擢署都指挥佥事。倭犯江北,逼泗州,鏊檄显防浦口。
(2)明日伺贼出,潜毁其舟。贼败走舟,舟已焚,死者无算。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珪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吾侪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遣命毋请恤典。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断,字日新。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
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勤。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一日视事,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鞫实,磔僧。一商暮归,恐遇劫,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旦往求金不得,诉于新。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商骤归,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之。妻与所私皆论死。
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谢罪,劾罪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夏原吉为原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如新言。当是时,周廉使名闻天下。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伞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九》)
(注)①蠲(juā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
B.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
C.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
D.旋风吹叶坠案前/叶异他树/询左右/独一僧寺有之/寺去城远/新意僧/杀人发树/果见妇人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为中央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
B.成祖,明朝皇帝朱棣的庙号。庙号是在帝王临终前朝廷为以后祭祀他而起的名号。
C.印,用作取信之物。历史悠久,种类很多,上面的字迹常见的有阴文、阳文两种。
D.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通常指帝王或官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平民便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新为官正直敢言。成祖登基后,他曾担任监察御史,弹劾过许多官吏,权贵们都很害怕他。
B.周新善于判决案件。他由马前群飞的虫蚋循踪发现死尸并最终破案,又从失金商人的投诉中觉察到商人之妻的嫌疑。
C.周新为政体恤百姓。浙西发生水灾,通政赵居任隐匿不报,在周新的奏报下,百姓才得到赈济。
D.周新为人不畏权贵。锦衣卫指挥纪纲攫取财物作威作福,周新想要查处他,他听说后就逃跑了。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
(2)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 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 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 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②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 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 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 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③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 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 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④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⑤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 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成为榜眼,三甲成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C.“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父亲有才华和风度,受皇帝器重。他自己天资聪敏,被贬龙场时,开创了“阳明学”。
B.王守仁通晓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一致。
C.王守仁刚柔并济。刘瑾逮捕戴铣等人,他上疏论救遭贬谪;张忠等纵京兵冒犯,他宽厚仁慈感化京兵。
D.王守仁文武兼备。他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兵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