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淳曰:“矣。”从之,事遂定。(选自《明史·张淳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06:14: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且名与字必须意义相近,如李白,字太白。
B.进士指明清时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及第者之称。及第者共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太宗。
D.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
(2)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小题。
刘忠,字司直,陈留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弘治四年,《宪宗实录》成,迁侍讲,直经筵,寻兼侍东宫讲读。又九年进侍读学士。武宗即位,以宫寮擢学士,掌翰林院,仍直经筵。正德二年,刘瑾用事,日导帝游戏,乱祖宗旧章。忠上言戒逸游、崇正学数事。已,因进 讲与杨廷和傅经义,规帝阙失,而指斥近幸尤切。帝谓瑾曰:“经筵,讲书耳,浮词何为?”瑾素 恶两人,因讽吏部尚书许进出之南京。南京诸部惟右侍郎一人,进特请用为礼部左侍郎。命下,外 议籍籍,进患之,甫两月,即擢忠本部尚书。其冬,就改吏部。时留都一御史,素骄横;一郎中, 张彩所昵也,秩满,皆署下考。疾吏胥诡名寄籍,督诸曹核汰千人。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诏可之。忠在南京正直有风采。然是时,瑾方以严苛折辱士大夫,而忠操绳墨待下,纠劾过峻。时论遂谓忠附会瑾意,颇归怨焉。五年二月,改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专典制诏。两疏乞休,不报。瑾诛,以本官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甫数日,以平宁夏功, 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故事,阁臣加官无遽至三孤者。忠无功骤得,不自安,连疏固辞,不许。瑾虽 诛,张永、魏彬辈擅政,大臣复争与交欢,忠独无所顾。永尝遣廖鹏谒忠,忠仆隶遇之,又却其馈,由是与永辈左。前后乞休疏七八上,皆慰留。明年命典会试。甫毕,帝以试录文义多舛,召李东阳 示之。忠知为中官所掎,乞省墓。诏乘传还。抵家,再上章乞致仕,报许。给月廪、岁隶终其身。 世宗即位,屡荐不起。遣行人存问,忠奏谢,因有所献纳,帝褒其忠爱。嘉靖二年卒,年七十二。 赠太保,谥文肃。赞曰:刘忠持正不阿,奉身早退。此诚明去就之节,乌能委蛇俯仰以为容悦哉。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B.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C.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D.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设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 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
B.秩满:秩,既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古代官员的品级。秩满,就是指官吏全额领取俸禄。
C.致仕:即交还官职,也就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代官员辞职归家。这一做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谥: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或其他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带有褒贬评判性质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私谥则不出于朝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忠忧心国事,直言进谏。虽执掌翰林院,但经常直言规谏皇帝,这导致皇帝不满,宦官刘瑾直接将刘忠贬官至南京。
B.刘忠为人正直,坚持法度。对待官吏非常严厉,曾上疏请求对官员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弹劾,以示劝勉惩戒。
C.刘忠持正不阿,不慕权贵。张永、魏彬专权,大臣们争先巴结,只有刘忠置之不理。
D.刘忠淡泊名利,不恋官位。主持会试时,遭到宦官陷害排挤,于是请求回家祭扫坟墓,得到皇帝诏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是时,瑾方以严苛折辱士大夫,而忠操绳墨待下,纠劾过峻。
(2)永尝遣廖鹏谒忠,忠仆隶遇之,又却其馈,由是与永辈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士胤战死,自强遇贼宿松,杀伤相当。安庆山民桀石以投贼,贼多死,乃越英山、霍山而遁。
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属郡受伤,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
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闰六月,国维朝鲁王于台州,请王监国。即日移驻绍兴,进国维少傅兼太子太傅,督师江上。总兵官方国安亦自金华至。连复富阳、于潜,木城缘江要害,联合国安及王之仁等诸营,为持久计。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乏饷溃,王走台州航海,国维亦还守东阳。六月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选自《明史·张国维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B.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C.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D.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等/守桐不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漕运: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等物资,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C.檄: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指用于声讨的文书。
D.闰六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国维一心为民,擅长治河。张国维所属郡县遭受灾害,便替百姓向朝廷请命;他治河有成绩,升任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管理河道。
B.张国维歼灭反贼,护漕有功。李青山因朝廷不授以官职竟然截运漕船,大肆焚烧抢掠,张国维会合所统领的军队攻击歼灭了李青山。
C.张国维心忧社稷,竭忠尽智。南都覆灭后,张国维到台州朝见鲁王,请求鲁王监国;后来张国维联合方国安及王之仁等的军队,作持久的打算。
D.张国维忠贞不贰,宁死不屈。顺治三年五月,张国维仍返还东阳防守,最后自知形势不可挽回,于是作绝命词三章,跳水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大早,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
(2)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举崇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賊分两道,一出固关,一趋河间。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罗彦曰:“诺。”诘旦,岱果杀妻孥十一人,率师去。罗彦等糾乡兵二千分陴守。罗俊守东城,罗彦西北,罗辅为游兵。公廪不足,出私财佐之。贼遣骑呼降,罗俊顾其下曰:“欲降者,取我首去。”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曰:“有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齿此剑。”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已,闻京师变,众皆哭,北向拜,又罗拜相盟誓。而贼攻益急,城中多异议。罗彦曰:“小民无知,非鼓以大义,气不壮。”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泰亲军为内应,城遂陷。罗俊犹持刀欲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漓口吻间。贼至益众,遂遇害。罗彦见贼入,急还家,大书官阶、姓名于壁,投缳死。
(节选字《明史·张罗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B.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 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C.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D.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给/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进士是明清时武举殿试及第者,武举是科举制度的武科,是一种选拔武官的考试制度。
B.厂是明代的内廷机构,也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创立。
C.旦的本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指天亮、早晨,夜刚尽日初出时。诘旦在文中意为第二天早晨。
D.官阶指官员的等级次第,我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官阶制度,历代都分为九品十八级,每品又有正从之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他多次对杨嗣昌用人不当进行批驳纠正;吏部许多官员因办事徇私而受到谴责,只有他没有受到牵连。
B.罗彦出身军门,颇懂军事。他的父亲曾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他少年时便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曾辅佐家乡官员御敌,立下功勋。
C.罗彦积极防守,抵抗敌军。他集合民兵两千人分守城墙,积极抵御流贼的进攻;当官府仓库中钱粮不足时,他们兄弟取出自家私财进行资助。
D.罗彦忠君爱国,为国捐躯。在流贼攻城猛烈,将士人心涣散之时,他以每人颈上挂一枚崇祯钱币的方式鼓舞士气;后流贼破城,他宁死不屈,上吊自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
(2)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已,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 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 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 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福丰仪修整, 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 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黄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B.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C.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D.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太祖”是朱元璋的庙号;“永乐”是朱棣的年号,”成祖”是朱棣的庙号。
B.“工部”是我国古代的六部之一,掌管工程建造、水利交通、屯田等事务,最高长官为工部尚书。
C.“交趾”即“交阯”,原指盘腿而坐,后成为古代地理区域,范围在现今越南北方,与“安南”意思相近。
D.“商贾”指做买卖的人,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住着出售货物的为“商”,行走贩卖货物的为“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福颇有丰仪,为官清廉节俭。他身材修长仪表整洁,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俸禄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皇帝评价他为人有原则操守。
B.黄福仕途顺达,颇受皇帝器重。他被太祖越级提拔,既得到建文帝倚重信任,也受到成祖重用;仁宗时,辅助太子;英宗时,他加赠少保,参赞机务。
C.黄福胸有谋略,治理安南有方。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编户籍,定赋税,办学校,向当地父老宣讲圣上的德治,告诫下属不要扰民,上下安然。
D.黄福多有建言,敢于抑制权贵。他提出的轻省赋税、让广东海运粮食等多项建议,均被皇上认可;对恃宠欺压百姓的宦官马骐,他多次加以压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课内《过秦论》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