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云,徐人。父青,以百户从成祖起兵,积功至都督佥事。貌魁梧,多智略。初袭金吾左卫指挥使。数从出塞,有功。时幼军二十五所,隶府军前卫,掌卫者不任事,更命云及李玉等五人抚戢之。仁守立,擢行在中军都督佥事。
宣德元年改北京行都督府,命偕都御史王彰自山海抵居庸,巡视关隘,以便宜行事。帝征乐安,召辅郑王、襄王居守。
明年,柳、庆蛮韦朝烈等掠临桂诸县。三年正月命佩征蛮将军印,充总兵官往镇。云至,讨朝烈。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藤垒石其上官军至辄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云夜半束火牛羊角,以金鼓随其后,驱向贼。贼谓官军至,亟断藤。比明,木石且尽,众噪而登,遂尽破之。其秋,雒容蛮出掠,遣指挥王纶破之。云上纶功,并劾其杀良民罪,帝宥纶而心重云。
云谋勇深沉,而端洁不苟取。广西镇帅初至,土官率馈献为故事。帅受之,即为所持。云始至,闻府吏郑牢刚直,召问曰:“馈可受乎?”牢曰:“洁衣被体,一污不可湔,将军新洁衣也。”云曰:“不受,彼且生疑,奈何?”牢曰:“黩货,法当死。将军不畏天子法,乃畏土夷乎?”云曰:“善。”尽却馈献,严驭之。由是土官畏服,调发无敢后者。云所至,询问里老,抚善良,察诬枉,土人皆爱之。
英宗即位,云坠马伤股。帝遣医驰视。以病请代,优诏不许。进右都督。正统二年上言:“浔州与大藤峡诸山相错,瑶寇出没,占耕旁近田。左右两江土官,所属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为贼所畏。若量拨田州土兵于近山屯种,分界耕守,断贼出入。不过数年,贼必坐困。”报可。嗣后东南有急,辄调用狼兵,自此始也。明年冬,卒于镇。赠怀远伯,谥忠毅。广西人思云不置,立祠肖像祀焉。
(《明史列传第五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藤/垒石其上/官军至/辄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
B.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滕垒石/其上/官军至/辄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
C.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藤/垒石其上/官军至/辄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
D.贼保山/巅山峻险/挂木于滕垒石/其上/官军至/辄断藤下/木石无敢近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授予官职。与“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的“除”同义。
B.蛮,中国古代对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
C.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D.赠,古代皇帝对己死官员加封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云机智多谋且立有功勋,受到朝廷的认可与信任。皇帝命他协同都御史王彰从山海关到居庸关,巡视沿途关隘,可以相机行事。
B.韦朝烈的部队据天险固守。山云施妙计,将角上捆绑火把的牛羊驱向敌阵,使他们难辨虚实,产生麻痹心理,从而一举攻破。
C.府吏郑牢以新洁衣作比,消除了山云心头的顾虑,让他勇于打破惯例,拒绝士官贿赂,树立了权威,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D.朝廷采纳了山云调用狼兵屯田耕种的建议,既解决了两江士官人多田少的问题,又切断了贼人进出之路,可谓一举两得。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李将军列传》)
(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太史公自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7 03:16: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贞吉,字孟静,内江人。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最善王守仁学。举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时方士初进用,贞吉请求真儒赞大业。执政不怿,因请急归。还朝迁中允,掌司业事。

俺答薄都城,谩书求贡。诏百官廷议,贞吉奋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既许贡则必入城,倘要索无已,奈何?”徐阶曰:“君必有良策。”贞吉曰:“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录周尚文功以励边帅,出沈束于狱以开言路,轻损军之令,重赏功之格,遣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时帝遣中使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第不当及周尚文、沈束事耳。”立擢左谕德兼监察御史,奉敕宣谕诸军。给白金五万两,听随宜劳赏。初,贞吉廷议罢,盛气谒严嵩。嵩辞不见,贞吉怒叱门者。适赵文华至,贞吉复叱之。嵩大恨。及撰敕,不令督战,以轻其权,且不与一卒护行。时敌骑充斥,贞吉驰入诸将营,散金犒士,宣谕德意,明日即复命。

隆庆初,起礼部左侍郎,掌詹事府。贞吉年逾六十,而议论侃直,进止有仪,帝深注意焉。三年秋,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贞吉入谢,奏:“朝纲边务一切废弛,臣欲捐躯任事,惟陛下主之。”帝益喜。会寇入大同,总兵官赵岢失事,总督陈其学反以捷闻,为御史燕如宦所发。贞吉欲置重罚,兵部尚书霍冀仅议贬秩。贞吉与同官争不得,因上言:“边帅失律,祖宗法具在,今当事者屈法徇人,如公论何?臣老矣,效忠无术,乞赐罢。”不许。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贞吉亦疏辩求去。诏留贞吉,褫冀官。

贞吉学博才高。然好刚使气,动与物迕。万历十年卒,赠少保,谥文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
B.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
C.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
D.初/给事中杨镕劾冀贪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辩乞罢/且诋贞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士指方术之士。古称访仙炼丹求长生不老的人。泛指从事医巫、星相职业的人。
B.言路谓臣子向君王进言的途径。开言路则指创造好的条件,让臣子得以发表意见。
C.朝纲为封建朝廷所制订的法度纲纪,处于指导政治时务的地位。亦可指朝廷本身。
D.贬秩是革除官吏的职位。秩,本义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可指官吏的官阶、品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贞吉好学知名,尤擅长王守仁的学问。他反对朝廷重用方士,上书请用儒士辅佐朝政,得罪了权要。
B.赵贞吉仗义敢言,面对来犯俺答的无理要求,他引经据典,直陈抗敌良策,明嘉靖帝完全认同他的话。
C.赵贞吉任事勤政,掌管詹事府事务,他议论梗直,举止有礼,隆庆帝关注他并命他参与朝廷机要政务。
D.赵贞吉严法守正,对战事不利的总兵和谎报军情的总督,他力主严惩,争论不得,宁愿辞官也不曲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帝遣中使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
(2)边帅失律,祖宗法具在,今当事者屈法徇人,如公论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籓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籓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B.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C.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D.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因考试在春天,又叫“春闱”。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
D.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德为人正直,曾跟从王守仁学习,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他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谀之意。
B.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C.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肪卿。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
D.欧阳德敢于直谏,欧阳德曾认为裕王不应出京,并给皇帝上疏,皇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欧阳德就继续上奏,皇帝虽不高兴,也原凉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
(2)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

同类题3

文震孟,字文起,待诏征明曾孙也。祖圉子博士彭,父卫辉同知元发,并有名行。震盂弱冠举于乡,十赴会试。至天启二年,殿试第一,授修撰。
时魏忠贤渐用事,数斥逐大臣。震盂愤,上《勤政讲学疏》,言:“陛下当大破常格,鼓舞豪杰心。陛下昧爽临朝,寒暑靡辍,政非不勤。然鸿胪引奏,跪拜起立,如傀儡登场已耳。祖宗之朝,君臣相对,如家人父子。咨访军国重事,闾阎隐微,情形毕照。奸诈无所藏,左右近习亦无缘蒙蔽。”疏入,忠贤屏不即奏。乘帝观剧,摘疏中“傀儡登场”语,谓比帝于偶人,不杀无以示天下,帝颔之。一日,讲筵毕,忠贤传旨,廷杖震孟八十,贬秩调外。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
崇祯元年以侍读召,充日讲官。震孟在讲筵,最严正。时大臣数逮系,震孟讲《鲁论》,反覆规讽,帝即降旨出尚书乔允升、侍郎胡世赏于狱。帝尝足加于膝,适讲《五子之歌》,至“为人上者,奈何不敬”,以目视帝足。帝即袖掩之,徐为引下。故事,讲筵不列《春秋》,帝以有裨治乱,令择人进讲。震孟,《春秋》名家,为首辅温体仁所忌,隐不举。次辅钱士升指及之,体仁佯惊曰:“几失此人!”遂以其名上。及进讲,果称帝旨。
八年七月,入阁预政。两疏固薛,不许。阁臣被命,即投刺司礼大奄,震孟独否。掌司礼者曹化淳,雅慕震孟,令人辗转道意,卒不往。震孟刚方贞介,有古大臣风,惜三月而斥,未竞其用。归半岁,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三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
B.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盂/并斥为民
C.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盂/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
D.韩爌力争/言官抗疏/不纳震孟/亦不赴调/时顾同寅坐以诗悼熊廷弼/为有司缉获/波及震孟/并斥为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此处指明清科举时每三年一次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会试中选后参加“殿试”,殿试第一的通称状元。
B.“阊阎”,原本指里巷的门,后借指平民居住的地方,也借指民间或平民百姓。文中“阊阁隐微”指民间细微的隐情。
C.“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廷杖震孟八十”,即在廷堂打震孟八十大板。
D.“入阁”,此指“入内阁做事任职”。明初所设内阁,是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成为明朝中央行政机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足
A.震孟嫉恶如仇,敢于直言进谏。魏忠贤把持朝政,贬斥大臣,为非作歹,震孟愤而上疏,请求皇帝打破常规,鼓舞豪杰,了解民情,免受蒙蔽。
B.震孟讲学认真,规讽入情入理。他讲君臣之道,皇帝因此释放被拘大臣;讲《五子之歌》时,皇帝坐姿不端,震孟目视表明态度,让皇帝改正。
C.震孟学问造诣高深,为人景仰。他生于世家,精通《春秋》,皇帝想听人讲解《春秋》,次辅钱士升就点名上报了他,皇帝对文震孟的讲解很满意。、
D.震孟坚守道德操守,决不趋炎附势。新入内阁,按例要把名片送给司礼监太监,唯独震孟没有这样做,即使司礼太监叫人传言,他也坚决不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比帝于偶人,不杀无以示天下,帝颔之。
(2)故事,讲筵不列《春秋》,帝以有裨治乱,令择人进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竞,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

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 益 愤 三 疏 论 之 因 力 丐 罢乃 谪 永 清 纯 遂 与 一 贯 忤 纯 求 去 章 二 十 上 杜 门 者 九 阅 月 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B.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C.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D.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倭,文中指倭寇,用来称呼14至16世纪骚扰劫掠朝鲜和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
B.公,文中指爵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中国,文中指中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D.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纯为官刚正。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促让沐朝弼之子继承爵位,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已、石星。
B.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
C.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前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D.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事,并得罪了沈一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2)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崇古,宇学甫,蒲州人。嘉庆二十年进士。除刑部主事。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阡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滸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投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着力兔行牧河东,龙潜出兴武袭破其营,斩获多,加崇古右都御史。吉能犯边,为防秋兵所遏,移营白城子。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崇古在陕七年,先后获首功甚多。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曰:“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帝以叛人既得,祭告郊庙,磔全等于市。加崇古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如故。万历初,召理戎政。给事中刘铉劾崇古行贿营迁,诏责铉妄言。已,加少保,迁刑部尚书,改兵部。十五年,诏以崇古竭忠首事,三封告成,荫一子世锦衣千户,有司以礼存问。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渙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诺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B.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C.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渚部孰敢为忠即/不章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D.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因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政府朝廷考试者。进士又分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个等次。
B.河套,指内蒙古和宁夏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地区。其地历代均以水草丰美著称。
C.互市,中国历史上始于汉代的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如起源于唐未时期的“茶马互市”。
D.少保,东宮官职之一,明清从一品。太师教太子文,太傅教太子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保为太保的副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崇古仕途通畅,深受皇帝信任。他历任刑部主事、兵部右侍郎等职。皇帝面对刘铉对王崇古的弹劾,不仅责备了刘铉乱说,而且还加封王崇古为少保。
B.王祟古通晓军事,战功卓著。他统辖陕西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他与俞大猷一起将倭寇追逐出海,在陕西获了很多首功。
C.王祟古治军有方,宽厚爱人。他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境,同时对于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他又发檄文慰抚。
D.王崇古善抓时机,处事灵活。当把汉那吉来降,他便厚遇把汉那吉等人,并让把汉那吉穿绯袍束金带接见使者,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
(2)诏以祟古竭忠首事,三封告成,荫一子世锦衣千户,有司以礼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