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 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B.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C.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D.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多层级选拔,殿试的第一名称“状元”。
B.“进”,在此是升迁之意。古时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语有很多,如“升、迁、拔、擢、陟、谪、出、辟”等都表示升官。
C.“致仕”此处指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是70岁。古时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告老”“归田”“乞骸骨”等。
D.“卒”此处是死的意思。古人对“死”有多种说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生高拱想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守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亲商下令带人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6 04:0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康茂才,字寿卿,蕲人。通经史大义,事母孝。元末寇乱陷蕲,结义兵保乡里。立功,自长官累迁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奔集庆,太祖克集庆,乃帅所部兵降。太祖释之,命统所部从征。明年授秦淮翼水军元帅,守龙湾。取江阴马驮沙,败张士诚兵,获其楼船。从廖永安攻池州,取枞阳。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陈友谅既陷太平,谋约张士诚合攻应天。太祖欲其速来,破之。知茂才与友谅有旧,命遣仆持书,绐为内应。友谅大喜,问:“康公安在?”曰:“守江东木桥。”使归,太祖易桥以石。友谅至,见桥,愕然,连呼“老康”,莫应。退至龙湾,伏兵四起。茂才合诸将奋击,大破之。太祖嘉茂才功,赐赉甚厚。明年,太祖亲征友谅,茂才以舟师从克安庆,破江州,友谅西遁。遂下蕲州、兴国、汉阳。沿流克黄梅寨,取瑞昌,败友谅八指挥,降士卒二万人。迁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攻左君弼庐州,未下。从援南昌,战彭蠡,友谅败死。从征武昌,皆有功。进金吾侍卫亲军都护。从大将军徐达再攻庐州,克之,取江陵及湖南诸路。改神武卫指挥使,进大都督府副使。士诚攻江阴,太祖自将击之。比至镇江,士诚已焚瓜洲遁。茂才追北至浮子门。吴军遮海口,乘潮来薄。茂才力战,大败之。捣淮安马骡港,拔其水寨,淮安平。寻拔湖州,进逼平江。士诚遣锐卒迎斗,大战尹山桥。茂才持大戟督战,尽覆敌众。与诸将合围其城,军齐门。平江下,还取无锡。迁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从大将军经略中原,取汴、洛,留守陕州。规运馈饷,造浮桥渡师。招来绛、解诸州,扼潼关,秦兵不敢东向。茂才善抚绥,民立石颂德焉。三年复从大将军征定西,取兴元。还军道卒。追封蕲国公,谥武康。
(选自《明史•康茂才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B.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C.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D.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茂才力守/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茂才复立寨天宁洲/又破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本文中对朱元璋称太祖,即是称庙号。
B.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每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
C.江阴因其在长江以南而得名。中国古代地名中多含“阴阳”二字,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地名中的阴、阳表明了其在山、水的位置,如衡阳一定在衡山之南。
D.追封,死后封爵,也指后来补封。如文中指的是康茂才死后被朝廷追封为“蕲国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康茂才因组织“义兵”保乡有功,被元朝封为淮西宣慰使、都元帅。
B.朱元璋率军渡江后,派军攻打康茂才。康茂才奋力反抗,后被常遇春设计将其部下精锐尽数歼灭,康茂才多次失败后才率部归降朱元璋。
C.朱元璋利用康茂才与陈友谅的交情,让康茂才亲自送信给陈友谅并骗陈友谅说愿做其内应,诱陈友谅轻进,结果陈友谅大败于龙湾。
D.康茂才跟随朱元璋多年,战败陈友谅,讨伐张士诚,战功显赫,累得升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以军兴,民失农业,命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2)吴军遮海口,乘潮来薄。茂才力战,大败之。捣淮安马骡港,拔其水寨,淮安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葛守礼,字与立,德平人。嘉靖七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彰德推官。巨盗诬富家,株连以百数,守礼尽出之。主狱者谮之御史。会藩府狱久不决,属守礼,一讯即得,乃大惊服。冬至,赵王戒百官朝服贺,守礼独不可。
迁兵部主事。父丧服阕,补礼部。故事,郡王绝,近支得以本爵理府事,不得继封。交城、怀仁、襄垣近支绝,以继封请,守礼持之坚。会以疾在告,三邸人乘间行赂,遂得请。旗校诇其事以闻。所籍记赂遗十余万,独无守礼名,帝由是知守礼廉。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帝为叹惜久之。
隆庆元年,起户部尚书。奏言:“畿辅、山东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征派不均。且河南北,山东西,土地硗瘠,正供尚不能给,复重之徭役。愿敕所司,酌复旧规。”诏悉举行。覃恩【注】例尝边军,或言士伍虚冒, ,宜乘给赏汰之。守礼言“此朝廷旷典,乃以贾怨耶?”议乃止。
大学士高拱与徐阶不相能,举朝攻拱。侍郎徐养正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改守礼左都御史.奏言:“畿内地势洼下,河道堙塞,遇潦则千里为壑。请仿古井田之制,浚治沟洫,使旱潦有备。”章下有司。守礼议王金狱,与拱合,然不附拱。后张居正欲以王大臣事构杀拱,守礼力为解,乃免。阶、拱、居正更用事,交相轧。守礼周旋其间,正色独立,人以为难。以老乞休。诏加太子少保,驰驿归。卒。赠太子太保,谥端肃。
(选自《明史·葛守礼传》,有删改)
【注】覃恩:广施恩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徐养正/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B.侍郎徐养正/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C.侍郎徐养正/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D.侍郎徐养正/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考中的人成为举人。
B.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古代有祭祖、吃水饺等习俗。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武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葛守礼认真执法。有一巨盗诬陷有钱人家,致使株连上百人,他把无辜者全部释放;他审理拖延的案件,很快查明真相,令人惊异佩服。
B.葛守礼清正廉洁。有些郡王请求违规继承封王,他不答应,后来郡王行贿,如愿继封,他予以揭发;清查受贿名单唯独没有他的名字。
C.葛守礼尽职敢育。他上奏分析流民增多的原因,认为有些地方的百姓负担很重,请求纠正;他请求效仿古代的井田制,防备旱灾水灾。
D.葛守礼特立独行。他敢于得罪赵王;有人对皇帝广施恩泽提出建议,他不赞同;他不依附任何势力,周旋各派之间,很不容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
(2)守礼言“此朝廷旷典,乃以贾怨耶?”议乃止。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泰,字吉亨,光泽人。幼从外家曹姓,既贵,乃复故。举乡试第一,除安庆府学训导。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再按山西。时百官俸薄,折钞又不能即得。泰上章乞量增禄廪,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事格不行。六年夏言:“连岁灾异,咎在廷臣,请敕御史给事中纠弹大臣,去其尤不职者,而后所司各考核其属。”帝从之。于是御史马谨等交章劾吏部尚书郭琏等数十人。已,复出按山东。泰素励操行,好搏击。三为巡按,惩奸去贪,威棱甚峻。九年超擢四川按察使,与镇守都御史寇深相失。十二年八月,参议陈敏希深指,劾泰擅杖武职,殴舆夫至死。逮刑部狱,坐斩。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入犯关门不守复论死 景帝宥之,命充为事官,从总兵官顾兴祖筑关隘自效。景泰元年擢大理右少卿,守备白羊口。四月,都督同知刘安代宁远伯任礼巡备涿、易、真、保诸城,命泰以右佥都御史参其军务。三年兼巡抚保定六府。寻命督治河道。自仪真至淮安,浚渠百八十里,塞决口九,筑坝三,役六万人,数月而毕。七年移抚苏、松。天顺改元,罢巡抚官,改广东副使,以忧去。四川盗起,有言泰尝莅其地,有威名,乃复故官,往巡抚。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诸府。莅淮三年,谢政归。成化六年卒。

(节选自《明史·陈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人犯/关门不守/复论死/
B.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入犯/关门不守复/论死/
C.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人犯/关门不守复/论死/
D.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人犯/关门不守/复论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科举考试之一,明代的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
B.刑部,隋以后“三省六部”制中主管刑罚的部门,其职责是掌管刑罚、教育。
C.改元,指我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改换年号或新皇帝即位颁布新的年号。
D.漕运,指历代王朝利用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的经济措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泰富有才学。他参加乡试,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廷臣因此纷纷推荐他担任更高的官职。
B.陈泰忠于职守。他敢于直言,巡按贵州、山西时奏罢官军、冒功行径,上书为官员们增加俸禄。
C.陈泰品行端正。他痛恨官场贪风和官员的不作为,建言惩奸去贪,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与裁汰。
D.陈泰治绩卓著。他被越级提拔为四川按察使,晚年因威名起用为四川巡抚,治河也功绩巨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连岁灾异,咎在廷臣,请敕御史给事中纠弹大臣,去其尤不职者。
(2)十二年八月,参议陈敏希深指,劾泰擅杖武职,殴舆夫至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篇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良弼,字师说,新建人,嘉靖二年进士。授松阳知县,召拜刑科给事中。采木侍郎黄衷事竣归家,乞致仕,事者奏衷潜入京师。帝怒,夺衷职。良弻言衷大臣,入都岂能隐,乞正方者欺罔罪,不报。

桂萼初罢相,诏察其党。给事中刘世扬等议及良弼。以吏部言,得留。寻命巡视京营,勒罢提督五军梁永福、太仆卿曾直,罪武定候事郭勋家奴,论团营兵政之弊,又请发银米振京师饥,直声大著。会南京等以劾吏部尚书王琼被逮,良弼请释之。帝怒,并下诏狱。论赎还职,仍夺俸一年。三迁至礼科都给事年八月,彗星见东并,芒长丈余。良弼引占书言:“彗星晨见东方。孚敬专横窃威福,致奸星示异,亟宜罢黜。”孚敬奏良弼挟私。帝已疑孚敬,两疏皆报闻。给事中秦鳌孚敬竟罢去。逾月,良弼复偕同官劾吏部尚书汪鋐。帝方向鋐,夺良弼俸。鋐孚敬俱恨良弼。

元日,副都御史王应鹏坐事下诏狱。良弼言履端之始,不宣以微过系大臣。帝怒,再下诏狀。狱卒讶来耶!”为垂涕。寻复职,夺俸,时孚敬复起柄政,与鋐修前郤,以考察后命科道官互纠,奏上十一人,孚敬益怒,拟旨切责,令吏部再考。鋐乃别纠二十六人,而良弼及秦鳌、叶洪皆前劾孚敬、鋐者,中良弼竟坐不谨割籍。隆庆初,诏起废藉。以年老即家拜太常少卿,致仕,卒。天启初,追谥忠简。

甚矣佞人之可是也夫反成案似于明出死罪似于仁而不知其借端报复刑罚失中。佞良之辨,可弗审欤?

注:履端: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初一,谓之“履端”。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矣/佞人之可畏也/夫反成案似于明出/死罪似于仁而不知/其借端报复/刑罚失中
B.甚矣/佞人之可畏也/夫反成案似于明出/死罪似于仁而不知其借端报复刑罚/失中
C.甚矣/佞人之可畏也/夫反成案似于明/出死罪似于仁/而不知其借端/报复刑罚失中
D.甚矣/佞人之可畏也/夫反成案似于明/出死罪似于仁/而不知其借端报复/刑罚失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可泛指关押犯人的牢狱:也可特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
B.占书,即占卜的书。占卜,常指一种用龟壳、蓍草、铜钱、竹签或根据星象等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的活动,含有见微知著的原理,带有迷信色彩。
C.元日,即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习俗。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描绘的就是元宵节的情景。
D.赞:纪传体史书中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常用来表达编损者对传主或事件的看法,不一定都是赞扬褒奖之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良弼宦海沉浮,几起几落,他历任松阳知县、刑科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太常少卿等职,其间又伴随着被关押、夺俸、削籍,一生起起落落。
B.魏良弼为官正直,名声显著。他在视察京城军营期间,劾罢梁永福、曾直使其被罢,判处郭勛家奴有罪批评团营兵政的弊端,又奏请发放钱粮来赈救京城的饥荒,由此名声大震。
C.魏良弼巧借星象,奏罢奸臣。十一年八月,东井座出现彗星,光芒一丈多长,他利用占卜知识,进言好臣犯君,引起了皇上对张孚敬的怀疑,加上秦鳌的协助,张孚敬最终被罢官离职。
D.魏良弻是非分明,频遭打击。他为黄衷辩护,替马歇请释,给王应鹏开脱,又极力弹劾张孚敬、汪鋐,曾两次被关进监狱,遭到张、汪二人的忌恨报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良弼言衷大臣,入都岂能隐,乞正言者欺罔罪,不报。
(2)逾月,良弼复偕同官劾吏部尚书汪鋐。帝方向鋐,夺良弼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B.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C.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D.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B.擢,提拔。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迁、擢、陟等。“擢第”也是“提升”之意。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升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竟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进入朝廷状告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平时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他只送了普通物品;当宦官索要钱财时,他则要求对方出具凭证,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都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2)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