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 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B.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C.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D.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多层级选拔,殿试的第一名称“状元”。
B.“进”,在此是升迁之意。古时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语有很多,如“升、迁、拔、擢、陟、谪、出、辟”等都表示升官。
C.“致仕”此处指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是70岁。古时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告老”“归田”“乞骸骨”等。
D.“卒”此处是死的意思。古人对“死”有多种说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生高拱想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守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亲商下令带人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6 04:0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旨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救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方期颐,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几箴/
B.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C.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D.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专指降官贬谪,比如白居易就曾左迁为九江郡司马。
B.薨,是死的意思。古代天子去世叫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亡日曰禄,百姓亡称死。
C.吏部,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乞归,封建时代官员请假回家的专用语。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解印、解甲归田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2)母方期颐,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间艳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十七年四月,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

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岁除遣文牒至夜半倦索酒庖人报肴肉已分给将士无可佐者乃取盐豉下之可法素善饮数斗不乱在军中绝饮。

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死,觅其遗骸。天暑,众尸蒸变,不可辩识。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其后四方弄兵者,多假其名号以行,故时谓可法不死云。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除遣文牒/至夜半/倦索酒/庖人报肴肉已分给将/士无可佐者/乃取盐豉下之/可法素善饮数斗/不乱/在军中绝饮
B.岁除遣文牒至/夜半/倦索酒/庖人报肴肉已分给将士/无可佐者/乃取盐豉下之/可法素善饮/数斗不乱/在军中绝饮
C.岁除遣文牒至/夜半/倦索酒/庖人报肴肉已分给将/士无可佐者/乃取盐豉下之/可法素善饮数斗/不乱/在军中绝饮
D.岁除遣文牒/至夜半/倦索酒/庖人报肴肉已分给将士/无可佐者/乃取盐豉下之/可法素善饮/数斗不乱/在军中绝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陆游并称“宋末三杰”。
B.“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C.“丁外艰”古代丧制名,同“定父忧”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
D.“朔”是指阴历每月第一天,而十五叫“望”,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
B.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
C.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骛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
D.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丧服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2)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葛守礼,字与立,德平人。嘉靖七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彰德推官。巨盗诬富家,株连以百数,守礼尽出之。主狱者谮之御史。会藩府狱久不决,属守礼,一讯即得,乃大惊服。冬至,赵王戒百官朝服贺,守礼独不可。
迁兵部主事。父丧服阕,补礼部。故事,郡王绝,近支得以本爵理府事,不得继封。交城、怀仁、襄垣近支绝,以继封请,守礼持之坚。会以疾在告,三邸人乘间行赂,遂得请。旗校诇其事以闻。所籍记赂遗十余万,独无守礼名,帝由是知守礼廉。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帝为叹惜久之。
隆庆元年,起户部尚书。奏言:“畿辅、山东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征派不均。且河南北,山东西,土地硗瘠,正供尚不能给,复重之徭役。愿敕所司,酌复旧规。”诏悉举行。覃恩【注】例尝边军,或言士伍虚冒, ,宜乘给赏汰之。守礼言“此朝廷旷典,乃以贾怨耶?”议乃止。
大学士高拱与徐阶不相能,举朝攻拱。侍郎徐养正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改守礼左都御史.奏言:“畿内地势洼下,河道堙塞,遇潦则千里为壑。请仿古井田之制,浚治沟洫,使旱潦有备。”章下有司。守礼议王金狱,与拱合,然不附拱。后张居正欲以王大臣事构杀拱,守礼力为解,乃免。阶、拱、居正更用事,交相轧。守礼周旋其间,正色独立,人以为难。以老乞休。诏加太子少保,驰驿归。卒。赠太子太保,谥端肃。
(选自《明史·葛守礼传》,有删改)
【注】覃恩:广施恩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徐养正/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B.侍郎徐养正/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C.侍郎徐养正/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D.侍郎徐养正/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考中的人成为举人。
B.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古代有祭祖、吃水饺等习俗。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武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葛守礼认真执法。有一巨盗诬陷有钱人家,致使株连上百人,他把无辜者全部释放;他审理拖延的案件,很快查明真相,令人惊异佩服。
B.葛守礼清正廉洁。有些郡王请求违规继承封王,他不答应,后来郡王行贿,如愿继封,他予以揭发;清查受贿名单唯独没有他的名字。
C.葛守礼尽职敢育。他上奏分析流民增多的原因,认为有些地方的百姓负担很重,请求纠正;他请求效仿古代的井田制,防备旱灾水灾。
D.葛守礼特立独行。他敢于得罪赵王;有人对皇帝广施恩泽提出建议,他不赞同;他不依附任何势力,周旋各派之间,很不容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
(2)守礼言“此朝廷旷典,乃以贾怨耶?”议乃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为诸生,有盛名。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复质疑于罗汝芳。举嘉靖四十三年乡试,下第还。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以竑为之长。及定向里居,复往从之。万历十七年,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益讨习国朝典章。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乃先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翰林教小内侍书者,众视为具文,竑独曰:“此曹他日在帝左右,安得忽之。”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皇长子出阁,竑为讲官。故事,讲官进讲罕有问者。竑讲毕,徐曰:“博学审问,功用维均,敷陈或未尽,惟殿下赐明问。”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一日,竑复进曰:“殿下言不易发,得毋讳其误耶?解则有误,问复何误?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皇长子复称善,亦竟无所问。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适讲(舜典》,竑举“稽于众,舍己从人”为问。皇长子曰:“稽者,考也。考集众思,然后舍己之短,从人之长。”时方十三龄,答问无滞,竑亦竭诚启迪。尝讲次,群鸟飞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站尝采古储君事可为法戒者为《养正图说》,拟进之。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竑既负重名,性复疏直,时事有不可,辄形之言论,政府亦恶之。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文多险诞语,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岁余大计,复镌秩,竑遂不出。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驯雅卓然名家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万历四十八年卒,年八十。

(节选自《明史·文苑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为古文/典正驯雅卓然/名家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B.善为古文/典正驯雅/卓然名家/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C.善为古文/典正驯雅/卓然名家/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D.善为古文/典正驯雅卓然/名家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人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一般由皇帝亲自主持,对乡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
C.大计,官制用语,明清考核外官的一种制度,也称为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依据考核成果或赏或罚。
D.经史,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竑做事认真,深谋远虑。任职翰林院期间,潜心研究国家典章制度;众人对教小内侍读书一事敷衍,只有他悉心指导。
B.焦竑教学有方,循循善诱。担任讲官一职,不照本宣科,而是竭尽全力启发引导皇长子,最终使其回答问题流利顺畅。
C.焦竑谦虚谨慎,正直坦率。谦逊拒绝专门负责修国史一事;遇到事情有不合理的,马上发表言论,致使政府也讨厌他。
D.焦竑博览群书,负有盛名。做诸生时就很有名气;师从耿定向、罗汝芳、李贽等人,经史子集、野史杂说,无不通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曹他日在帝左右,安得忽之,”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2)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 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 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 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②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 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 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 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③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 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 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④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⑤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 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成为榜眼,三甲成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C.“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父亲有才华和风度,受皇帝器重。他自己天资聪敏,被贬龙场时,开创了“阳明学”。
B.王守仁通晓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一致。
C.王守仁刚柔并济。刘瑾逮捕戴铣等人,他上疏论救遭贬谪;张忠等纵京兵冒犯,他宽厚仁慈感化京兵。
D.王守仁文武兼备。他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兵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