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为郡吏,察举,至县令,迁广陵太守,以高弟入为右扶风,迁太仆。
万年廉平,内行修,然善事人。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谒问疾。遣家丞出谢,谢已皆去,万年独留,昏夜乃归。及吉病甚,上自临,问以大臣行能。吉荐于定国、杜延年及万年。万年竟代定国为御史大夫,八岁病卒。
子咸字子康,年十八,以万年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万年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颛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
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迁冀州刺史,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下吏畏之,豪强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
(选自《汉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B.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C.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D.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举”是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B.“高弟”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意思有:品学优秀;考试及考核官吏成绩优等。其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前者。
C.“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召有司案图”。
D.“掾史”是官名,汉以后中央各州县皆置掾史等官,分曹治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万年为人廉洁公正,性情平和,注重自我修养,但他能官居高位,也与他善于做人有很大关系。
B.丞相丙吉病重的时候,皇上亲自到丙吉家询问大臣们的品行能力,丙吉向皇上推荐了陈万年、于定国等人。
C.陈咸做事的作风与他父亲不同。陈咸在生活中很奢侈,每到一处任职就征调当地美食供自己享用。
D.石显抓住陈咸泄露朝廷秘密的把柄乘机攻讦他,但没有成功,石显被投入监狱,后来虽减去死罪,却被剃光了头发做苦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家丞出谢,谢已皆去,万年独留,昏夜乃归。
(2)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6 10:01: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天下草,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宾客每不役 与:参加
B.今调同等为兵,时发遣 幸:希望
C.县掾史穷困  穷困: 穷困潦倒
D.芝不其书 报:回复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昭犹惮芝,不为通 ⑥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司马芝教育下属,不要因君主能力有限而违反法令,告诫他们违反法令必然招致祸害,所以他的下属都能奉公守法。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阼,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朕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诏曰:“太傅可谓朝之俊老,众所具瞻者也。朕昧于政道,庶事未康,挹仰耆训,导扬厥蒙,庶赖显德,缉熙有成。而公屡以年高疾笃,致仕告退。惟从公志,则朕孰与谘谋?譬彼涉川,罔知攸济。是用未许,迄于累载。夫功成弗有,上德所隆,成人之美,君子与焉。今听其所执,以寿光公就第,位同保傅,在三司之右。公宜颐精养神,保卫太和,以究遐福。其赐几杖,不朝。古之哲王,钦祗国老,宪行乞言,以弥缝其阙。若朝有大政,皆就谘之。”

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咸宁初,有司奏,冲与安平王孚等十二人皆存铭太常,配食于庙。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
B.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
C.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
D.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籓翼王室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
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汉代复置,次于太师。位列三公,正一品位,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
C.三俊,指汉兴三杰萧何、张良、樊哙,他们在刘邦平定天下,开创帝业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刘邦曾说:“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D.配食,即附祭,配享。在祠庙中祔祭,祔祀。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能够配享太庙,于人臣而言是一种殊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冲出身寒微,真率自守。他出身寒微,又不追求同乡人的赞誉,因此在州郡很久都对他不加礼遇。直到魏文帝做太子时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他才走上仕途。
B.郑冲耽于经史,博究儒术。高贵乡公曹髦讲《尚书》时,他曾手执经书亲自讲授;后来朝中制定礼仪律令,都先咨询他的意见。
C.郑冲清恬寡欲,德行儒雅。他举动必定遵循礼仪,吃穿上没有过高的要求,也不谋求钱财产业,哪怕官职的品级达到台辅一级,也不参与尘俗之事。
D.郑冲忠于职守,身后哀荣。因郑冲是元老重臣,辅佐先帝有功,晋武帝多次拒绝了郑冲的致仕的请求。郑冲死后,皇帝在朝堂致哀;咸宁初年,得入太庙附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从公志,则朕孰与谘谋?譬彼涉川,罔知攸济。
(2)古之哲王,钦祗国老,宪行乞言,以弥缝其阙。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少从军,挽强为第一。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
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质自此益知名。
贼平,迁六宅使,历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加领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奉诏城丰州,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召还宿卫,改马军。英宗立,迁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安德军节度使,为殿前副指挥使。神宗立,易节安武军,为都指挥使。元丰元年,卒,帝亲临其丧,赠侍中,谥曰武庄。
质御军有纪律,犯者不贷,而享犒丰渥,公钱不足,出己奉助之。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一孙。在并州,与朝士董熙善,约为婚姻。熙死,家贫无依,质已为节度使,竟以女归董氏。自为官,不上伐阅,从微至贵,皆以功次迁云。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B.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C.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D.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夏是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称为夏国,因为在中国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
B.路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区域,高于府、州等,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赞颂其生平事迹而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死后被谥为“文忠”。
D.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质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在护送军需物资谥与西夏几千骑兵力战,他身先士卒,斩杀几百人,缴获几百匹马;后又在巡边时,在柏谷大败敌军。
B.郝质言而有信,重情重义。回河上的亭子被烧之后,他到文彦博账下主动承担责任。曾经与董熙约为婚姻,董熙死后,家贫无依,他依然履行婚约。
C.郝质治军严明,生活节俭。对触犯军纪的人,严惩不贷,但对部下的犒赏也很丰厚,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
D.郝质历仕多君,均受重用。曾被破格提拔为内殿承制;英宗时,被授予殿前副指挥使等职;神宗时为都指挥使;死后,皇帝还亲临其丧。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褒扬死者,如齐宣王的“宣”,周厉王的“厉”。
C.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和朋友,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改正错误。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 “谏议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遗均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说周勃的坏话,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很恨他,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因为他常常忌恨袁盎,袁盎对他也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但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孝文帝一次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打猎,举行皇家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①貣②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赊买。   ②貣(tè):向人求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毋收稿为兽食  稿:禾杆B.非矢石之难   被:蒙受
C.惟平独 吊:忧虑D.君自民   谢:谢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民所上书皆与何——封闭府库,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B.后何民请曰——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上暴露外,而君守于内——樊哙覆其盾
D.陛下奈何疑相国受贾人钱乎——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益封置卫”,“拜丞相为相国”,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乱之时,坐镇关中,安抚百姓,为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