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督广东学政。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①,于北省采买。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有删改)
(注)①折色: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B.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C.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D.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B.“粮道”,此处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星沅治官有方。在广东督导学政时,在川陕治理匪徒时,发现问题后均及时整治,并处理得当,效果显著。
B.李星沅办事有理有据。在追究永昌回乱的缘由时,认为祸乱不仅与匪首有关,还与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政策失当有关。
C.李星沅经验丰富。在讨论“南漕改征折色”问题上,认为这一做法不妥,可能会导致官员贪污腐败,上下其手。可惜皇上及众臣并未听从,依旧推行。
D.李星沅得到皇上尊敬看重。在其死后,文宗悲伤哀痛,褒封谥号,授予抚恤金,并厚待李星沅的母亲和儿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
(2)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16 02:02: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荀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馀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劝学》)

[注]①左、右:泛指处所。重:敬重、尊重。②疾:奋力,努力。③论:被人称述而彰明。④说:说教。兑:通“悦”,高兴。⑤董:毒药。⑥胜理:依循事理。⑦遇合:相遇而投和。⑧畏:横死。⑨畏:被围困。
【小题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忠孝”是中国古代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说文解字》:“尽心曰忠”“孝,善事父母者”。
B.“学者”在古代多义,可指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也指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C.“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D.“颜回、曾参”是古代有名的儒生,他们都是荀子的著名弟子,在道德修养上十分崇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B.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C.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D.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说明“劝学”和“尊师”的一组是(   )
A.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
B.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C.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
D.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君、父母都希望臣子、子女做到“忠孝”,臣子、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
B.作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尊敬老师。“尊师”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胜理”“行义”是做老师的要务。
C.文章提出“圣人生于疾学”,这无疑是对圣人“生而知之”的说法的否定,也为唐代韩愈作《师说》提供了借鉴。
D.文章称颂“忠孝”“尊师”,并把曾点和颜渊作为尊师的楷模,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思想。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2)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3)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撙、字景节,少方雅退欢,与第四兄寅俱知名。仕齐,位给事黄门侍郎。丁母忧,庐于墓侧。齐末多难,服阙,因居墓所.除太子中庶子、太尉长史,并不就。梁台建,为侍中,临海太中。公事左迁太子中庶子,复为侍中,吴兴太守。初,撙口不言钱,及在吴兴,不饮郡井,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以为常饵,诏褒其清。加信武将军。袁昂曰:“当今贞素简胜,唯有蔡撙。”乃遣吏部尚书徐勉诣之,停车三通不报。勉笑日:“当须我召也。”遂投刺,乃入。累迁吏部尚书,在选弘简有名称。又为侍中,领秘书监,武帝尝谓日:“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撙曰:“臣门客沈约、范岫各已被升摧,此外无人。”约时为太子少傅,岫为右卫将军。撙风骨鲠正,气调英嶷,当朝无所屈让。尝奏用琅邪王筠为殿中郎,武帝嫌不取参掌通署,乃推白牒于香橙地下,日:“卿殊不了事。”撙正色俯身拾牒起,曰:臣谓举尔所知,许允已有前事,既是所知而用,无烦参掌署名。臣撙少而仕宦,未尝有不了事之目。”困捧牒直出,使命驾而去,仍欲抗表自解。帝寻悔,取事为画。帝尝设大臣饼,撙在坐。帝频呼姓名,撙竟不答,食饼如故。帝觉其负气,乃改唤蔡尚书,撙始放著执日:“尔。” 帝曰:“卿向何聋,今何?”对日:“臣预为右威,且职在纳言,陛下不应以名垂唤。”帝有惭色。性甚凝厉,善自居适。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遗之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后为中书令,卒于吴郡太守,谥曰康子。司空袁昂尝谓诸宾日:“自蔡侯卒,不复更见此人。”其为名辈所知如此。

(选自《南史.蔡撙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遺之/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
B.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遣之/及其引进/但喧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
C.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遣之/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
D.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遣之/及其引进/但喧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母忧,指遭遇母亲的丧事。丁忧,指遭父母之丧。按照旧制,父母去世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B.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比如“迁除”指官吏的升迁和任用。也指贬谪、放逻,比如“左迁”指降低官职,“迁客”指被贬谪在外的官吏。
C.投刺,古代礼节,投递名帖求见,亦指留下名帖。丢下名帖,以示弃官隐退。刺,指名刺或名帖,相当于现在的名片。
D.笏,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拿着的笏板,用玉、象牙或竹制成用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将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撙谦退静默。齐朝末年多灾多难,蔡撙服丧期满后就住在母亲坟墓边的屋子里,朝廷授予他官职,他都不就任。
B.蔡搏为官清廉。蔡撙口中从不谈论钱财。在吴兴任职时,他不饮用郡井中的水,并且亲自在屋前栽种蔬菜食用。
C.蔡撙耿直不屈。蔡遵因奏请起用琅邪王筠任殿中郎没有遵守规则,皇帝发怒把白牒推到地上并斥责他,他据理辩驳不退缩。
D.蔡搏遵守礼法。皇帝设饼宴招待大臣,多次直呼蔡撙的名字,蔡撙因为君臣有别不敢答应,直到皇帝叫他蔡尚书他才答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谓举尔所知,许允已有前事;既是所知而用,无烦参掌署名。
(2)司空袁昂尝谓诸宾日:“自蔡侯卒,不复更见此人。”其为名辈所知如此。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夫人家传

刘树堂

①夫人孔氏,名祥淑。六岁随兄从袁石斋先生学。课毕,坐而听讲,人咸异之,先生未之奇也。越明年,诸兄学诗,夫人亦诗;诸兄学文,夫人亦文。先生曰:“尔读书不过记名姓耳,不似尔弟兄博取科名也。”夫人曰:“不科名即不读书耶?”曰:“亦须晓义理。”夫人曰:“晓义理何分儿女耶?”先生几而起曰:“七岁女子能发此论,奇哉!若男儿,他日必成伟器。”

②庚午,夫人二十四岁,是年三月来嫔于我,家计窘甚。夫人曰:“窘非难,处窘为难;不量出入,取窘之道。”夫人综理筹运,可汰者汰之,可减者减之。有息之债,妆奁偿之。三年可敷用矣,五年有余蓄矣。夫人一日曰:“做女人须要脱女人气。”语奇甚,询之,夫人曰:“女人多见小有己,未识我行事何尔。”癸酉八月,先严由甘致仕,道出长安,疾劳交作。书至,夫人将分娩,代治装促驰往。冬仲迎养至保。侍奉三年如一日,先慈见背又复然。八弟树仁索捐花样,力不,夫人曰:“虽若有一缺,弱弟事借债亦须办,我易簪珥以佐之。”

③癸未三月,天津道,夫人偕行。秋,直东豫三省大水,天津众汇所归,无堤不险。力求抢护,未增料重赏不可。仆回取款,告夫人曰:“此举恐贻他日累。”夫人曰:“全郡几成泽国,犹计及此耶?”悉出私蓄以给之。不足,开官库以补之。各堤埝无一溃者,由夫人不吝重赀,靡不一以当百,而踊跃争先也。是冬,就食者众,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④惟其明大义,顾大局,得以公私无忝;而夫人劳心苦思,匪伊朝夕,气体阴受其伤,而忽不加察。暇犹手不释卷,偶感复尔吟咏,我从事鞅掌,愧弗能和。夫人曰:“尘俗纷沓中,惟此可瀹灵府耳。”

注①鞅掌:事纷扰烦忙 ②瀹灵府:浸润心田。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生几而起曰(________)    (2)妆奁偿(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力不(    ) A.追上,赶上    B.及,比得上 C.前后相接    D.趁机
(2)天津道(    )A.衡量,比较    B.权柄,权力    C.权宜,变通 D.代理官职
【小题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夫人曰:“窘非难,处窘为难,不量出入,取窘之道。”
【小题4】对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B.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C.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D.我司赈务亦惟满/是惧或远而止之/或择而收之故/孤嫠得以多收也。
【小题5】第④段除总结夫人性格中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一面,还突出了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面。
【小题6】文章记载的夫人的言语富有个性,请任举两例加以评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朱元璋)还应天,论功行賞。先是,太祖教安丰,刘基不听。至是谓基曰:“我不当有安丰之行。使友谅乘虛直捣应天,大事去矣。乃顿兵南昌,不亡何待。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

二十六年夏四月甲子,如濠州省墓,置守二十家,赐故人汪文、刘英乘帛。置酒召父老饮,极欢,曰;“吾去乡土有余年墾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考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者教子弟芹弟力田毋远意滨淮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

秋八月庚戍,改筑应天城,作新宫钟山之阳。辛亥,命徐达为大将军,常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万讨张士诚。御戟门誓师曰;“城下之日,毋杀椋,毋毁庐舍,毋发丘垄。士诚母葬平江城外,毋侵毁。”既而召问达、遇春,用兵当何先。遇春欲直捣平江。太祖曰:“湖州张天骐、杭州潘原明为士诚臂指,平江穷蹙,两人悉力赴援,难以取胜。不若先攻湖州,使疲于奔命。羽翼既披,平江势孤,立破矣。”甲戌,败张天骐于湖州,士诚亲率兵来援,复败之于皂林。

二十七年冬十月申,召诸将议北征。太祖曰:“山东则王宣反侧,河南则扩廓跋扈,关陇则李思齐、张恶道梟张猜忌,元将亡,中原涂炭。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决胜?”遇春对曰:“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直捣元都,破竹之勢也。”太祖曰:“元建国百年,守备固、悬军深入,墳蚋不煎,拔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蕃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提,元都勢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诸将皆曰善。

(节选自《明史·太祖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去乡十有余年/艰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老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远贾/滨淮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
B.吾去乡十有余年/艰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老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远贾/滨淮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
C.吾去乡十有余年/艰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老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远贾/滨淮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
D.吾去乡十有余年/艰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老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远贾/滨准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本意是指向帝王陈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提出其中最佳者,引申义是在帝王做出错误选择时直言规劝。文中用的是本义。
B.冢,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本义指的是高而大的坟。文中所说的“受冢”指的是指守基者。
C.庚,天干之一,天干共10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文中所说的庚戌是八月的庚戌日,即八月初一。
D.祚,本意是指福,赐福,还指保佑,也指帝位。文中所说的“元祚将亡”意思是元朝的皇位将要失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元璋颇为自信。在安丰之行后,对于陈友谅屯兵行为有客观评价,陈友谅失败后,又对夺取天下很有信心。
B.朱元璋思慕乡土。他离乡十几年后,回乡扫墓,还给故友汪文、刘英赠送粮食和布帛。并与父老兄弟欢聚一堂。
C.朱元璋礼贤下士。在讨伐张士诚的时候,先让下属徐达、常遇春发表意见,然后自己再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给出自己的意见。
D.朱元璋深谋远虑。攻取元都的时候,提出先取山东,再撤除他们的屏蔽、外蔽等谋略,再全力攻打元都。众将都赞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戟门誓师曰:城下之日,毋杀掠,毋毁庐舍,毋发丘垄。
(2)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戊申晦,五,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皆若偻。

文段二:

昔罢曹,与一二友祠岱岳。因登绝顶,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庐。前有药灶地,多鬼箭、天麻、元参之类。将五鼓初,各仗策而东,仅一二里,至太平顶,丛木中有真宗东封坛遗址。

拥褐而坐,伺日出。久,星斗渐稀,东望如平地,天际已明,其下暗。又久之,明处有山数峰,如卧牛车盖之状。星斗尽不见,其下尚暗,初意日当自明处出。又久之,自大暗中日轮涌出,正红色,腾起数十丈,半至明处,却半有光,全至明处,却全有光,其下亦暗,日渐高,渐变色。五更三四点也。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又经天门十八盘,峰兀秀耸,眺青齐,诸山可指数,天下伟观也。

(邵伯温《泰山日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曰     或:有人 皆若偻 而:但,表转折
B.五更三四点也   度:估计,推算    伺日出 以:来,表目的
C.眺青齐 北:向北  久  之:音节助词
D.天下伟观也 信:实在,确实    其下暗 则:却,表转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B.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C.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D.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戊申,天干地支的一种组合,古人常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戊申日是丁未日的后一日。
B.鼓,在这里指更。古人将一夜划分为五更,戌时初(今19时)称为定更,定更时击鼓,所以,也将“更”称为“鼓”。
C.兖,即兖州,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商周时期,九州所指略不同,但兖州都在其列。
D.真宗,是北宋第三位皇帝赵恒的庙号。隋唐后,皇帝死后普遍有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康熙帝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2)星斗尽不见,其下尚暗,初意日当自明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