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朱元璋)还应天,论功行賞。先是,太祖教安丰,刘基不听。至是谓基曰:“我不当有安丰之行。使友谅乘虛直捣应天,大事去矣。乃顿兵南昌,不亡何待。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

二十六年夏四月甲子,如濠州省墓,置守二十家,赐故人汪文、刘英乘帛。置酒召父老饮,极欢,曰;“吾去乡土有余年墾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考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者教子弟芹弟力田毋远意滨淮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

秋八月庚戍,改筑应天城,作新宫钟山之阳。辛亥,命徐达为大将军,常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万讨张士诚。御戟门誓师曰;“城下之日,毋杀椋,毋毁庐舍,毋发丘垄。士诚母葬平江城外,毋侵毁。”既而召问达、遇春,用兵当何先。遇春欲直捣平江。太祖曰:“湖州张天骐、杭州潘原明为士诚臂指,平江穷蹙,两人悉力赴援,难以取胜。不若先攻湖州,使疲于奔命。羽翼既披,平江势孤,立破矣。”甲戌,败张天骐于湖州,士诚亲率兵来援,复败之于皂林。

二十七年冬十月申,召诸将议北征。太祖曰:“山东则王宣反侧,河南则扩廓跋扈,关陇则李思齐、张恶道梟张猜忌,元将亡,中原涂炭。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决胜?”遇春对曰:“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直捣元都,破竹之勢也。”太祖曰:“元建国百年,守备固、悬军深入,墳蚋不煎,拔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蕃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提,元都勢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诸将皆曰善。

(节选自《明史·太祖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去乡十有余年/艰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老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远贾/滨淮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
B.吾去乡十有余年/艰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老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远贾/滨淮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
C.吾去乡十有余年/艰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老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远贾/滨淮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
D.吾去乡十有余年/艰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老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远贾/滨准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本意是指向帝王陈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提出其中最佳者,引申义是在帝王做出错误选择时直言规劝。文中用的是本义。
B.冢,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本义指的是高而大的坟。文中所说的“受冢”指的是指守基者。
C.庚,天干之一,天干共10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文中所说的庚戌是八月的庚戌日,即八月初一。
D.祚,本意是指福,赐福,还指保佑,也指帝位。文中所说的“元祚将亡”意思是元朝的皇位将要失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元璋颇为自信。在安丰之行后,对于陈友谅屯兵行为有客观评价,陈友谅失败后,又对夺取天下很有信心。
B.朱元璋思慕乡土。他离乡十几年后,回乡扫墓,还给故友汪文、刘英赠送粮食和布帛。并与父老兄弟欢聚一堂。
C.朱元璋礼贤下士。在讨伐张士诚的时候,先让下属徐达、常遇春发表意见,然后自己再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给出自己的意见。
D.朱元璋深谋远虑。攻取元都的时候,提出先取山东,再撤除他们的屏蔽、外蔽等谋略,再全力攻打元都。众将都赞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戟门誓师曰:城下之日,毋杀掠,毋毁庐舍,毋发丘垄。
(2)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2 10:0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佐,字礼卿,太康人。建文二年进士。除庄浪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永乐初,入为御史。七年,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预焉。奉命招庆远蛮,督采木四川。从北征,巡视关隘。迁江西按察副使,召为应天尹。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洪熙元年召为通政使。宣德三年,诸御史不称者黜之,御史有缺,举送吏部补选。佐视事,即奏黜严暄、杨居正等二十人,谪辽东各卫为吏,降八人,罢三人; 而举进士邓柒、国子生程富、谒选知县孔文英、教官方瑞等四十余人堪任御史。帝使历政三月而后任之。居正等六人辨诉。帝怒,并诸为吏者悉戍之。既而皚自戍所潜还京,胁他贿,为佐所奏,且言皚谋害己。诏戮暄于市。帝北巡,命偕尚书张本等居守。还复赐敕。令约束诸御史。于是纠黜贪纵,朝纲肃然。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帝密示士奇日:“尔不尝举佐廉乎?”对日:“中朝官俸薄,仆马薪刍资之隶,遣隶半使出资免役。隶得归耕,官得资费,中朝官皆然,臣亦然。先帝知之,故增中朝官俸。”帝叹日:“朝臣贫如此。”因怒诉者日:“朕方用佐,小人敢诬之,必下法司治!”士奇对日:“细事不足干上怒。”帝乃以吏状付佐日:“汝自治之。”佐顿首谢。召吏言:“上命我治汝,改行,吾当贷汝。”帝闻之益喜,谓佐得大体。或告佐不理冤诉。帝日:“此必重囚教之。”命法司会鞠,果千户臧清杀无罪三人当死,使人诬佐。帝日:“不诛清,则佐法不行。”磔清于市。八年秋,佐有疾,乞归,不许。以南京右都御史熊概代理其事。逾年而概卒。佐疾良已,入见。帝慰劳之,令免朝贺,视事如故。正统初佐上章致仕去。赐敕奖慰,赉钞五十贯,命户部复其家。十一年九月卒。后追谥端肃。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
B.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
C.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
D.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除了姓名之外,往往又有字。无论男女,到成年才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或用于自称,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永乐是帝王年号,帝王年号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纪年方法,始于西汉刘彻继位,年号不能任意改换,一帝只能一年号 。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头触地而时间短暂,故称之,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D.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有名望的学者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所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佐文武双全,使得守将拜服。端午日,守将召集官员比试技艺,故意为难他,但他作为文官,却拿起弓箭一发中的,令守将大为佩服。
B.顾佐刚正不挠,不为权贵所屈。他上奏废黜了严瞪等二十人,后严瞪从成守之地偷跑回京师,逼迫贿他人,被顾佐上奏揭发。
C.顾佐颇识大体,深得皇上赞赏。有奸吏上奏诬陷他,皇上将该奸吏交给他处治,他叩头替奸吏谢罪,皇上很高兴,觉得顾佐识大体。
D.顾佐雷厉风行,极富实干精神。皇上升他为右都御史,命他考察各个御史,他刚上任,即上奏废黜了二十人,推举有才之士四十余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召吏言:“上命我治汝,改行,吾当贷汝。”
(2) 佐疾良已,入见。帝慰劳之,令免朝贺,视事如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督饷大同,值兵变,杀总兵官李瑾。总督刘源清率师围城,久不下。荣素有智略,善应变。叛卒掠城中,无犯荣者。外围益急,荣密约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同盟讨贼。察叛卒马升、杨麟无逆志,乃阳令宁持官民状诣源清所,为叛卒乞原,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三千金,俾募死士自效。会源清已罢,巡抚樊继祖许之。升、麟遂结心腹,擒首恶黄镇等九人戮之。荣乃开城门,延继祖入,复捕斩二十六人。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卿。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诏夺信官,槽死者送之归。番人感悦。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易任。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进右副都御史。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等阵殁。荣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行剽,荣奏夺其禄。充灼等结小王子入寇,谋据大同。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

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闲住。越二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B.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C.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D.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B.贡使,进贡的使臣;贡,进贡,古代臣下或属国向君主或朝廷进献物品。
C.阳,指山的北面。古时候,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阴。
D.乞休,请求退休。这是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主动申请辞职退休的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荣颇有智慧谋略。他在总督刘源清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用计谋收买了叛军中的人,通过他们擒获叛军首领并杀掉。
B.詹荣高瞻远瞩。杨信不善待外国使者,詹荣陈述了此事将带来的不利影响,为赢取人心,树立中原国家形象做出贡献。
C.詹荣具有军事才能。他担任大同巡抚时,修建了大量御敌工事,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强军策略,为稳固边防立下了大功。
D.詹荣深受皇帝信任。他自考中迸士后官职得到了多次升迁,最终官至兵部右侍郎,虽未担任尚书,但一直代理兵部事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2)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

同类题3

(题文)文言文阅读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嘉靖十四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民有兄弟讼者,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皆感泣谢去。再迁江西按察使。有进士嬖外妇而杀妻,抚按欲缓其狱,森卒抵之法。初,森在江西荐布政使宋淳。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病归,起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户部,督仓场,寻转左。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迁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初,改北部。是时,登极诏书蠲天下田租半。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帝手诏责令措置,森奏:“祖宗旧制,河、淮以南以四百万供应京师,河、淮以北以八百万供边。一岁之入,足供一岁之用。后边陲多事,支费渐繁,一变而有客兵之年例,再变而有主兵之年例。其初止三五十万耳,后渐增至二百三十余万。屯田十亏七八,盐法十折四五,民运十逋二三,悉以年例补之。在边则士马不多于昔,在太仓则输入不益于前,而所费数倍。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而于国之大体,民之元气,未暇深虑。愿广集众思,令廷臣各陈所见。”又奏河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灵州盐课事宜,诏皆如所请。帝尝命中官崔敏发户部银六万市黄金。森持不可,且言故事御札皆由内阁下,无司礼径传者,事乃止。三年,以母老乞终养。赐驰驿归,后屡荐不起。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万历八年卒。赠太子少保,恭敏。
(节选自《明史·马森传》)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B.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C.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D.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明朝与布政使、都指挥使分掌一省司法、民政、军事,合称三司。
B.登极,指皇帝即位,此处指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即位,在位六年即病死,死后葬于昭陵。
C.一条鞭法,指将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D.谥,即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褒扬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森在江西做按察使时,有位进士因宠幸别的女子而杀害了妻子,马森不顾地方巡抚的反对,最终将那位进士绳之以法。
B.马森认为国家财政日益紧张,既和战事频繁、军费渐多有关,也和皇帝登基减免田租导致国库收入比往年大幅减少有关。
C.皇帝曾命马森拨户部的六万银两买黄金,但马森坚称应按照旧例皇帝的诏令都由内阁下发,没有从司礼监直接传达的。
D.隆庆三年,马森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为其养老。皇上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虽有人屡次举荐,他也没有重新做官。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
(2)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鼐,字万钟,宁晋人。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宣德初,由乡举授代州训导,愿授别职,改泰和县典史。七年督工匠至京师,疏乞入试,复中顺天乡试。明年进士一甲第一,赐宴礼部。进士宴礼部,自鼐始。入翰林,为修撰。

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宣宗实录》成,进侍讲,三品章服。五年,以杨荣、杨士奇荐,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帝以为贤,进翰林学士。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十四年七月,也先入寇,中官王振挟帝亲征。朝臣交章谏,不听。鼐与张益以阁臣扈从。未至大同,士卒已乏粮。宋瑛、硃冕全军没。诸臣请班师,振不许,趣诸军进。大将硃勇膝行听命,尚书邝埜、王佐跪草中,至暮不得请。钦天监正彭德清言天象示警,若前,恐危乘舆。振曰:“尔何知!若有此,亦天命也。”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振终不从。前驱败报至,始惧,欲还。定襄侯郭登言于鼐、益曰:“自此趋紫荆,裁四十余里,驾宜从紫荆入。”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八月辛酉次土木。地高,掘地二丈不及水。瓦剌大至,据南河。明日佯却,且遣使通和。帝召鼐草诏答之。振遽令移营就水,行乱。寇骑蹂阵入,帝突围不得出,拥以去。鼐、益等俱及于难。景帝立,赠鼐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官其子恩大理评事。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复官其孙荣锦衣百户。鼐弟鼎进士,历吏科都给事中。

(选自《明史·曹鼐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进士一甲第一  举:考中
B.三品章服 锡:同“赐”,赏赐
C.振曰     詈:责骂
D.前驱败报至 踵:立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史是中国古代官名,设于州县,为县令的佐杂官,但不入品阶、“未入流”,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为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明代翰林学士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职官员选拨,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D.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
(2)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小题4】明军土木堡兵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李贤,字原德,邓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奉命察蝗灾于河津,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曰勤圣学,顾箴警,戒嗜欲,绝玩好,慎举措,崇节俭,畏天变,勉贵近,振士风,结民心。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寻又陈车战火器之利,帝颇采纳。也先数贡马,贤谓辇金帛以强寇自弊,非策。因陈边备废驰状,于谦请下其章厉诸将。
(2)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石亨、曹吉祥与有贞争权,并忌贤。诸御史论亨、吉祥,亨、吉祥疑出有贞、贤意,诉之帝,下二人狱。会有风雷变,得释,谪贤福建参政。未行,王翱奏贤可大用,遂留为吏部左侍郎。
(3)亨知帝向贤怒然无可如何乃佯与交欢贤亦深自匿非宣召不入而帝益亲贤顾问无虚日。帝既任贤,所言皆见听。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七年二月,贤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终天顺之世,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然贤委任最专。
(4)贤自以受知人主,所言无不尽。尝言内帑余财,不以恤荒济军,则人主必生侈心,而移之于土木祷祠声色之用。前后频请发帑振贷恤边,不可胜计。故事,方面官敕三品京官保举。贤患其营竞,令吏部每缺举二人,请帝简用。并推之例始此。
(5)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然自郎署结知景帝,超擢侍郎,而所著书顾谓景帝为荒淫。其抑叶盛,挤岳正,不救罗伦,尤为世所惜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亨知帝向贤/怒然/无可如何/乃佯与交欢贤/亦深自匿/非宣召不入/而帝益亲贤/顾问无虚日。
B.亨知帝/向贤怒/然无可如何/乃佯与交欢/贤亦深自匿/非宣召不入/而帝益亲贤顾问/无虚日。
C.亨知帝向/贤怒然/无可如何/乃佯与交欢/贤亦深自匿/非宣召不入/而帝益亲/贤顾问无虚日。
D.亨知帝向贤/怒/然无可如何/乃佯与交欢/贤亦深自匿/非宣召不入/而帝益亲贤/顾问无虚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八年”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年号纪年等。
B.“山东”之“山”可指崤山,也可以指太行山等,“山东”在文中所指的区域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翻译。
C.“锦衣狱”是锦衣卫设的监狱。明朝设有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主要职能为皇帝侍卫,并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D.“郎署”是郎官的衙署。如李密在《陈情表》中说“且臣少侍伪朝,历职郎署”,李密曾经在蜀国担任郎中和尚书郎。郎官是古代官名,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贤早年进士及第,非常有远见,他曾向朝廷上书提出“正本十策”,陈述车战和火器之利,建议都得到皇帝重视和采纳。
B.李贤气度端正凝重,奏对切中时宜,但在赈灾问题上反驳徐有贞的建议,引起徐有贞不满,徐有贞寻机将李贤贬谪到福建。
C.李贤深受皇帝器重,他对外筹划边防策略,内请宽恤百姓,废除国家的一切征敛,皇帝采纳其建议,才做到了四方安宁。
D.李贤敢于直言劝谏,曾在朝廷与皇帝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问题发生四次争执,令同僚恐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也先数贡马,贤谓辇金帛以强寇自弊,非策。
(2)故事,方面官敕三品京官保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