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朱元璋)还应天,论功行賞。先是,太祖教安丰,刘基不听。至是谓基曰:“我不当有安丰之行。使友谅乘虛直捣应天,大事去矣。乃顿兵南昌,不亡何待。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

二十六年夏四月甲子,如濠州省墓,置守二十家,赐故人汪文、刘英乘帛。置酒召父老饮,极欢,曰;“吾去乡土有余年墾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考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者教子弟芹弟力田毋远意滨淮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

秋八月庚戍,改筑应天城,作新宫钟山之阳。辛亥,命徐达为大将军,常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万讨张士诚。御戟门誓师曰;“城下之日,毋杀椋,毋毁庐舍,毋发丘垄。士诚母葬平江城外,毋侵毁。”既而召问达、遇春,用兵当何先。遇春欲直捣平江。太祖曰:“湖州张天骐、杭州潘原明为士诚臂指,平江穷蹙,两人悉力赴援,难以取胜。不若先攻湖州,使疲于奔命。羽翼既披,平江势孤,立破矣。”甲戌,败张天骐于湖州,士诚亲率兵来援,复败之于皂林。

二十七年冬十月申,召诸将议北征。太祖曰:“山东则王宣反侧,河南则扩廓跋扈,关陇则李思齐、张恶道梟张猜忌,元将亡,中原涂炭。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决胜?”遇春对曰:“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直捣元都,破竹之勢也。”太祖曰:“元建国百年,守备固、悬军深入,墳蚋不煎,拔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蕃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提,元都勢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诸将皆曰善。

(节选自《明史·太祖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去乡十有余年/艰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老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远贾/滨淮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
B.吾去乡十有余年/艰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老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远贾/滨淮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
C.吾去乡十有余年/艰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老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远贾/滨淮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
D.吾去乡十有余年/艰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老子弟复相见/今苦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远贾/滨准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本意是指向帝王陈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提出其中最佳者,引申义是在帝王做出错误选择时直言规劝。文中用的是本义。
B.冢,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本义指的是高而大的坟。文中所说的“受冢”指的是指守基者。
C.庚,天干之一,天干共10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文中所说的庚戌是八月的庚戌日,即八月初一。
D.祚,本意是指福,赐福,还指保佑,也指帝位。文中所说的“元祚将亡”意思是元朝的皇位将要失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元璋颇为自信。在安丰之行后,对于陈友谅屯兵行为有客观评价,陈友谅失败后,又对夺取天下很有信心。
B.朱元璋思慕乡土。他离乡十几年后,回乡扫墓,还给故友汪文、刘英赠送粮食和布帛。并与父老兄弟欢聚一堂。
C.朱元璋礼贤下士。在讨伐张士诚的时候,先让下属徐达、常遇春发表意见,然后自己再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给出自己的意见。
D.朱元璋深谋远虑。攻取元都的时候,提出先取山东,再撤除他们的屏蔽、外蔽等谋略,再全力攻打元都。众将都赞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戟门誓师曰:城下之日,毋杀掠,毋毁庐舍,毋发丘垄。
(2)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2 10:0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历验封郎中。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卒,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有年持不可,草奏言:“令典:功臣殁,公赠王,侯赠公,子孙袭者,生死止本爵。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有年力争,竟以原奏上。居正不怿,有年即日谢病去。十二年起稽勋郎中,历考功、文选,谢绝请寄。除目下,中外皆服。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尚方所需陶器,多奇巧难成,后有诏许量减,既而如故。有年引诏旨请,不从。内阁申时行等固争,乃免十之三。南畿、浙江大祲,诏禁邻境闭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众。而江西亦岁俭,群乞有年禁遏。有年疏陈济急六事,中请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南京御史方万山劾有年违诏。帝怒,夺职归。荐起督操江,累迁吏部右侍郎。改兵部,又改吏部。尚书孙鑨、左侍郎罗万化皆乡里,有年力引避,朝议不许。二十一年与吏部尚书温纯共典京察,所黜咸当。未几,遂代纯位。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明年,有年自是累疏称疾乞罢。帝犹慰留,赉食物、羊酒。有年请益力。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帝报闻。有年遂杜门不出。数月中,疏十四上。乃予告,乘传归。归装,书一箧,衣一笥而已。二十六年正月卒,年六十有八。赠太子太保,谥恭介。有年风节高天下。两世朊仕①,无宅居其妻孥,至以油幙障漏。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

(节选自《明史·陈有年传》)

(注)①朊仕:高官厚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年嘉靖四十一年进士   举:(被)荐举
B.左侍郎刘光济部亊 署:代理
C.居正不,有年即日谢病去 怿:高兴
D.帝犹慰留,食物、羊酒   赉:赏赐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B.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C.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D.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槪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有年坚持己见,不畏权要.在朱希孝为兄请赠王号一事,他不曲从张居正意见,拒绝修改奏章,坚持自己观点,最终将原奏章呈给皇帝。
B.陈有年恪尽职守,考核公允。担任考功等职时,拒绝请托,公布的宫员任命名单,获得一致认可;后考核京官时,贬黜官员都很得当。
C.陈有年关心民生,为民请命。江西歉收时,身为巡抚的他,为了让江西百姓自救,顺应民意,开放边境,允许粮食流通,触怒皇帝被罢职。
D.陈永年为人耿介,清廉自守。第二次改任吏部时,因吏部尚书等官员是其同乡,他极力回避:父子两人均为高官,但有年无住所安置妻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老孥,而身栖僧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金都御史。十七年四月,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钱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报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祚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

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B.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C.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D.陛下践阼初/祗渴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B.服阕,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C.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十五叫望,每月初一叫晦,表示迎接新月。
D.袍笏,指朝服和手板。上古自天子以至大夫,士人朝会时皆穿朝服执手板。后世唯品官朝见君王时才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内容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
B.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
C.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骛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
D.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2)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道同,河间人。其先蒙古族也。事母以孝闻。洪武初,荐授太常司赞礼郎,出为番禺知县。番禺故号烦剧,而军卫尤横,数鞭辱县中佐吏,前令率不能堪。同执法严,非理者一切抗弗从,民赖以少安。未几,永嘉侯朱亮祖至,数以威福撼同,同不为动。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同械其魁通衢,诸豪家争贿亮祖求免。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同厉声曰:“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亮祖不能屈也。他日,亮祖破械脱之,借他事笞同。富民罗氏者,纳女于亮祖,其兄弟因怙势为奸。同复按治,亮祖又夺之去。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未至,亮祖先劾同讪傲无礼状。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诛同。会同奏亦至,帝悟,以为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复使使宥之。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县民悼惜之,或刻木为主祀于家,卜之辄验,遂传同为神云。当同未死时,布政使徐本雅重同。同方笞一医未竟,而本急欲得医,遣卒语同释之。同岸然曰:“徐公乃亦效永嘉侯耶?”笞竟始遣自是上官益严惮然同竟用此取祸
注:①烦剧:事物多而杂乱。②军卫:防守一方的军士。③布政使:明代官名,为一省的行政长官。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 抑买:压价购买
B.同械其魁通衢    通衢:四通八达的大道
C.其人骨鲠可用    骨鲠:指耿直
D.同复按治,亮祖又夺之去 按治:依照法律治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关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率  前令率不能堪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B.以 数以威福撼同   辄巧诋以罪
C.其  其人骨鲠可用   帝不知其由
D.会  会同奏亦至  会其怒,不敢献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能说明道同执法严正的一项是
①非理者一切抗弗从   ②数以威福撼同,同不为动   ③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
④卜之辄验,遂传同为神云   ⑤遣卒语同释之    ⑥笞竟始遣
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钱有势的几十个恶霸压低价格购买集市上的珍宝物品,他们稍不如意,总是用各种罪名诬陷别人。道同惩罚他们,他们的家人争着贿赂朱亮祖以求免罪脱身。
B.道同拒绝了朱亮祖为土豪的求情,但朱亮祖放走了他们,还借其它事鞭打道同。仗势为恶的罗氏兄弟被道同惩治,朱亮祖为了袒护他们,削夺了道同的权力。
C.朱亮祖先弹劾道同傲慢无礼,帝派使臣诛杀道同,后又因看了道同的奏章而醒悟,又派人去宽恕道同,但道同还是在后使者到来之前被杀害。
D.道同作番禺知县,执法严明,不合道理的事情一律抗拒不听,百姓依靠他才安定了。在他死后,百姓感念他,有的人刻木做成牌位在家中祭祀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左评事。迁南京刑部右侍郎。父忧,服除,以原官总督河道。因灾变,请讲求弭灾策。帝为赐山东租一年,畿辅亦多减免。大学士商辂等以云南远在万里,而镇守中官钱能贪恣甚,议遣大臣有威望者为巡扼镇压之,乃改恕左副都御史以行。恕居云南九月,威行微外,黔国以下成惕息奉令。疏凡二十上,直声动天下。安南潜遣谍入临安,又于蒙自市铜铸兵器,将伺间袭云南。恕请增设副使二员,以饬边备,谋遂沮。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民田率归豪右,而官田累贫民。恕乃量减官田耗,稍增之民田。常州时有羡米,乃奏以六万石补夏税,公私便焉。所部水灾,奏免秋粮六十余万石。周行振贷,全活二百余万口。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复改恕南京兵部尚书。林俊之下狱也,恕言:“俊言当,不宜罪。”帝得疏不怿。恕侃侃论列无少避。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天下倾心幕之,遇朝事有不可,必曰:“王公胡不言也?”则又曰:“公疏且至矣。”已,恕疏果至。时为谣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文华殿中书舍人杜昌等夤缘迁秩,御医王玉自陈乞进官,恕皆力争寝之。恕扬历中外四十余年,刚正清严,始终一致。所引荐耿裕、彭韶、何乔新等,皆一时名臣。他贤才久废草泽者,拔擢之恐后。弘治二十年间,众正盈朝,职业修理,号为极盛者,恕力也。卒,年九十三。

(选自《明史·王恕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B.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C.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D.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忧,是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畿辅,京城附近地区。畿,文中指天子直接管辖的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C.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古代以右为卑,豪族常常谦称为“豪右”。
D.御医,古代医生的称谓,是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等治病的宫廷医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恕不负众望,稳定边境。他因有威望被派去代替贪腐妄为的钱能镇守云南,在云南有声威;他采取措施挫败了安南企图反叛的阴谋。
B.王恕体恤百姓,关心民生。他巡抚南方时,想法调整民田、官田,运粮补税,辖区遭水灾,他上奏请求援助粮食,并积极赈灾,救活很多灾民。
C.王恕敢于直言,深得民心。他犯颜直谏,直言无忌,得到天下人的仰慕,碰到朝廷议事有不同意见,官员会提到王恕;人们编民谣歌颂他。
D.王恕忠于国家,积极荐才。他任官四十多年,刚强正直清廉严肃,始终如一。他引荐的很多官员成为名臣,他大力提拔民间人才,使朝廷充满正气。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南潜遣谍入临安,又于蒙自市铜铸兵器,将伺间袭云南。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太子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之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洪先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注)①严嵩,明代大奸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②地,有说情的意思。
【小题1】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B.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C.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D.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通过会试考试的贡士方有资格参加殿试,会试一般在秋季举行,故又称“秋闱”。
B.王守仁,别号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道、佛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C.遭忧,亦称“丁忧”,指遭父母之丧,往往指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东汉以后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D.嘉靖,是嘉靖皇帝的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纪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明清两代的皇帝基本上不在任内改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碰上饥荒之年,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因而得到了数十石粟米的奖赏。
C.罗洪先为人孝顺。考中进士以后并没有立即做官,而是过了两年才去任职。替父亲守丧,遵循礼法,坚持三年;遇母丧事,同样认真对待。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