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胡长孺传
①胡长孺,字汲伸,婺州永康人。至元二十五年,诏下求贤,有司强起之。至京师,待诏集贤院。既而召见内殿,拜集贤修撰,与宰相议不合,改教授扬州。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时程文海方贵显,其家气焰薰灼,即违法,人不敢呵问,树外门,侵官道,长孺命撤之。
②大德丁未,浙东大侵,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宣慰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长孺察其有干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日:“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
③县有铜岩,颇峻险,恶少年狙伺其间,为过客患,官不能禁。长孺伪衣商人服,令苍头负货以从,阴戒驺卒十人蹑其后。长孺至,岩中人突出要之,长孺方逊辞以谢,驺卒俄集,皆成擒,俾尽逮其党置于法,夜行无虞。
④尝有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抶伤之,且碎器而去,竟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千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⑤永嘉民有弟珠步摇于兄者,赎焉,兄妻爱之,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长孺曰:“尔非吾民也。”叱之去。未几,治盗,长孺嗾盗诬兄受步摇为脏,逮兄赴官,力辨数弗置,长孺曰“尔家信有是,何谓诬耶!”兄仓皇曰“有固有之,弟所质者。”持至验之,呼其弟示曰:“得非尔家物乎?”弟曰“然。”遂归焉。
⑥延祐元年,病辞归,不复仕,隐杭之虎林山以终,年七十五。
(注)①干没:占有。 ②驺(zōu)卒:骑马的士卒。③珠步摇:一种首饰。④嗾(sǒu):教唆,指使。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长孺命撤之   (2)永嘉民有弟珠步摇于兄者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以亡于盗(  )
A.倦怠   B.欺骗 C.混乱   D. 疑惑
(2)持至验之(  )
A.立即。   B.催促 C.通“取” D.取笑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敢呵问,树外门 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B.病辞归,不复仕     且吾不一眚掩大德(《秦晋殽之战》)
C.过客患,官不能禁   谁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D.有固有之,弟所质者 单于愈益欲降之,幽武,置大窖中(《苏武传》)
【小题4】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长孺至,岩中人突出要之,长孺方逊辞以谢,驺卒俄集,皆成擒,俾尽逮其党置于法,夜行无虞。
【小题5】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
B.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
C.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
D.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
【小题6】根据第②段和第⑤段的内容,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胡长孺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7 09:46: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况钟,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立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硃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明史·卷一六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B.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C.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D.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小题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为表字。古代汉族男子20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字。例如:况钟,字伯律。
B.丁忧:是指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也叫“丁内艰”。
C.视事:指旧时官吏到职办公。《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D.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古代官职级别。
【小题3】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德五年,况钟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
B.苏州、松江曾经赋税繁重,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
C.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后任苏州知府的官员,都不能像他一样。
D.况钟虽然出身于武将,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2)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中丞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农也,公幼闻邻儿读书声,乐之,跪太母前曰:“愿送儿置村塾中。”许之。遂中康熙癸巳进士,累迁至福建汀漳道。漳俗斗杀人。捕之辄聚众据山。或请用兵,公曰:“无庸。”命壮士分扼要隘三日,度其食且尽,遣人探入,以好语曰:“垂手出山者免。”如其言,果逐对出。乃伏其仇于傍,仇大呼曰:“为首者某也。”立擒以徇,众惊散,嗣后捕犯,犯无据山者。
迁江苏布政使,丁父忧,诏夺情不起,服阙入都,純皇帝问山东直隶麦何如,曰:“旱且萎。”问得雨如何,曰:“虽雨无益。”问何以用人,曰:“工献纳者虽敏非才,昧是非者虽廉实。”上深然之,寻迁江苏巡抚,公于要路不通一刺,而于乡会师门不忘,曰:“此人生遇合之始也。”
治狱如神,有宿松民孀田氏,事姑孝,兄某利其产,逼嫁之,与群匪焉;妇刎于途,诬以坠水。公坐堂上,见黑衣女子啾啾如有诉,召兄某质之,则毛发析洒,口吐实情。公深愧以鬼道设教,而满庭胥吏皆有见闻,不能掩也。凡狱,决宪于辕垣,绝人影射,守令来谒,命判试其才,教曰:“深文伤和,姑息养奸,戒之哉!夫律例,犹医书本草也,不善用药者杀人,不善用律者亦如之。”
性廉信而绝不自矜,尝贺长至节。天寒裘秃,按察使包括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家人耳语曰:“此包公衣也。”公大惭谢过。少顷论公事快,挥洒如故。听讼饥,家人供有黍,且判且啖,少顷髭颐尽赤,盖误朱为饴糖,笔箸交下,不能复辨也。晚坐白木榻,一灯荧荧然,手披目览,虽除夕元辰勿辍。幕下客怜之,具邀公,公猛啖,不问是何膳饮,其平素精神寤寐,偃仰唾涕,知爱民忧国,惟日不足而已,故于服食居处,人以是供,公以是受,不容心于丰,亦不容心于俭也。抚吴未逾年,以疾乞归养,舟次于淮安卒。其遗疏云:“愿皇上除弊政,毋示纷更;广视听,而中有独断。爱民勿使之骄,用人先求其直。”章上,人以比朱文端公。上云悼惜,赐祀贤良祠,年五十八。
(选自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好语曰  怵:害怕,恐惧
B.虽廉实    蠹:引申为有损国家的人
C.与群匪焉  篡: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
D.具邀公    治:备办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任,文中徐中丞未除丧服就重新入朝。
B.事姑孝:古文中的舅姑常指公公婆婆,文中写田氏为婆婆守孝。
C.髭颐:分别指人嘴上边的胡子和腮,现在词语“解颐”中的颐和文中意思一样。
D.元辰:可以指吉利的时辰和元旦,文中应指元旦。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擒以徇,众惊散,嗣后捕犯,犯无据山者。
(2)天寒裘秃,按察使包括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
【小题4】根据三、四段,概括徐中丞办案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太祖征徐州,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太祖讨邈、布于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馀县,皆拔之。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扬武中郎将。天子都许,拜洪谏议大夫。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选自《魏书•曹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B.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C.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D.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同族的伯伯或叔叔的儿子中年纪比自己小的人,即堂弟。
B.迁,和文中的“拜”都与官职的变动、授予有关; “迁”意同“谪”。
C.文帝,后人写史,一般用谥号或庙号称帝王;“文帝”中的“文”即谥号。
D.薨,古代用来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用来称有封爵的大官之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洪识人且识大体。在曹操失去马的时候,他主动 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骑,自己步行跟随;预知曹操日后必定显达,自己就有了升迁机会;让马一事,极尽阿谀奉承之意。
B.曹洪善于利用人脉办事。他带着自己一千多家兵,在扬州刺史陈温那里以及丹杨招募到几千兵士,为曹操暂时解决了兵源不足的问题。
C.曹洪屡建奇功,多次升迁。他因征吕布等有功被授予鹰扬校尉,又升迁为扬武中郎将;迁都许昌,又被授予谏议大夫;征讨刘表有功,迁为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
D.曹洪家富裕却本性吝啬。文帝年少时向他借钱而不得,常常恨他,借曹洪门客犯法之事处他以死罪。群臣苦求但没有效果。多亏卞太后相救,曹洪才得以免死。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
(2)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樵。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

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谥“忠武”。

 (选自《新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翼王出,率兵还战  翼:掩护
B.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   略:攻打
C.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     班:排列
D.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 怪:怪罪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B.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C.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来表现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小题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2)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项羽之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夜围南出     溃,击溃,击退。
B.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退避。这里指惊吓后退。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表示被动。
D.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悬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B.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即项氏,名籍,字羽。在古代,达官显贵除了姓名以外,往往都会有字,称呼对方的字,被视作礼节的象征。
B.山东:古代崤山以东的大片地区,即今天所说的我国山东省。
C.亭长: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设亭长。刘邦年轻时曾担任泗水亭长。
D.骑司马:骑兵将领官名,是项羽自立西楚霸王建立郡国后采用的新的军事官职。这类官职还有如大将军、上将军、都尉等。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把项羽突围路线和军事力量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是为了表明战争的严峻形势和项羽的危险处境。
B.项王率部突围时迷路,农夫骗他,指向左边,他便不假思索地驰向左边,表明他是一个容易相信他人、头脑简单而毫无主见的人
C.“愿为诸君快战”,表明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的、尽情的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一世英名。
D.“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是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2)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