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

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①,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 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B.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C.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D.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书》指《史记》《汉书》,是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在经史子集中属史部,而《全唐诗》《宋词选》则属于集部。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B.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分给了自己的族人;别人借欠父亲的钱款,他不但不索回,还将人们的租借字据全部烧掉。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2)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8 02:12: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寻知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察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庞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激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案者配,强案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案,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桌。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程歌》。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旦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
B.奏疏,臣子向皇帝的奏折,其中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
C.缗钱,可以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在汉代也可以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又可泛指税金。
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小题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为文之地 文:掩饰
B.一月飞虎营棚成 期:约定
C.其自减 直:直接
D.善长短句 雅:一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小题5】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辛弃疾形象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篡位,孙秀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竟以寿终。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①颓然:恭顺的样子。  ②王母:曾祖母王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而不介:孤高
B.州从事辟:征召
C.优诏其高志遂:于是
D.明刑善旌:表扬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刘殷至孝”的一组是(3分)()
A.①服丧三年,未曾见齿②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
B.①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②事王母以孝闻
C.①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D.①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②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谘祭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
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为奉养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当时的人所赞赏。
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地学习。阅读文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C.征南将军羊祜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但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的机会,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5分)
答:    
(2)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5分)
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结交。
B.辄积年不徙 徙:调动官职。
C.其牙机巧制 制:制造。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应验。
【小题2】导学号951440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汉代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或代指举人进京应试。
B.“视事”,古代派往各府、州、县进行考察的官吏,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
C.“豪右”,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汉以“右”为尊,故称“豪右”。是此后门阀士族的雏形。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致仕”意思与之相同。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记先叙其才,“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
B.在叙其才后紧接着叙其德。“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脱俗的品格,“不行”“不就”“不应”表现他不慕荣利的德行。
C.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这段文字生动形象,文采斐然。
D.“阴知奸党名姓”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的政绩,寥寥几笔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的廉吏形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以避高鲁王,改字为名。召试,为集贤校理。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神宗以为名言。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哲宗登位,知郓州。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

(注) 妇党:妻子的亲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B.卿:文中是君主对大臣的称谓,古代还可以指对男子的敬称,也指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C.学田:我国旧时属于学校的田地。以地租作为祭祀、教师的薪俸和补助学生等的费用。
D.河东:文中指地区名,指山西西南部,或泛指山西全部。因本地区在黄河以东而得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滕元发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神宗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得到神宗的肯定;他和神宗亲密无间,与神宗议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B.滕元发处事公允,反对不正之风。有人指责宰相跋扈,滕元发不完全认同;宰相任命官员没有避嫌,谏官反对,皇帝没有接受,滕元发发表意见,皇帝醒悟。
C.滕元发刚直易折,遭受打击排挤。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安石,滕元发被贬;滕元发受妻子亲族牵连被排挤,流落外地将近十年。
D.滕元发体恤百姓,关心教育事业。有地方发生大地震,造成了破坏,他不顾个人安危,安抚百姓,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局面;他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学校学田问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2)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廖庄,字安止,吉水人。宣德五年进士。八年改庶吉士,与知县孔友谅等七人历事六科。英宗初,授刑科给事中。正统二年,御史元亮请如诏书蠲边军侵没粮饷,不允。按察使龚鐩亦请如诏书宥盗犯之未获者,法司亦寝不行。庄以诏书当信,上章争之。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杨士奇家人犯法,偕同官论列。或曰:“独不为杨公地乎?”曰:“正所以为杨公也。”八年命与御史张骥同署大理寺事。十一年迁南京大理少卿。逾二年,奸人陈玞者,与所亲贾福争袭指挥职。南京刑部侍郎齐韶纳玞贿,欲夺福官与之,为庄所驳。韶捶福至死,被逮。玞亦诬庄,俱征下诏狱。会韶他罪并发,弃市,庄乃得释。景泰五年七月上疏曰:“臣曩在朝,见上皇遣使册封陛下,每遇庆节,必令群臣朝谒东庑,恩礼隆洽,群臣皆感叹,谓上皇兄弟友爱如此。今陛下奉天下以事上皇,愿时时朝见南宫,或讲明家法,或商略治道,以慰上皇之心,则祖宗在天之神安,天地之心亦安矣。宜念祖宗创业之艰难,思所以系属天下之人心,即弭灾召祥之道莫过于此。”疏入,不报。明年,庄以母丧,诣东角门朝见。帝忆庄前疏,命廷杖八十,谪定羌驿丞。成化初,召为刑部左侍郎。逾年卒。赠尚书,谥恭敏。庄性刚,喜面折人过,而实坦怀无芥蒂。不屑细谨,好存谢宾客为欢狎。既官法司,或劝稍屏谢往来,远嫌疑。庄笑曰:“昔人有言‘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吾无愧吾心而已。”卒之日,无以为敛,众裒钱助其丧。

(节选自《明史·廖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
B.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
C.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
D.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对在殿试中通过皇帝策问的贡士的称谓,分为三甲:状元、榜眼、探花。
B.“大理寺”是掌管刑狱的官署,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弃市”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死刑,即在闹市里把犯人处死后示众,以示为大众所弃。
D.“陛下”古代特指对帝王的敬称,对帝王的尊称还有皇上、天子、万岁、圣驾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庄为国尽责,敢于直言进谏。对御史请求按诏书免除边防军吞没粮饷事,以及按察使请求依诏书宽恕没抓获的盗窃犯事,他上书坚持上书力争。
B.廖庄为民谋利,做官秉公处事。他救荒济民,建言献策;杨士奇家人犯法,他敢于上书检举。对陈玞行贿争官的行为,他予以斥责,却被诬下狱。
C.廖庄诚请礼待上皇,却受到惩处。他上疏请求皇帝为了兄弟和睦相处、祖宗基业发展和天下人心安稳,应时时礼待上皇,但后来被皇帝杖打并贬官。
D.廖庄个性刚直,为人胸怀坦荡。他好当面指出别人过错,但内心毫无芥蒂,不屑于谨小慎微;他认为自己做事无愧于心,去世后,丧事靠众人资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所以系属天下之人心,即弭灾召祥之道莫过于此。
(2)好存谢宾客为欢狎。既官法司,或劝稍屏谢往来,远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