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景先,南兰陵兰陵人,太祖从子也。景先少遭父丧,有至性,太祖嘉之。及从官京邑,常相提携。解褐为海陵王国上军将军,补建陵令,还为新安王国侍郎,桂阳国右常侍。太祖镇淮阴,景先以本官领军主自随,防卫城内,委以心腹。世祖为镇西长史,以景先为镇西长流参军,除宁朔将军,随府转抚军中兵参军,寻除谘议,领中兵如故。建元元年,迂太子左卫率,封新吴县伯,邑五百户。是冬,虏出淮、泗,增司部边戍兵。义阳人谢天盖与虏相构扇,景先言于督府,骠骑豫章王遣辅国将军中兵参军萧惠朗二千人助景先。惠朗依山筑城,断塞关隘,讨天盖党与。景先严备待敌。虏退,进号辅国将军。景先启称上德化之美。上答曰:“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幸得数载尽力救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世祖即位,征为侍中,领左军将军,寻兼领军将军。永明五年,荒人桓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上以景先谙究司土,诏曰:“得雍州刺史张瑰启事,蛮虏相扇,容或侵轶,宜时剿荡。可遣景先总率步骑,直指义阳。”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但夙荷深恩,今谬充戎寄,暗弱每事不称,上惭慈旨。可为作启事,上谢至尊,粗申愚心。”卒,时年五十。景先丧还,诏曰:“故假节征虏将军丹阳尹新吴侯景先,器怀开亮,干局通敏。诚著夷险,绩茂所司。奄至丧逝,悲痛良深。可赠侍中、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给鼓吹一部。假节、侯如故。谥曰忠侯。”

(选自《南齐书·萧景先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B.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C.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D.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足
A.从子,古代较早指称父亲的兄弟的孙子,唐宋时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为“从子”。
B.解褐,常用来指脱去布衣换上官服,开始担任官职。也指新中进士被授予官职。
C.雍州,中国古九州之一。另外八州是兖州、冀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青州、梁州。
D.至尊,文中是皇帝的代称。此外,还可称皇帝为天子、圣上、皇上、陛下、万岁、殿下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萧景先性情纯厚,深得主公信任。太祖在京城做官时,经常提携他;镇守淮阴时,以他为心腹,让他承担城内防卫;世祖做镇西长史时,任用他为镇西长流参军。
B.萧景先未雨绸缪,严备以待敌人。谢天盖与敌人串通煽动时,他做好周密准备,等待敌军来犯,又依山筑城,堵塞关隘,讨伐谢天盖的党羽,于是进号为辅国将军。
C.萧景先深感君恩,主张德义化人。他曾上奏赞颂皇上的德行,深得皇上肯定;在出征没来得及回军身患重病自觉不会再好起来的时候,仍然担心自己会愧对君王。
D.萧景先爱兵爱民,熟悉司部一带。桓天生等人在雍州边界上骚扰,司部以北地区人心骚动的时候,皇上派他总率步骑,直指义阳。也正是他的到来,让百姓安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
(2)但夙荷深恩,今谬充戎寄,暗弱每事不称,上惭慈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7 08:47: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眺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历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子隆①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长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动,密以启闻。世祖敕曰:“朓可还都。”寻以本官兼尚书殿中郎。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以口讷,启让不当,不见许。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迁尚书吏部郎。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约曰:“撝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朓又启让,上优答不许。朓善隶草,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东昏②失德,江柘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③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柘等谋告左兴盛,兴盛不敢发言。柘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乃称赦召眺,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柘、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大彰远近。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比遂扇动内外,处处奸说,妄贬乘舆,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臣等参议,宜下北里,肃正刑书。”诏令收付廷尉,肃明国典。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时年三十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子隆:即随郡王萧子隆。②东昏:即东昏侯萧宝卷,齐明帝萧鸾死后,萧宝卷即位,因失德被封为东昏侯。③始安:即始安王萧遥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B.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C.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D.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即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古代普通人不到规定年龄只能穿粗布衣服,故布衣代指平民。
B.廷尉,古代官名,秦时设置,九卿之一。秦汉至南北齐时,是主管司法的官吏,掌管天下刑狱。
C.哀策,亦作“哀册”,古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
D.神器,即宝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例如楚庄王“问鼎中原”就意味着想要谋取周王室权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朓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就爱好学习,在当时很出名,步入仕途后,先在豫章王、随王处任职,后转任王俭卫军东阁祭酒。
B.谢朓才华横溢,深受随王萧子隆的赏识和厚爱,与之过从甚密,却受到长史王秀之的猜忌,被密告到朝廷,最终被皇帝调回京城。
C.谢朓由于奏报王敬则反叛的阴谋,受到高宗的嘉奖,被提升为尚书吏部郎,他再三上表辞让,仍没有获得齐高宗的准许。
D.谢朓感念齐高宗的厚恩,不愿意参与江柘、江祀兄弟篡夺皇位的阴谋,后因恐惧就把他们的阴谋暴露了出去,因此被陷害致死。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2)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弈。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B.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C.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D.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架、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B.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都分给了自己的族人,虽然一些家用器物流散各地,但他都不再索回。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弈。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2)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敩,字叔文,济阳考城人也。敩母,文帝女淮阳公主。幼以戚属召见,孝武谓谢庄曰:“此小儿方当为名器。”少有美誉。桂阳王休范临州,辟迎主簿,不就。尚孝武女临汝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迁安成王抚军记室、秘书丞、中书郎。敩庶祖母王氏老疾,敩视膳尝药,七十余日不解衣。及累居内官,每以侍养陈请,朝廷优其朝直。寻转安成王骠骑从事中郎。顺帝立,随府转司空长史,领临淮太守,将军如故。转太尉从事中郎。齐台建,为吏部郎。太祖即位,敩以祖母久疾连年,台阁之职,永废温清,启乞自解。

永明初,仍为豫章王太尉谘议,领录事,迁南郡王友,竟陵王司徒司马。敩好文辞,围棋第五品,为朝贵中最。迁侍中,领本州中正。司徒左长史,中正如故。五年,迁五兵尚书。明年,出为辅国将军、东海太守,加秩中二千石,行南徐州事。七年,徙为侍中,寻转都官尚书,领骁骑将军。王晏启世祖曰:“江敩令重登礼阁,兼掌六军,慈渥所覃,实有优忝。但语其事任,殆同闲辈。天旨既欲升其名位,愚谓以侍中领骁骑,望实清显,有殊纳言。”上曰:“敩常启吾,为其鼻中恶。今既以何胤、王莹还门下,故有此回换耳。”

郁林即位,迁掌吏部。隆昌元年,为侍中,领国子祭酒。郁林废,朝臣皆被召入宫,敩至云龙门,托药醉吐车中而去。明帝即位,改领秘书监,又改领晋安王师。

建武二年,卒,年四十四。遗令俭约葬,不受赙赠。诏赙钱三万,布百匹。子蒨启遵敩令,让不受。诏曰:“敩贻厥之训,送终以俭,立言归善,益有嘉伤,可从所请。”赠散骑常侍、太常,谥曰敬子。

(节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四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B.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C.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D.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主簿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庶祖母”,旧时称祖父的妾,“庶”即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
C.“豫章”,古代区划名称,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所写的“豫章故郡”即沿袭此名。
D.“六军”,晋世以来,谓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此日六军同驻马”中的“六军”一词与此同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敩出身贵族,自幼受人赏识。他的母亲是公主,在小时候被皇帝召见,皇帝对他非常赏识,因此留下了美名。
B.江敩忠孝两全,侍亲行为至诚。他被皇帝任命为东海太守、吏部主官等职,为侍奉庶祖母和祖母,辞官而归尽心照顾。
C.江敩精通文艺,担任军中要职。他喜好文学辞采,精通对弈之术,先后任五兵尚书、领骁骑将军,还掌管过六军。
D.江敩仕途颇顺,死后仍被赏赐。他除了在安成王、竟陵王等处做官,还在朝廷任职,死后被皇帝赐予钱财和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以戚属召见,孝武谓谢庄曰:“此小儿方当为名器。”
(2)敩贻厥之训,送终以俭,立言归善,益有嘉伤,可从所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钱唐人也。高祖含,始平太守。父襜,征虏参军。伯玉少有隐操,寡嗜欲。年十八,父为之婚,妇入前门,伯玉从后门出。遂往剡,居瀑布山。性耐寒暑,时人比之王仲都。在山三十余年,隔绝人物。王僧达为吴郡,苦礼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裁交数言而退。宁朔将军丘珍孙与僧达书曰:“闻褚先生出居贵馆,此子灭景云栖,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载矣。自非折节好贤,何以致之?昔文举栖冶城,安道入昌门,于兹而三焉。夫却粒之士,餐霞之人,乃可暂致,不宜久羁。君当思遂其高步,成其羽化。望其还策之日,暂纡清尘,亦愿助为譬说。”僧达答曰:“褚先生从白云游旧矣。古之逸民,或留虑儿女,或使华阴成市。而此子索然,唯朋松石,介于孤峰绝岭者积数十载。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之思。比谈讨芝桂,借访荔萝,若已窥烟液,临沧洲矣。知君欲见之,辄当申譬。”    
宋孝建二年,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太祖即位,手诏吴、会二郡,以礼迎遣,又辞疾。上不欲违其志,敕于剡白石山立太平馆居之。建元元年卒,年八十六。常居一楼上,仍葬楼所。
(选自《南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
B.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
C.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
D.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折节好贤”中的“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文中指褚伯玉不侍奉王侯贵族的高尚行为。
B.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文中的“羽化”是得道成仙的意思。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 纪年的一种句号,“宋孝建二年”“建元元年卒”中的“孝建”“建元”就是年号。
D.“诏”指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文中的“手诏”指皇帝亲自写的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褚伯玉的祖辈父辈都曾在朝廷做官,而他从年轻时就清心寡欲,有隐士的操守。
B.宁朔将军丘珍孙听说褚伯玉的高洁之后,写信给僧达,希望能亲自见褚伯玉一面。
C.王僧达用古代的隐士留恋子女、想招收门徒扩大自己的影响和褚伯玉相比,突出褚伯玉的高洁品质。
D.太祖为了遵从褚伯玉的意愿,在褚伯玉死后,下令在剡县白石山建造了太平馆埋葬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僧达为吴郡,苦礼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裁交数言而退。
(2)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之思。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山图字季寂,义兴义乡人也。少贫微,佣书自业。有气干,为吴郡晋陵防郡队主。宋孝武伐太初,山图豫動,赐爵关中侯。泰始初,为殿中将军。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镇军将军张永征薛安都于彭城,山图领二千人迎运至武原,为虏骑所追,合战,多所伤杀。虏围特急,山图结阵死战,突围出,虏披靡不能禁。众称其勇,呼为“武原将"

豫章贼张凤,聚众康乐山,断江劫抄。明帝复遣山图讨之。山图至,先羸兵偃众,遣幢主庞嗣厚遗凤,要出会聚,听以兵自卫,凤信之。行至望蔡,山图设伏兵于水侧,击斩凤首,众百余人束首降。

元徽三年,迁步兵校尉,加建武将军。盗发桓温家,大获宝物。客窃取以遗山图,山图不受,薄以还官。太祖辅政,山图密启曰:“沈攸之久有异图,公宜深为之备。”太祖笑而纳之。攸之事起,世祖为西讨都督,启山图为军副。世祖留据盆城,众议以盆城城小难固,不如还都。山图曰:“今据中流,为四方势援,大众致力,川岳可为。城隍小事,不足难也。”世祖使参军刘皆、陈渊委山图以处分事。山图断取行旅船板,以造楼橹,立水栅,旬日皆办。世祖甚嘉之。

攸之既败,世祖谓山图曰:“周公前言,可谓明于见事矣。”世祖践阼,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山图于新林立墅舍,晨夜往还。上谓之曰:“卿罢万人都督,而轻行郊外。自今往墅,可以仗身自随,以备不虞。”及疾,上手敕参问,遣医给药。永明元年,卒,年六十四。诏赐朝服一具,衣一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B.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C.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D.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侯:古代封爵之一,封号始自曹魏建安年间。侯是封建时代等级最高的爵位。
B.城隍:城墙和护城河,也可指城邑,还可指护城之神。文中指城邑。
C.楼橹: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无顶盖的高台。一般建于地面或车、船之上。
D.朝服: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又称为“具服",是古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山图才能超卓,作战有勇有谋。他在武原勇猛突围,被称为“武原将”;在豫章,他用计使张凤放松警惕出山会面,最终将其击杀。
B.周山图心有主见,不贪不义之财。盗贼发掘桓温墓获得大量宝物,通过门客赠送给山图,山图没有接受,而是登记后上交官府。
C.周山图见识过人,准确判断事势。他看出沈攸之有反叛意图,提醒太祖早做防备;担任世祖军副,他力排众议,主张留守盆城。
D.周山图忠心事主,受到世祖恩宠。他往还于官署和乡间房舍之间,世祖准许他自带武器保护自己;他去世之后,皇上赐给朝服和敛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虏围特急,山图结阵死战,突围出,虏披靡不能禁。
(2)世祖践阼,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