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倭”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有容热爱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在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沈有容爱护百姓。朗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2)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8 10:12: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
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
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卒。晋国大夫闻重耳在秦,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於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壬寅,重耳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
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B.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C.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D.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侯、伯、子、男,是自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古代爵位,天子以下,公爵最大。
B.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扬,如晋文公。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详赡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史记》在体例、叙事、史论等方面对《左传》都有继承和发展。
D.“春秋三传”:是《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一般认为,“春秋三传”即是对《春秋》的注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献公派宦者履鞮去杀重耳,重耳翻过墙壁,被宦者一路追赶,还被砍掉了袖子,最终还是逃脱了,去了他母亲的祖国——狄国。
B.重耳在流亡中历经苦难,为了得到秦缪公的支持,主动请求联姻,与秦国结成了秦晋之好,为他之后成功回到晋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C.咎犯认为自己在重耳流亡时有很多过错,担心重耳回国后会报复自己,便请求离开,但重耳对河盟誓,以此打消其担心。
D.重耳在流亡中受到了郑国的无理相待,后来他联合秦国攻打郑国,但是郑国派人说服了秦缪公,最终两国都从郑国撤兵。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2)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暖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问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政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

(注)①革:通“亟”,病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季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B.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C.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D.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登第,就是登进士第,或者是进士及第,指的是考中进士。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C.两宫,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
D.赠,指皇帝赐给有突出贡献的官员以官爵、荣誉称号和财富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诲敢于直言进谏。他曾多次弹劾枢密副使程戡,因此程戡怀恨在心;他还敢弹劾公主,认为守门官吏和公主府中的宦官皆有罪。
B.吕诲明大义言别人所难言。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后来太后归还政权,皇帝治守忠罪。
C.吕诲多因弹劾大臣被贬。他曾三次居于谏官之职,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廷,如曾因弹劾王安石被贬为邓州知州,当时人们推崇他的耿直。
D.吕诲心忧国事至死不渝。他即使生病在家,仍然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他还勉励司马光,让他努力。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辅政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2)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龙敏,字欲讷,幽州永清人。唐庄宗定魏博,敏闻故人冯道为霸府记室,乃客于河中,岁归太原,馆于冯道之家,监军使张承业即署敏为巡官,典监军奏记。庄宗平河、洛,征为司门员外郎,以家贫乏养,求为兴唐少尹。逾年,丁母丧,退居鄴下。敏父咸式年七十,咸式之父年九十余,供养二尊,朝夕无懈。冯赟为北京留守,奏敏为副,赟入掌枢密,敏为吏部侍郎。清泰末,从唐末帝在怀州,时赵德钧父子有异图,晋安寨旦夕忧陷,末帝计无从出,问计于从臣。敏奏曰:“臣有一计,请以援兵从东丹王李赞华取幽州路趋西楼,契丹主必有北顾之患。”末帝然之,而不能用。敏又谓末帝亲将李懿曰:“君连姻帝戚,社稷之危,不俟翘足,安得默默苟全耶!”懿因筹德钧必破蕃军之状,敏曰:“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仆有狂策,不知济否,苟能必行,亦救寨之一术也。”懿请言之,曰:“如闻驾前马仅有五千匹,请于其间选壮马精甲健夫千人,仆愿与郎万金二人由介休路出山,夜冒敌骑,循山入大寨,千骑之内,得其半济,则寨无虞矣。”末帝闻之曰:“龙敏之心极壮,用之晚矣。”晋祖受命,敏以本官判户部,迁尚书左丞。丁父忧,服阕,复本官,俄移太常卿。开运中,奉命使越。先是,朝臣将命,必拜起于浙帅,敏至,抗揖而已,识者多之。乾祐元年春,疽发于背,闻高祖晏驾,乃扶病于私第,缟素而临,后旬日卒于家,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旧五代史·龙敏传》)

【小题1】下列对文本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B.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C.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D.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唐庄宗即李存,与《怜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中的“庄宗”是同一人。
B. 古代皇帝巡幸、出征时,留守京师的亲王或重臣等,称京城留守,文中冯赟即担此任。
C. 受命,即“受命于天”,是古代帝王托神权以巩固统治的一种自称,文中指普祖即帝位。
D. 驾指车驾,古代常以车驾代称帝王,文中“晏驾”指高祖亲临龙敏家探病,以示恩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敏善抓机遇。他得知故人冯道在唐庄宗军府任职,就住到冯道家里,最后得到监军使张承业的任用,掌管监军衙门的奏章文书事宜。
B. 龙敏为人至孝。为了更好供养亲人,他曾主动要求改任职务;母亲去世,他依礼退居邺下;供养父亲和祖父,他从早到晚,毫不懈怠。
C. 龙敏胸有谋略。面对赵德钧父子图谋不轨、晋安寨随时陷落的危机,他针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理有据地向末帝提出两个应对的计策。
D. 龙敏颇有气节。开运年间,他奉命出使越地,没有像以前的使臣一样向浙帅跪拜,只是拱手作揖而已,这一做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赞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连姻帝戚,社稷之危,不俟翘足,安得默默苟全耶!
(2)夜冒敌骑,循山入大寨,千骑之内,得其半济,则塞寨无虞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馀,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当世称之。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纴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九奔命。寔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会梁冀诛,寔以故吏免官,禁锢数年。时,鲜卑数犯边,诏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荐寔,拜辽东太守。行道,母刘氏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母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寔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寔之善绩,母有其助焉。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寔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颊为备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
(节选自《后汉书·崔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A.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B.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C.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D.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既可指司马、司徒、司空,又可指少傅、少师、少保。
B.公车是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后汉至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寔明于政务,做官才能卓越。他撰述的《政论》曾获仲长统高度评价,认为所有国君,应抄一遍,置于座旁。
B.崔寔关注民生,改善百姓生活。他做五原太守时,叫百姓卖掉储藏的粮食,替他们添置纺织工具并教他们如何使用。
C.崔蹇秉性纯正,事亲至孝。为父守丧期满,三公请他做官,他都不去。母亲病死,他于赴任途中上疏请求回家料理丧事。
D.崔寔为官清正,品性廉洁。他出仕期间,为葬父而卖掉田产,竭尽资产,他病逝时,甚至没有钱装殓,同僚出资替他料理后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九奔命。
(2)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坦,字德度,南阳安众人也,晋镇东将军乔之七世孙。坦少为从兄虬所知。齐建元初,为南郡王国常侍,寻补孱陵令,迁南中郎录事参军,所居以济称。南康王为荆州刺史,坦为西中郎中兵参军,领长流。义师起,迁谘议参军。时辅国将军杨公则为湘州刺史,帅师赴夏口,西朝议行州事者,坦谓众曰:“湘境人情,易扰难信。若专用武士,则百姓畏侵渔;若遣文人,则威略不振。必欲镇静一州城, 军民足食,则无逾老臣。先零之役,窃以自许。”遂从之。乃除辅国长史、长沙太守,行湘州事。坦尝在湘州,多旧恩,道迎者甚众。下车简选事吏,分诣十郡,悉发人丁,运租米三十余万斛,致之义师,资粮用给。

时东昏遣安成太守刘希祖破西台所选太守范僧简于平都希祖移檄湘部于是始兴内史王僧粲应之。邵陵人逐其内史褚洊,永阳人周晖起兵攻始安郡,并应僧粲。 桂阳人邵昙弄、邓道介报复私仇,因合党亦焉。僧粲自号平西将军、湘州刺史,以永阳人周舒为谋主,师于建宁。自是湘部诸郡,悉皆蜂起;惟临湘、湘阴、浏阳、罗四县犹全。州人咸欲泛舟逃走,坦悉聚船焚之,遣将尹法略距僧粲,相持未决。 前湘州镇军钟玄绍潜谋应僧粲,要结士庶数百人,皆连名定计,日反州城。坦闻其谋,伪为不知,因理讼至夜,而城门遂不闭,以疑之。玄绍未及发,明旦诣坦问其故。坦久留与语,密遣亲兵收其家书。玄绍在坐未起,而收兵已报具得其文书本末,玄绍即首伏,于坐斩之。焚其文书,其余党悉无所问,众愧且服,州部遂安。 法略与僧粲相持累月,建康城平,公则还州,群贼始散。

天监初,论功封荔浦县子,邑三百户。迁平西司马、新兴太守。天监三年,迁西中郎长史,卒,时年六十二。子泉嗣。

(节选自《梁书 ·列传卷十九》)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干(_____) (2)堪(_____) (3)同(_____) (4)刻(_____)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遣将尹法略距僧粲,相持未决
B.桂阳人邵昙弄、邓道介报复私仇
C.焚其文书,其余党悉无所问
D.而收兵已报具得其文书本末
【小题3】下面句子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时 东 昏 遣 安 成 太 守 刘 希 祖 破 西 台 所 选 太 守 范 僧 简 于 平 都 希 祖 移 檄 湘 部 于 是 始 兴 内 史 王 僧 粲 应 之。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湘境人情,易扰难信。若专用武士,则百姓畏侵渔;若遣文人,则威略不振。必欲镇静一州城, 军民足食,则无逾老臣。先零之役,窃以自许。
【小题5】依据全文,概述刘坦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