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叶李,杭州人。少有奇质,从学于太学博士义,补京学生。会贾似道复入相,益骄肆自颛,创置公田关子,其法病民甚,中外毋敢指议。李乃伏阙上书,攻似道,其略曰:“三光舛错,宰执之。似道缪司台鼎,变乱纪纲,毒害生灵。”似道大怒,嗾其党诬李僭用金饰斋匾,锻炼成狱,漳州。
至元十四年,世祖命御史大夫相威行台江南,且求遗逸,以李姓名上。即授浙西道儒学提举。李闻命,欲遁去,而使者致丞相安童书,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李乃幡然,既至京师,召见披香殿。
时各道儒司,悉以旷官罢,李因奏曰:“臣钦睹先帝诏书,当创业时,军务繁夥,尚招致士类。今陛下混一区宇,偃武修文,可不作养人才,以弘治道?各道儒学提举及郡教授,实风化所系,不宜罢。请复立提举司,专提调学官,诸生,讲明治道,而上其成才者于太学,以备录用。可其奏。
是时,乃颜叛北边,诏李庭出师讨之,而将校多用国人,逡巡退却。李密启曰:“兵贵奇,不贵众,临敌当以计取。彼既亲呢,谁肯尽力?徒费陛下粮饷,四方转输甚劳。臣前用汉军列前步战,而联大车断其后,以示死斗,彼尝玩我,必不设备,我以大众路之,无不胜矣。”帝以其谋谕将帅,师果奏捷。
时淮、浙饥馑,谷价腾踊,李奏免江淮租税之半,运湖广、江西粮十七万石至镇江,以赈饥民。世祖欲伐交趾,李曰:“军旅一兴,费縻巨万,今山路险幟,深入敌境,万一蹉跌,非所以威示远人也。”乃止。未几,卒,年五十一。李自奉甚俭。尝戒其子曰:“吾世业儒,甘贫,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过。”
(节选自《元史·叶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B.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C.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D.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执之 愆:拖延
B.锻炼成狱,漳州 窜:流放
C.诸生,讲明治道 课:考核
D.吾世业儒,甘贫 约:贫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叶李忠于朝廷,不畏权贵。面对贾似道创立公田纸币坑害百姓,他直言上奏,大胆揭发对方败坏法纪、茶毒百姓之罪。
B.叶李富于远见,重视人才。当时各道儒司因不称职而被撤销,他以前任君王的做法来说明人才的重要,建议复立提举司。
C.叶李颇有谋略,深谙兵事。乃颜叛乱时,他密献计谋,使朝廷取得了胜利;因预见讨伐交趾会失败,他委婉地劝阻了世祖。
D.叶李关心百姓,节俭自奉。淮浙歉收,他请求朝廷免除租税,并调粮赈济饥民;他生活俭朴,临终还告诫儿子清慎自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论将用兵,大性条陈利害,主不宜轻举之说,忤韩侂胄意。
(2)今陛下混一区宇,偃武修文,可不作养人才,以弘治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7 03:20: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李陵)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选自《汉书·苏武传》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相坐 相坐:坐下
B.主背亲     畔:同“叛”,背叛
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厚:关系很好
D.扶辇下除     除:殿阶
【小题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B.黄门驸马指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C.辇是车的一种,秦以后可以称老百姓所乘的车。
D.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因群臣不能直呼天子,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有民族气节。他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在与卫律叛国求荣的无耻嘴脸的对比中凸显。
B.苏武富贵不能淫。卫律用武力威吓苏武失败,便改为劝说,遭到苏武的痛骂与斥责。
C.李陵劝苏武投降,说朝廷法令无常,苏武的安危不可预料,其目的是想告诉苏武他自己投降的原因。
D.卫律与李陵因为身份不同,劝说苏武的方式也不同,前者方式直接,后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①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质之诛。赵奢曰:“胥②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
①候:哨兵,侦察兵。
②胥:等待。
③阏(yù)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军鼓噪兵勒:统率,率领、
B.秦伐韩,于阏与军:军队
C.赵奢曰:“之”内:通“纳”
D.秦人不赵师至此意:料想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又召乐乘而问积土成山,风雨兴
B.遂解阏与之围归卒庭见相如,毕礼归之
C.有军事谏者死不赂者赂者丧
D.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奢军纪严明,军中有一个侦察兵建议火速援救武安,违反了赵奢发布的军令,结果被赵奢处死。
B.赵奢率领军队离开国都三十里就不前进,只忙于增筑堡垒,军中有人议论阏与将会被秦国吞并。
C.赵奢深知“兵贵神速”,在迷惑秦军获得成功后,就立即下令全军卸去甲衣,快步前进,两天一夜便赶到了前线。
D.由于取得了阏与一战的胜利,赵奢深受赵王信任,从此,与廉颇、蔺相如的地位相等。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2)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弱冠举乡试,学大进,好言兵,且善射。正德元年冬,权阉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弟子盈天下,世遂有“阳明学”云。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命勘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 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守仁计取南昌,宸濠惧,尽发南康、九江兵。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明日, 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初,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至是,果奏捷。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乱平,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行至南安卒,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隆庆初,廷臣多颂其功。诏赠新建侯,谥文成。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龙场万山/ 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 相率伐木为屋以栖/ 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B.龙场万山丛薄/ 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相率/ 伐木为屋以栖/ 守仁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
C.龙场万山丛薄/ 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 相率伐木为屋/ 以栖守仁/ 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
D.龙场万山/ 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相率伐木/ 为屋以栖守仁/ 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物指推究事物的道理,成语“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B.弱冠指男子十八岁,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故称弱冠。
C.阳明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故其学说被称为阳明学。
D.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缟素指白色的丧服,做动词时可理解为穿白色的丧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天资聪明,潜心向学。十七岁和上饶娄谅谈论朱熹格物致知的大意,后来在阳明洞中苦思潜修,顿悟要义,学业大进。
B.王守仁刚正不阿,不惧权贵。他反对当权太监刘瑾滥捕上疏救戴铣等人,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C.王守仁善于用兵, 精于奇谋。巡抚南、赣,他亲率精锐士兵,出其不意直捣贼巢;计取南昌,纵火烧船,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
D.王守仁文武全才,颇受赞誉。他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多次剿贼平乱,战功赫赫,百姓称赞,廷臣颂功,朝廷追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守仁急趋吉安, 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 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2) 微守仁, 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情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庭籓溷皆笔纸著:放置,安放B.思而示之造:拜访,探访
C.世咸远而贱近贵:显贵,地位高D.专典籍意:放在心上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3分)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①③⑤B.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但他后天不断勤奋向学,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立即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文章叙写了陆机入洛阳后,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3分)

(2)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3分)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曾大父当金季兵起,寂山麓为洞,奉其亲以居,傍寂大洞,匿其里中百人。属兵至,具牛酒,出待兵,兵入索,惟亲属是见,曰:“孝士也。”释之去。里人曰:“秦父生我。”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史。仁宗即位,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朝廷是之。迁南台御史。建康多水,民病之,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剧,起宗微行得实,时人率许之。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八番。是时,蜀省平章政事兼宣政院使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乃下游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及王入见,帝谓曰:“八番之行,非秦元卿,几为失计。”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曰起宗,其眷注如此。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受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和尚服辜。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曰:“借办于民。”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自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礼即止。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居一岁,以老去官。明年,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卒,谥昭肃。

(节选自《元史·秦起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劾中丞和尚受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B.劾中丞和尚受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C.劾中丞和尚受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D.劾中丞和尚受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里中,古代民户编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中”即为邻居或者乡里人的意思。
B.简,古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称为“策”。
C.漕运,古代中央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粮食等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点的运输行为。
D.致仕,古代称正常退休为致仕,与之相同的还有致事、致政、休致、请老、乞归养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起宗勤于学习,富有学识才华。他生长于军中,缺纸少书,依靠父亲削柳为简进行学习;十七岁时,学习蒙古学并取得成功,被委以重任,连连升迁。
B.秦起宗虑事周密,善于审时度势。元文宗即位,准备征讨八番,秦起宗认为蜀省尚末平定,这会对下游的重镇武昌形成威胁,所以应当备有第一流的军队驻守。
C.秦起宗忠于职守,勃奏直言无讳。任中台御史,坚持弹勃和尚不法行为,使其被定罪;又弹劾卜咱耳不伦之事,使其被流放岭南,皇上嘉其行,纳其言。
D.秦起宗体恤百姓,为政廉俭务实。到任抚州路总管时,要求下属官员降低接待宴席的规格,并将费用归还百姓,从此革除了当地官员铺张宴集的风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病之,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剧,起宗微行得实,时人率许之。
(2)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