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札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是汉代官职,官属祭酒,主教育。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B.“五经”指的是《诗》《书》《易》《乐》《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C.《河》《洛》指《周易》中的“河图”与“洛书”,是华夏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D.“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郃通晓“五经”,擅长占卜之术。和帝即位后,派遣两名使者微服到访益州·察考民风。李郃夜观星象,便得知朝廷已派来了使者。
B.李郃审时度势,机智应变。李郃劝太守远离专权骄横的窦宪,建议未被采纳后又自请同行送贺礼,故意延误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难。
C.李郃吏能卓著,有忠义气节。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但因其忠臣气节,被奸佞之臣诬陷而被罢免了官职。
D.李郃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李郃暗中筹谋拥立顺帝,因孙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显,后经翟酺上书被封为涉都侯,辞让不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
(2)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8 07:45: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和:唱和,同声相应。
B.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诚:确实。
D.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较。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疑其有改悔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 皆白衣冠以送之 以其无礼于晋
C.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 仆所以留者 所以游目骋怀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君王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 “世子”。
B. 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同类题3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小题1】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下列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第一组: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第二组:秦王因曰…… 不如因而厚遇之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相同。
B.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
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不同。
D.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中的“归”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宁许以秦曲B.相如广成传
C.至赵矣D.且庸人尚
【小题3】下列句子,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A.今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B.传示美人及左右
C.相如功大,拜为上卿D.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小题4】下列最能体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一项是(    )
A.善于言辞,足智多谋B.足智多谋,有儒将风度
C.勇敢坚强,有大将风度D.足智多谋,勇敢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