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
(节选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②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年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
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③王右军(注)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值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面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
(注):王羲之。A.然闻信至(《晋书·王羲之传》) |
B.信其实孰眠(《世说新语·假谲》) |
C.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
D.信誓旦旦(《氓》) |
A.遂与之 |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
C.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D.相与大惊曰 |
A.王羲之的书法技艺成熟。 |
B.王羲之虽然年少,但是很有思想志向。 |
C.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 |
D.王羲之处世的智慧,善于机变。 |
A.淡泊名利 | B.成为书圣 |
C.远离仕途 | D.寄情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