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台符字拱正,眉州眉山人。父赋,举拔萃,历度支判官。台符少聪颖,十岁能属辞,尝作《黄山楼记》,士友称之。及长,善词赋。时太宗廷试贡士,多擢敏速者,台符与同辈课试,以尺晷成一赋。淳化三年,进士登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青州。召入直史馆,赐绯鱼,再迁秘书丞、知浚仪县。
咸平元年,与杨砺、李若拙、梁颢同知贡举,俄以京府旧僚,擢太常博士,出为京西转运副使。时北边为梗,台符上言曰:“幽蓟之地,实维我疆,尚隔混同,所宜开拓。陛下自天受命,与物更始,继迁授节,黎桓加爵,咸命使者镇抚其邦。惟彼契丹,未加渥泽,非所以柔远能迩,昭王道之无偏也。臣愚以为宜于此时赦契丹罪,择文武才略习知边境辩说之士,为一介使,以嗣位服除,修好邻国,往告谕之。因与之尽捐前恶,复寻旧盟,利以货财,许以关市,如太祖故事,使之怀恩畏威。则两国既和,无北顾之忧,可以专力西鄙,继迁自当革心而束手矣,是一举而两得也。”台符又自请往使,时论韪之。
咸平二年春,旱,诏求直言。台符上疏,请重农积谷,任将选兵,慎择守令,考课黜陟,轻徭节用,均赋慎刑,责任大臣,与图治道。奏入,优诏褒答。景德初,郑文宝为陕西转运,或言其张皇生事,徙台符代之,仍赐金紫。
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九月,徙台符知邵州,覃知随州。三年,召还,会执政有不喜者,复出知洪州,卒于舟次,年四十二。
(节选自《宋史》,有改动)
[注] ①继迁:李继迁,党项人,其孙李元昊。②黎桓:越南前黎朝开国君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B.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C.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D.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试,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其制始于唐。
B.尺晷,是一种小型仪器,其长度大约一尺。晷,古代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
C.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规定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袭之。
D.诏,又称诏书,是皇帝发给臣民的文书命令。优诏,是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符天资聪慧,才华横溢。他自小就非常聪明,曾写《黄山楼记》被大家称赞;擅长写诗作赋,参加廷试时,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写成了一篇赋。
B.台符见识高远,有勇有谋。他针对北部边境的契丹问题,上疏陈述利弊,主张实行王道,捐弃前嫌,与之修好,并且请命作为使臣亲自前往。
C.台符敢于直言,建言中肯。咸平二年大旱,他上疏直言,从农业、军事、政务、徭役、赋税等多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得到皇帝褒扬并赐金紫。
D.台符擅长谋略,苛刻烦琐。他与杨覃共事,杨因循旧制,他力求变革却很是烦琐,两人政见不合,皇帝派人查看,最后把他们分别调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彼契丹,未加渥泽,非所以柔远能迩,昭王道之无偏也。
(2)因与之尽捐前恶,复寻旧盟,利以货财,许以关市,如太祖故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08 05:1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掠商、邓、均、房,焚光化军,署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右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B.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C.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D.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小题2】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补:也称奏荫、补荫、恩荫等。是指封建制度下,由于祖辈、父辈的功勋地位,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
B.署:表示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知、权等。
C.移檄: 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 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也可以解释为发布檄文,发布文告。
D.夏:唐朝中和元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封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后来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
D.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术数。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残杀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
(2)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各题。
张所,青州人。登进士第,历官为监察御史。高宗即位,遣所按视陵寝,还,上疏言:“河东、河北,天下之 根本。昨者误用奸臣之谋 ,始割三镇,继割两河,其民怨入骨髓,至今无不扼腕。若因而用之,则可藉以守;不则两河兵民,无所系望,陛下之事去矣。”且论还京师有五利,谓国之安危,在乎兵之强弱、将相之贤不肖,不在乎都之迁不迁。又条上两河利害。
上欲以其事付所,会所言黄潜善奸邪不可用 ,恐害新政。乃罢所御史,改兵部郎中。寻责所凤州团练副使,江州安置。
后李纲入相,欲荐所经略两河,以其尝言潜善故,难之。一日,与潜善从容言曰:“今河北未有人,独一张 所可用,又以狂言抵罪。不得已抆拭用之,使为招抚,冒死立功以赎过,不亦 善乎?”潜善许诺,乃借所直龙图阁,充河北招抚使。赐内府钱百万缗,给 空名告千余道;以京西卒三千 为卫,将佐官属,许自辟 置,一切以便宜从事所入见,条上利害。上赐 五品服遣行,命直秘 阁王圭为宣抚司参谋官佐之。
河北转运副使张益谦附黄潜善 意,奏所置司北京非是;且言自置招 抚,河北盗贼愈炽,不若罢之,专以其事付帅司。李纲言:“张所今留京师,招集将佐,尚未及行,益谦何以知其扰?朝廷以河北民 无所归,聚而为盗,故置司招抚,因其力而用之,岂由置司乃有盗贼乎?今京 东西群盗公行 攻掠郡县亦岂招抚司过耶 时方艰危朝廷欲有所经理益谦小臣乃 以非理沮抑此必有使之者。”上乃命益谦分析,命下枢密院,汪伯彦犹用其奏诘责招抚司。李纲与伯彦争于上前,伯彦语塞。
所方招来豪杰,以王彦为都统 制,岳飞为准备将,而李纲已罢相。朝廷以王圭代之,所 落直龙图阁,岭南安 置。卒于贬所。子宗本,以岳飞奏补官。
(选自《宋史•张所 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 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京东西/群盗 公行攻掠郡县/亦岂招抚司过耶/时方艰/危朝廷/欲有所经理/益谦小臣/乃以非理沮抑/此必有使之者/
B.今京东西群盗公行/攻掠郡县/亦岂招抚司过耶/时方艰危/朝廷 欲有所经理/益谦小臣/乃以非理沮抑/此必有使之者/
C.今京东西/群盗公行攻掠/郡县 亦岂招抚司过耶/时方艰危/朝廷 欲有所经理/益谦小臣/乃以非理沮抑/此必有使之者/
D.今京东西群盗公行/ 攻掠 郡县/亦岂招抚司过耶/时方艰危/朝廷 欲有所经理/益谦小臣/乃以非理/沮抑此/必有使之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 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指地方政府选拔后参加中央政府殿试的学子。
B.高宗是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为他们定的一种名号。
C.河东是古代的地理指称,因黄河有一段由北向南而过,该地在黄河以东而得名。
D.团练是中国古代地方民兵制度,宋代置诸州团练使,张所以副职管理团练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所正直敢言,敢于言政议政。他巡视皇陵后,上疏直言指出朝廷以前误用奸臣,导致割去三镇和两河,造成民怨;他还反对迁都,说黄潜善是奸邪之辈。
B.张所在军事上有谋略和识人之明。他主张利用两河的民心,借以为守;指出国家的安全, 在于强大的军队、贤良的将相;发现和提拔了王彦岳飞等军事人才。
C.张所历经两朝,仕途坎坷。张所曾任监察御史、兵部郎中、团练副使、招抚使等职,高宗 本打算重用他,却因 黄潜善认为他可能危害新政而致使仕途不顺。
D.张所担任河北招抚使,经略河北。他上疏条陈利害,积极招揽豪杰;但张益谦、汪伯彦奏称张所在北京开府不对,又说因为设置招抚司,河北盗贼越来越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京西卒三千为卫,将佐官属,许自辟置,一切以便宜从事。
(2)上乃命益谦分析,命下枢密院,汪伯彦犹用其奏诘责招抚司。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及是,悉为同列。

淳化元年,丁外艰。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易简奏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县,不得拟知州、通判。诏可。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

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杀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节选自《宋史·苏易简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B.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C.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D.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
B.“丁外艰”古代丧制名,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C.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D.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等,弃市为死刑的一种,商周时期就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临殿复试时,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后来,他和曾经教他作文的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
B.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皇上赐诗嘉奖;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
C.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不要玩物丧志。苏易简在翰林任职多年,太宗准备等他名望大了再委以重任。
D.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书,因苏易简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何铸,字伯寿,余杭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御史中丞廖则荐铸操履劲正,可备拾遗补阙之选。即命对。铸首陈:“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诚孝既至,绍大业,复境土,又何难焉。”帝嘉纳之。

②拜监察御史,寻迁殿中侍御史。上疏论:“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利。言不由中而首尾乡背,行险自售而设意相倾者,为事君之失。轻儇不庄,慢无礼者,为行己之失。乞大明好恶,申饬中外,各务正其心术。”盖有所指也。

③先是,秦桧力主和议,大将岳飞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胁飞故将王贵上变,逮飞大理狱,先命铸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卨。飞死狱中,子云斩于市。

④桧衔铸。时金遣萧毅来议事,桧乃以铸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为报谢使。既返命,桧讽万俟卨,使论铸私岳飞为不反,欲窜诸岭表,帝不从,止谪徽州

(节选自《宋史》)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既而阅实俱无验(________)   (2)逮飞大理狱(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托名以利(   )
A.规范   B.谋取   C.规避   D.规划
(2)慢无礼者(   )
A.轻易   B.交换   C.容易   D.轻慢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事君失 非社稷长计
B.徇虚掠名 乃铸为端明殿学士
C.感物之道莫过诚 子云斩
D.言不由中首尾乡背 使事秘不传
【小题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既返命,桧讽万俟高,使论铸私岳飞为不反,欲窜诸岭表,帝不从,止谪徽州。
【小题5】根据第②段何铸上疏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大夫中存在追名逐利之徒
B.官员中出现相互倾轧的情况
C.何铸已察觉秦桧欲加害岳飞
D.当朝君主不明好恶令人担忧
【小题6】第③段表现了何铸怎样的品格,试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百禄字子功,第进士。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提点江东刑狱,加直集贤院。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吏领兵,以辖边界,从之。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首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样,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止之。七年,召知谏院。属岁早,请讲求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民。五置三十七将,专督所部兵,至许辟置布衣参军谋。百禄察其中,或以恩泽市,或以败收,或未历边方,或起于群盗,疏列其亡状者十四人,将佐颛教阅,余付之州县,事多施行。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曰:“苟绳以重典,黥面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许。经数月,复为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是岁郊祀,议合祭天地,礼官以“昊天有成命”为言。百禄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哉?”争久不决,质于帝前。宰相曰:“百禄之言,礼经也;今日之用,权制也。陛下始郊见,宜以并事天地为恭。”于是合祭。

(选自《宋史•范百禄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
B.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
C.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
D.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向上级奏事或向下发布通告的文书。
B.路,宋时常常用来指行政区域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
C.布衣,本指百姓最普通的廉价衣服,文中指平民百姓。
D.郊祀,指古代在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百禄善于进言,敢于劝阻。范百禄请求用文官统领军队,用以管辖边界,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有夷人首领力竭请求投降,副将贾昌言想要杀了他来报功,范百禄进言熊本,予以劝阻。
B.范百禄关心百姓,勤于民事。遇到旱灾时,范百禄请求处理当前的紧要事务,收回对百姓不利的法令,从而挽救那些将死百姓;任开封府尹时,勤于民事,监狱中没有被关押的罪犯。
C.范百禄坚守礼制,反对合祭。郊祭时,礼官等建议合祭天地,范百禄反对,认为自己的说法符合礼的常制,而合祭只是权宜之制,并以春夏祈谷之礼为喻来争论,但没被采纳。
D.范百禄熟悉政事,反对舞弊。五路军队将领众多,专门统率所在地的军队,范百禄深知其中的违规情况,于是上书,陈述其中不法者十四人,提出让武官专管教练检阅等,多被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
(2)百禄曰:“苟绳以重典,黥面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