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中元佑三年进士第。宣和七年,召为给事中。为书抵时相,谓百姓困弊,起为盗贼,天下有危亡之忧。愿罢云中之师,修边保境,与民休息。高丽入贡,调民开运河,民间骚然。中书舍人孙傅论高丽于国无功,不宜兴大役,傅坐罢。翰谓傅不当黜,时相怒,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靖康初,复以给事中召。时金人攻京师甫退,寻改御史中丞。上疏言边事,因陈决胜之策。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宫使,翰言:"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钦宗谓其老难用,翰曰:"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以古揆今,师道虽老,可用也。"且谓:"金人此行,存亡所系,令一大创,使失利去,则中原可保,四夷可服。不然,将来再举,必有不救之忧。宜起师道邀击之。"上不能用。擢中大夫、同知枢密院,论益不合,以病去,除延康殿学士、知亳州。坐言者落职,提举南京鸿庆宫。高宗即位,用李纲荐,召复延康殿学士。既至,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时建炎大变之后,河北山东大盗李成、孔彦舟等,聚众各数十万,皆以勤王为名,愿得张所为帅。所为御史,尝论黄潜善奸邪不可用,由此得罪。李纲为相,乃以所为河北等路招抚使,率成等众渡河,号召诸路,为兴复计。潜善力沮之。宗泽论车驾不宜南幸,宜还京师,且诋潜善等。潜善等请罢泽,翰极论以为不可。李纲罢,翰言:“纲忠义英发,舍之无以佐中兴,今罢纲,臣留无益。”力求去,高宗未许。时潜善奏诛陈东,翰谓所亲曰:“吾与东,皆争李纲者。东戮东市,吾在庙堂可乎?”求去益力,章八上,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复以言者落职。绍兴元年,召复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辞不至。二月,复资政殿学士。三年五月,卒,赠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
B.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
C.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
D.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望:姜尚,别号飞熊。西周官为太师。因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俗称姜太公。
B.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名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
C.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也指尽力于王事。这里指前者。
D.诸路:指各支兵马。这里指建炎大变后,兴起的派系不同的军事力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书舍人孙傅因反对开凿运河被罢免。许翰认为不应当罢免孙傅,因而惹怒了当时的宰相,也被降为江州太平观提举。
B.宋钦宗罢去种师道的兵权,许翰认为种师道刚毅有谋,且颇具威信,解除兵权确实不当,但钦宗最终没有接受建议。
C.许翰对朝廷罢免李纲这样忠贞有才能可以辅佐国家中兴的人很失望,认为自己也没有必要留任,连续八次上奏请求辞职。
D.许翰正直不屈,直言敢谏,但因与黄潜善这类奸臣政见不合而难以施展抱负。他一生仕途跌宕起伏,晚年也有过辞不就职的经历。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书抵时相,谓百姓困弊,起为盗贼,天下有危亡之忧。
(2)吾与东,皆争李纲者。东戮东市,吾在庙堂可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18 12:11: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宝婺生传
(清)陆次云
宝婺①生,忘其名。顺治初,我师②破金华,宝婺生夫妇相散失。生卧积尸中,得免死。妇行不知所向,为健儿所获。无何,健儿移师驻华亭。生觅耗于华亭,不可得。困乏无聊,坐叹于旅馆之侧。旅馆主人鉴其貌,怜而问之。生告以故,主人曰:“若识字乎?”曰:“识。”“习会计乎?”曰:“习。”主人曰:“盍留我馆中,勷④若事而徐访尔妻,可乎?”生曰:“得如是,诚幸甚。”生入馆,悉代主人劳。主人逸甚,而业加盛,利倍入。主人有女,欲妻之,而未发也。
一日者,旭始旦,一人急遽趋而来,至馆饭;饭毕,酬值,急遽趋而去。生视其有所遗,启之。灿然白镪⑤五十金也。以告主人,俟其返。日亭午,其人复急遽趋而来,汗渍衣,息喘喘,详视几地,茫然也。生问之,曰:“觅遗金。”生曰:“遗几何?”曰:“金五十。”生曰:“何用乎?”曰:“持向营中往娶妇,失之矣,将奈何?”生曰:“金固在,还之于子,无苦也。”即出金,其人受金拜谢去。越数日,失金者持二柬云:“蒙子还金,事谐矣。某日当婚,此婚君所赐也,敬请主人与君饮卮酒。”生固辞。主人曰:“吾勿暇,而尔不可却也。
生秉主人之命至期往往见失金者之家乃亦一善族也日未晡⑥生闲步溪头遥见一叶扁舟半篙春水中有翠袖云鬟之人掩袖而坐云载新妇至。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妇偶举目视生,俨然故夫也。于是生一恸而偃于碧草之上,妇一恸而伏于孤篷之中。舟及门,促妇起,不能起也。问其故。曰:“适见一人如故夫,故伤悼欲绝耳。”问其人何若,妇言其仪表衣冠,宛然生也。娶妇者急觅生,见生悲卧不能起,问其故,不肯言。固问之,曰:“适见一人……”语未毕,哽咽不能续。娶妇者憬然⑦曰:“我知之,是妇即君妇也。君既得金,君之金矣。还金而赎妇,是天命我代君以完其偶也。君无悲,吾感君义,敢不以此为报乎?”生难之,娶妇者请其主人以为主。主人曰:“还金者,义士也;还妇者,义不在还金下。娶妇而失妇,不可也。吾有女,当妻还妇者;所娶妇。当返还金者。”闻者成以为善而两从之。更推主人之义,与二义士相鼎立。
(选自《虞初新志》卷九)
(注)①宝婺:浙江金华府的别称。②我师:指清军。③健儿:指清兵。④勷:同“襄”,相助。⑤白镪:白银。⑥晡:申时。即下午三时至五时。⑦憬然:醒悟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觅耗于华亭耗:音信、消息
B.困乏无聊无聊:精神空虚
C.盍留我馆中盍:何不
D.生难之难:感到为难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勷若事而徐访尔妻②娶妇而失妇,不可也
B.①何用乎②问其人何若
C.①坐叹于旅馆之侧②金固在,还之于子
D.①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②促妇起,不能起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义举”的一组是()(3分)
①主人有女,欲妻之   ②以告主人,俟其返  ③还之于子
④敬请主人与君饮卮酒 ⑤敢不以此为报乎    ⑥吾有女,当妻还妇者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宝婺生在战乱中与妻子离散,一个旅店的主人收留了他。宝婺生为旅店的主人尽心操劳,店里生意越来越红火。
B.有个客人在旅店里吃早饭,匆忙中将五十两银子遗落在旅店里,宝婺生发现了银子,等那客人再次回来时如数奉还。
C.宝婺生如约参加失金客人的婚礼,发现新娘真像自己的妻子,新娘也认出了自己原来的丈夫,悲痛欲绝,不肯举行婚礼。
D.本文以宝婺生夫妇破镜重圆的故事为线索,赞美了宝婺生、店主、失金客人这三个普通人的美好情操和道义精神。
【小题5】(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生秉主人之命至期往往见失金者之家乃亦一善族也日未晡生闲步溪头遥见一叶扁舟半篙春水中有翠袖云鬟之人掩袖而坐云载新妇至。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妇行不知所向,为健儿所获。(3分)

②吾勿暇,尔不可却也。(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引为主簿,稍迁别驾、征西长史,遂显于朝廷。时惟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谢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

宁康初,以胤为中书侍郎、关内侯。孝武帝尝讲《孝经》,仆射谢安侍坐,尚书陆纳侍讲,侍中卞眈执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郎袁宏执经,胤与丹阳尹王混擿句,时论荣之。累迁侍中。太元中,增置太学生百人,以胤领国子博士。其后年,议郊庙明堂之事,胤以“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九服咸宁,四野无尘,然后明堂辟雍可光而修之”。时从其议。又迁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以疾去职。俄为护军将军。时王国宝谄于会稽王道子,讽八坐启以道子为丞相,加殊礼。胤曰:“此乃成王所以尊周公也。今主上当阳,非成王之地,相王在位,岂得为周公乎!望实二三,并不宜尔,必大忤上意。”乃称疾不署其事。疏奏,帝大怒,而甚嘉胤。

隆安初,为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辞疾不拜。加辅国将军、丹阳尹。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   

(节选自《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B.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C.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D.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生,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
B.明堂辟雍,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用以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祭天和配祀宗祖等。
C.八坐即“八座”,是朝廷执事大臣的合称,晋代包括尚书令、左右仆射、诸曹尚书,但不管几人,皆用此称。
D.吏部尚书,古代六部中吏部的最高行政长官,吏部掌管官吏任免、升降、考核、封勋以及典礼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车胤博学多才,享有美誉。车胤虽家中贫寒,但勤奋不倦,曾以囊萤照明读书,学识广博;年长后辩义识理,知名于世。
B.车胤异于常人,深得赏识。车胤年幼时就得到善于知人的太守王胡之的肯定,长大后更得荆州刺史桓温的器重,多次升职。
C.车胤讲求实际,善明事理。朝廷讨论郊庙明堂之事,车胤认为,天下安定后才可以大修明堂辟雍,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D.车胤为官公正,敢作敢为。在王国宝讨好司马道子一事上,皇上对车胤直言相谏感到愤怒,但又因其忠心耿耿而更加欣赏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
(2)望实二三,并不宜尔,必大忤上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壁:营垒,这里作动词用,驻扎。
B.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约:集合,聚集。
C.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 让:谦让。
D.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 资:赏金,作动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忽反顾以游目兮
C.吾攻赵旦暮且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圣人之所以为圣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魏公子“急人之困”的一组是 (    )
①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③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④复引车还问侯生
⑤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⑥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C.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救困的性格作用,主要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D.如姬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张夔察侃为孝廉,至洛阳,数诣张华。华初以远人,不甚接遇。侃每往,神无忤色。华后与语,异之。除郎中。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晫,侃州里也,为乡论所归。侃诣之,晫曰:“《易经》称‘贞固足以干事’,陶士行是也。”与同乘见中书郎顾荣,荣甚之。吏部郎温雅谓晫曰:“奈何与小人共载?”晫曰:“此人非凡器也。”尚书乐广欲会荆扬士人,武库令黄庆进侃于广。人或非之,庆曰:“此子终当远到,复何疑也!”。庆后为吏部令史,举侃补武冈令。与太守吕岳有,弃官归,为郡小中正。会刘弘为荆州刺史,将之官,辟侃为南蛮长史,遣先向襄阳讨贼张昌,破之。弘既至,谓侃曰:“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今相观察,必继老夫矣。”后以军功封东乡侯,邑千户。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侃备威仪,迎母官舍,乡里荣之。敏遣其弟恢来寇武昌,侃出兵御之。随郡内史扈瑰间侃于弘曰:“侃与敏有乡里之旧,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又加侃为督护,使与诸军并力恢。侃乃以运船为战舰,或言不可,侃曰:“用官物讨官贼,但须列上有本末耳。”于是击恢,所向必破。侃戎政齐肃,凡有虏获,皆分士卒,身无私焉。后以母去职。尝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化为双鹤,冲天而去,时人异之。

(节选自《晋书·陶侃列传》)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①荣甚之  奇:感到稀奇 ②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独特
B.①与太守吕岳有 嫌:不合,有矛盾  ②扶辇下 除:殿阶
C.①使与诸军并力恢 距:拒,抵御 ②连公府不就 辟:通“避”躲避
D.①后以母去职 忧:忧虑 ②不如而厚遇之   因:由此,趁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

曾 巩

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年,不上其,故为郎久不迁。宜优进其官,以奖恬退。”于是天子特迁君尚书都官员外郎。

君为人恂恂蹈规矩,有善不自伐。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所至必兴学校,以教化为先。初尉鄱阳,令得盗五人,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令旌德,旌德之民岁输米于芜湖县仓,路回远,费甚,君请输钱以便民。谯县民输豆于会亭仓,以给驿行者。君复请输钱,以直给驿行者。罢县,民绝桥闭门留君,以间乃得去。泉州岁凶,君筑室止穷民,饥者给食,病者给医,人忘其穷。使者兵于闽,以益戍广西,君建言兵当搜者,父母老,或疾,至无他子,皆可听免,诏定著于令。余尝闻繁昌有大姓杀人,州县不能正其罪。君时令旌德,或徙其狱属君,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杀人者论死,人以为尽其情。又闻君之令旌德也,州有所赋调,他县皆奉行,至旌德,令独计曰:“非吾土之所有也,非吾人之所堪也,不敢以赋民。”争或至十反。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州听然后止。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此君之事,余得之于耳目者也。

君字慎之,湖州长兴人。君进士及第,初尉饶之鄱阳,用荐者令抚之宜黄,避亲嫌,令宣之旌德,用荐者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亳之谯县。今上即位,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用荐者知越州司录。未至,丁父忧。服除,授三司盐铁判官。未至,丁母忧。服除,徙发遣明州事。未至,又徙泉州,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

君既行治高,世皆以谓宜不次用。然卒不得至中寿,而用止于此,其非命也夫!余与君好为最久,故不辞而铭君墓。辞曰:所处而安,绌外累也。所守而固,笃自强也。诗以铭之,其常也。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十有五年,不上其     课:考核
B.使者兵于闽    搜:搜查
C.徙发遣明州事  权:暂代
D.诗以铭之,其常也 存:思念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君“所守而固”的一组是(   )
① 所至必兴学校    ② 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 ③ 君筑室止穷民
④ 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  ⑤ 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   ⑥ 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枢生性淳厚笃实,为人谦恭低调,从不夸耀自己的善行德政;为官以民为本,注重教化,体恤民生疾苦,曾多次为民请命。
B.陈枢担任谯县县令期间,曾为了减轻百姓输粮的负担,多次请求以纳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而百姓设法挽留他。
C.陈枢颇有吏才,当世的人都认为朝廷应该破格重用他,但事实上他却因为性格耿直、家庭屡遭变故等缘故,仕途并不顺达。
D.曾巩与陈枢友情深厚,曾上书朝廷为陈枢久不升迁鸣不平。文中所叙写的陈枢的事迹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因而真实可信。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
(2)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
(3)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