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汉字美学
骆冬青
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
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
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若深究“文”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汉字“偏旁”的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持久的谱系。这当然与汉字创造时的物质条件相关,但是,汉字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应对物质世界的变迁,灵动自如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自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关。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谱系与汉字观照世界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许慎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这里的“俯仰”“观象”“观法”,“近取诸身”等,昭示了文字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在文字本身中如同活化石般被凝定。
汉字美学的蕴涵,不妨说是无尽的。中国文化的蕴涵,在汉字美学中具有相当充分的体现。从汉字到汉语,当是一个更广远、更深邃的美学境域。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我们瞩目于“汉语美学”,但更注重“汉字美学”的奠基性。
(选自《文史知识<汉字蕴涵的美学>》)
(注)①文:许慎《说文解字序》:“文者,物象之本。”②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许慎的“六书”说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经典阐释,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补正。
B.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类似情形也出现在西方文字中。
C.汉字内在的美学谱系与其观照世界的方式间的关联,是其能灵动自如地承担表达任务的原因。
D.汉字美学具有独特性,可自成一体,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却是其基础所在。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列举“甲骨文”和“六书”两个事例,对比鲜明地论证了研究汉字构造原则是探索汉字美学的开端。
B.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汉字中的文化精神,彰显了作者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场。
C.作者以许慎包羲氏治理天下的话为论据,论述了汉字与世界建立深刻关联的过程。
D.全文围绕对汉字构造美学原则的探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其在汉字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只有对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进行深入探索,才能找到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
B.只要深入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及蕴含的中华文化,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全部内容。
C.传统的小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教人识字,也包含审美感悟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而很重要。
D.具有无穷无尽蕴涵的汉字美学,能够相当充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蕴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4 05:4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其发展、更新的情况,要比科学显得稳定。尽管科学也是大文化中的一种,但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是人类对自然界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反映,而不像文学、艺术及社会学理论,主要是反映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化的稳定性,是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稳定性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价值体系得以维系、保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就以艺术品来说,越是古老的艺术品,价值越高。因此,文化有天然的迟滞性、传统性。文化要克服自己的这些稳定特性,向前发展,除了社会的需求、自身的演变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动力因素外,还有一股重要的动力,就是自然科学的冲击和影响。

文化和科学,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以艺术来说,它的起源和发展,都离不开生产和技术的影响。原始的岩画、舞蹈、陶器等艺术的萌芽,都同当时的技不——火、颜料、制陶术等密切有关。艺术史的研究表明,人类最早的艺术起源,是在人类最早的两项重要技术发明——火的利用和工具的制造出现以后才诞生的。

人类历史上有过三个文化和艺术的鼎盛期,而这三个时期又同时都是科学技术的鼎盛期。第一次鼎盛期出现在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既产生了天才的艺术家,也产生了天才的科学家。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朕系。其中最典型的一例,就是提出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律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同时是美学的创始人。他首先提出了美学的概念,认为“美就是和谐与比例”。第二次鼎盛期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文化的繁荣与科学的巨大成就如日月相耀,出现了像达·芬奇、丢勒等在科学技术和艺术上同是时代巨人的天才。第三次鼎盛期是现代。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同时,现代的文化艺术也因而达到了历史的峰峦期。

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文化观念、文化价值和文化方式:我们在研究文化发展战略时,必须把科学技术的因素考虑进去,必须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汇流的发展趋势中,把握当代文化发展的走势。科学与文化的高度汇合,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当我们分析一个社会、一个地区文化的背景时,应该研究该社会、该地区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从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普及程度上,来更全面地分析该社会、该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准。同样,当我们制订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计划、规划时,也应该考虑到文化环境的制约作用。文化发展的滞后往往是造成科学技术落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落后的、封闭的、保守的、愚昧的文化背景,必然会延缓、制约、打击、抑制科学的发展。欧洲中世纪科学之所以没有得到发展,成为一个漫长的黑夜,就是因为宗教文化、神学文化扼杀了许多科学的创见,使科学成为神学的婢女。同样,中国在古代曾有过灿烂的科学文明,但到了近代却落后于世界,其原因同近代以来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密切有关。因此,不变革这样的文化背景,不提供新的文化背景,科学是不可能兴起和发展的。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科学的文化影响在不断更新。但是,科学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的。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需要发扬光大,同时也很需要用科学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影响。现在,科学技术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我们认为科学技术还应同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科技、文化协调发展了,经济、社会才能得到发展。这在当前我们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全社会增强科技意识时,尤其要加以考虑。

(节选自姚诗煌《当代科学对文化的影响》)

【小题1】下列表述不能作为“自然科学的冲击与影响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的证据的一项是
A.火的利用和工具的制造,为人类最早的艺术萌芽提供了可能。
B.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科学与文化发展的鼎盛期。
C.现代文化艺术发展到历史的峰峦期,是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分不开的。
D.社会协调发展,需要用科学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影响。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只要保持文化的稳定性,社会价值体系就可以得以维系、保存和发展,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就能保持稳定性。
B.毕达哥拉斯之所以能提出“美就是和谐与比例”的概念并创立美学,是因为他提出过数学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律。
C.未来的社会应是科学与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既要弘扬光大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要用科学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影响。
D.经济、社会要发展必须首先发展科学技术,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短信、网络小说、歌曲等文化形式的诞生和发展与现代通讯科技、计算机网络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
B.天津要打造现代独特的城市品牌,除了要充分利用天津的文化环境条件外,还必须研究天津的科技发展状况。
C.欧洲的中世纪和中国的近代之所以科学没有充分发展,是因为二者都遭遇了落后、封闭、保守、愚昧的文化背景。
D.从古希腊及文艺复兴的文化艺术高峰期的情况可以推断,如今的第三次文化和艺术高峰期的出现,也是因为涌现了像毕达哥拉斯和达芬奇一样的人物。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报纸广告、印刷广告、户外广告、电视广告……如今,几乎在人类生存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都充斥着广告的身影,它也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信息传播方式。但是,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属于现代商业手段的广告已经相当发达。

“当日晌午时分,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这是《水浒传》中“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中的情节。

也许主人公武松以及作者施耐庵对这个场景并不会认为有什么特别,但那面招旗其实是一张构思独特、创意高超的酒旗广告,”三碗不过冈”的广告语更是巧妙地道出了酒的质量。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随着商业的兴起,广告也随之产生。只不过由于战争的原因,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在随后很长一个时期里,广告与商业经济都一同处于停滞状态。到了中国历史五个时期中最鼎盛的唐宋时期,这种局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唐朝国力强盛,相继出现历史上称道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商业规模扩大,两宋时期商品经济水平超越以往,城市、市镇繁荣,产生了世界最早的纸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齐头发展,为唐宋时期的广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一时期的广告丰富多彩,竞争加剧,使得广告的形式、样式远远超过了先秦两汉。

在纷乱错杂的唐宋广告中,大概可以分为五种形式。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唐宋的诗词中,出现最多的当属“招幌”。这种东西又称望子,原指布幔,后被引申为扩展的各种行业标记的专称,是旧时商店的重要标志。如酒幌、理发幌、膏药幌等。

除了“招幌”之外,唐宋时期的商人对招牌字号非常重视。招牌是商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象征,是传家之宝,他们会倾全力来保护和珍惜招牌的信誉,因此在招牌形式与制作上也非常讲究。

除了上述两种之外,唐宋时期的广告形式还有欢门、灯箱、印刷广告等。其中欢门就如同与目前搞大型庆祝时使用的冲气拱门,而灯箱广告则是在灯笼上题字用作广告宣传。值得一提的是印刷广告,随着纸张与唐字印刷术的出现,宋朝时期就出现这种新的广告形式,在如今能够看到的宋代文物中,大都带有私人标记,既有工匠的籍贯、姓氏,又有生产作坊的记号、产品介绍等。

同样的瓷器,有铭文的总比没有的好。多一个铭文就会多传达出一份信息。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对广告的狂轰滥炸产生了厌倦,但假如是在一千多年前的瓷器上作广告,那就能让人耳目一新了。唐代的长沙窑有“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的铭文;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白釉花口瓶,腹上刻有”丁道刚作瓶大好”。这样的自吹自擂,一点也不比现代广告逊色。相对明清瓷器上的“玉堂佳器”、“美玉雅玩”、“奇珍如玉”等等,却没有唐人的直率,反而给人一种羞羞答答的感觉。

有人认为,瓷器上的广告说明了当时行业竞争的激烈。备受人们喜爱的诗词铭文瓷器的出现,也是行业竞争的结果。湖南望城县唐代铜官窑出土有几百件铭诗的瓷壶,诗的体裁主要有五言、六言两种,其中大部分是五言诗,有近50种字体以行楷为主,不见草书,更不见篆书,说明识读的对象主要是文化不高的广大群众。壶上已发现唐朝著名诗人的诗3首,而且,这些诗绝大部分未收入 《全唐诗》。有人称这些诗为出土的唐诗,是陶瓷诗的鼻祖。  

节选自《探索·发现 中国千年前的广告》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的广告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实作为现代商业手段的广告,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就已经相当发达。
B.《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在“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一情节中,巧妙设计武松看到”三碗不过冈”的招旗来宣传酒的质量。
C.早在先秦时期,广告就产生了,由于战争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在随后很长一个时期里广告曾经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D.唐宋时期广告的发展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齐头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竞争的加剧,广告的形式、样式远远超过了先秦两汉。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时期的商人在招牌形式与制作上非常讲究,因为招牌是他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象征。
B.宋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印刷广告,大都带有私人标记,对工匠和手工作坊的信息都有相关介绍。
C.瓷器上的铭文,让人耳目一新,明清瓷器上的铭文与唐代瓷器上的铭文相比,表意上显得委婉含蓄。
D.铜官窑出土有几百件铭诗的瓷壶,其中近50种字体既不是草书,更不是篆书,这主要是为了便于文化不高的广大群众来识读。
【小题3】下列不含有唐宋时期主要广告形式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长安酒榜醉后书,此日骋君千里步。
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酒肆门首,排设杈子及栀子灯等,盖因五代时郭高祖游幸汴京,茶楼酒肆俱如此装饰,故至今店家仿效成俗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审美教育历史悠久,只是在不同时代、地域有不同的形态和方式。在古代中国,美育传统蕴含在礼乐相济的审美化教育途径中。在西方,美育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近代随着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达到高峰。

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是美育生长的沃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已含此意。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同时,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为全面实施美育提供了良好社会环境。

在这一背景下,全社会对美育的重视度空前提高。然而,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有效实施美育,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实施美育的前提是建立审美标准,即回答“什么是美”。若说美在客观,为什么有的人认为美的事物,另一些人却不以为然?若说美在主观,为什么会存在普遍被认为美的事物?苏轼的《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指与琴的巧妙接触,方生出美妙音乐。其实审美也是主客观有机交融的结果,少了任何一方都会出现“放在匣中何不鸣”或“何不于君指上听”的疑惑。

把握个体审美差异与主流审美观的关系是实施美育的关键。就个体而言,生活、经验、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会带来审美差异。我们应理解个体审美差异,也要承认社会存在主流审美观,并且对个人或群体特点鲜明、取向正确的审美观应予以尊重并积极引导,以此丰富主流审美观的内涵和面貌,保持其活力和动态性。同时,在教育中应通过美育,帮助学生认知美的形式法则,如多样统一、对比均衡、节奏韵律等,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徳精神的主流审美观,以保持个体与社会精神的健康向上。

实施美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但既符合美育特征又较有成效的是“体验”。所谓“体验”,需要进入情境,调动各种感官,与对象互动,唤起深度情感,形成共情,从而获得审美受。这一过程依赖于提升感官敏锐度,正如乔治·桑塔亚納所说,“美感教育就在于训练我们去观賞最大限度的美”。如何有效训练感官?答案是欣赏艺术,但欣赏的艺术对象必须具有丰富的审美品质,思想内容健康。欣赏艺术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具有“开始”和“结東”的特征,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些无意识、任何情况下都可发生的审美行为。能够产生这种审美行为的是优美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有意识与无意识共同作用下的审美体验中,才能达到以美育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之目的。

(摘编自尹少淳《有效实施美育》)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育在中国古代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都曾存在,其历史悠久,德国古典美学是其高峰。
B.中国经济的大幅提高以及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全面实施美育提供了主客观条件。
C.实施美育需理解与尊重个体审美差异,并积极引导,从而丰富主流审美观的内涵和面貌。
D.欣赏艺术是训练感官的有效方法,它与无意识的审美行为一起共同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文章先追溯美育的历史,然后剖析当前实施美育的背景,再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实施美育。
B.文章引用苏轼的《琴诗》,意在说明审美是主客观的有机统一,论证了建立审美标准的必要性。
C.文章从个体和主流两个方面论述美育实施的关键,并结合教育来阐述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意义。
D.文章强调了提升感官敏锐度对于“体验”的意义,并对如何有效训练感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使社会、学校和家庭大范围、高质量实施美育成为可能。
B.实施美育的前提是建立审美标准,在这种标准指导下,人们オ能对美有更为正确的感知和统一的认识。
C.教育差异会带来审美差异,因此需要通过实施公平教育,帮助学生认知美的形式法则,从而缩小差异。
D.进行有意识的审美行为可以有效提升感官敏锐度,这启示我们要主动到艺术馆欣赏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所以因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B.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隐士人数相当多,如巢父、许由等。
C.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D.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
【小题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的处世策略。
B.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C.传统隐逸文化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
D.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隐身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B.从汉代的朝隐到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无一不彰显了儒道的融合互补是传统的隐逸文化的基础。
C.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D.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遗产

眼下,QQMSN、电子信箱以及游戏账户下的虚拟武器装备、宝藏等,都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它们也将是21世纪现代人拥有的数字财产。

人活着的时候,可以随意打开电脑,用QQ、MSN与朋友、同事聊天,用邮箱收发信件,在博客上写文章,登录账号玩游戏„„可人去世后,QQ、邮箱、博客以及游戏账号里面的东西,究竟算不算遗产,能否依法继承,又该如何保护呢?

数字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的网络权益和财产,是互联网在人类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快速成为个人数字档案中心的背景下出现的。

对于大多数年轻的中国网民来说,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还很遥远,但在很多欧美国家,数字遗产继承已经提上日程。

迄今最为著名的数字遗产案件发生在美国。一名美国士兵的家人希望得到自己阵亡儿子的电子信箱密码,以整理他的信件。但雅虎公司一直拒不提供密码,

数字遗产纠纷也催生了一个新行业——数字遗产守护者。“遗物守护者”“财产锁定”“死亡开关”等网站就是专门用来守护数字遗产的。其方法是用户将登录信息告诉值得信任的亲戚或朋友,在用户遭遇不测之后,由亲戚、朋友登录该网站,手动激活发送电子邮件的程序,以获得相关信息和数据。遗物守护者”的创立者杰瑞米•特曼说,“数字遗产,你可以不理解这事儿,但不能完全不去想。从现在开始算,我相信5年后大多数人都会将他们的‘数字遗产’列入遗嘱。”

在中国,个人账号以及相关信息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到底归谁所有,谁可以继承、谁可以进行审查和修改,在国内的网络环境中,这个看似简单的话题直到今天也没有哪一家互联网公司能给出一个明确而满意的说辞。这也就造成一些网民对未来数字遗产继承上的担忧。

纵观当前网络公司提供的数字产品服务协议,如长期不使用,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会被提供服务的公司回收,电子邮箱3至6个月没登录就会被冻结然后被注销。游戏账号因为涉及“虚拟财产”,情况更加复杂。不少法律专家认为,网络中的游戏账号、武器备、经验值、宠物、金币具有财产属性,应当受到立法保护。即便是那些外人不会感兴趣的QQ、邮箱、博客,对于死者家属或亲友来说,也是死者留下的遗物,保留这些网上的虚拟物品,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就像死者的书信、照片等遗物一样,虽然没有财产价值,但谁能说这不是遗产,不可以被人继承呢?

不过也有法学专家认为,对这些所谓的“数字遗产”立法保护并不现实,而且没有必要。“首先,我国法律保护的财产,只是现实中的财产而不包括虚拟财产,因此也就不存在继承的问题。其次,QQ、电子信箱、游戏账号等数字财产大多具有很强的人身专属性,即往往只针对专有主人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如果主人离开了人世,这些数字财产的价值大多会随之消亡,也就不存在继承的问题。”

【小题1】下列对“数字遗产”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被继承人死亡后遗留的个人所有的网络权益和财产,对于享有其继承权的人来说,就是数字遗产。
B. QQ、MSN、电子邮箱以及游戏账户下的虚拟武器装备等,都将是21世纪现代人拥有的数字遗产。
C. 一个人去世之后,留在这个人的QQ、邮箱、博客以及游戏账号里面的所有东西都属于数字遗产。
D. 数字遗产的继承在中国尚未得到法律保护,在欧美国家,数字遗产的继承都能得到法律保护。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人们留下的数字遗产会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纠纷也将越来越多。
B. 数字遗产直接催生了诸如“遗物守护者”“财产锁定”“死亡开关”等专门用来守护数字遗产的网站。
C. 死者在网络中的游戏账号、武器装备、经验值、宠物、金币等遗物既具有财产属性,又具有纪念意义。
D. 在中国,把数字遗产继承列入法律保护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部分专家认为法律应保护数字遗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美国,网络运营公司拒绝给死者的亲人提供死者的电子信箱密码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B.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个人数字档案中心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把“数字遗产”列入遗嘱中。
C. 由于我国法律规定保护的只是现实中的财产,因而对网络中的虚拟财产的保护 还缺乏法律依据。
D. 可以预见,随着网络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数字遗产必将会列入到我国的法律保护范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