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选修6).读我国不同时期的湿地类型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明我国湿地面积的变化特点。
(2)针对湿地变化,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8-01-14 04:0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
(2)甲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简要说明湿地的生态功能。哪些自然原因使该地区沼泽广布?
同类题2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同类题3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泥炭是由很多年前沼泽地中的各种植物(其中大多数是蕨类植物)死亡后,堆积变化而成的,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极为丰富,泥炭资源的开发有近百种产品,但主要应用于制作各种泥炭肥料,应用于园艺、饲料、土壤改良剂等方面。
(1)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2)泥炭是一种天然的有机肥料,但当地市场需求量小,试分析其原因。
(3)简述泥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可能给当地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同类题4
沼泽是在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曾有“北大荒”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大荒”由湿地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根据相关知识。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三江平原的正确叙述是( )
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
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C.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
D.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一年两熟
【小题2】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
A.气候恶化,生态环境破坏
B.酸雨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
D.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
同类题5
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近年来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 )
①旱灾频发
②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下跌
③耕地面积不断减小
④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2】BC两地都在青藏高原上,但B地的农业生产潜力大于C地,主要原因是( )
①光照充足
②热量条件较好
③降水充足
④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小题3】D地经过大规模开垦已由过去的“北大荒”变成了现在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目前,关于D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继续围垦,扩大耕地面积
B.发展绿色农业和水产养殖业
C.进行农、林、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的延伸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三江平原湿地开发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