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旺盛,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肥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判断题 更新时间:2016-01-18 08:45: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世界某区域图,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A地形区以及该地气候类型的名称。
(2)写出图中B山脉名称,并简述该山脉对A地区气候形成的影响。
(3)A地区最主要的自然资源是
________
,这种资源如遭破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同类题2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小题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
【小题2】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同类题3
下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
A.土壤贫瘠
B.生物易遭破坏
C.枯枝落叶少
D.物质养分流大
同类题4
亚马孙地区雨林破坏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 )
①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商业性伐木
④采矿、水利、修路、城镇建设
⑤战争、森林大火
⑥旅游、游乐设施建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同类题5
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明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中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为该地压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形成a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化作用
【小题2】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 )
A.增加湿度和径流
B.减小风速和沙尘
C.阻止冰川和固沙
D.拦截径流和泥沙
【小题3】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荒漠地区
B.沿海地区
C.湿润地区
D.高寒地区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