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是我国农牧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小题2】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2008年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黄淮地区的洪涝
【小题3】该地区为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B.增大牧场中生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
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4-11-25 09:5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黄土地貌框架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黄土地貌的形成过程。
(2)分析该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同类题2
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问题日益加重。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环境脆弱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反映的生态问题及其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森林起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乙地位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C.图中反映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土壤侵蚀
D.丁地位于长江的下游
【小题2】丙、丁两地具有相同的生态问题但造成的危害程度却不同,两地共同的生态问题及危害程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森林破坏 ②土壤侵蚀 ③丁地危害大,因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④丙地危害大,因为地势起伏大,土层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同类题3
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是指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小题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洼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同类题4
央视的《航拍中国》纪录片中用“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的民谣描写我国某地区独特的聚落景观。下图为“我国四地聚落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与该民谣所描写的景观相符合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该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暴雨洪涝
B.水土流失
C.荒漠化
D.沙尘暴
同类题5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盐碱化
D.沙尘暴
【小题2】河流在乙处附近径流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减少
B.沿岸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C.植被较少
D.蒸发量增大
【小题3】图中乙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的侵蚀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