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泾河是渭河的支流,渭河流经关中平原,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浊泾清渭何当分”(引自杜甫《秋雨叹》)是成语“泾渭分明”的雏形。据记载,历史上泾、渭两河的清浊变化有六次反复。下图示意泾河与渭河位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引起泾、渭两河清浊变化反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气候的变化
B.地形的变化
C.植被的变化
D.水量的变化
【小题2】1月份两河的清浊状况是( )
A.泾清渭浊
B.泾浊渭清
C.泾渭俱清
D.泾渭俱浊
【小题3】为实现长久的“泾清渭清”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封山育林 ②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③修筑梯田 ④疏峻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5-12-29 05:36: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左图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右图是左图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左图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不是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原因的是
A.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
B.此地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旱
C.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D.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
【小题2】图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的过程中,对图示地区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山坡土壤肥力降低,粮食减产
B.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
C.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
D.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
同类题2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小题2】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同类题3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最深厚、分布最广泛的地区,该地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正确的是( )
A.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
B.是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C.是风力沉积而形成的
D.是流水堆积而形成的
【小题2】以下对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B.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发育着黑土
C.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成土过程影响很大
D.淋溶作用很弱,不易被侵蚀
同类题4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风力沉积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小题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土地次生盐碱化
D.土地荒漠化
同类题5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自其出现至今已有约四千年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 m,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其他孔洞作为房屋使用。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地坑院直接反映的当地环境特点是( )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
C.降水较少
D.木材短缺
【小题2】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遮阳
【小题3】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
A.陕西
B.黑龙江
C.新疆
D.福建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