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所示右侧圆形区域是左图P区域的放大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P地形区名称及成因分别是
A.华北平原;流水沉积
B.华北平原;风力沉积
C.黄土高原;流水沉积
D.黄土高原;风力沉积
【小题2】P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成因分别是
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流水沉积
B.地势较高,开阔平整;风力沉积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流水侵蚀
D.地表崎岖,岩石裸露;风力侵蚀
【小题3】图中甲、乙、丙代表黄河流域拥有的能源资源,从甲至丙依次是
A.水能、煤炭、石油
B.煤炭、水能、石油
C.煤炭、石油、水能
D.太阳能、风能、煤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1-21 05:10: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C.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小题2】坡度在40°一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同类题2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读图,回答。
【小题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
①贵州 ②云南 ③广西 ④重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小题2】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
①土层薄,山多坡陡 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 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类题3
读下图“浙江省某地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人多地少的矛盾极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前,浙江省山区水土流失严重;90年代后,经大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逐渐下降。
(1)上图所示地区种植的作物是
,发展粮食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等。
(2)90年代以前,浙江省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等。
(3)水土流失给浙江省造成的危害有
(选择填空)。
A.污染河流
B.降低山区土壤肥力
C.诱发地震
D.泥沙淤积河道和水库
(4)浙江省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有
、
等。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生物措施对区域生态修复的作用。
同类题4
下图为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形区,按其平均海拔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A.① ④ ③ ②
B.④ ① ③ ②
C.① ④ ② ③
D.④ ③ ② ①
【小题2】对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降水量最大的是甲地
B.可能有河流流经的是乙地
C.年均温最高的是丙地
D.最适合开挖窑洞的是丁地
同类题5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小题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破坏植被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小题3】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 )
A.沿线地区的再就业问题
B.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C.东、西部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
D.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