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不同区域。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
①甲
②乙
③丙
④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对四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地区易发生水土流失,应大力植树种草
②乙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③丙地区易发生荒漠化,应退耕还牧
④丁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应大水漫灌压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1-25 06:32: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属于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的是( )
①气候干旱 ②多大风 ③土质疏松 ④植被覆盖差 ⑤降水强度大 ⑥人口迅速增长
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同类题2
下列治理科尔沁沙地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
B.禁止放牧
C.跨流域调水
D.生态移民
同类题3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由巨大的沙丘组成,颇有沙漠的气势。在这些巨大沙山的附近,并无其他沙漠的踪影。下左图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天漠分布点,右图是被誉为江南第一沙漠的南昌赣江厚田沙丘。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天漠主要分布区为( )
A.地带性植被以草原为主
B.水资源相对匮乏
C.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D.湿润、半湿润地区
【小题2】厚田沙漠主体位于赣江西岸,对其形成演化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漫滩和阶地缺水干旱慢慢沙化
B.西岸的泥沙较东岸更易于沉积
C.夏季风是形成该沙漠的主要动力
D.沙漠面积扩大主要发生在冬季
同类题4
下图为我国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形区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理由。
(2)图中①河峡谷拐弯地带形成世界最深的峡谷,简述该峡谷的形成过程。
(3)乙地形区东南部边缘和中部都有典型的谷地发育,东南部边缘多峡谷,而中部谷地较为宽广。简述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4)图中山脉②是我国西部两大盆地的分界线,山脉北侧的盆地多半固定沙丘,而南侧的盆地多流动沙丘。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同类题5
目前,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红色荒漠”是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开凿隧道
B.滥伐森林
C.环境污染
D.过度抽取地下水
【小题2】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采取的有效措施应是
A.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B.彻底退耕还林
C.恢复植被,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D.大力开荒种田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