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四大工程中分别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电能跨区域调配的是( )
A.a、b、c
B.a、c、b
C.c、a、b
D.b、c、a
【小题2】图中a、b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水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小题3】造成图中a工程的资源调出区面临此环境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植被稀疏,土地裸露
D.人口迅速增加,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小题4】图中a工程的资源调出区的环境问题易导致的灾害天气是( )
A.寒潮
B.沙尘暴
C.台风
D.伏旱
【小题5】治理图中a工程的资源调出区的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增加灌溉面积
C.鼓励发展种植业
D.发展节水型农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1-30 06:14: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地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A.土质疏松
B.降水集中,多暴雨
C.毁林开荒
D.大风天气多
【小题2】关于丙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水流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的戈壁和沙漠
【小题3】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是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
③封沙禁牧,禁樵禁采
④因地制宜的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⑤合理用水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⑤
同类题2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千米,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以上。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高山冰雪融水量的减少
B.工矿交通建设
C.过度的樵采、放牧和农垦活动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小题2】下列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
①退耕还牧 ②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增加灌溉面积 ③确定合理载畜量 ④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⑤改变耕作制度,降低复种指数 ⑥开展大规模人工降雨 ⑦融冰化雪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④⑤⑦
D.①③④
【小题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营造以防治荒漠化为主要目的的生态工程是 ( )
A.沿海防护林绿化工程
B.“三北”防护林工程
C.太行山沿线绿化工程
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同类题3
下图表示撒哈拉沙漠附近牧区的荒漠化过程,图中序号代表土地退化、水分减少、过度开发。随着旅游业发展,该牧区部分牧民转而从事旅游相关的产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表示该地区荒漠化过程的自然背景,其含义是
A.气候干旱
B.土地贫瘠
C.植被稀疏
D.地表崎岖
【小题2】图中序号按土地退化水分减少、过度开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小题3】图示箭头乙的含义是
①人口数量增加 ②草地面积减少 ③载畜能力下降 ④放牧规模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4】该牧区旅游业发展的生态意义表现为
A.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改善
B.牧场压力减轻,草原质量改善
C.就业增加,牧民收入提高
D.交通条件改善,经济发展加快
同类题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缺林!缺水!缺土!缺粮!缺钱!1 000多万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面临着共同的生存挑战。据最新监测结果,广西有石山面积8.33万平方千米,占该区国土面积的35.3%,比台湾和海南两省国土面积总和还多。其中,已经石漠化的土地达233万多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180多万公顷。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逾越的鸿沟。
材料二 第二次全国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石漠化整体扩展趋势得到遏制。
(1)广西是我国石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该地产生石漠化的原因。
(2)石漠化对地区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危害?
同类题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20世纪70年代以前,受自然变化和过度的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影响,造成严重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生态持续恶化。位于其境内北部的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曾经每年向黄河输入大量泥沙。鄂尔多斯人长期与沙漠做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南围北堵中切割”,即在库布其沙漠南北边缘地带营造锁边林,内部季节性河流及公路栽植护岸林、护路林,将库布其沙漠分割包裹,分而治之。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鄂尔多斯的生态状况实现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局部大为好转的历史性转变。下图为鄂尔多斯地区图。
(1)分析20世纪70年代前鄂尔多斯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2)简述荒漠化的危害。
(3)分析“南围北堵中切割”的治沙模式“南围北堵”在荒漠化防治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
荒漠化的危害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