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忧,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五鼓,即拂晓时分。古人把黄昏至拂晓为五个更(鼓)次,每更相隔两小时。
C.耕耒,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
D.缙绅,原意为将笏插在束腰的大带上。用于对古代的官员或有钱的人的称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21 09:52: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B.“癸丑”,中国传统纪年阳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50年。
C.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分为两半,各执其一,合二为一方生效。
D.修禊,古代传统民俗。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
同类题2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和公羊传》《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楚辞》由刘向于西汉末年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而成,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C.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侯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D.古代将一天时间划分为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来命名,“人定”指的是子时,“黄昏”指的是戌时。
同类题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太尉,中国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宋徽宗时是武官的高级官阶,如高俅,他是殿帅府太尉。
B.古人常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如《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
C.古人无论男女的,名一般是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取字,表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 ”。
D.古代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叫做“孟”“仲”“季”;每个月的月初月中月末称为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同类题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辞”,“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这篇辞赋反映了作者回归田园时的激动欣喜之情。
B.“东隅己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桑榆”,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D.“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孝廉”,自汉代始荐举人才的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是优秀人才的意思,即后代科举的秀才。
同类题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
正确
的一项是
A.《五人墓碑记》“赠谥褒美”中,“赠”指追授死者官位,“谥”指谥号,褒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的称号。
B.《左传》是记录春秋战国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C.《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中,“人”是“民”的意思,这里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文中“则思止以安人”也是这个用法。
D.《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中,“丁丑”即“元丰七年”,是古人纪年的一种方法。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份。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天文历法
风俗礼仪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