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闻者 彰:清楚
B.圣人无师 常:固定的
C.一苇之所如 纵:任凭
D.日月忽其不兮   淹:淹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25 09:01: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当初夏、中秋之日,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竿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钩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肌,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是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

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选自吴敏树《说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后,出门而望 蚤:通“早”
B.乃一得     间:中间
C.更别塘求钓处 诣:到
D.问之常钓家,如是   率:大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余疑钓不善 动而掣
B.倚竿岸     有亭翼然临泉上者
C.起立伺之   归妻子劳问
D.亦知其趣焉   置土石
【小题3】文中画线句表现了钓者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②饵钩而下之。
③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王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如果
B.使者不说  说:通“悦”,高兴
C.无衣者亦衣  衣:穿衣
D.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   率:一率,一概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撤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A.以其无礼于晋B.阙秦以利晋
C.箕踞以骂曰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何为至今不杀乎?B.籍何以至此?
C.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D.夫晋,何厌之有?
【小题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B.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C.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D.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小题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反映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本文反映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才能安定,国君的统治才能巩固;贤才被任用,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2)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去。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卒,嫂郑之 鞠:养育,抚养
B.未而刺史罢 报:报答,报酬
C.愈言讦牾,之诚宜  罪:惩罚,治罪
D.廷凑严兵之 迓:迎接,接待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刺史恶之,其狱  按:考查,研求
B.愿少宽,以来谏争。 假:宽容,宽恕
C.岂同贼反邪 意:估计,料想
D.廷凑虑众变,疾使去 麾:部下,手下
【小题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焚百家之言,愚黔首”相同的一项是
A.乃作《进学解》自谕
B.持示宰相,将抵
C.为尔不记先太师也
D.田公魏、博六州归朝廷
【小题4】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今其智反不能及”相同的一项是
A.四日,汴军乱,
B.愈闻恶之,上表
C.所以纷纷者,此士卒也
D.此军何负,以为贼乎
【小题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相传孔子整理的六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太师,为辅弼国君之官。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有很大的实际权力。
D.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
【小题6】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的父亲为官有很好的政绩,受到百姓的爱戴,在他离职的时候,县里的百姓们在石头上刻下事迹来歌颂美德。
B.韩愈跟随兄长在岭外生活,从小就知道读书,等到长大之后全面贯通了诸子百家的学问,考中了进士。
C.韩愈上表劝谏皇帝迎佛骨,皇帝大怒。后来因为皇亲贵戚和显贵们为他求情,才被赦免,贬官到了潮州。
D.韩愈仕途坎坷,朝廷派他去安抚镇州的王廷凑,元稹替他鸣不平感到可惜,认为韩愈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
【小题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2)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