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下面选自课内文本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05-25 09:01: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景先,南兰陵兰陵人,太祖从子也。景先少遭父丧,有至性,太祖嘉之。及从官京邑,常相提携。解褐为海陵王国上军将军,补建陵令,还为新安王国侍郎,桂阳国右常侍。太祖镇淮阴,景先以本官领军主自随,防卫城内,委以心腹。世祖为镇西长史,以景先为镇西长流参军,除宁朔将军,随府转抚军中兵参军,寻除谘议,领中兵如故。建元元年,迂太子左卫率,封新吴县伯,邑五百户。是冬,虏出淮、泗,增司部边戍兵。义阳人谢天盖与虏相构扇,景先言于督府,骠骑豫章王遣辅国将军中兵参军萧惠朗二千人助景先。惠朗依山筑城,断塞关隘,讨天盖党与。景先严备待敌。虏退,进号辅国将军。景先启称上德化之美。上答曰:“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幸得数载尽力救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世祖即位,征为侍中,领左军将军,寻兼领军将军。永明五年,荒人桓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上以景先谙究司土,诏曰:“得雍州刺史张瑰启事,蛮虏相扇,容或侵轶,宜时剿荡。可遣景先总率步骑,直指义阳。”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但夙荷深恩,今谬充戎寄,暗弱每事不称,上惭慈旨。可为作启事,上谢至尊,粗申愚心。”卒,时年五十。景先丧还,诏曰:“故假节征虏将军丹阳尹新吴侯景先,器怀开亮,干局通敏。诚著夷险,绩茂所司。奄至丧逝,悲痛良深。可赠侍中、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给鼓吹一部。假节、侯如故。谥曰忠侯。”

(选自《南齐书·萧景先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B.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C.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D.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军未还/遇疾/遗言曰/此度疾病异/于前后自省/必无起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足
A.从子,古代较早指称父亲的兄弟的孙子,唐宋时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为“从子”。
B.解褐,常用来指脱去布衣换上官服,开始担任官职。也指新中进士被授予官职。
C.雍州,中国古九州之一。另外八州是兖州、冀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青州、梁州。
D.至尊,文中是皇帝的代称。此外,还可称皇帝为天子、圣上、皇上、陛下、万岁、殿下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萧景先性情纯厚,深得主公信任。太祖在京城做官时,经常提携他;镇守淮阴时,以他为心腹,让他承担城内防卫;世祖做镇西长史时,任用他为镇西长流参军。
B.萧景先未雨绸缪,严备以待敌人。谢天盖与敌人串通煽动时,他做好周密准备,等待敌军来犯,又依山筑城,堵塞关隘,讨伐谢天盖的党羽,于是进号为辅国将军。
C.萧景先深感君恩,主张德义化人。他曾上奏赞颂皇上的德行,深得皇上肯定;在出征没来得及回军身患重病自觉不会再好起来的时候,仍然担心自己会愧对君王。
D.萧景先爱兵爱民,熟悉司部一带。桓天生等人在雍州边界上骚扰,司部以北地区人心骚动的时候,皇上派他总率步骑,直指义阳。也正是他的到来,让百姓安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
(2)但夙荷深恩,今谬充戎寄,暗弱每事不称,上惭慈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述睿,赵州人也。父齐参,宝鼎令。述睿少与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既,俱隐于嵩山。述睿好学不倦,大历中,转运使刘晏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征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德宗践祚,以谏议大夫银章朱绶,命河南尹赵惠伯赍诏书、玄纁束帛,就嵩山以礼征聘。述睿既至,召对于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诏报之曰:“卿怀伊挚匡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养素丘园,屡辞命秩。朕以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违朕旨,且启乃心。”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久之,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再加史馆修撰。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时令狐垣亦充修撰,与述睿同职,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皆让之,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贞元四年,命赍诏并御馔、衣服数百袭,往平凉盟会处祭陷殁将士骸骨,以述睿性精悫故也。九年,以疾上表,请罢官。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述睿再三上表,方获允许,乃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致仕,放还乡里。仍赐帛五十匹,衣一袭。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注)①颜、闵:孔子弟子颜回、闵损,以德行著称。②游、夏:孔子弟子子游、子夏,以文学著称。③伊挚:伊尹,辅佐商汤的重臣。④广成:即广成子,传说中的人物,黄帝时期人,隐居在崆峒山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B.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C.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D.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东汉许慎《说文》释义“孤”为“无父也”,之后也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之人。
B.史馆修撰,部门名,负责掌修国史,唐代时将史馆从秘书省分离出来,使其取代修史之职。
C.践祚,又称“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东阶为阼阶,为主位;“践祚”指走上主位登基为帝。
D.紫金鱼袋,紫指紫衣,金鱼袋用以盛鲤鱼状金符,从唐代开始三品以上着紫袍,佩金鱼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述睿不慕高官,喜好归隐。父母去世后,孔述睿兄弟都归隐于嵩山,孔述睿多次被征召为官,却一直心向隐居。
B.孔述睿有才有德,深得赏识。孔述睿被刘晏上表举荐有颜回、闵损之德,子游、子夏之才,深得代宗、德宗重用。
C.孔述睿多次辞官,不被应允。孔述睿每次被朝廷授官便找借口推脱,致仕还乡之前,他的辞官请求一直不被允许。
D.孔述睿性情纯朴,被召祭祀。孔述睿受皇命前往祭祀覆没将士的骸骨,因为皇帝认为他生性纯洁朴实,堪当此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2)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皆让之,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 邢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在古代,“授”是授予官职之意。相类似的还有“除”“拜”“拔”“擢”等,而“转”“调”“徙”等一般表官职调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打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他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2)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抱真,字太玄,沈虑而断。怀恩反,代宗召抱真问状,答曰:“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德之。怀恩欺其下曰,‘子仪为朝恩所杀。’今起而用,是伐其谋,兵可不战解也。”既而怀恩败,如抱真策。言:“百姓劳逸在牧守,愿得一州以自试。”徙怀州,仍为怀泽潞观察留后,凡八年。抱真策山东有变,上党且当兵冲,是时来战余之地,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比三年,皆为精兵,既不禀于官,而府库实。缮甲淬兵,遂雄山东,天下称其为诸军冠。建中中,田悦反,诏抱真与河东马燧合神策兵救之,败悦于双冈。会硃滔、王武俊反,救悦,抱真退保魏。于时,李希烈陷汴,李纳反郓,李怀光相次反河中,抱真独以数州截然横绝溃叛中,离沮其奸,为群盗所惮。兴元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硃滔悉幽蓟兵与回纥围贝州,而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天子下罪己诏,并赦群盗。抱真乃遣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使合从击滔,武俊许诺,而内犹豫。抱真即以数骑驰入见武俊,曰:“希烈争窃帝号,滔攻贝州,此其志皆欲自肆于天下。足下既不能与竞长雄,舍九世天子而臣反虏乎?且诏书罪己,禹、汤之心也。方上暴露播越,公能自安乎?”因持武俊,涕下交颐,武俊亦感泣,左右皆泣。退卧帐中,甘寝久之。武俊感其不疑,乃益恭。旦日合战,大破滔经城。贞元初,朝京师,诏还所镇。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新塘书•李抱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B.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C.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D.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敝/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
B.中书,中书省,古代官署名,是决策机构,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C.合从,战国时六国南北分布,联合拒秦,故称合从,文中指联合。
D.足下,谦辞,古代同辈、朋友之间相称或上称下都可以用 “足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抱真洞察形势,识破奸计。怀恩谋反,欺骗部署说他们原来拥戴的郭子仪已被杀。李抱真建议朝廷启用郭子仪,挫败了怀恩的阴谋。
B.李抱真做事未雨绸缪。他在山东地区挑选有才能气力的男丁,让他们在农事闲暇时竞赛射击,三年之后这些男丁都善于射击,可以参与作战。
C.李抱真忠诚卫国,勇拒叛军。田悦谋反,他与马燧合兵打败了田悦;硃滔、王武俊、李希烈、李纳等相继谋反,他独自以数州之力抗拒叛贼。
D.李抱真沉稳勇毅,待人坦诚。他只带几名骑兵去见王武俊,剖析时局指明利害并动之以情,后来安睡在王武俊的营帐里,最终感动了王武俊。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
(2)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