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可使(报告)秦者 秦贪,(凭借)其强 (权衡、比较)之二策
B.王(一定)无人 (接受)汤镬     (终于)廷见相如
C.(攻下)石城 左右皆(退却)   (向来)贱人
D.恐惧殊(特别) (因此)吾念之   大王必欲(逼迫)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8-05 09: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  

(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客    属:致意,引中为劝酒B.渺渺兮予怀   怀:心中的情思
C.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D.而未尝也   往:去,前往
【小题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文中的“壬戌之秋”的“壬戌”使用了干支纪年法。
B.“七月既望”中的“望”,月满为望,指的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同样的每月的第一天叫“晦”,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朔”。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即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六艺”有时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D.“九州”指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秦国居雍州,其他八州分别是青州,充州、冀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九州”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造苦、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于是饮酒乐”,情不自禁地“扣弦而歌”模拟的是屈原《湘夫人》《思美人》中诗句的骚体形式,抒发了诗人对天各一方的“美人”的情思。
C.作者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意象,阐明了事物皆具有“变”与“不变”的二重性,作者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水月是不值得人类羡慕的,要及时行乐。
D.本文所写的景物,不仅仅停留在客观对象的简单再现上,而且结合了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升华为具有独创性的中美意象,使本文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8分)
别梁日孚序
明王阳明
进士梁日孚携家谒选于京,过赣,停舟见予。始与之语,移时而别。明日又来,与之语,日昃而别。又明日又来,日入而未忍去。又明日则假馆而请受业焉。同舟之人强之北者开譬百端,日孚皆笑而不应。皆嚣且异,其最亲爱者曰:“子戒僮仆,聚资斧,具舟楫,又挈其家室,经营阅岁而始就道。行未数百里而中止,此不有大苦,必有大乐者乎?”日孚笑曰:“未易以语子也。病狂丧心者,方其昏逸瞆乱,赴汤火,蹈荆棘,莫不恬然自信。比遇良医,始苏然以醒。告之向之所为,又始骇然发苦;示之所从归之途,又始欣然以喜,且恨遇斯人之晚也。彼病狂不复者反从而哂唁之,以为是变其常。今吾与子之事,亦何以异于此矣?”无何,予以军旅之役出,而远日孚者且两月。及旋,而日孚居然以待!既以委其资斧于逆旅,归其家室于故乡,若将终身焉。日孚出于流俗,殆孟子所谓“豪杰之士”者矣。三月,其母使人来谓曰:“姑北行,以毕吾愿,然后从尔所好。”日孚请曰:“焯焉能一日而去夫子!将复赴汤火,蹈荆棘矣!”予曰:“其然哉?子以圣人之道为有方体乎?为可拘之以时,限之以地乎?子务醒其心!”日孚良久曰:“焯近之矣。圣人之道,求之于心,故不滞于事;出之以理,故不泥于物;根之以性,故不拘以时;动之以神,故不限以地。奚必恒于夫子之门乎?焯请暂辞而北。”予莞尔曰:“近之矣!近之矣!”
(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经营阅岁而始就道就道:上路
B.无何,予以军旅之役出无何:无可奈何
C.又明日则假馆而请受业焉假馆:租屋
D.既以委其资斧于逆旅逆旅:旅馆、客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始与之语,移时而别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B.始苏然以醒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C.圣人之道,求之于心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远日孚者且两月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毕吾愿
B.以军旅之役出
C.归其家室于故乡
D.子务醒其心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阳明先生外出将近两个月后发现梁日孚居然还在等他,使他进一步认识到梁日孚是诚心向自己讨教,并且真诚面对学问的。
B.梁日孚身为进士,本是想进京等候选拔当官的,但经过赣时遇到阳明先生后,却不顾同船的百般劝说,打算放弃北行,跟随阳明先生研究学问。
C.阳明先生因为有梁日孚的存在,更加叹服圣人的学问只要赤诚面对,就不会有达不到的状况。他觉得梁日孚实在是孟子说的“豪杰之士”。
D.梁日孚深悟阳明先生的学问之道,因此不再受困于人间的汤火与荆棘,暂时奉师命北上做官,完成老师对他的期望。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今吾与子之事,亦何以异于此矣?(2分)
⑵予以圣人之道为有方体乎?为可拘之以时,限之以地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