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于名而利于实
《韩非子》
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养薄,父母怒而诮之。子、父,至亲也,而或谯①或怨,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夫卖庸②而翻耕者,主人费家③而美食,调布④而求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尽巧而正畦陌畦畴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此其养功力,有父子之泽矣,而心调于用者,皆挟自为心也。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乘舟,夫人荡舟,桓公大惧,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复召之,因复更嫁之。桓公大怒,将伐蔡。仲父谏曰:“夫以寝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不可冀也,请无以此为稽也。”桓公不听,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菁茅⑤不贡于天子三年矣,君不如举兵为天子伐楚。楚服,因还袭蔡,曰:‘余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从,遂灭之。’此义于名而利于实,故必有为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实。”
(简注)
①谯:意同“诮”,责备。②卖庸:出卖劳动力。庸,古同“佣”。③费家:花费家中的用度。④布:指钱币。⑤菁茅:香草名。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
(阅读指要)
韩非子认为做事仅仅利己,就很难将事情做好,即便父子也会离心离德,互相怨恨,如果在客观上实现利人,最终也可达到利己的效果,那么连地处蛮荒的越国也能相处和睦。对于利益的取得要讲究策略,“行事施予”方可为利,“义于名而利于实”,言利合理,取之有道,可谓一语中的。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父母怒而
诮之(______) (2)庸客致力而
疾耘耕者(______)
(3)怒而
出之(______) (4)
因还袭蔡(______)
【小题2】下面对文中两组加点词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
养之简 ③调布而求
易钱者
②其供
养薄 ④则越人
易和
A.两个“养”意思相同,而两个“易”意思不同。 |
B.两个“养”意思不同,两个“易”意思相同。 |
C.两个“养”意思不同,两个“易”意思也不同。 |
D.两个“养”意思相同,两个“易”意思也相同。 |
【小题3】第一段中父和子“或谯或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中“君不如举兵为天子伐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两段短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小题5】韩非子是先秦_____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从两则故事来看,他主张将人的_____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而不是像儒家那样高举道德的大旗,“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论语·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