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
有误
的一项是
A.《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春》和《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普希金,俄国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著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D.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会试、乡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03 04:55: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于“死”的说法,《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媵”本义指送嫁的人或物品,男女皆可为媵。后来也可指“嫔妃”,如《阿房宫赋》中“妃嫔媵嫱”。
C.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依一定的誓约结成的联合关系叫“盟”。
D.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同类题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雉指的是城墙,在《郑伯克段于鄢》中指城墙的高度。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在古诗文中单独出现时,一般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郑伯克段于鄢》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同类题3
下列关于相关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即现在的南京,三国时期为吴国都城,时称建业,自六朝始称建康,此外还有金陵、武林等别称。
B.济南二安,指宋朝时期两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和李清照。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字易安,故合称为“济南二安”。
C.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天神的节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开始有秋社。
D.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有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
同类题4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用统一的编年体编写。
B.序,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D.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的牺牲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猪。
同类题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格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B.太常,封建时代官职名称,后称为太常卿,主掌祭祀、朝会等礼仪事务。
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科举等事务。
D.致事,本指将治事权力交还给君王,表示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风俗礼仪
文史典籍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