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诗句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C.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摇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0-10 11: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巢谷传

(宋)苏辙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去游秦凤、泾原间。所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相与为金石交。及存宝得罪,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

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囊装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或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留之不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B.留之/不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C.留之不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D.留之/不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所友其秀杰 此亦飞之
B.妻子不免寒饿   视无可置者
C.既见,握手泣   贱妾留空房,见常日稀
D.有蛮隶窃其橐装逃 余与四人拥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巢谷为气任侠,年少时多力尚武,遂投笔从戎,改应进士考试为应武举。
B.巢谷守信尚义,既能够不负朋友临终所托,又能不顾年迈徒步万里访友。
C.巢谷不从俗流,做事特立独行,不在意世俗眼光评价,知不可为而为之。
D.巢谷行事有古风,苏辙为他立传,同时也从侧面批判了趋炎附势的世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2)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将班超少子勇。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请出兵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勇上议曰:“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强盛,兼总百蛮,以逼障塞。于是开通西域,离其党与。及至永平,莫不内属。会间者羌乱,西域复绝,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阗心胆,北捍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于是从勇议。

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绥。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田柳中。

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永建元年,更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为王。勇又使别校诛斩东且弥王,亦更立其种人为王,于是车师六国悉平。后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B.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C.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D.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域,自汉代以来,指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B.太后,即皇太后,对帝王母亲的尊称,中国历史上不是所有皇帝生母都会成为太后。
C.匈奴,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曾建立国家,其首领被称为可汗。
D.屯田,朝廷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民屯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勇出身名门,与其兄共同戍边。班勇是大将班超的小儿子,年轻时就有父亲的风度,曾和他的哥哥一同从敦煌出兵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归来。
B.班勇讨论出兵,考虑事情周全。他在讨论时,既回顾历史上曾经出兵的情况,又分析眼下曹宗的立功想法,还指出汉朝的府库、后续兵力等情形。
C.班勇为官受奖,维护一方通畅。延光年间在楼兰,班勇因鄯善归附汉朝而受到朝廷嘉奖,调集军队在伊和谷赶走匈奴伊蠡王,前部重又开始通畅。
D.班勇平定西域深有勇气谋略班勇曾派遺西域长史带领五百人屯驻楼兰,曾率军打败后部王军就,还另立听命于汉朝的当地人为王,将车师六国都平定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
(2)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王鬷,字总之,赵州临城人。七岁丧父,哀毁过人。既长,状貌奇伟。举进士,真宗见而异之。使契丹还,权三司户部判官。上言:“方调兵塞决河,而近郡灾歉,民不堪,请绝土木之不急者。”改三司户部副使。枢密使曹利用得罪,鬷以同里为利用所厚,出知湖州,还为三司盐铁副使。

时龙图阁待制马季良方用事,建言京师贾人常以贱价居茶盐交引,请官置务收市之。季良挟章献姻家,众莫敢迕其意,鬷独不可,曰:“与民竞利,岂国体耶!”事竟寝。后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安抚淮南,累迁刑部。

益、利路旱饥,为安抚使,知益州赈济。戍卒有夜焚营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即戮之及旦,人莫知也。其为政有大体,不为苛察,蜀人爱之。

天圣中,鬷尝使河北,过真定,见曹玮,谓曰:“君异日当柄用,愿留意边防。”鬷曰:“何以教之?”玮曰:“吾闻赵德明尝使人以马榷易汉物,不如意,欲杀之。少子元昊方十余岁,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吾尝使人觇元昊,状貌异常,他日必为边患。”鬷殊未以为然也。比再入枢密,元昊反,帝数问边事,鬷不克对。及西征失利,议刺乡兵,又久未决。帝怒,鬷与陈执中、张观同日罢,鬷出知河南府,始叹玮之明识。未几,得暴疾。赠户部尚书,忠穆。

鬷少时,馆礼部尚书王化基之门,枢密副使宋湜见而以女妻之。宋氏亲族或侮易之,化基曰:“后三十年,鬷富贵矣。”果如所言。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减)

①交引:宋代官府准许商人在京师或边郡缴纳金银、钱帛、粮草,按值至指定场所领取现金或某些商货运销的凭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戍卒有夜焚营/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即戮之
B.戍卒有夜焚营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即戮之
C.戍卒有夜焚营/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即戮之
D.戍卒有夜焚营胁军校为乱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即戮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判官,宋代官职名称,掌理全国的土地、户口、钱谷、财赋等方面的事务。
B.戎人,古代中原地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与南、东、北少数民族并称四夷。
C.卒,我国古代根据社会地位,对“死亡”的称谓由高到低依次为薨、崩、不禄、卒。
D.谥,即谥号,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鬷少有孝心,相貌奇伟。王鬷七岁丧父,因哀伤过度而损毁身体,超过常人;长大后相貌奇伟,连真宗见到他后都觉得奇特。
B.王鬷为政从简,颇受爱戴。王鬷为政识大体,不繁琐,主管益州赈济之时,快速处理士兵作乱,因此一举,蜀地百姓都爱戴他。
C.王鬷不畏权贵,正直敢言。马季良执政时要求官府专门收购茶盐交引,众臣不敢言,只有王鬷认为此举不符合国家体统并使此事搁置。
D.王鬷未纳善言,受到责罚。曹玮曾提醒王鬷留意边防,警惕元昊的野心,可惜王鬷并未采纳、重视,后元昊反叛,王鬷受到责罚。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文语句。
(1)方调兵塞决河,而近郡灾歉,民不堪,请绝土木之不急者。
(2)比再入枢密,元昊反,帝数问边事,鬷不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