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从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善莫大 公嗾夫獒
B.遂扶下 使妇人载过朝
C.其我谓也    未知母存否
D.而观其丸也  寝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9-21 08:43: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巢谷传(节选)

苏 辙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多力,遂弃其旧,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予以乡间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矣。”予惊喜日:“此非今人也,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普,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县)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盲而行其志也。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华》)

(简注)
①里校:当地的私墊。里乡里这里指当地、地方上。②金石交:形容友谊像金石那样坚固。③浮沉里中:在家乡过着不安定的生活。浮沉,形容生活不安定。④诵言:公开说。诵,通“讼”公开。⑤发之:表彰他。发,表彰。
(阅读指要)
本文记述了巢谷的两件典型事例,表彰了他的志节和贤德,讽刺了世态的炎凉。文章通过巢谷的言行,刻画其性格,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对比、衬托等手法的运用,也对深化主题颇有裨益。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谷多力(__________)  
(2)泸州蛮乞弟扰边(__________)
(3)妻子不免寒饿(__________)    
(4)士大夫皆与予兄弟游(__________)
(5)不旬日必见,死无矣(__________)
(6)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__________)
【小题2】第二段“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句中所提“予兄子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二段中“不自意全”这一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想到自己还能保全性命B.没有把自己心意完全表示出来
C.自己在路上没有注意安全D.自己的意图全都没有实现
【小题4】本文写了巢谷哪两件典型事例?表现了巢谷怎样的品质?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君莫使遗之者。
(2)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3)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同类题3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葬之   卒:最终
B.有穴然   窈:深远幽暗
C.则其至又少矣 加:更加
D.火尚足以也 明:照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所谓慧空禅院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
B.①褒庐冢也 ②余力尚足以入
C.①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②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D.①有穴窈,入之甚寒 ②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④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⑥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③④D.④⑤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B.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   谢:道谢
C.图而匕首见    穷:穷尽
D.荆轲废,乃其匕首提秦王 引:举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使毕使前     ②若亡郑而有益
B.①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②其无礼于晋
C.①愿举国内臣   ②君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D.①燕王诚振怖大王威 ②微夫人力不及此
【小题3】下列对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
B.文中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