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翻译以下两个句子.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2-04 07:50: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 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父曰    绐:欺骗
B.今日决死   固:坚定、坚决
C.辟易数里辟   易:后退
D.自功伐    矜:骄矜、骄傲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B.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C.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D.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垓下被围的困境中,项羽帐中夜饮,“慷慨悲歌”,喟叹自己时运不济,恋恋不舍地跟虞姬诀别,充满了悲凉和无奈之情。
B.东城快战情节,共写了项羽“溃围、斩将、刈旗”的三次行动,表现了项羽的勇猛无敌,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刚愎自用。
C.项羽在绝境中,分析了自己战败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自己用兵过失,更在于天命难违。
D.项羽进行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视死如归。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2)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徭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孶孶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货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原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摘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B.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C.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D.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做官后归隐的人。
B.贾人指商人,古时也指官府掌管采购物品的人员。“委身为贾人妇”中贾人即商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持节,节代表皇帝的身分,凡持节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行使权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做沛主吏掾时,多次在刑狱之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卒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吏卒们都送份子钱三百,萧何独自送了五百。
B.萧何从谏如流,韬光养晦,自污其名。当门客劝说他声名过盛,民望太高,离灭族不远时,他能及时听取建议,自污名节,受到了刘邦的认可。
C.萧何心系天下,为民请命,不怕牢狱之灾。因为为百姓争取上林苑的空闲土地,于是被刘邦以欺君罔上、不为皇帝分过的罪名把他交给廷尉,用镣铐拘禁了他。
D.萧何先后辅助两代皇帝都能精忠为国、尽心尽责。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原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2)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小题5】刘邦说他之所以对萧何“拘而又放”是想让百姓知道自己的过错,如何理解他这种想法?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濬字承明,武陵汉寿人也。弱冠从宋仲子受学。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山阳王粲见而贵异之。由是知名,为郡功曹。年未三十,荆州牧刘表为部江夏从事。时沙羡长赃秽不脩,溶按杀之,一郡震竦。后为湘乡令,治甚有名。刘备领荆州,以濬为治中从事。后孙权并荆土,拜濬辅军中郎将,授以兵。武陵部从事樊诱导诸夷,图以武陵属刘备。权不听他谏,特召问溶,濬答:“以五千兵往,足可以擒。”权曰:“卿何以轻之?”濬曰:“尔是南阳旧姓,颇能弄唇吻,而实无辩论之才。臣所以知之者,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馀自起。”权大笑而纳其言,即遣濬将五千往,果斩平之。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候。《江表传》曰:权数射雉,濬谏权,权曰:“相与别后,不复如往日之时也。”濬日: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后濬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撒坏之权由是自绝射雉。五谿蛮夷叛乱,权假濬节,督诸军讨之。信赏必行,法不可干,斩首获生盖以万数,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宁静。中郎将豫章徐宗,名士也,常诣京师,与孔融交结,然儒生诞节,部曲宽纵,不奉节度,濬遂斩之。其奉法不惮私议,皆此类也。隐蕃以口辩为豪杰所善,濬子翥亦与周旋,馈饷之。濬闻大怒,疏责翥曰:“吾受国厚恩,志报以命,尔辈在都,当念恭顺,亲贤幕善,何故与降虏交,以粮饷之?急就往使受杖一百,促责所饷。”当时人咸怪濬,而蕃果图叛诛夷,众乃归服。赤乌二年,濬卒,子翥嗣。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后潘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撤坏之/
B.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后溶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撤坏之/
C.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后潜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撤坏之/
D.天下未定万机/务多射雉/非急/弦绝括破/皆能为害/乞特为臣故息置之/后溶见雉翳故在/乃手自撤坏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指男子二十岁,此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辟,古代指诸侯王征召,是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一一种制度,如“连辟公府不就”。
C.从事,为古代官名,汉刺史的佐吏,汉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D.蛮夷,旧时泛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在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濬正直执法,处事清正奉公。中郎将豫章徐宗虽然是一个名士,还曾经到京城,与孔融结交,但他对儒生宽纵不拘,又不遵守法度,潘濬就杀了他。
B.潘濬观人于微,责子慎重交友。降臣隐蕃因辩才被豪杰亲近,潘溶的儿子也在其中,潘濬痛骂儿子,时人不理解,直到隐蕃谋反被杀,众人才信服。
C.潘濬受到重视,展现文韬武略。樊企图煽动蛮夷归顺刘备,孙权未听他议,特意询问潘濬,潘溶认为樊外强中干,徒有虚名,率兵五千征讨果然取胜。
D.潘濬为官有方,治绩颇为显著。他虽未到而立之年,却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从事,因查实处死贪污的沙羡长官而使全郡震恐惊惧,后任县令治绩突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知之者,昔尝为州人设馔,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馀自起。
(2)信赏必行,法不可干,斩首获生盖以万数,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