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金帝国建立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和叶鲁创造文字,他们“依仿汉人楷书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族语”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B.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
C.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汉字的“六书” 即六种构成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是用字方法。
D.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汉字各种书体的代表性作品大多是靠碑帖保存下来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12 01:0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南园诗存》序
清姚鼐
昆明钱侍御沣既丧,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赵州师令君范,为搜辑仅得百余首,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园,故名之曰“南园诗存”。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不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己。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成疾以殒。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悲夫!悲夫!
余于辛卯会试分校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余昔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序,以发余痛云。
【注】①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书画家。乾隆年间进士,官至侍御。②媒糵:比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③分校: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B.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C.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D.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州师令君范”,按照古代称谓习惯,这个人是赵州人师范县令,“赵州”是其籍贯,“师”是其姓,“令君”是其官职,“范”是其名。
B.“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
C.“辛卯”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干支指天干和地支,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会试,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因考试在春天,又称春试或春闱,由礼部主持,在京城举行,参加考试的为各省乡试考中的举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沣性格刚直不阿。和珅掌权的时候,很多大臣都巴结和珅,通过走他的门路得到提拔重用,只有钱沣敢于用奏章向皇帝揭发和珅的罪行。
B.钱沣很受皇帝信任。乾隆皇帝一向了解钱沣正直贤良,知道他不会诬陷别人,于是加以重用,把军机处很多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去办理。
C.钱沣的遭遇令人惋惜。本文着重记述了钱沣与权臣和珅的斗争,作者哀叹他不能等到公论天下大白之时而死,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
D.钱沣去世时,儿子年幼,诗集散失,经他人收集得到其诗一百多首,抄录成两卷。因钱沣曾自号“南园”,所以其诗集就称为《南园诗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不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
(2)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见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射睡炕上矣。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夫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夫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及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节选自魏禧《大铁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B.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C.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D.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戌,指这一年是干支纪年法中的庚戌年“庚”是天干之一。“戌”是地支之一。
B.河南的“河”古代指黄河,文中“河南”泛指黄河以南所有地区,即现在的河南省。
C.白金文中是指白银,在古代很早就成为货币,到明朝时,已经在社会上普遍流通。
D.响马是北方强盗的别称,他们在行动前习惯先放响箭示警,常骑马来去,故有此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主姓名无考,身份不明。传主平时说话不多,也不问别人家乡和姓名,人们也不敢问他,结果没人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B.传主形象不俗,行为怪异。传主的饭量很大,容貌很丑陋,随身携带的武器也很不一般,半夜说走就走,行踪也很诡秘。
C.传主识人准确,性格豪爽。传主看出宋将军武艺全无用处,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从空堡观战的表现看,宋将军果如所料。
D.传主勇猛过人,擅长技击。传主面对来势汹汹、人多势众的贼人围攻时,沉着应战,在击杀大概三十人后潇洒地脱身离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2)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