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的总称。文房即书房。
B.牺牲:古代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C.社稷:对土神和谷神的总称,旧时也代指国家。
D.禊:古代春季在水边举行的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28 07:50: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古代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B.迟明,黎明。古代常根据天色变化来纪时,如“日入”“黄昏”“人定”“寅时”等。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陛下,指宫殿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为对帝王的尊称。
同类题2
下面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顶是
A.“黎民不饥不寒”“氓之蚩蚩”“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中的“黎民”“氓”“氓隶”都是指平民百姓。
B.“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星宿名。我国古代占星家还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作分野,比如参星对应蜀,井星对应秦。
C.西汉董仲舒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这四部书都是儒家经典,属“经史子集”中的“经”部。
D.李白的《蜀道难》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属于古体诗,形式更自由灵活;杜甫的《登高》和李商隐的《锦瑟》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四联中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
同类题3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
A.
三五
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先妣
(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
B.妪,
先大母
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
而立
之年(指三十岁)
C.余自
束发
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
D.吾妻
归
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吾妻来
归
(旧指女子出嫁)
同类题4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寡、哀家。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B.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宠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太史,西周、春秋时的地位较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事。
D.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不敬。
同类题5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B.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不禄”,士死为“卒”,“卒”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
C.谥,是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也称为谥号。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前四史”之一,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世家”是叙述贵族王侯之事的。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风俗礼仪
音乐文娱
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