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型于明朝。
B.契诃夫是19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师,也是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与雨果、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C.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他的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D.《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既是那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也是那个吞没一切新鲜事物的黑暗环境的象征。这是契诃夫对那个吃人社会提出的最为严厉的指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31 09:44: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李密令伯。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醮:古时称妇女出嫁。②谯周:人名。③安乐公:刘禅。④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B.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C.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D.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在文中是指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入”相对。
B.字:又称为表字。古代男子成年后,由于其同辈或属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与本名含义有某种关系的别名,称之为“字”。
C.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D.服阕:指服丧期间。旧俗尊亲去世后,服阕时禁止娱乐、交际,以表示哀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何氏改嫁。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对祖母非常孝顺,精心照料,有时劳累过度以致生病。
B.侍奉祖母之暇,李密不忘学习,曾拜谯周为师。在蜀国担任郎官时曾多次出使吴国,能言善辩,受到吴人称赞。
C.李密为祖母守丧期满后,应征太子洗马,兑现了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D.李密认为自己没有得到重用,颇有怨言。奉诏写诗,却在诗中流露怨气,引起了皇帝的不满,致使自己被罢免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②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窦武,字游平,扶风平陵人,安丰戴侯融之玄孙也。父奉,定襄太守。武少以经行著称,常教授于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关西。

延熹八年,长女选入掖庭,桓帝以为贵人,拜武郎中。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路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是时,羌蛮寇难,岁俭民饥,武得两宫赏赐,悉散与太学诸生,及载看粮于路,丐施贫民。兄子绍,为庞贲中郎将,性疏简奢侈。武每数切厉相戒,犹不觉悟,乃上书求退绍位,又自责不能训导,当先受罪。由是绍更遵节,大小莫敢违犯。

时国政多失,内官专宠,李膺、杜密等为党事考逮。永康元年,上疏谏曰:“臣幸得遭盛明之世,逢文武之化,岂敢怀禄逃罪,不竭其诚!近者奸臣牢修,造设党议,遂收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社密、御史中丞陈翔、太尉掾范滂等逮考,连及数百人,旷年拘录,事无效验。臣惟膺等建忠抗节,志经王室,此诚陛下稷、契、伊、吕之佐,而虚为奸臣贼子之所诬枉,天下寒心,海内失望。惟陛下留神澄省,时见理出,以厌人鬼喁喁之心。”书奏,因以病上还城门校尉、槐里侯印绶。帝不许,有诏原李唐、杜密等,自黄门北寺、若卢、都内诸狱,系因罪轻者皆出之。

其冬,帝崩,无嗣。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

武既辅朝政,常有诛剪宦官之意,太傅陈蕃亦素有谋。时共会朝堂,蕃私谓武曰:“中常侍曹节、王甫等,自先帝时操弄国权,浊乱海内,百姓匈匈,归咎于此。今不诛节等,后必难图。”武深然之。

(王)甫兵渐盛,使其士大呼武军曰:“实武反,汝皆禁,当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先降有赏!”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武、绍走,诸军追围之,皆自杀,枭首洛阳都亭。

当是时,凶竖得志,士大夫皆丧其气矣。武府掾桂阳胡腾,少师事武,独殡敛行丧,坐以禁锢。武孙辅,时年二岁,逃窜得全。腾以为己子,而使聘娶焉。后举桂阳孝廉。

(节选自《后汉书·窦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
B.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
C.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
D.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备顾问差遣等。后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C.禁兵,也直接称作禁军,中国古代皇帝的亲兵,即侍卫宫中及扈从的部队。
D.《后汉书》,作者为南朝宋范晔,它与《史记》《汉书》《宋史》合称为“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武清正廉洁,仗义疏财。他不接受别人送礼贿赂,妻子儿女的衣食仅够饱暖而已;把所得赏赐分给太学诸生,用车载粮食饭菜施送给贫苦百姓。
B.窦武身居高位,担忧国事。他官至郎中、大将军、闻喜侯等,在位时为朝廷征召很多名士;他担忧国家政事,上疏要求严惩内官。
C.窦武仗义执言,不徇私情。李膺、杜密等人为奸臣陷害,他上疏直言,为其平反;侄儿窦绍工作疏懒,窦武上疏请求撤他的职,并深深自责。
D.窦武疾恶如仇,兵败自杀。宦官胡作非为,危害朝政,因而他经常有诛杀宦官的想法;无奈王甫人多势众,他兵败逃跑,被围后自杀身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陛下留神澄省,时见理出,以厌人鬼喁喁之心。
(2)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武、绍走,诸军追围之,皆自杀,枭首洛阳都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