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B.邑:通称诸侯的封地,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如“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C.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D.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驾车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31 09:45: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教学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B.在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中,“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C.在古代地理术语中,“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两都”在汉代指长安、洛阳。
D.“中国”在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多义词。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同类题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 城。”
B.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C.除,一般指免去旧职且不授予新职。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D.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同类题3
文化常识
庖丁,庖指厨师,丁是厨师的名,庖丁就是指名叫丁的厨师。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在其名字前面加上一个表示其职业的词。(_______)
同类题4
下列各项中,诗句内容与传统节日名称
不相对应
的一项是
A.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中秋节)
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
C.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元宵节)
D.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清明节)
同类题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解说
有误
的一项是( )
A.景泰蓝是我国特种工艺品之一,之所以叫景泰蓝,是因为明代景泰年间在北京大量制造,珐琅彩釉多用蓝色。课文《景泰蓝的制作》的作者是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他的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等。他也是著名的教育家。
B.“束发”是指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上;“归宁”指旧时女子出嫁;“归”是指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C.王实甫《长亭送别》的唱曲(满庭芳)“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我心待与他举案齐眉”一句中,“举案齐眉”多用来形容夫妻相敬。相传东汉梁鸿与妻子孟光非常相爱。每次吃饭,孟光都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对梁鸿表示敬重。
D.《渔父》和《屈原列传》中都写到屈原和渔父的对话,主要是要表现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定的抗争精神,把屈原在面临最后的抉择时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深刻地揭示出来。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