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B.邑:通称诸侯的封地,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如“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C.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D.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驾车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31 09:45: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时司空盛允有疾,琼遣琬候问,会江夏上蛮贼事副府,允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琬奉手对曰:“蛮夷猾夏,责在司空。”因拂衣辞去,允甚奇之。稍迁五官中郎将。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蕃、琬遂为权富郎所见中伤,事下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韪、畅素重蕃、琬,不举其事,而左右复陷以朋党,畅坐左转议郎而免蕃官,琬、韪俱禁锢。琬被废弃几二十年。至光和末,大尉杨赐上书荐琬有拨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又为豫州牧。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更封阳泉乡侯。卓议迁都长安,琬与司徒杨彪同谏不从。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琬竟坐免。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及卓将李榷、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

(选自《后汉书·黄琉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B.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C.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D.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夷,旧时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B.茂才即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的讳,将“秀才”改为“茂才”。
C.左转,升官、升职的含义。古代表示官员升职的词语有“擢”“拔”等。
D.中平,年号,旧时用来纪年的名号,常与干支纪年法并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琬少年聪慧。建和元年,太后下诏询问日食状况,他的祖父黄琼正考虑怎样回答,正在一旁才七岁的黄琬马上说,就说日食所剩,如新月一般。
B.黄琬任人唯贤。当时权势富豪之家多以人事请托而入选,而清贫简约守志之人总是因穷困而被拒之门外,黄琬和陈蕃公开大张旗鼓地选用有志之人。
C.黄琬遭人陷害。黄琬因选拔人才遭到中伤,平时就看重黄琬的官员没有向上汇报此事,而左右近臣又捏造黄琬朋党之罪,黄琬因此被禁锢。
D.黄琬不惧权势。董卓当权时主张迁都长安,黄琬坚决反对,当时许多人认为黄琬肯定要遇祸,结果因黄琬出身于有社会名望的家族,董卓竟没有加罪于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允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
(2)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更封阳泉乡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子盖字华宗,庐江人也。子盖解褐武兴王行参军。高祖受禅,除枞阳太守,封上蔡县伯。

炀帝即位,征还京师,转凉州刺史。授银青光禄大夫,武威太守,以善政闻。大业三年入朝,帝引之内殿,特蒙褒美。乃下诏曰:“子盖自剖符西服,抚道有方,宽猛得所,处脂膏不润其质,酌贪泉岂其性,故能治绩克彰,课最之首。”五年,车驾西巡,及帝还下诏曰:“朕亲巡河右,观省人风,所历郡县,罕遵法度,多蹈刑纲。而樊子盖,执操清洁,处涅不渝,威惠兼举,宽猛相济,故能畏而爱之,不严斯治。实字人之盛绩,国之良臣。”子盖又自陈曰:“臣自南裔,即适西垂,常为外臣,未为内职,溘死边城,没有遗恨。惟陛下察之。”帝曰:“公侍朕则一人而已,委以西方则万人之敌。”

车驾至高阳,追谐行在所。既而引见,帝劳之曰:“昔高祖留萧何于关西,光武委寇恂以河内,公其人也。”子盖谢曰:“臣任重器小,宁可窃譬两贤!”进位光禄大夫,封建安候,尚书如故。赐缣三千匹,女乐五十人,子盖固让,优诏不许,帝顾谓子盖曰:“朕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无赖不轨者,便诛锄之。凡可施行,无劳形迹。今为公别造玉麟符,以代铜兽。”又指越、代二王曰:“今以二孙委公与卫文升耳。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动静之节,宣思其可。”于是赐以良田、甲第。

从驾还东都,时绛郡贼檠槃陀、柴保昌等阻兵数万,汾、晋苦之。诏令子盖进讨。子盖善恶无所分别、汾水之北,村坞尽焚之。百姓大骇、相率为盗。其有归首者,无少长悉坑之。拥数万之众,经年不能破贼,有诏征还。又将兵击宜阳贼,以疾停,卒于京第,时年七十有二。

(节选自《隋书·樊子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B.朕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C.联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D.联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指入仕为官。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褐衣代指贫贱的人。
B.受禅,也作“受嬗”,是上古推举部落首领的方式,后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
C.剖符,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
D.人风,唐避李世民的,用“人”字代替“民”字,避讳,是避免直接写出君主的名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子盖长期驻守边陲,没有怨言,他曾任 枞阳太守、凉州刺史,并在任武威太守期间,向隋炀帝表达了愿意戍守边陲,虽死无憾的想法。
B.樊子盖为政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在任武威太守期间以处理政务闻名。隋炀帝巡视西部各地后,夸赞他能恩威并举,养育人民功绩突出。
C.樊子盖长期任外职,深得皇帝重用。隋炀帝把他比作汉代的萧何和寇恂,将社稷大事委托给他,并且嘱托他教导自己的孙子越王和代王。
D.樊子盖虽然政绩卓著,但是也冷酷残忍,檠槃陀、柴保昌起兵造反时,他不顾百姓疾苦,不分善恶,将汾水北面的村庄船坞全部焚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脂膏不润其质,酌贪泉岂渝其性,故能治绩克彰,课最之首。
(2)百姓大骇,相率为盗,其有归首者,无少长悉坑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檀道济,少孤,居丧备礼。奉姊事兄,以和谨致称。高祖创义,道济从入京城,参高祖建武军事,讨平鲁山,禽桓振以建义勋,封吴兴县五等侯。卢循寇逆,群盗互起,郭寄生等聚作唐,又从刘道规讨柏谦、荀林等,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及徐道覆来逼,道规亲出拒战,道济战功居多。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以道济为前锋出淮、淝,所至诸城戍望风降服。至成皋,伪兖州刺史韦华降。径进洛阳,伪平南将军陈留公姚沈归顺。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议者谓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甚众。

景平元年,虏围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夔告急。加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救东阳。未及至,虏烧营,焚攻具遁走。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徐羡之将废庐陵王刘义真,以告道济,道济意不同,数陈不可,而不见纳。羡之等谋欲废少帝,讽道济入朝。既至,以谋告之。将废之夜,道济入领军府就谢晦宿。

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太祖未至,道济入守朝堂。上即位,进号征北将军。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太祖寝疾累年,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十二年,上疾笃,会北魏为边寇,召道济入朝。十三年春,将遣道济还镇,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尉。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选自《宋书·檀道济列传》)

(二)太史公曰:……然(项)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B.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C.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D.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戎夷:文中泛指少数民族部落。其中“戎”泛指我国古代西方的少数民族,“夷”指我国古代东方或者四方的少数民族。“夷歌数处起渔樵”的“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B.景平: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此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
C.长城:此处的含义不同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的“长城”,而是指守边御敌的将领。诸葛亮就曾经自许为“塞上长城”,无奈身死五丈原,使得后世英雄泪湿衣襟。
D.背关怀楚:放弃关中之地,渴望回到楚国旧地。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西安一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檀道济守孝尽礼,尊奉兄姐。檀道济在父亲丧事期间做到了守孝尽礼;他对待姐姐和兄长,十分恭敬和睦,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B.檀道济追随高祖,累获战功。高祖刚举义时,檀道济就随从他进入京城,其后多次参与讨伐之战,身先士卒,立下了许多显赫战功。
C.檀道济力排众议,释放俘虏。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总共俘获四千多人,有人建议将这些人全杀死并运回京城示众,但被檀道济全部释放并让其回家。
D.檀道济威名甚重,受人敬佩。他在将要废除庐陵王的那天晚上,进入领军府跟谢晦一同住宿。谢晦那晚恐惧不安,难以入睡,而檀道济一倒在床上就睡熟了,谢晦因此佩服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徐羡之将废庐陵王刘义真,以告道济,道济意不同,数陈不可,不见纳。
(2)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