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化常识
庖丁,庖指厨师,丁是厨师的名,庖丁就是指名叫丁的厨师。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在其名字前面加上一个表示其职业的词。(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9 11:01: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指期服和功服。古代丧礼中按宗法关系的亲疏穿不同的孝服,期服穿一年,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这里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
B.“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是古代一种礼节,即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表示恭敬,“鲤对”指接受族中长辈的教诲。
C.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D.《陈情表》中“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秀才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同类题2
“先嫔”是对去世妻子的称呼,“先考”则是对死去的________ 的称呼。
同类题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论”分为史论和政论两种,史论是在史书人物传记结尾处的议论评价,政论是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价经史之言。
B.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夸张,结尾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归有光,世人以号称呼他“震川先生”,他反对一味拟古,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D.姜夔,南宋文学家,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其词音律和谐,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有“词中老杜”之称。
同类题4
下列关于文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B.“孤”是指年幼丧父。
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魂灵来享用祭品。
D.“十二郎”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
同类题5
下列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以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最小。同时,“孟、仲、季”还可以表示月份顺序,如:阴历一月可称为“孟春”,八月可以称为“仲秋”。
B.“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朔”分别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和每月第一天,“三五之夜”中的“三五”和“七月既望”中的“既望”都是指农历每月十五
C.“授”“迁”“补”“擢”是古代宫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徙”“升”等。“授”“拜”“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D.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谦辞可表示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的谦虚与尊敬。如:帝王多自称“孤”、“寡”,人们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时常用“鄙”或“愚”等。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