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文升,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日:“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B.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C.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D.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不久后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孝宗,明朝皇帝朱祐樘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皇帝、后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C.教坊,始于唐代,是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宋、金、元各代亦置教坊,明置教坊司,司礼部,清废。
D.所司,这里指主管官吏,亦作“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所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日:“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04 10:16: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历职方郎中,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倭复由松门、澶湖掠旁六县,进围台州,不克而去。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进海道副使,益募浙东良家子教之。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纶自将中军,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寨五,扼海口,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万历五年卒官。太子太保,谥襄敏。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B.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C.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D.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行服,就是服丧、守孝,尊亲死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C.兵部,我国古代官署六部之一,掌管武官的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的爵位、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谭纶不畏凶险,身先士卒。尽管倭寇伏击了都指挥欧阳深,攻陷多地,但他毫无畏惧,围起栅栏,倭寇只好退走了。谭纶亲率军队进攻,收复了失地。
B.谭纶仁爱宽厚,体恤民生。他担任右副都御史后,看到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十分残破,于是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其他赋税。
C.谭纶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他担任边帅,修筑防备敌人的楼台控制要害地区,为增强边境防备做出贡献。
D.谭纶沉着刚毅,懂得用兵。他在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形成掎角之势,确保了蓟镇、昌平地区的稳定。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
(2)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时来,字惟修,仙居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松江推官,摄府事。倭犯境,乡民携妻子趋城,时来悉纳之。贼攻城,骤雨,城坏数丈。时来以劲骑扼其冲,急兴版筑,三日城复完,贼乃弃去。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兵部尚书许论、宣大总督杨顺及巡按御史路楷。皆严嵩私人,嵩疾之甚。会将遣使琉球,遂以命时来。时来尝抗章劾嵩曰:“嵩辅政二十年,文武迁除,悉出其手。潜令子世蕃出入禁所,批答章奏。每行事推官,必先禀命世蕃而后奏请,陛下但知议出部臣,岂知皆嵩父子私意哉!虚官帑以实权门,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时张翀、董传策与时来同日劾嵩。而翀及时来皆徐阶门生,传策则阶邑子,时来先又官松江,于是嵩疑阶主使。密奏三人同日构陷,必有人主之,且时来乃惮琉球之行,借端自脱。帝入其言,遂下三人诏狱,严鞫主谋者。三人濒死不承,第言“此高庙神灵教臣为此言耳。”主狱者乃以三人相为主使谳上。诏皆戍烟瘴,时来得横州。隆庆初,召复故官。进工科给事中。条上治河事宜,又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宜用之苏镇,专练边兵,省诸镇征调。帝皆从之。隆庆二年,给事中光懋等劾其滥举。会高拱掌吏部,雅不喜时来,贬云南副使。复为拱门生给事中韩楫所劾,落职闲住。万历十二年,始起。十五年拜左都御史。诚意伯刘世延怙恶,数抗朝令,时来劾之,下所司讯治。时来初以直窜,再遭折挫,晚节不能自坚,逶迤执政间。连为饶伸、薛敷教等所劾,时来亦连乞休归。未出都,卒。赠太子太保,谥忠恪。寻为礼部郎中于孔兼所论,夺谥。
(节选自《明史·吴时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B.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C.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D.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考试,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出身:第三名探花,赐同进士出身。
B.高庙即宗庙。古代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帝王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君主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C.太保,古代官职名。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明史中说,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D.夺谥,把已给予死者的谥号削去。古代的谥号有的与死者生前的行为不相称,常有溢美或加恶之词,甚至颠倒是非,会出现改谥和夺谥的情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时来耿介中直,敢于弹劾权贵。他认真履行言官职责,上疏弹劾罢免了严嵩的羽翼,并力劾严嵩父子,列其数罪;任左都御史时,弹劾作恶不改的诚意伯刘世延,刘世延被治罪。
B.时来为官尽职,一心为国为民。他在松江接纳因倭寇犯境而逃难的乡民;任工部给事中,筹划多处治河事宜,又上疏推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做好边关军备,建议被皇帝接受。
C.时来重情重义,不屈服于严嵩。他曾与董传策、张榊三人在徐阶授意下,相约同日上书弹劾严嵩,反被严嵩以“畏惧出使琉球”为由,打入大牢,受尽折磨也未供认出自己的老师。
D.时来几经起落,人生颇为传奇。历任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谏官,曾抗疏弹劾严嵩,为严嵩暗算,谪戍横州;后被高拱门生论劾,落职闲住:再次起用后,接连被弹劾, 病死异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来以劲骑扼其冲,急兴版筑,三日城复完,贼乃弃去。
(2)时来初以直窜,再遭折挫,晚节不能自坚,逶迤执政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国珍,字汝聘,奉新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乡人严嵩当国欲罗致门下国珍不应乞就南为刑部主事盗七十余人久系谳得其情减释过半。就改吏部,进郎中。出为福建提学副使,以侍养归。遭母丧。服除,遂不出。家居垂二十年。张居正既卒,朝议大起废籍。万历十一年,仍以故官莅福建。迁湖广右参政,分守辰沅。洞蛮乱,将吏议剿,国珍檄谕之,遂定。

二十四年闰八月,孙丕扬去国,帝久不除代。部事尽弛,其年十二月竟废大选。阁臣及言官数为言,明年二月,始命国珍为吏部尚书。三殿灾,率诸臣请修省。旋有诏起废。国珍列三等,人品正大、心术光明者,文选郎王教等二十四人,才有足录、过无可弃者,给事中乔允等三十三人,因人诖误、衅非己作者,给事中耿随龙等三十六人,并请录用。竟报寝。明年三月,倡廷臣诣文华门请举皇长子册立、冠婚,言必得请方退。帝遣中官谕曰:“此大典,稍需时耳,何相挟若是!”乃顿首出。给事中戴士衡劾文选郎白所知赃私,国珍为辨,且求罢。帝不听,除所知名。御史况上进因论国珍八罪。帝察其诬,不问。国珍遂称疾,累疏乞休。先是,丕扬坐忤张位去官,位欲援同己者为助,以国珍乡人,汲引甚力。及秉铨,一守成宪,不为位用;位恶之,国珍乃怀去志。至是,帝忽怒吏部,贬黜诸郎二十二人。国珍求去益力,许乘传归。

初,杨巍为吏部,与内阁相比,得居位八年。自宋纁、陆光祖力与阁抗,权虽归部,身不容,故自纁至国珍卒未浃岁去,惟丕扬阅二年。时咸议阁臣怯,而惜纁等用未竟也。国珍素以学行称,风力不及孙鑨、陈有年,而清操似之,均为时望所属。家居十三年卒,年八十四。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选自《明史·蔡国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严嵩当国/欲罗致门下/国珍不应/乞就南/为刑部主事/盗七十余人久系/谳得其情/减释过半
B.乡人严嵩当国欲罗致门下/国珍不应/乞就南/为刑部/主事盗七十余人/久系谳得/其情减释/过半
C.乡人严嵩当国/欲罗致门下国珍/不应/乞就南为刑部/主事盗/七十余人久系/谳得其情/减释/过半
D.乡人严嵩当国欲罗致门下国珍/不应/乞就南/为刑部/主事盗七十余人/久系谳得/其情减释/过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选,旧时举行的对官员资历、功绩的考核,用以定其官职。
B.册立,指帝王以封爵授给皇贵妃、贵妃、亲王、亲王世子、藩国等。
C.乘传,两个意思:一是指奉命出使;一是文中的意思,即乘坐驿站的马车。
D.内阁,明清时设置多位大学士共同行使宰相权,按皇帝意旨批办各项事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国珍体恤民众,不崇尚武力。蔡国珍被任命湖广右参政时,被分配守卫辰沅,当时洞蛮作乱,将吏主张清剿,蔡国珍发文书开导他们,最终洞蛮停止作乱。
B.蔡国珍为官认真,看人准确。蔡国珍担任吏部尚书时,皇帝下诏重新任用废置的官员,蔡国珍就拟定了起用人员名单,但最终这个提议没有被朝廷通过。
C.蔡国珍不被利用,遭人嫉恨。蔡国珍掌管选任官员的权利后,遵守本来规定的制度,不肯被张位利用,遭到张位的嫉恨,于是蔡国珍产生了离开朝廷的想法。
D.蔡国珍抗衡内阁,两年离任。因为吏部尚书与内阁对抗,虽然权利回归到吏部,但这几年担任吏部尚书的官员为官的时间都比较短,蔡国珍也只担任两年尚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丕扬坐忤张位去官,位欲援同己者为助,以国珍乡人,汲引甚力。
(2)国珍素以学行称,风力不及孙鑨、陈有年,而清操似之,均为时望所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左评事。迁南京刑部右侍郎。父忧,服除,以原官总督河道。因灾变,请讲求弭灾策。帝为赐山东租一年,畿辅亦多减免。大学士商辂等以云南远在万里,而镇守中官钱能贪恣甚,议遣大臣有威望者为巡扼镇压之,乃改恕左副都御史以行。恕居云南九月,威行微外,黔国以下成惕息奉令。疏凡二十上,直声动天下。安南潜遣谍入临安,又于蒙自市铜铸兵器,将伺间袭云南。恕请增设副使二员,以饬边备,谋遂沮。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民田率归豪右,而官田累贫民。恕乃量减官田耗,稍增之民田。常州时有羡米,乃奏以六万石补夏税,公私便焉。所部水灾,奏免秋粮六十余万石。周行振贷,全活二百余万口。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复改恕南京兵部尚书。林俊之下狱也,恕言:“俊言当,不宜罪。”帝得疏不怿。恕侃侃论列无少避。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天下倾心幕之,遇朝事有不可,必曰:“王公胡不言也?”则又曰:“公疏且至矣。”已,恕疏果至。时为谣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文华殿中书舍人杜昌等夤缘迁秩,御医王玉自陈乞进官,恕皆力争寝之。恕扬历中外四十余年,刚正清严,始终一致。所引荐耿裕、彭韶、何乔新等,皆一时名臣。他贤才久废草泽者,拔擢之恐后。弘治二十年间,众正盈朝,职业修理,号为极盛者,恕力也。卒,年九十三。
(选自《明史·王恕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B.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C.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D.江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又中官暴横/四方输上供物/监收者率要羡入/恕先后论列/皆不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忱,是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畿辅,京城附近地区。畿,文中指天子直接管辖的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C.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古代以右为卑,豪族常常谦称为“豪右”。
D.御医,古代医生的称谓,是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等治病的宫廷医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恕不负众望,稳定边境。他因有威望被派去代替贪腐妄为的钱能镇守云南,在云南有声威;他采取措施挫败了安南企图反叛的阴谋。
B.王恕体恤百姓,关心民生。他巡抚南方时,想法调整民田、官田,运粮补税,辖区遭水灾,他上奏请求援助粮食,并积极赈灾,救活很多灾民。
C.王恕敢于直言,深得民心。他犯颜直谏,直言无忌,得到天下人的仰慕,碰到朝廷议事有不同意见,官员会提到王恕;人们编民谣歌颂他。
D.王恕忠于国家,积极荐才。他任官四十多年,刚强正直清廉严肃,始终如一。他引荐的很多官员成为名臣,他大力提拔民间人才,使朝廷充满正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南潜遣谍入临安,又于蒙自市铜铸兵器,将伺间袭云南。
(2)恕言:“俊言当,不宜罪。”帝得疏不怿。恕侃侃论列无少避。

同类题5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三杨后,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帝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成化改元,进兵部尚书, 四年,时言:“大臣黜陟,宜断自宸衷,或集群臣佥议。不可悉委臣下,使大权旁落。”帝虽不能从,而心嘉其忠。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七年,疾复作,乞致仕。帝慰留之,不得去。时每因灾变上言,或留中,或下所司,多阻隔,悒悒不得志。十一年正月,以秩满进少保。逾月卒,年六十。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
B.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
C.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
D.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国,指古代国君外出时,太子留守,监督国事;也指国家非常时期,新君未登大位时,由近亲或权臣代理国事。
B.改元,指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一位君主在位期间,往往使用一个年号。
C.平粜,指官府在荒年粮价高涨时将仓库所存粮食平价出售,目的是稳定粮价。
D.留中,指皇帝把臣子上的奏章留置宫禁中,不予办理。文中指皇帝压下了彭时的奏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时非常耿直。皇帝因为李贤忤旨,要罢免他而专门任用彭时时,彭时坚决反对,声称如果罢免了李贤,自己也要辞职,皇帝最终没有罢免李贤。
B.彭时官运亨通。他考中状元第二年就进入内阁,参与国家要务;他是皇帝亲自提拔进入内阁的寥寥数人之一,在朝做官三十年,很得皇帝的信任。
C.彭时忠正为国。皇帝想减少对南方人的任用,彭时认为南方人有才学的不少,不应压制,他的主张和他的坚持使后来朝廷多选拔了一些南方人。
D.彭时晚年失意。皇帝怠于朝政,懒见臣子,他虽然曾听从了彭时免税平粜的意见,但对他利用灾变进行的劝谏多不理睬,彭时长时间郁郁寡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雅贤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2)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