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致云雀》
鉴赏点一:分析诗歌的形象、
【小题1】阅读全诗,完成下表。
(明确)
 
相似点
不同处
云雀
①追求光明,蔑视______,都向往__________

诗人
 
鉴赏点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小题2】诗篇运用一连串美丽工巧、精心选择的比喻来描绘云雀,使读者与诗人一样获得感性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比喻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26 08:07: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悲惨命运
【英国】威·毛姆
(1)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艰难的事。时间一分接一分的过去,到了拜访者觉得自己真的该走了的时候,他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呃,我想我……”紧接着主人就说:“噢,你这就要走吗?时间真的还早呢!”于是拜访者拿不定主意的尴尬就接踵而至了。
(2)在我所知的这类事情中,最悲惨的例子要数我可怜的朋友梅尔帕梅纽斯·琼斯先生的遭遇了,他简直不知道该如何从所拜访的人家里脱身:他是那么忠厚,又是那么规矩,从不愿失礼。在他放暑假的第一天下午,天空一片浅蓝,他去他的一个朋友家拜访。他在那儿聊了一会儿天,喝了两杯茶,然后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呃,我想我……”
(3)可是女主人说:“噢,别急!琼斯先生,你真不能再多待一会儿吗?”
(4)琼斯从来都是说实话的。“噢,我能。”他说,“当然,我——呃——可以再待一会儿。”他留了下
来,喝了十一杯茶。夜幕开始降临了,他再一次站起来。
(5)“呃,现在,我想我真的……”
(6)“你非要走吗?”女主人客气地说,“我还以为你可以留下来吃饭哩……”
(7)“呃,是可以的。”琼斯说,“假如……”
(8)“那就留下来吧。我肯定我的丈夫会很高兴的。”
(9)“好吧,那就留下来吧。”他颓然回到椅子上,灌了一肚子的茶水,怪难受的。
(10)男主人回来了,他们开始吃饭。席间琼斯从头到尾都在盘算着要在八点三十分告辞。主人一家都在纳闷,不知琼斯到底是因呆笨而显得闷闷不乐呢,还是仅仅只是呆头呆脑。
(11)吃完饭后。女主人想“打开他的话匣子”,于是就拿出照片给他看。她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的照片都拿了出来,总共有好多哩,到八点三十分的时候,琼斯已经看了七十一张,大约还有六十张没看完。琼斯站起来:“现在我得告辞了。”他以恳求的口吻说。
(12)“告辞?”他们说,“才八点三十分,你有什么事要去办吗?”
(13)“没什么事。”他承认,接着又闷声闷气地坐下来,然后苦笑了一下。
(14)就在这时候,大家发现主人的宝贝儿子——那个可爱的小调皮鬼把琼斯的帽子给藏起来了,因此,男主人说,琼斯先生非留下来不可了,于是就请琼斯一起抽烟聊天。琼斯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果断地离去,可是办不到。后来男主人开始厌烦他了,就用反话挖苦他说:“琼斯先生最好留下来过夜,我们可以给你临时搭一个铺。”琼斯误解了他的意思,竟然热泪盈眶地向他连连道谢。于是男主人便把他安排在一间空房里,内心却在狠狠地诅咒他。
(15)第二天,吃完早饭后,男主人进城上班了,留下琼斯和家里的宝贝儿子玩。琼斯这一天一直在琢磨要回去,可他又左右为难。男主人傍晚下班回来了,他发现琼斯还在家里,大感吃惊和恼火。他想开个玩笑把琼斯支走,于是说,我认为该向琼斯先生收房租和伙食费了!那个不幸的小伙子目瞪口呆一阵,然后紧紧握住男主人的手,向他预付了一个月的食宿费。
(16)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神情忧郁,最后他终于垮了。他发烧得可真厉害,神志不清。后来病情进一步恶化,怪可怕的。有时候,他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着:“呃,我想……”紧接着又倒在枕头上,同时发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再一会儿,他又跳起来,大叫着:“再来一杯茶,再拿照片来!哈!”
(17)最后,经过一个月的痛苦折磨,在他假期的最后一天,他去世了。人们说在他临终之际,他在床上说:“噢!天使们在召唤我,我想我真的该走了。再见!”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2.12)
【小题1】第15段中,琼斯为什么会“目瞪口呆”?结合上下文作简要说明。
【小题2】如果说琼斯一次次告辞失败是故事的“明线”,那么,请指出小说的“暗线”,并按时间次序概括其发展变化过程。
【小题3】你认为造成琼斯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小题4】有评论说小说情节“既夸张荒诞又真实可信”,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捍卫家园的公鸡风波

英彼得·梅尔

卢贝隆的春天有不同的声息。猎人离去之后,潜伏了一冬的鸟儿便从藏身的林中出来,它们的歌声取代了枪声。我沿山径走向马索家时,唯一刺耳的是一阵猛烈的敲打声。我暗想,会不会是马索眼看观光季节将临,决定竖起“吉屋出售”的牌子呢?
我在他家附近的山径上看见他。他在林间空地的边缘打下一根一公尺半高的木桩,木桩顶端钉了一块破破烂烂的锡片,上面用白色油漆胡乱地涂抹着:“私人土地!”马索正端详他的新作,山道上躺着另外三根木桩和告示,还有一堆圆石。他朝我道了一声早安,拾起一根木桩,往地下猛捶,仿佛那可怜的木桩刚犯了什么不孝之罪,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无情地处罚。
我问他在做什么。
“赶走德国人。”他说了,动手搬运圆石,在木桩之间排成围篱。
他进行封锁的这块土地,并不在他家附近,而是位于山径的另一边,不可能属于他。我便说,我以为这地属于国家公园范围。
“是没错,”他说,“可我是法国人,所以它属于我,不属于德国人。”他又搬了一块圆石。“每年夏天他们都跑来,搭起帐蓬,弄得树林里全是垃圾。”
他站起身,点燃一支烟,顺手就把空烟盒丢进树丛里去。我问他难道没想到德国人也许会买下他的房子?
“带了帐蓬来的德国人,除了白面包以外什么也不会买。”他嗤之以鼻地说:“不信你看看他们开来的车——装满德国香肠、德国啤酒、德国泡菜。他们全都带来啦。知道了吧?他们真是吝啬鬼!”
马索扮演起田园卫士兼旅游业专家的角色,继续说明普罗旺斯农人的困境。他承认观光客,包括德国观光客,给地方上带来财富,有些外人在这里购置房产,也为本地工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可是看看他们把本地房地产价格哄抬到什么地步!简直骇人听闻。农民根本买不起。我们避免谈马索自己想在房地产上头大赚一笔的事,只听着他叹息这一切太不公平。
叹息过后,他又开心笑起来,告诉我一个买房子的故事,故事的结尾很让他感到满意。
有一个农夫,关注邻居的房产好多年了;不是因为那房子好,房子差不多只是个废墟了,而是因为连着房子的一大片地。农夫出价要买,邻居却趁着房价上涨的机会,卖给了出价较高的一个巴黎人。
那年冬天,巴黎人花了几百万法郎整修房子,还修造了游泳池。竣工之后,巴黎人和他的朋友们潇潇洒洒地南下,来度五月的第一个周末。他们都很喜欢这房子,也喜欢隔壁住的那个古板老农夫,觉得他晚上八点就上床睡觉的习惯真有趣。可是第二天清晨四点,农夫家血气方刚的大公鸡便开始高声啼鸣,直叫了两个小时。巴黎人向农夫抱怨,农夫耸耸肩。这里是乡下,公鸡是要叫的,这没办法。
接连几天,公鸡照样清早四点起身报晓。终于有人受不了了,客人提早回了巴黎,去补足睡眠。巴黎人再次向农夫抱怨,农夫再耸耸肩,两人很不愉快地分手。
到了八月,巴黎人又带了一大群客人来。公鸡每天准四点叫他们起床。下午想睡个觉吧,农夫又在他屋里做什么活儿,又是钻子又是水泥搅拌器的,吵得没法睡。巴黎人强烈要求农夫箝紧公鸡的喉咙,农夫拒绝。吵过几次架之后,巴黎人把农夫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强制命令公鸡闭嘴。但是法院判决农夫胜诉,公鸡有权在清早歌唱般长鸣。
别墅度假从此成为这位巴黎人难以忍受的苦差事。他终于决定忍痛出售。农夫透过朋友,买下了大部分的土地。
成交之后的星期天,农夫和朋友以一顿丰盛的午餐大肆庆祝,席间的主菜就是那只大公鸡,——做成了美味的醉鸡。马索认为这故事很棒——巴黎人大败,农夫获胜,得到更多土地,还吃了一顿好饭。我问这可是真人实事,他避开我的眼光,把山羊胡子的末稍放进嘴里去吸吮。“总之别招惹农夫。”他只说了这么一句。我想,如果我是爱露营的德国人,今年夏天我就改上西班牙去。

(尹萍译)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描写马索的语言时多用短句,这样写能更好地体现马索当时的心理。
B.小说多用细节描写,其中“丢烟盒”这一细节描写看似随意,实则反应外来人弄脏了环境。
C.马索讲的故事中,巴黎人最后离开乡村,主要反映了他们喜爱乡村却不能适应乡村的生活。
D.故事中公鸡在“赶走”巴黎人后,被做成了美味的醉鸡,实际是农夫对巴黎人的一种嘲讽。
【小题2】作者在描写马索打木桩时是从哪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的,体现马索当时怎样的心理?
【小题3】小说中马索讲述了农夫的故事,请结合全文分析其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