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而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05-07 01:52: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位于中国北部黄河流域的商朝文明的类型是欧亚大陆所有文明中最为与众不同的。直到现在,中国文明仍旧是独特的、惟一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地理上的封闭性。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端,因巨大的山脉、沙漠和大草原而与大陆的其他部分相分隔。中国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北接冰冻的西伯利亚干草原。。
中国在地理上虽然比较封闭,但也没有完全与外界相隔绝。早期商朝文明之所以会出现在黄河流域北部,就因为那个地区是各种文化的汇集地,同时受到来自西北的游牧民族、来自东边的农耕民族以及来自南方的森林居民的影响。甚至遥远的中东也在中国北部留下了自己的印记:约公元前1500年前后建立商朝的入侵者学习和掌握了中东人发明的种植小麦、冶铸青铜武器和制造马拉战车的技术。运用这些技术,这些入侵者征服了散布在中国北部的尚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村落。
发生在以后许多入侵者身上的事,也发生在商朝入侵者身上。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商朝人被同化,所以,普通老百姓依然保持中国特色。尽管来自中东的大麦、小麦、绵羊、牛、马、青铜和轮子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但这些新奇事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虽然古埃及文明早已消亡,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河文明也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中国文明却不间断地延续了下来。今天,中国可以为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持久的文明而自豪。
中国文明不但是最古老的,也是最独特的。中国是第一个养蚕并将纤细的蚕丝织成精美丝织品的国家,也是唯一不用动物乳汁和乳制品供人们普遍食用的重要文明。另外,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这一习俗反映了在中国社会中起主要传统作用的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国家或教会。
在商朝废墟中发现的复杂的表意文字,对中国和整个东亚后来的历史极为重要。它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也可以用来说明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几千年来,中东人一直不能释读他们祖先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而现代中国人却能读通商朝文字。幸存到今天的商朝文字大都发现于龟甲兽骨上,这些龟甲兽骨是当时是占扑吉凶祸福用的——这也是中国人人的一个独特习俗。这些甲骨都被小心滴埋藏起来,因而其中许多能幸存下来,不进揭示了商朝的文字,并使我们能够了解商朝人日常生活的许多场景。
(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欧亚大陆东端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商朝文明与欧亚所有文明与众不同的文明类型。
B.普通老百姓依然保持中国特色,是因为来自中东的新奇事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
C.家庭而非个人、国家或教会在中国社会起主要作用,这是中国文明最古老的表现。
D.现代中国人能读通商朝的复杂的表意文字,这能够反映出中国文明不间断地延续下来。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直接指出商朝文明与众不同的特性,并阐述其形成的地理因素。
B.文章第二、三段介绍商朝文明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仍不间断延续下来的情况。
C.文章第四、五段从姓名习俗和商朝文字两方面阐释商朝文明与众不同的原因。
D.文章采用“总一分“式结构分析了商朝文明的独特类型,结构严谨,说理清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中国在地理上比较开放,中国文明可能就会与其他文明有更多的共同性
B.汇集各种文化、受到多个民族影响的黄河流域北部,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C.现在人们普遍食用动物乳汁和乳制品,说明中国文明已经不再最具独特性。
D.中东人如能释读他们祖先的文字,就能了解到他们先人的一些日常生活情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风筝的人
(美)卡勒德·胡赛尼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比赛一大清早就开始,直到仅刺一只胜出的风筝在空中翱翔才告结束。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帮忙收放风筝线。我的助手是哈桑。
若有风筝被割断,真正的乐趣就开始了。这时,该追风筝的人出动,那些孩子追逐那个在随风飘扬的风筝,在临近的街区奔走,直到它盘旋着跌落在田里,或者掉进某家的院子里,或挂在树上,或停在屋顶上。
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在冬天的比赛中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人们会将其挂在壁炉架之下,供客人欢欣赞叹。每当满天风筝消失得只剩下最后两只,每个追风筝的人都厉兵秣马,准备摘取此项大奖。他们会朝向那个他们预计风筝跌落的地方,绷紧的肌肉蓄势待发,脖子抬起,眼睛眯着,斗志昂扬。当最后一只风筝被割断,立即一片骚动。
我记得有个阴暗的冬日,哈桑和我追着一只风筝。我跟着他,穿过各处街区,跳过水沟,侧身跑过那些狭窄的街道。我比他大一岁,但哈桑跑得比我快,我落在后面。
“哈桑,等等我。”我气喘吁吁地大喊,有些恼怒。
他转过身,挥挥手:  “这边!”说完就冲进男外一个拐角处。我抬头一看,那个方向与风筝跌落的方向恰好相反。
“我们追不到它了!我们跑错路了!”我高声叫道。
“相信我!”我听见他在前面说。
我看到我们最终停在一条车辙纵横的泥土路上。路边有块田地,夏天会种满莴苣;路的另外一边有成排的酸樱桃树。只见哈桑盘起双腿,坐在其中一棵树下,吃着手里的一捧桑椹干。
“我们在这干吗呢?”我上气不接下气,胃里翻江倒海,简直要吐出来。
他微笑:“在我这边坐下,阿米尔少爷。”
我在他旁边颓然倒下,躺在一层薄薄的雪花上,喘着气。“你在浪费时间。
它朝另外一边飞去了,你没看到吗?”
哈桑往嘴里扔了一颗桑椹:“它飞过来了。”我呼吸艰难,而他一点都不累。
“你怎么知道?”我问。
“我知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他朝我转过身,有些汗珠从他额头流下来,  “我骗过你吗,阿米尔少爷?”
刹那间我决定跟他开开玩笑:  “我不知道。你会骗我吗?”
“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他带着愤愤的表情说。
“真的吗?你会那样做?”
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做什么?”
“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我说。我知道自己这样很残忍,好像以前我总是拿那些他不懂的字眼来戏弄他,但取笑哈桑有点好玩——虽然是病态的好玩,跟我们折磨昆虫的游戏有点相似。不过现在,他是蚂蚁,而拿着放大镜的人是我
他久久看着我的脸。我们坐在那儿,两个男孩,坐在一棵酸樱桃树下,突然间我们看着,认真地看着对方。
“如果你要求,我会的。”他终于说,眼睛直看着我。我垂下眼光,时至今日,我发现自己很难直视像哈桑这样的人,这种说出的每个字都当真的人。
“不过我怀疑,”他补充说,“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你会吗,阿米尔少爷?”就这样,轮到他考验我了。如果我继续戏弄他,考验他的忠诚,那么他会戏弄我,考验我的正直。
要是我没有开始这场对话就好了!我勉强露出一个笑脸,“别傻了,哈桑,你知道我不会的。”
哈桑报我以微笑,不过他并非强颜欢笑。“我知道。”他说。这就是那些一诺千金的人的作风,以为别人也和他们一样
“风筝来了。”哈桑说,指向天空,他站起身来,朝左边走了几步。我抬头,望见风筝正朝我们一头扎下来。我听见脚步声,叫喊声,一群追风筝的人正闹哄哄向这边跑来。但他们只是白费时间。因为哈桑脸带微笑,张开双手,站在那儿等着风筝。
(节选自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有删改)
(注)文中的阿米尔是阿富汗的一个富家少爷,哈桑是他的仆人。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阿富汗古老的斗风筝风俗写起,其追风筝的热闹场景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也为下文的情节展开营造氛围。
B.“绷紧的肌肉蓄势待发,脖子抬起,眼睛眯着,斗志昂扬”这些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气氛。
C.“哈桑往嘴里扔了一颗桑椹”表现了他的悠然自得和信心满满,这种近乎戏谑的动作也流露出他对“我”的轻视。
D.小说中叙述了哈桑带“我”追风筝的一次经历,通过“我”与哈桑的对比,可以看出哈桑追风筝的高超本领。
【小题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不过现在,他是蚂蚁,而拿着放大镜的人是我。
(2)这就是那些一诺千金的人的作风,以为别人也和他们一样。
【小题3】小说在塑造哈桑这个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巧妙的安排?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现 在是向上 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 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小题1】请从修辞的角度谈一谈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
【小题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②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小题3】马丁·路德·金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请结合文段内容,为他撰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80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菜单上的春天

欧·亨利

那是三月的一天。

萨拉正对着一份菜单哭泣。

你能想象吗,一个纽约市的姑娘竟会对着一份菜单掉眼泪!

这位美丽的姑娘有着不逊于商学院毕业生的速记本领,然而世界只认他们,她只好四处奔波找点零碎的打字活。她同这个世界作战的最辉煌的业绩就是同“舒伦伯格家庭餐馆”签订了协议。这家餐馆在她寄居的一座旧楼房的隔壁。一天晚上,萨拉在这里吃完了一份廉价的快餐之后,找到了工作:萨拉负责为餐馆每天安排的菜肴打印菜单,报酬是每天的三餐饭。

在严寒而又沉闷的冬天有饭吃了,对萨拉来讲,这是至关紧要的。

后来,日历上说春天已经来了,这真是谎言。春天可不是说来就能来的。冰雪仍然像坚硬的石头一样冻结在横贯城市的街道上。萨拉坐在吱吱作响的柳木摇椅上望着窗外。除了为舒伦伯格准备菜单,她并没有别的事可做。墙上的日历冲着她不停地吼叫:“春天来了,萨拉——我告诉你,春天来了。看看我,萨拉,这儿的数字就是证明。你有这么优雅的身材,萨拉,这么美好的春天的外形,为什么还要这样忧伤地望着窗外呢?”

萨拉的房间在这座房子的后部。朝窗外看,她恰好能看到邻街的制箱厂后面没有窗户的砖墙。砖墙非常干净,亮堂堂的。再往下看,萨拉看到了樱桃树和榆树掩映下的绿茵茵的小道,道旁还环绕着一片蒲公英。

去年夏天萨拉去了一趟乡下,爱上了一个农夫。

萨拉在桑尼布鲁克农庄待了两个星期,在那儿她渐渐爱上了年轻的沃尔特。就是在这样绿树成荫、蒲公英环绕的小道上,沃尔特向她求婚,赢得了她的芳心。他俩坐在一起,沃尔特为她编了一个蒲公英花冠。他还热烈地赞美过金黄色的花朵衬上她棕色的长发有多么的美;后来她把花冠留在那儿,手里轻摇着草帽走回了家。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萨拉对那个美好日子的回味。服务生送来了家庭饭馆第二天的菜单。萨拉坐到打字机旁,把一张卡片卷进滚轴里。她很灵活,通常只要一个半小时,二十一张菜单就全打好了。

这一天菜单上有不小的变化,上面充满了春天亲切的味道。刚刚还在青草坡上嬉戏的小羊羔,眼下也配上了煮过的水果,让人忍不住记起它曾有的欢乐。牡蛎的歌声尽管还没有完全沉寂,也慢慢地削弱了。煎锅只能在仁慈的烤炉炉条后面安静地休息。馅饼的品种多了起来,油腻的甜食不见了,香肠裹在包装纸里,和荞麦、香甜的枫糖一道在菜单上流连,却也时日不多了。

萨拉的手指欢快地舞动着,像夏日的溪流上翩翩起舞的小矮人。打了一道又一道菜,她按照菜名的长短给它们每一个都安排了合适的位置。

甜食的上面正好是蔬菜,胡萝卜烧豌豆,烤面包片加芦笋,四季不断的西红柿加豆煮玉米,利马豆,卷心菜——还有——

萨拉对着菜单哭了起来。发自心底深深的失望让泪水涌出了心房,聚集在她的眼眶里。她的头伏到了打字机的架子上,键盘随着她的抽泣发出单调的嗒嗒的伴奏声。

她已经有两星期都没收到沃尔特的信了,而菜单上的下一道菜却正好是蒲公英——蒲公英配什么蛋——谁管是什么蛋呢!一一蒲公英啊,沃尔特就是用那金黄色的花冠为她加冕,封她为爱的女王,未来的新娘——蒲公英啊,春天的信使,叫人伤心的花冠,她那最甜蜜时光的见证。

萨拉渐渐地止住了泪水。莱单必须得打完。然而,还沉浸在闪着淡淡的金黄色光芒的蒲公英梦里,她的指头心不在焉地敲打着打字机键盘,有好一会儿,她的心仿佛还同她那年轻的农夫一起依偎在绿荫小道上。

晚饭恰巧有一份蒲公英的美味,她根本吃不下去。这盘黑色的东西从光艳夺目的爱情象征变成了一分可鄙的莱肴,她夏天的期望就枯萎死亡了。

前门的门铃响了,房东太太去开门。楼下的门厅里传来了一个响亮的声音,萨拉跳了起来,冲到门边,跑到楼梯口,她的农夫一步三级地跳了上来,像收割庄稼那样一把把地紧紧地接在怀里,捡谷穗的人这下可什么都别想得到了。

“为什么不写信呢——哦,为什么?”萨拉叫着。

“纽约可真是个大城市啊,”沃尔特说“一星期前我去了你的旧地址,才发现你星期四就搬走了。幸好不是倒霉的星期五搬走的,我总算安心了些。那以后,我可一直都在通过警察局什么的想尽了法子到处找你。”

“可我给你写了信!”萨拉激动地说。

“从没收到过!”

“那么你是怎么找到这儿的?”

年轻的农夫露出了春天般的笑容。“晚上我碰巧走到隔壁的家庭饭馆,”他说,“管它是家什么样的饭馆,这个季节我只想吃点绿色蔬莱什么的。我在那张打印得很漂亮的菜单上扫来扫去,想找点什么。当我着到卷心菜的下面,差点掀翻了椅子,大声嚷着叫老板过来。是他告诉我你住在这儿。”

“我想起来了,”萨拉高兴极了,“卷心菜下面是蒲公英。”

“我知道全世界恐怕只有你的打字机会打出那奇特的大写了字母W,总是跑到一行字的上面。”沃尔特说。

“可蒲公英里并没有W这个字母呀。”萨拉惊奇地说。

年轻人从口袋里掏出了菜单,指着那一行。

萨拉认出了那是下午她打的第一张卡片,右上角还留着一点闪亮的泪痕。但在那原本该看到绿色植物名称的地方,却因为金黄色花朵的回忆老是在她眼前飘来飘去,她的手指不知怎么的就敲了些别的什么键。

于是在红卷心菜和带馅青椒之间就出现了这样道菜:“最亲爱的沃尔特,配水煮蛋。”

【小题1】小说的前三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2】蒲公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为什么要以“菜单上的春天”为标题?
【小题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萨拉虽不是商学院的毕业生,但有一身过硬的速记本领,努力地在大都市打拼,心怀积极的心态,追求着自己美好的未来。
B.即使身处困境,萨拉也在努力奋斗。爱情是她精神上的最大支撑。中间插叙去年夏天与农夫的爱情故事,解释了萨拉哭泣的原因。
C.“墙上的日历冲着她不停地吼叫”,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实际上是萨拉的内心读白,表现了她的忧伤和烦闷。而“她的指头心不在焉地敲打着打字机键盘”一句则为萨拉打错菜单做了铺垫。
D.萨拉误将菜单上的蒲公英打成了心上人的名字,从而使得心上人与她重新相聚,表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诙谐与可爱。
E.这篇小说的语言质朴平实,而结构灵巧,主题鲜明,表现了底层人物对幸福的追求,结局是典型的“欧·亨利”笔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
夜归人
(美)爱伦·坡
(1)窗外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年轻的妇人静静站在窗台前面,痴痴地向外望去,但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像是盼望着什么似的。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
(2)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她丈夫常常出远门,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家里。但是,这次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现在她已确知自己怀孕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把这件喜事早点告诉丈夫。
(3)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了,如果知道她已有了身孕,一定不会再出远门的。然而她却不愿意让他为自己而焦灼。她回想起几小时前的一个插曲:他告诉她关于那一包钱的时候,正是站在这个窗台前,双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她丈夫是一个边区的税务员,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
(4)“为什么呢?”唉,倒大霉了!小俩口自己的那一点存款,存在老远的一家农村银行里了,现在银行就要倒闭了,他只好赶快去取回他们的钱。然而他不敢随身带着公款跑这么远,所以把它藏在家里了。
(5)“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他说,“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好的,我答应。”她说。
(6)现在,他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天色已昏沉下来,夜幕降临了。大雪和黑暗笼罩着孤寂的木屋。她听到了声音。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声音很低,但很急促。妇人把脸紧贴在窗户边,只见有一个人靠在门前。
(7)她连忙走开,从壁炉边取下了丈夫的手枪,真倒霉,这是一支没有用的手枪,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她只好拿着空枪,快步走到紧紧地锁着的大门边。
(8)“是谁在外边?”她喝道。
(9)“我是伤兵,大雪天迷了路,走不动了,请你做件好事,让我进来。”
(10)“丈夫吩咐我,他不在家,谁也不让进来。”年轻的妇人实实在在地告诉他。
(11)“那么,我就只好死在你们家门口了。”
(12)再过了一会儿,他又恳求说:“你打开门看看我,就知道我不会伤害你的。”
(13)“我丈夫是不会饶恕我的……”她哭诉着,开门让他进来了。这伤兵的确已筋疲力尽,似乎就要垮了。他高个子,步履踉跄;苍白粗糙的脸,手臂上包扎着绷带,浑身是雪花。妇人让他到火炉边,坐在她丈夫的椅子上,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晚餐给他吃。等他吃完,她已经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一张床,他往床上一倒,似乎马上就睡了。
(14)真睡着了还是假的?妇人在自己卧室里走来走去,心里忐忑不安,像是要出什么乱子。深夜里,万籁俱寂,只有炉火劈劈啪啪地低声作响。忽然传来一阵非常低的声音,很轻,显然是有人在干什么,鬼鬼祟祟地,比老鼠偷啃东西的声音还要轻。这到底是哪儿来的声音呢?难道是隔壁房里的那个男人?想到这,她拿起灯,轻轻地走到狭窄的通道,站着静听。伤兵的呼吸声音不会那样响,准是故意装的。她把门推开,走进后房,俯身去看伤兵,只见他睡得很甜。她走出房间,立刻又听到了那个声音。这次她知道了:有人在撬前门的锁。妇人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丈夫的一把折叠式洋刀,然后轻轻摸到那伤兵床边,推醒他。他哼了一声,睁开了眼睛。
(15)“你快听!”她低声地说,“有人要偷进屋里来,你来帮我一下忙!”
(16)“谁要偷进来吗?”他困倦不堪地说,“这又没有什么东西可偷的。”
(17)“有的,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这件事怎么可以告诉他呢?她恨不得咬断自己的舌头。
(18)“那么,你拿我的手枪,我右手伤了,拿不了枪,你把刀给我。”他说。妇人迟疑了片刻。这时,又听到前门被撬的声音。她立刻把刀递给伤兵。自己拿了他的手枪。
(19)“你来对付头一个进来的人,”他说,“靠近门边站着,门一开就开枪,枪里有六发子弹,一定要打到他倒下来动不了为止。我拿着刀,在你后边,应付第二个进来的人。我们一站好位置就把灯吹灭。”
(20)顿时,屋子里一片漆黑。撬锁的声音停止了,传来了扳扭东西的声音,门锁被打掉了,门开了,溜进了一个人来。刹那间,白雪衬托着那人的身影,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脸碰着墙脚,再也不能动弹了。伤兵俯着身子,咒骂了一声,然后叫道:“原来只有一个人!好枪法呵,太太!”接着,他把尸体翻过身来仰天躺着,这才看到这强盗___(21)“从没见过!”她说。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美洲卷》有删改)
【小题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小题2】第(6)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小题3】“丈夫”深夜回家抢劫的结局既让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找出作者在前文埋下的几处伏笔。
【小题4】结合小说,分析“年轻的妇人”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