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
夜归人
(美)爱伦·坡
(1)窗外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年轻的妇人静静站在窗台前面,痴痴地向外望去,但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像是盼望着什么似的。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
(2)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她丈夫常常出远门,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家里。但是,这次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现在她已确知自己怀孕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把这件喜事早点告诉丈夫。
(3)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了,如果知道她已有了身孕,一定不会再出远门的。然而她却不愿意让他为自己而焦灼。她回想起几小时前的一个插曲:他告诉她关于那一包钱的时候,正是站在这个窗台前,双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她丈夫是一个边区的税务员,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
(4)“为什么呢?”唉,倒大霉了!小俩口自己的那一点存款,存在老远的一家农村银行里了,现在银行就要倒闭了,他只好赶快去取回他们的钱。然而他不敢随身带着公款跑这么远,所以把它藏在家里了。
(5)“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他说,“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好的,我答应。”她说。
(6)现在,他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天色已昏沉下来,夜幕降临了。大雪和黑暗笼罩着孤寂的木屋。她听到了声音。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声音很低,但很急促。妇人把脸紧贴在窗户边,只见有一个人靠在门前。
(7)她连忙走开,从壁炉边取下了丈夫的手枪,真倒霉,这是一支没有用的手枪,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她只好拿着空枪,快步走到紧紧地锁着的大门边。
(8)“是谁在外边?”她喝道。
(9)“我是伤兵,大雪天迷了路,走不动了,请你做件好事,让我进来。”
(10)“丈夫吩咐我,他不在家,谁也不让进来。”年轻的妇人实实在在地告诉他。
(11)“那么,我就只好死在你们家门口了。”
(12)再过了一会儿,他又恳求说:“你打开门看看我,就知道我不会伤害你的。”
(13)“我丈夫是不会饶恕我的……”她哭诉着,开门让他进来了。这伤兵的确已筋疲力尽,似乎就要垮了。他高个子,步履踉跄;苍白粗糙的脸,手臂上包扎着绷带,浑身是雪花。妇人让他到火炉边,坐在她丈夫的椅子上,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晚餐给他吃。等他吃完,她已经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一张床,他往床上一倒,似乎马上就睡了。
(14)真睡着了还是假的?妇人在自己卧室里走来走去,心里忐忑不安,像是要出什么乱子。深夜里,万籁俱寂,只有炉火劈劈啪啪地低声作响。忽然传来一阵非常低的声音,很轻,显然是有人在干什么,鬼鬼祟祟地,比老鼠偷啃东西的声音还要轻。这到底是哪儿来的声音呢?难道是隔壁房里的那个男人?想到这,她拿起灯,轻轻地走到狭窄的通道,站着静听。伤兵的呼吸声音不会那样响,准是故意装的。她把门推开,走进后房,俯身去看伤兵,只见他睡得很甜。她走出房间,立刻又听到了那个声音。这次她知道了:有人在撬前门的锁。妇人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丈夫的一把折叠式洋刀,然后轻轻摸到那伤兵床边,推醒他。他哼了一声,睁开了眼睛。
(15)“你快听!”她低声地说,“有人要偷进屋里来,你来帮我一下忙!”
(16)“谁要偷进来吗?”他困倦不堪地说,“这又没有什么东西可偷的。”
(17)“有的,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这件事怎么可以告诉他呢?她恨不得咬断自己的舌头。
(18)“那么,你拿我的手枪,我右手伤了,拿不了枪,你把刀给我。”他说。妇人迟疑了片刻。这时,又听到前门被撬的声音。她立刻把刀递给伤兵。自己拿了他的手枪。
(19)“你来对付头一个进来的人,”他说,“靠近门边站着,门一开就开枪,枪里有六发子弹,一定要打到他倒下来动不了为止。我拿着刀,在你后边,应付第二个进来的人。我们一站好位置就把灯吹灭。”
(20)顿时,屋子里一片漆黑。撬锁的声音停止了,传来了扳扭东西的声音,门锁被打掉了,门开了,溜进了一个人来。刹那间,白雪衬托着那人的身影,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脸碰着墙脚,再也不能动弹了。伤兵俯着身子,咒骂了一声,然后叫道:“原来只有一个人!好枪法呵,太太!”接着,他把尸体翻过身来仰天躺着,这才看到这强盗___(21)“从没见过!”她说。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美洲卷》有删改)
【小题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小题2】第(6)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小题3】“丈夫”深夜回家抢劫的结局既让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找出作者在前文埋下的几处伏笔。
【小题4】结合小说,分析“年轻的妇人”的人物形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2 07:2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子弹坠落长崎目击记注
美威廉·伦纳德·劳伦斯
我们正向日本国土飞去,即将对它进行轰炸。
指挥这次任务的是25岁的空军少校查尔斯·斯韦尼。他驾驶的携带原子弹的长机名“艺术大师”号,这种飞机的推进器不同寻常地长,有四个桨片,其机身上标有“77”的字样。有人说,“77”是红头发兰奇(著名足球明星)踢球时运动服上的数字。
凌晨3点50分,机群起飞了,径直朝西北方向一一日本国的所在处直扑而去。天气预报说我们在飞行途中将遇到暴风雨,但到飞行目的地,也就是这次任务的高潮阶段,天将放睛。
起飞大约一小时后,暴风雨降临了。飞机在漆黑的夜空中时而下沉,时而抬起。但飞机的跃动幅度比起大型客机来要小多了。你感觉它是在“滑翔”,而不是“颠簸”。
我注意到一道奇特的、令人恐怖的亮光从驾驶舱上方的小窗射了进来。透过黑暗,我看见一个奇怪的情景:旋转着的巨大推进器不知怎的变成了大的跳跃着的蓝色光焰。这种蓝色光焰既映照在飞机鼻顶的有机玻璃窗上。又在机翼顶端闪闪发光。我们宛若驾驭着燃烧的列车在无垠的太空中奔驰。
我们终于度过了黑暗,飞机直奔日本帝国。
凌晨5点刚过,晨曦来临。吉里中士两眼紧盯窗外,举起双脚对此表示欢迎。在此之前,中士一直专心致志、一声不吭地听着耳机里的收音机报道。
“还是白天好,”他对我说着,“夜里关在机舱里我觉得怪害怕的。”
“这儿离霍普斯顿可远了。”我不觉说道。
“是啊。”他一边回答我,一边忙着译一条消息密码。
“你觉得这颗原子弹能结束战争吗?”他怀着希冀地问道。
“这颗很可能会有用的,”我尽量使他放心,“如果这颗不行,下一颗或两颗肯定会奏效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长时间地抵挡住原子弹的威力。”
到5点50分,外面天已大亮。我们的长机不见了,领航员戈德弗雷告诉我这是事先计划好的。机群将于9点10分在本州东南方的宇久岛上空会合。
可是直到此刻,还无人知道哪座城市将作为投弹目标。命运之神将作出最后的选择,日本上空的气流将作出决定。
在我们前方飞行的气象飞机正在测试风向。到投弹时间的前半个小时,我们才能最后知道哪个城市将成为目标。
9点12分,我们飞抵宇久岛上空,前方大约4000英尺处是带着那颗宝贝炸弹的“艺术大师”号。
我们开始盘旋,等待机群中第三架飞机的到达。
9点56分,我们开始向海岸线飞去。吉里中士译出气象机发来的密码,告诉我们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都清晰可见。
命运之风看来要恩赐有些日本城镇了,它们注定将默默无闻。命运最后选择了长崎作为投弹目标。
在机群盘旋的当儿,我们突然发现股股黑烟穿过白云直冲我们而来。原来是对准我们高度发射的15枚高射炮弹。不过它们飞来时,飞机已向着左边飞远了。
我们向南飞去。11点33分,飞越海岸线,向距此以西大约一百英里处的长崎直奔而去。在长崎上空我们再次盘旋,终于发现了云层中的一处缝隙。
这时是12点01分,我们终于到达了这次任务的目的地。
“瞧,它下来了!”有人喊道。
从“艺术大师”的肚子里落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掉了下去。
先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倾发出大量白烟,接着,一道巨大的紫色火柱以极快的速度上升到大约一万英尺的高度。待我们再次向原子弹爆炸方向飞去时,那道紫色火柱已升到了与飞机同样的高度。这时距爆炸发生才过了45秒钟。
这是一座有生命的图腾柱,身上刻满了许许多多怪诞的面孔,对着大地狞笑。
正当这东西似乎已凝固起来时,从它顶端突然冒出一朵庞大的蘑菇云,第一团蘑菇云升向蓝天的时候,变成一朵花的形状。它巨大的花瓣边缘向下弯曲,外面是奶油色,里面是玫瑰色。后来,当我们从___英里以外最后一次眺望时,它仍保持着这个形状。在这个距离,还能看见处于痛苦之中的柱体,五颜六色,翻滚蒸腾,如同无数杂色彩虹组成的大山。在这些彩虹中融入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柱体颤颤悠悠的顶部穿过白云,活像一头史前怪兽的脖子上镶上了羽毛。纵目望去,只见羽毛朝四面八方飞展开去。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1945年8月9日,作者搭乘携带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的飞机,写下了著名的空中目击记。本文获1946年普利策报道奖。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文本材料看,执行这次轰炸任务的有三架飞机,而作者所搭乘的飞机并未携带原子弹。
B.“我们宛如驾驭者燃烧的列车在无垠的太空中奔驰”一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C.原子弹最终投放到哪座城市,事先并没有确定,这将由日本上空的气流决定,在载弹机前方飞行的气象机负责测试风向,根据风向来确定目标城市,命运之风最后选择了长崎。
D.12点01分,到达任务目的地,“艺术大师”号开始投弹,过了45秒钟,我们再次向原子弹爆炸方向飞去时,那道紫色火柱已上升到大约一万英尺的高度,几乎与飞机的高度相等。
【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通讯按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突出了时间,渲染了原子弹投放之前的紧张气氛,使现场感极强。
B.携带原子弹的长机名为“艺术大师号”,由空军少校查尔斯·斯韦尼驾驶,机身上有“77”字样,“77”是当时著名足球明星兰奇的出场号,以此作为这架飞机的号码,有希望他像兰奇一样冲锋陷阵的意味。
C.凌晨3点50分,机群起飞后便遇到了暴风雨,这是事前预知的,而且预先还知道,等到达飞行目的地,开始执行原子弹投放任务时,天就会放晴。
D.“这是一座有生命的图腾柱,身上刻满了许许多多怪诞的面孔,面对大地狞笑”,这句话描绘了原子弹爆炸时最初的情景,句中充满了对原子弹威力的惊愕和赞美,也寄予了作者对能尽快结束战争的期望。
【小题3】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划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树上的天使
美国玛雅·瑞诺德斯·拉特森
又来了,这些烦人的松鼠!我拽过枕头,狠狠地蒙住自己的脸,试图阻挡头顶上传来的噪音。然而,那些声响就如同魔音入脑般挥之不去。“该死的松鼠!”我暗暗咒骂。
每到半夜,屋外的松鼠们就开始搬运它们的美食——山核桃。而我却每每被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吵醒,然后无奈地睁着双眼,听着头顶上山核桃不断砸在屋顶,再“咕噜噜”地滚落到地面的声音。
天知道我对此刻的清醒有多么的恐惧,我简直快要崩溃了!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我的脑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如雪片般飞来的账单以及我已经拖欠了房东许久的租金。就在昨天,我刚刚向房东保证,会尽快结清所有的欠款并支付下周80美元的租金。房东答应了,但我想,她的耐心会很快宣布告罄。我是个初出校园的毛头小子,一点赚钱的门路都没有,而我头顶上还有恼人的松鼠让我不得不在半夜保持清醒。
无奈之下,我唯有打开《圣经》寻求帮助。忽然,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不要为明天忧虑。看天空中的飞鸟,它们既不播种也不收获,天父照样养活它们;野地里的百合花从来也不纺织,天父还打扮它们,给它们美丽的衣裳;地上的小草今天还在,明天就被扔进炉子烧了,天父还给它们青翠的外衣,更何况你们呢?岂不比它们贵重得多吗?”
我暗暗祈祷:主啊!既然您能喂养飞鸟,还有那些松鼠,我相信您也会保佑我的。最后,在被众多琐事折磨得筋疲力尽之后,我终于昏昏睡去。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赶去教堂。会餐后,一位老妇人问我,能否送她回家。她告诉我,她的卡车坏了。
“当然可以。”我说。
在去她家的路上,她问我:“你喜欢吃山核桃吗?”
山核桃?!我僵硬地笑了笑,反问道:“你为什么这么问?”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些山核桃砸落的声音。
“我以20美元一袋的价格将它们卖给一家农场。”她回答道,“如果你喜欢,我可以以低一点的价格卖给你一袋,以报答你送我回家。”
就算白送我也不要。“不了,谢谢。”我说。我将她安全地送到了家,然后驱车返回。
一到家,我便倒在了床上,我太累了,也许我该午休片刻。但又一次,松鼠的骚动声在我头顶响起。这还没到半夜呢!我愤愤地想,它们就不能让我有片刻的安宁吗?
突然,就像被一个山核桃猛地砸中了脑袋,我灵光一闪:我明白了,财富就在我的头顶上!我从床上一跃而起,冲出屋子。我看到了,就在我的窗台下,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大片山核桃。20美元一袋,我欣喜地想,只要卖出四袋就够付下周的房租了。而事实上,地上山核桃的数量已足以让我清偿所有的债务。
几年时间很快过去了,我的生活正慢慢好转。而真正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并不是那些山核桃,而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它们就住在树上,它们告诉我:上帝就在我们身边。
(选自《海外文摘》)
【小题1】“我”为什么觉得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像“魔音”?
【小题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你喜欢吃山核桃吗?
(2)我僵硬地笑了笑。
【小题3】文中写阅读《圣经》这件事与山核桃有什么联系?请简要分析。
【小题4】这篇小说以“树上的天使”为题,结合全文,试探究其在情节结构、主题思想两方面的作用。

同类题3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相关题目。
二十年后
美欧·亨利
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一位巡警在马路上威风凛凛地走着。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那甩警棍的动作多姿多彩,再加上体格魁梧,却不带傲气,俨然一个太平天下的卫士形象。
走过一个路段的正中时,警察突然放慢了脚步。一家幽暗的五金店的门口,有个男子斜靠门站着,嘴里叼了根烟,并没点着。看到警察走过来,他抢先说话了。
“没事,警官,我在等一个朋友,”他镇定自若地说,“二十年前约好现在相见。你听了觉得奇怪,是吗?你要是不放心呢,我可以把事情说给你听听。二十年前,这家店是一家餐馆,叫大乔·布雷迪餐馆。”
“餐馆早五年就没有了。”警察说。
站在门道里的那个人划着一根火柴点燃雪茄。火柴光一亮。只见这人长着个方下巴,脸色发白,目光倒炯炯有神,右边眉毛附近留着个小白伤疤。领带扣针歪别着,上面镶着颗大钻石。
那人说:“二十年前的今晚,我跟吉米·韦尔斯在这儿的餐厅吃饭。我们俩都是在纽约长大的,多年来亲如兄弟。那时我十八,吉米二十。第二天我要去西部闯荡。在吉米看来天下似乎只有一个纽约。那天晚上我们约定,二十年后,都将在此地、此日、此时再次会面。”
“这事倒挺新鲜。时隔二十年才又见上一面,未免太久了点。分手以后你知道你朋友的消息?”警察问。
那人答道:“说起来我们也有过一段书信往来,但过了一两年便断了联系。但我相信,只要吉米还活着,他肯定会来赴约的。”等朋友的人掏出一块漂亮的表,表盖上镶着小宝石。
“十点还差三分钟,”他说,“我们在这餐馆分手的时间是十点整。”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
“你猜对了!吉米要是比得上我一半就好了。他是个大好人,只是有点死板。我发财可也不容易,非多长几个心眼不可。在纽约,人总是墨守成规,人要开窍得到西部去。”
警察甩着警棍,又开步了。
“我得走了!希望你的朋友真能来。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
“不会。”那人说,“我至少多等他半个小时。只要他还活着,他肯定会来。再见,警官。”
“再见,先生。”警察说完,又继续巡逻,边走边一家家打量。
这时,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五金店门口的那个人抽着烟还在等。
他等了约莫二十分钟后,一位高个子大步流星穿过马路径直朝他走来。这人穿着长外套,衣领翻上来盖住了耳朵。
“鲍勃,真是你吗?”来者不敢相信地问道。
“吉米·韦尔斯,你来了呀!”站在门边的人高声叫了起来。
“哎呀呀!”刚来的人也高声叫,一把抓起对方的两只手,“果然是鲍勃。我只知道只要你还活着,一定会上这儿来。唉,二十年,可真不算短呀!鲍勃,老饭馆拆了,要是如今还在,我们可以到里面再吃上一顿。在西部混得怎么样,老弟?”
“好极了!一切如愿以偿。你变多了,吉米。奇怪,你怎么又高了两三寸呢?”
“是呀,二十岁以后我又长个儿了。”
“在纽约过得不错吧,吉米?”
“还过得去。我在市里的一个部门谋了个位置。走,鲍勃,我领你到一个熟悉的地方,咱们叙叙旧。”
两个人手挽手沿马路走着。从西部归来的那个志得意满,讲起这些年的作为。另一个把头缩在大衣领里,津津有味地听。
十字路口有家药房,仍灯火辉煌。到了灯光下,两人同时转身瞪大眼看着对方的脸。
从西部来的那个突然站住了,松开手臂。
“你不是吉米·韦尔斯,”他惊叫起来,“二十年的时间的确长,但再长的时间也不会把鹰钩鼻变成个扁鼻。”
“二十年足可以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鲍勃,你已被捕十分钟了。芝加哥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打了电报说想与你谈谈。放老实点,知道吗?老实才聪明。 有人叫我带张条子给你,看完了我们再去局里。你到那儿窗户下看,是巡警韦尔斯写的。”
从西部来的人打开交给他的小纸条。刚看的时候他的手还正常,但到看完时却抖得厉害。条子上只写了几句话:
鲍勃:我准时到了约定地点。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我不便自己动手,便找了位便衣代劳。
吉 米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两处关于风雨的环境描写“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和“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既渲染了氛围,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鲍勃虽然是一个通缉犯,但是仍然坚持来赴二十年之约,由此可见鲍勃也有重情守信的可贵之处。
C.鲍勃领带扣针镶着大钻石,表盖上镶着小宝石,可以看出他在西部发达了,也可以体现他想向朋友炫耀的心理。
D.小说结尾以吉米给鲍勃的纸条揭示谜底,交代鲍勃满怀期望等待的老友居然是警察,且吉米早就发现了他是被通缉的罪犯。奇峰突起,出人意料。这种结尾构思巧妙,常被人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
【小题2】小说成功塑造了警士吉米的形象,请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分析文中吉米具有怎么样的性格形象。
【小题3】吉米不动声色就抓捕了二十年前的好友鲍勃,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本文的伏笔设置很隐蔽,原文有哪几处伏笔?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违背诺言
美劳莱恩•格雷戈伊
我们走在林荫道上,看见一家体育用品商店挂着“停业大减价”的招牌。“哎!快教我几招自我控制的妙法!”我想停下来,进去看看,便急忙对丈夫说道。
“没有我们需要的东西,”他说,“这里都是些价高质次的东西。不然的话,他们也就不会走到停业关门这一步。”
“可它们是体育用品。”我想哄他几句,“或许还可以为我们的孙儿孙女们买几样便宜的东西呢。况且,你也喜欢小渔船和钓具。你那张‘梦之舟’在浴室的镜子上都已经贴了好几年了,我想你也该进去找一找。”
“你疯了吗?”他说,“我想要的船可是超一流的,超一流的,知道吗?要是我攒够了6000美元,我就马上从厂家直接定做,而且还要银色的。这种快倒闭的商店肯定不会有我的‘梦之舟’。而且我也不愿意与这群见到便宜货就疯狂的傻瓜们挤来挤去。”
“你这人简直不通人情,令人讨厌!”我反驳道,“我恰恰喜欢人多的地方。我保证不买任何东西,只是在商店里四处逛一逛。你就在这里喝点咖啡吧,半个小时之后,我回来找你。”
“老太婆,无法守信就不要许诺。”他说,“我知道你又要去那里买一些无用的破烂货回去。你是向来如此。”
他的这句话令我气愤至极。我自信是一个明智的消费者。“老家伙,我要让你看看。”我决定不再买任何便宜的东西,不管是什么。哈!我才不会给这个自作聪明的“万事通先生”幸灾乐祸的机会呢!
我调整了一下情绪,走进拥挤的商店。走廊上,曲棍球器械、篮球、高尔夫球棒、健身器械、钓鱼器具、各种儿童玩具上,到处都挂着一张张大大的标牌:关门大减价——最多打2折,决不还价!
我在人流中东躲西闪,享受着减价大甩卖所带来的兴奋。
突然,我发现商店后面陈列着一只与我丈夫图画上完全一样的、银光闪闪的独木舟,上面的救生衣、船桨和钓鱼器具一应俱全。我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眨了眨眼睛,再定神一看。是的,它还在那里。一条超一流的独木舟!我拨开人群,拼命往前挤,结果跌入独木舟中,便顺势坐在里面,急切地寻找上面的价格标签。
找到了!标签上制造厂家的含税建议价6750美元上打了一个“×”,旁边手写了一个750美元。肯定是搞错了,减了6000美元?我得找售货员问问。
我看到了一个佩戴“我是马修”证牌的年轻伙计。我冲上去抓住他的袖子。“请问这个独木舟是不是有毛病?为什么只要750美元?”
“噢,没有什么毛病,只是我们要停业了。我去查一下。”
几分钟后,他回来了。“夫人,很抱歉!有人将标签搞错了。它的整套价格是4750美元。按常规这条船要值8000多美元,因此,现在这个价仍然是物有所值。”我的眼里噙满了泪花。“噢,是的。”我满怀忧伤。“当然,刚才那个价格太诱人了。它与我丈夫梦寐以求的独木舟完全一样。星期五是我丈夫的62岁生日。由于健康原因,他不得不早早地退休了。光靠养老金生活,日子本来就艰难了。但是,这个固执的老家伙却要每个星期攒上10美元,想买一只这样的独木舟。他经常说,他要在退休后驾着一只独木舟去钓鱼,聊以安享晚年。”说着说着,我的声音渐渐软弱无力,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当我走出大门,马修追了上来。“夫人,你有750美元另加25美元运费,再交一点附加税吗?”“有的,有的。可我就这么多了。”我气喘吁吁地答道。此时此刻,我马上想到了自己为做白内障手术还攒了一点钱。
“那么,就这样吧,他可以得到这只独木舟了。另外,我们还将送上一只前桨,作为他的生日礼物。”
我忍不住哭了。我的一双老手在不停地颤抖着,在支票上签字时,我的两眼已经是一片模糊了。马修也同样哽咽了。
“夫人,有件事我必须告诉你,这家店是我祖父开的,他经营这家店已经超过三十年了。他总是答应哪一天要退休。他说,他要退下来放松放松,还要出去放舟垂钓。所以,去年他为自己定做这只独木舟。然而,他却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去用它。”
说着,马修更是泣不成声了。“我的祖父死了,死得很突然,就在上个星期,他才68岁。我想,如果你丈夫得到这只独木舟,想必祖父的在天之灵也会感到安慰。不过,你必须保证你的丈夫要经常使用它,能保证吗?”
“我保证。”说完,我急忙离开了商店,去寻找我那可爱又可气的丈夫。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你疯了吗?”“你这人简直不通人情,令人讨厌!”等对话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揭示了夫妻间的矛盾,表现了他们性格上的尖锐对立。
B.小说写商店里拥挤的人流,走廊上的曲棍球器械、篮球、高尔夫球棒、健身器械、钓鱼器具等,为下文写发现独木舟后的惊喜之情作了铺垫。
C.小说中写“我”签完字后马修的哽咽,是来衬托“我”的“哭”,表明马修一方面同情“我”的家境,一方面也为“我”对丈夫的一片深情所感动。
D.小说的结尾句“我急忙离开了商店,去寻找我那可爱又可气的丈夫”很有意味,既有违背诺言后的惴惴不安,也有买到独木舟后的欣喜。
【小题2】小说中的“我”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多次写到“独木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插曲

(美国)威廉·福克纳

每天中午他们都从这里路过。他穿着一套刷净的西装,戴一顶灰色的帽子,从不扣上衣领,也不扎领带。她穿一件雅致的棉织花布上衣,戴一顶阔边太阳帽。我坐在密西西比州我自己的在小山中那所粗糙简陋的小别墅前,或在木头门廊上摇摇晃晃时,见过他们好多次。

他们都至少有60岁了。他是位盲人,步履蹒跚无力。她每天带他到那座大教堂去乞讨,像平稳的水流一样说着话,用她那多节的手做着手势。日落时她又带他回来,把他带回家。直到斯普拉特林从阳台上对她打招呼,我才看到了她的脸。她左顾右盼,然后又向后面看看,没有发现我们。听到斯普拉特林第二次叫她时,她才仰起头向上看。

她的脸是褐色的,永远美丽得像个妖魔。她没有牙齿:鼻子和下巴之间可以相互一览无余。

“你很忙吗?”他问道。

“你有事?”她欢快地答道。

“我想给你写生。”

她没听懂,热切地看着他的脸。

“我想给你画一幅像。”他解释道。

“跟我来。”她立刻笑着对和她在一起的那个男人说道。他顺从而艰难地想在院子围栏那狭窄的混凝土地基上坐下,却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一位过路人帮她扶他站了起来。我找了一支铅笔,就兴奋地离开了斯普拉特林,去为他找一把椅子。我看到她实际上正在哆嗦——不是因为年老,而是因为愉快的虚荣。

“艾绥斯·乔。”她命令道,他坐下了,他那无视力的脸上充满了只有盲人才了解的那种冷淡的上帝般的平静。斯普拉特林带着他写生的本子来了。她坐在已就座的那个男人旁边,把手放在他肩上。人们立刻明白他们要拍在结婚纪念日上拍的那种照片。

她又是一位新娘子了,倚仗着只有死神才能剥夺我们的优秀神话的魔力,她又一次穿上了丝织衣服(或者类似的东西),戴上了首饰、花冠和面罩,或许还有一束鲜花。她又是一位新娘子了,年轻而且美丽,她那颤抖的手放在年轻的乔的肩上。她身旁的乔又一次成为震撼她那充满恐怖、崇拜和虚荣的心灵的某种东西——有点令人害怕的东西了。

一位偶然路过的人觉察到了这一点,停下来看着他们。就是看不见的乔,通过在他肩上的她的手也感到了这一点。她的梦想使他变得年轻而且骄傲了。他也设想着在1880年那时候的男子和他的新娘拍照时的固定可行的姿势。

“不,不,”斯普拉特林告诉她,“不要那样。”她的脸色阴沉了下来。“转向他,看着他。”他赶紧补充道。

她服从了,但仍然面对着我们。

“把头也转过去,看着他。”

“但那样你就不能看到我的脸了。”她抗议了。

“不,我能。还有,我将马上画你的脸。”

她微笑着妥协了,脸上皱起数万条皱纹,像一幅蚀刻画,她占了他想要的位置。

她立刻变得像个母亲似的。她再也不是新娘了。她结婚的时间足够长了,完全明白乔既不是很可爱也不是很可敬畏的什么东西。而且正相反,他是可轻视的东西。他毕竟只是一个容易犯错误的大孩子。(你知道她到现在为止已经生过孩子——可能丢失了。)但他是她的,另外的世界或许是那么坏,所以她要使它变得最好,记住那些日子。

乔又一次通过放在他肩上的她的手领会到了她的心境,他再也不是那超众的男子了。他也记得他来到她跟前寻求安慰,带给她新的梦想的那些日子。他的高傲从他身上消失了。在她的抚摸下静静地坐在那儿,孤立无援,也不需要帮助,处在黑暗中,而且平静得像个已看到了生与死,发现了他们两者之间没有什么重要区别的上帝。斯普拉特林画完了。

“现在该画脸了。”她很快地提醒他。眼下在她的脸上出现了某种东西,那东西不是她的脸。那上面恰好带有一种模棱两可的,不可思议的姿态。她正在摆好姿势吗?我疑惑地看着她。她正面对着斯普拉特林,但我相信她的眼睛既没看他,也没看他后面的墙。她的眼睛在沉思,而且是她自己的沉思。

斯普拉特林画完了。她的脸变成了一位60岁妇女的脸,就像一个妖魔一样没有牙齿,兴高采烈的。她过来看那幅画,把它拿在手里。

“带钱了吗?”斯普拉特林问我。

我有15美分。她没加评论地把画还了回来,拿走了那些硬币。

“谢谢你。”她说。她拍了拍她丈夫,他站了起来。“谢谢你搬来了椅子。”她朝我点点头,并且笑了笑。我看着他们慢慢地沿着小巷走了,真想知道我在她的脸上看到了什么——或者说我看到的一切。我转向斯普拉特林。“我们看看这幅画吧。”

他正紧盯着那幅画。“喂。”他说道。我看着画,接着我清楚了在她脸上我所看到的东西。整个脸蛋画得确实同蒙娜丽莎的表情一样。

啊!女人仅仅拥有一个永恒的年龄!而且那不是年龄。

(选自《诺贝尔文学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徐磊译,有删改)

【小题1】小说第一段为什么要描写两人的衣着?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3】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题4】联系全文,谈谈你怎么看“她”这一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