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我有一个梦想》第3段说到“兑现诺言”,下列陈述属于诺言内容的一项是(  )
A.美国历届总统关于民权的许诺B.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
C.美国宪法与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D.美国部分白人统治者的诺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3-05 12:28: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埃贡叔叔

(瑞士)托马斯·许立曼

热雨一连下了几个小时,落在绿色的花园里。祖父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樱桃树,突然,他说:“所有大的战争都是在夏天爆发的。”

从阁楼上时不时地传来信号声,埃贡叔叔在那里有一个工作室。他跪在有轨道的桌子前面,指挥几列火车开来开去,这个工作室是不准我进去的。

“爷爷,战争是什么东西?”我问。

晚饭之后,埃贡叔叔出门去“山雕”酒馆喝酒,按他的说法,是去和其他的火车司机“交换经验和目录册”,

户外,夕阳透过正在滴水的树叶闪烁,祖母蹲在菜地里,用园艺剪刀将蜗牛剪碎。

“得跟小家伙解释一下,”祖父朝她喊道。

随后,我们去楼上的工作室。暮色里,埃贡叔叔的天地显得又灰又暗。山丘之间有几个火车站,此时正在阴影里,车灯都熄灭了,机车静悄悄地停着。身材高大的祖父咔嚓一声踩断了一座高架桥,然后抓起那辆黑色的蒸汽火车扔出了窗外。

“就像这样!”祖父说。

我们下了楼,来到房子前面。漆成红色的车轮,操纵连杆,煤水车厢……一切都四分五裂地躺在门前。

“就像这样!”祖父说,“战争中一切就像这样。”

夜里,我听见了吵闹和叫骂。第二天早晨,祖母坐在埃贡叔叔的床边,用调羹喂他喝茶。

几天之后,我的堂姐乔伊斯丽娜来家里做客。她自豪地说,她不久就要装上矫正牙齿的夹子。雷托·胡克斯生吃活老鼠的那天,她正巧在场。“上帝,真令人恶心!”乔伊斯丽娜说。她的名字当然列在苔丝·思德林的生日晚会的名单上。“老弟,怎么样?”

我感到十分尴尬。祖父和我摘了很多樱桃,别的就没什么可提的了。

“你知道什么是战争吗?”

“当然知道,”乔伊斯丽娜显然是撒谎。

我朝楼上的工作室跑去,她跟在我的后面,我踩断了一个车站的屋顶,抓起一个卧铺车厢扔出了窗外,“就像这样,我说,“战争中一切就像这样,”

夜里又听见埃贡叔叔大吵大闹,他又撬又踢祖父卧室的门,一会儿哭,一会儿叫。第二天,埃贡叔叔躺在床上,头上扣着一顶塞满冰块的橡皮帽,尽管祖父把窗帘放下来了,他仍然戴着一副镜片圆圆的太阳镜。

“他生病了吗?”我轻声问道。

祖父点了点头,然后说,他可怜的儿子埃贡应付不了生活。

这时,一群人吵吵嚷嚷地走近了我们的房子,“喂!”乔伊斯丽娜冲着我们喊道。“如果我简单地向雷托和苔丝解释一下什么是战争,希望你们不会反对。”

他们冲上楼梯,祖父和我悄悄地溜进了果园。

如今,乔伊斯丽娜已经成了一位有名的经济律师,我不知道她是否会在大街上回答我的问候。一种终身的敌意把我和埃贡叔叔联系在一起,当他去世的时候,母亲和姑妈整理了他的房间。所有的柜子和抽屉里都塞满了小纸包,我们这才知道,埃贡叔叔晚年时搜集种子——全世界各种花卉的种子。

(选自《世界文学》1999年第5期)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相关人物怎样的内心活动?
(1)“得跟小家伙解释一下。”祖父朝她喊道。
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知道她是否会在大街上回答我的问候。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祖父说埃贡叔叔“应付不了生活”,这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体现?
【小题3】小说中多次出现“战争”一词,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分析其对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
【小题4】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要写埃贡叔叔晚年搜集全世界各种花卉的种子?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①清晨是寒意料峭的,宁静的。只有停在果园深处珊瑚色花楸树上的肥肥的鸫鸟的鸣声、人语声,以及把苹果倒进斗内和木桶里的咕噜噜的声音,才打破了寂静。果园里由于树叶日稀,已经可以望得很远。不但那条通往用麦秸作顶的大窝棚的林阴道,连大窝棚本身也都可以一览无遗了。入夏以来,果园主把全部家当都搬到了窝棚旁边,虽说到处都是香喷喷的苹果味,可这儿却香得尤其馥郁。窝棚里铺着几张铺,放着一支单管猎枪、一只长了铜绿的茶炊,窝棚的角落里搁着碗盏器皿。在窝棚旁边堆放着蒲席、木箱和用坏了的杂物。此外,场地上还挖了个土灶。中午在土灶上熬美味的腌肥肉粥,傍晚则把茶炊放在土灶上烧热,每当这种时刻,瓦蓝色的炊烟便像长长的带子,在果园的树木中间弥漫开去。逢到节日,窝棚附近热闹得如同集市一般,树木后面不时闪过鲜红的衣裙。那些小家碧玉、独院小地主家的姑娘,穿着发出扑鼻的染料味的无袖长衣,唧唧喳喳地聚集到这儿来,“公子哥儿”也都穿起他们的漂亮衣裳——做工粗糙、土里土气的西装,络绎不绝地来到这儿。连村长年轻的妻子也屈尊枉顾。她已有身孕,大脸上睡意朦胧,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样子,活像一头霍尔莫高尔种的乳牛。她头上的确长着一对“犄角”——那是盘在头顶两旁的发辫,上面还包着几方头巾,因此她的头显得格外大;她脚上穿着一双打有铁掌的短统靴,站在那儿显得笨重、牢靠;身上穿着棉绒坎肩、长围裙和用家织的条纹呢做的裙子,裙子的底色是紫黑的,条纹是砖红色的,裙裾上还镶着一条金色的阔滚边……
“这小娘们儿可会理财呢!”果园主摇着头,议论她说,“像这样精明强干的女人现在难得见到了……”
男孩子们穿着白麻布衬衫和短裤,光着脑袋,露出淡色的头发,蜂拥前来。他们一边三三两两地走着,小小的光脚丫踩进薄薄的浮土里,一边斜睨着挂在苹果树上的那条毛蓬蓬的狼狗。人们买苹果,不用说,只要去一个人就行了,因为只消一个戈比或者一枚鸡蛋就可换到好些苹果。但买的人很多,生意十分兴隆,乐得那个身穿斜襟外衣、脚登火红色靴子、患肺痨病的果园主连嘴都合不拢来。他由兄弟帮着做买卖。他兄弟虽然口齿不清,近乎白痴,但是手脚倒挺麻利。果园主完全是出于“行善”才收养这个同胞手足的。做买卖时,果园主常常开开玩笑,讲几句俏皮话,有时甚至还“逢场作戏”,拉几下图拉市出产的手风琴。直到傍晚,果园里始终人头济济,在窝棚附近响彻着笑声、话语声,乃至跳舞声……
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香气正在从地主庄园中消失。虽说香气四溢的日子还是不久以前的事,可我却觉得已经过去几乎整整一百年了。维谢尔基村的老人们都已先后归天,安娜·格拉西莫芙娜也已故世,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自尽了……开始了小地主的时代,这些小地主都穷得到了要讨饭的地步。但是即使这种破落的小地主的生活也是美好的!
【小题1】下面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描绘这一幅俄罗斯风情画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仅有色彩、光影,还有声音、气味,令人如身临其境。
B.作者先描绘出果园主的大窝棚并把它作为背景,在园中活动的人物作为前景,展现丰收的图景,在写作顺序上是先从视觉写起,然后到听觉。
C.雇工吃苹果,主人非但不阻止,反而劝他吃,可见在丰年里,人们自然乐善好施,尽情与人分享丰收的喜悦。
D.在“小家碧玉”和“公子哥儿”的群像中,“村长年轻的妻子”成为了作者重点描绘的主角。作者用细腻的工笔描绘了她的外貌、穿着,简直是栩栩如生,如见其人。
 
【小题2】①文段中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村长妻子的?
【小题3】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②文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红色玻璃球
美国威廉•贝纳德
①在美国艾达荷州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名叫米勒斯的菜商。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米勒斯先生在路边摆了个小菜摊,人们下班的时候路过这里,顺便采购一些新鲜的蔬菜,那个时候,钱和食品非常匮乏,所以,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十分流行。
②镇上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他们经常到米勒斯先生的菜摊跟前晃悠。当然,他们不想买菜,只是来欣赏一下那些当时非常珍贵的物品。尽管如此,米勒斯先生也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就像招待每个到这里买菜的大人一样。
③“你好,巴里!今天过得怎么样?”
④“你好,米勒斯先生,我过得不错,谢谢。这些豌豆看起来真新鲜。”
⑤“是的,巴里,你妈妈身体好点没?”
⑥“是的,正在好转。”
⑦“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
⑧“不,先生,我就是看看,这些豌豆真的很不错!”
⑨“你想带点回去吗?”
⑩“不,先生,我没有钱。”
(11)“可以用东西交换啊!你有什么东西跟我换吗?”
(12)“哦﹣﹣﹣我只有几个刚赢来的玻璃球。”
(13)“是吗?给我看看。”
(14)“给,你看,这个多漂亮。”
(15)“嗯,是这样的。不过这是蓝色的,我想要个红色的。你家里有红色的吗?”
(16)“好像有。”
(17)“这样,你把这袋豌豆带回去,下次把那个红色的玻璃球带来。”
(18)“一定,谢谢你,米勒斯先生。”
(19)每当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讨价还价”是,米勒斯太太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面带微笑。她很熟悉这些“交易”,也很理解丈夫的行为。除了巴里,镇上还有两个穷孩子,他们的家里拿不出钱来买菜,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来交换。为了帮助他们,又显得自然,米勒斯就这样假装和他们为了一个玻璃球进行谈判。就像这次巴里有个蓝色的玻璃球,可米勒斯先生却想要红色的,下次他带红色玻璃球来的时候,米勒斯先生又想要绿色或橘红色的了。当然了,每次打发这个男孩回家的时候,总会让他带上一袋新鲜的蔬菜。
(20)许多年以后,米勒斯先生去世了。镇上的人全都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并且向米勒斯太太表示慰问。在长长的告别队伍的最前面,站着三个引人注目的年轻男子,一位身着军装,另两位身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衫,头戴礼帽,十分体面庄重。米勒斯太太站在丈夫的灵柩钱,年轻人一个一个走上去拥抱她,低声安慰几句。然后,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注视着他们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这三个年轻人就是当年和米勒斯先生用玻璃球交换蔬菜的穷孩子。他们告诉米勒斯太太,当年他们是多么感激米勒斯先生,感谢他当年换给他们的蔬菜。
(21)现在,米勒斯先生不用再和他们为了玻璃球的颜色和大小讨价还价了,这三个孩子也不用再靠他的救济度日,可他们一生都会记住他。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都没发过大财,可在镇上人们的眼里,他是艾达荷州最富有的人。在他已经失去生命气息的右手里,正握着三颗亮晶晶的红色玻璃球。
(选自《中国学生必读的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小题1】阅读这篇小说,请简要概括小说的两个主要情节。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表现了米勒斯太太怎样的心理?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①每当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讨价还价”是,米勒斯太太都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面带微笑
②然后,米勒斯太太满含热泪,注视着他们把自己的手放到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
【小题3】阅读第③~⑱段,指出这部分文字运用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4】“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都没发过大财,可在镇上人们的眼里,他是艾达荷州最富有的人。”为什么米勒斯先生是“最富有的人”?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250万美元的阳光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

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渐渐陷入了绝境。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一天下午,有人敲门。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太太,您好!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

蓬头垢面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我们想借点阳光。”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来找茬的珍妮。“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

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之前的住户曾经找贝蒂交流过这些,可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但珍妮不一样,她笑容明净,性格温柔,言谈和善,令人怜惜。“哦,好吧。我行动不便,你自己进来开窗户!”贝蒂回头看看自家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担心贝蒂不接受“施舍”,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补充道,“就当是对您借给我家阳光的回报。”

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间里里外外都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

看着透过火焰木树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原先萎靡的状态明显改变。“原来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她向珍妮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便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

阳光下,贝蒂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珍妮有些难过,她稍思片刻,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又有哪遮住您了吗,夫人?”贝蒂有些疑惑。“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

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人,更是很久没有与人共餐了。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冷孤寂的心。“当然可以。”贝蒂爽快地答应了。

从此,在贝蒂家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桩做的餐桌用餐。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陪她聊天。

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她下棋,有时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

随后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阳光得来的幸福与温暖。2012年11月的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无憾地走完了一生,那年她95岁。

2013年3月的一天,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遗嘱?”“是的,这是哈里斯太太临终前立的。之前她财产的继承人是她的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了。现在,她那栋价值1250万美元的房产就是您的了。”

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珍妮馈赠了我和这房子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拥有它。

原来,阳光也是有价的,而且是高额回报,借出越多,回报越多,所以不要吝惜供给别人阳光。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向我们介绍了已快油尽灯枯的老人的凄凉处境,这为后文珍妮的出现以及“借”阳光做了很好的铺垫。
B.环境描写是本文的主要特色,作者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烘托了独居老人贝蒂的形象,同时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C.最初,面对珍妮一次次无理请求,老人一次次地答应,这说明被逼入绝境的老人已经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了。
D.小说主要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刻画了珍妮热情善良、聪明能干、拥有高贵品质的形象。
【小题2】小说中的哈里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阳光”一词在文本中多次出现,请分析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