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热爱生命》的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05-10 06:44: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悼念乔治·桑

雨 果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犹然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变容。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拖。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救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墓,居高临下劝告着人们。米谢莱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耸起。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杀的天才。正由于这样,革命才得以完全。让我们为死者哭注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英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和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

(有删改)

雨果认为“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雨果这样说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西班牙的婚礼

(法)梅里美

在昂迪雅尔市郊的一座美丽的小农庄里,一场隆重的结婚典礼正在进行着。小农庄里有一棵高大的无花果树,摆满美味佳肴的餐桌就设在树下。那丰盛的菜肴、交错的杯盏,几乎要把桌子压碎。来宾们向新郎、新娘祝贺以后,就来到桌前坐下。院内的茉莉花和柑树上开满的白花,混合着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浓郁的清香。

突然,一位持枪的男人从树丛中策马而出,马儿径直朝住宅方向驶来。到达住宅门前,来人勒住马匹,敏捷地跳下马,向桌前的客人们举手行礼,然后把马牵进了马棚。其实宾客早已到齐,但在西班牙有个风俗,凡有过路的人来参加庆典,都应热情接待,更何况此人衣着不凡,好像是个很有身份地位的人物。新郎急忙起身,热情地迎上去,邀请来客赴宴。

此时宾客们交头接耳,互相低声询问着这位陌生人的来历。只有坐在新娘旁边的昂迪雅尔农庄的公证人脸色一下子变得十分苍白,如同死人一般。他想站起来,但双膝打弯,两腿根本无力支撑住自己的身体。

这时,一位来客走近新娘悄声说:“他叫诺斯•马里亚,听说不久前因为支持独立运动被政府通缉呢,今天大概是来这儿闹事的,他跟公证人有仇!”两个月前,公证人曾当着众人夸口,‘如果有朝一日让我碰到诺斯•马里亚,我要给他灌下一整杯放了砒霜的毒酒’。”

诺斯•马里亚先朝公证人扫了一眼,公证人立刻被那恶狠狠的目光吓得浑身瑟瑟发抖,如同得了疟疾一般。然后他径直朝新娘走去,非常文雅地向新娘行了个礼,并要求新娘在婚礼上能和他跳舞。新娘非但没有拒绝,而且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悦的表情。诺斯•马里亚拿起一个软木板凳,毫不客气地坐在新娘与公证人的中间。公证人此时紧张得几乎要晕倒了。

宴席开始之后,诺斯•马里亚一直警惕地注视着满桌的宾客们。当人们品尝着美味的陈年佳酿时,新娘端起一杯斟满西班牙名酒“蒙地拉”的酒杯,先凑到自己的唇边咂了一下,然后举到诺斯•马里亚的面前。

在西班牙的风俗中,这一举动是酒宴上人们对自己所尊敬的人的一种礼节,被称为“特殊关照”。遗憾的是这种风俗早已在西班牙的上流社会消失了。这里当然也不例外,一切淳朴而真挚的民族习惯均被废弃了。

诺斯•马里亚非常感激地接过酒杯,连连向新娘致谢。而新娘却腼腆地凑到了他的耳边说:“请您看在我的面上,饶恕了他吧!”

“不行!”诺斯•马里亚嚷道。

“我求您忘记过去的事吧!您到此地来,可能是不怀好意的,但为了我的幸福,也为我的婚礼顺利进行,请您答应我!

诺斯•马里亚凝视着无助的新娘那双哀怨的双目很久,然后转身向浑身哆嗦成一团的公证人说:“你应该感谢新娘,公证人!要不是她的话,我马上就把你杀掉。”

诺斯•马里亚随后斟满了一杯酒,端到公证人的面前,脸上带着嘲讽的微笑,继续说道:“来!公证人,为我的健康干怀!这酒不坏,而且不是毒酒。”

此时,公证人可怜极了,颤抖着喝下那杯酒,犹如咽下一把钢针。

“来吧,朋友们!跳起舞来吧!新娘万岁!”诺斯边嚷边敏捷地站起身,跑去寻来一把吉他,即兴演奏了一曲,向新郎、新娘表示祝贺。

晚宴即将结束,诺斯还继续跳着。他是如此热情奔放,以致使一些妇人都暂时忘却了他是个危险人物。他跳着、唱着,几乎满足了所有人的要求。午夜时分,一个十二岁左右的小姑娘出现了,她急匆匆地朝着诺斯•马里亚走去,急促地跟他说了几句耳语后,诺斯的脸上现出了惊慌的神色,他立即朝马棚跑去。然后牵着他那匹健壮的骏马出来了。他走到新娘跟前,诚恳地说:“我以我的生命向上帝发誓,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这是我多年来最幸福的时刻。请您接受一个想把一座宝矿都献给您的、一个可怜的魔鬼送给您的小小礼物吧。”说着,他把一只漂亮的戒指捧到新娘面前。

“诺斯•马里亚,”新娘感激地说道,“只要我这里还有一块面包,那一半就属于你!”诺斯同所有的客人握手告别,包括公证人在内,然后飞身上马,转眼间就消失在黑暗里了。这时,只有公证人轻松地长舒了一口气。

半个小时之后,小农庄里来了一队保安士兵,但没有一个人说看到过他们要搜寻的人。(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注重于使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公证人一会儿脸色苍白双膝打弯,一会儿瑟瑟发抖,一会儿浑身哆嗦,衬托了诺斯•马里亚的强悍和厉害,从而凸显了人物形象。
B.诺斯•马里亚从一开始的警惕地注视着宾客到后来的又唱又跳,几乎满足了所有人的要求,表明他已经在众人的恐惧中放下了戒备,相信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对他造成伤害。
C.这场婚礼向我们展示了西班牙热情好客的风俗。我们通过丰盛的菜肴、甘甜的美酒以及狂歌热舞感受到了西班牙人热情奔放、无拘无束的性格特点。
D.诺斯•马里亚最后变成了一个诚挚的祝福者和感谢者,其原因有新郎的热情欢迎,有新娘的真诚、包容和敬重,有大家与他热情舞蹈带给他热情和尊重几方面。他逐渐融化了内心的仇恨。
【小题2】小说开篇对小农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理解“这时,只有公证人轻松地长舒了一口气”这句话的含义。
【小题4】请分析诺斯•马里亚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小题5】小说为什么以士兵的搜寻和大家对诺斯的包庇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钟 声
法维克多•雨果
①自那天上午在耻辱柱受刑以来,圣母院周围的居民似乎发现伽西莫多敲钟的热情减退了。从前,动辄就有钟声传来;长长的晨钟从晨诗一直持续到晚诗;警钟为大弥撒而齐鸣;小钟在举行婚礼或洗礼时,荡出丰富多变的音阶。这些钟声在空中交织,宛如一幅用缤纷迷人的音符织就的锦缎。古老的教堂震颤着,轰鸣着,沉浸在钟声经久不息的快乐中,人们时常感到里面有个喧闹、任性的精灵,用所有那些铜嘴歌唱,现在这个精灵似乎消失了,大教堂显得死气沉沉的。 
②其实伽西莫多一直在钟楼里,他究竟怎么啦?难道他还对耻辱柱上的受辱和绝望耿耿于怀吗?难道执行吏的鞭笞声,仍在他的灵魂中回响不息吗?难道虐待导致的悲哀使他看破一切,竟至熄灭了他对钟的热情吗? 
③圣母领报瞻礼节到来了,那一天,空气是如此纯净清新,伽西莫多感到自己对钟的爱有所恢复了,于是,他爬上北边的钟楼。那时候,圣母院的门全部是用结实的木料做成,外面包着皮革,四边打着镀金的铁钉,边框上镶着巧夺天工的雕刻。 
④他把六口大钟端详了一番,他忧伤地摇了摇头,似乎为了某个陌生的东西而悲叹,这个东西在他心中,横在他和钟之间。但是,当他把钟摆动起来时,当他感到钟群在手中摇晃时,当他看到颤动的八度音符像树枝间窜跳的小鸟在音阶上跃动时,当音乐之魔附着在他身上时,可怜的聋子重新快乐起来了,他心花怒放、喜笑颜开,把什么都忘了。 
⑤他走来走去,拍着手,从这根钟索跑到那根钟索,用声音和手势鼓舞着那六位歌手,就像乐队指挥在激励聪明的演奏家一样。
⑥“加油,”他说,“加油啊,加布里埃尔!把你声音全倾泻到广场上去,今天过节!——蒂博,别偷懒,你慢了,加油,快加油!你生锈啦,懒虫?——很好!快!快!别让人看见钟锤。把他们的耳朵都震聋,像我一样,就这样,蒂博,干得好!——真棒!我的加布里埃尔,响些!再响些!——嘿,你们这两只麻雀,在上面搞什么鬼!我看不出你们有半点声音——那些铜嘴在该歌唱时却像在打呵欠,这是怎么一回事呀?得啦,好好干活吧!这是圣母领报瞻礼节。阳光真好,也该有好听的钟乐才行,——可怜的纪尧姆!瞧你上气不接下气的,我的胖子!” 
⑦他马不停蹄地激励着他的钟,那六口钟比赛似的一起跳跃着,它们摇晃着锃亮的臀部,犹如一车套着吵闹不休的西班牙骡子,被车夫吆喝着赶着往前走。 
⑧在钟楼峭壁的某一高处,覆盖着一些鳞状的大石板片儿。突然,他的视线越过这些石板缝儿,落到了广场上,他看见了装束奇特的爱斯梅拉达,她站住,在地上铺了块地毯,一只小山羊走到上面,四周立刻围拢来一群观众,这一瞥,顿时改变了他思绪的流向,像一阵风吹凝熔化的树脂似的,凝固了他对音乐的热情。他停下来,转身背对着钟,蹲在挡雨石板后边,用沉思、温柔、甜蜜的目光凝视着跳舞的爱斯梅拉达。 
⑨这时,被遗忘的钟声突然同时噤若寒蝉,使钟乐的爱好者大为失望,这些人本来一直站在换钱桥上真诚聆听着钟声,现在只好大失所望悻悻然离开了,像一条看到骨头却得到石头的狗。 
(节选自《巴黎圣母院》第七卷,有删改;标题为命题者所加)
【小题1】文章第②段几个问句写出了人们的种种猜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文章第⑥段对伽西莫多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小题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这些钟声在空中交织,宛如一幅用缤纷迷人的音符织就的锦缎。
(2)它们摇晃着锃亮的臀部,犹如一车套着吵闹不休的西班牙骡子,被车夫吆喝着赶着往前走。
【小题4】“钟声”在文中有着怎样的丰富意蕴?请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