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0分)
熟人厌烦症
(美国)迈克尔·金
①我是在11 路公交车上遇到菲利的,他是我的老同学,大学四年,我们是公认的铁哥们,连衣服都互相换着穿,所以,我们极其夸张地来了一次拥抱,煞是令旁人羡慕。 
②彼此问候,才知道我们都在墨西哥,他结了婚,我也有了家。所以,我竭尽全力地寻找关于工作、家人、小孩的话题,可惜,当初经常秉烛夜谈的我们似乎少了许多默契,只那么三言两语便结束了。 
③我有点尴尬,看菲利,他也不断地往窗外看,时不时向我挤出一丝刻意的笑容。这情景让我很难受,窗外挤满了抢道的出租车,死死地把我们堵在中央,好不容易爬进一段,刚好又遇上红灯。 
④时间很难熬,好几次挑起话题失败后,我只想赶紧下车,可是,前面还有一座很长的桥,而且,桥头还有个收费站,有一次为了交过桥费足足等了四十分钟,所以我很害怕,当然,不是因为公交车的堵塞,而是无法面对眼前的菲利。 
⑤在过桥前的最后一站,我霍然起身奔向门口,临下车那一刻,赶紧回头跟菲利打招呼,说先下了,以后常联系。他竟然站着,手里提着一大袋食品,爽朗地说,好,以后多聚聚。没想到菲利变化这么大,墨西哥真是磨炼人啊!明明没什么话说,他还说多聚聚。不过我不怪他,我说常联系也是客套话,在公交车上这么久,我们连联系方式都没留下,还怎么联系!
⑥骄阳似火,虽然要步行过桥,但我心里轻松,走一段路总比两个人熬在车上强,再说了,过桥还要多收一块钱,我不亏。 
⑦难得步行看看桥上的风景,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心里盘算着过桥后拿一块钱给儿子买根棒棒糖,那家伙一定会抱着我的脖子使劲亲吻,哈!我忍不住提高了音调,可我耳朵里听到的并不是自己的声音,桥对面走来一人也在使劲哼同样的小曲,我扶了下眼镜仔细一瞧,心里重重地“咯噔”了一下,那人竟然是菲利,他看见我,立马也呆了。 
⑧他竟然往回走,难怪我下车的时候他站起来了,他
好不容易才缓过神来,我们互相笑笑,说真巧啊!家里孩子等着吃饭呢,回头见!说完便逃也似地往前走,谁都不愿问为什么走这么长一段。
⑨和菲利擦肩而过那一刻,我分明看见他脸上多了一丝沧桑,一双眼睛老在躲闪。我知道,他不再是当年的他,可是,我还是当年的我吗?骄阳已躲进云层,我仍觉得全身发热,加快脚步,只想赶紧走完剩下这段桥,也不买棒棒糖了,直接回家,拿面镜子好好瞧瞧。
【小题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情节的脉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上下文,补足第⑧自然段“他”之后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小题3】(小题3)请指出第⑤自然段画线处 “变化这么大”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指出最后一个自然段所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并简析描写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熟人厌烦症”的故事带给你那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38: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 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級,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級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級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小题1】“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下列对“形成的空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对他的逝世,人们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
B.马克思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C.马克思主义正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将使革命理论的研究出现一段空白。
D.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极大,他逝世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无人可以替代。
【小题2】“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 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 经永远地睡着了。”下列对这段话的感情色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沉痛悼念之情。
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就出了意外,失去了最伟大的导师和亲密 的战友,有痛惜之情,但主要是作者自己深深的自责。
C.这段文字可看出恩格斯沉痛之中又有敬重、痛惜、宽慰之情,感情细腻而又复杂。
D.作者受情境所限,以“停止思想”和“永远地睡着了”代替“逝世”,以“两点三刻” “还不到两分钟”渲染内心的伤感和遗憾,虽悲痛而不失自持。
【小题3】“两个发现”指代什么?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关系是什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20分)
一位老者和他的歌
(西班牙)巴罗哈·内西
清晨,当公鸡雄赳赳地引颈长鸣,当云雀从播了种的大地上凌空飞去时,我,从他家出来,外衣搭在肩上,毫无目的地,沿着大路向前走去。
日日夜夜,顶着如火的骄阳,冒着凛冽的寒风,我漫无目的地继续走我的路。有些时候,一些主观臆想出来的危险使我心惊胆战,而另外一些时候,我却又能冷静地面对眼前现实存在的危险。
为了排遣寂寞,我边走边唱。随着映入眼帘的景致,我一会儿唱起欢快的歌,一会儿又唱起忧郁的歌,或者吹起口哨,或者轻声低吟。
有时候,走到一扇窗门前,我便故意洋洋自得地高声唱起来,或者故意喊起来,希望别人能听见我的声音。
“会有一些窗户打开,并且还将会露出一张张欢悦洋溢的笑脸。”我这样想着。
然而,没有。没有一扇窗户打开,没有一个人走出来。我天真地继续唱着歌。可是,这儿,那儿,都露出了一张张凶恶的面孔,一双双敌视的眼睛,瘦骨似柴的手中握着棍棒,他们戒备着。
“也许我冒犯了他们。”我想,“这些人并不想对我怎么样。”外衣搭在肩上,我继续毫无目的
地,也不知为什么,唱着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漫步向前走去……
许久以来,猫头鹰凄凉的叫声,狼的嗥叫声,还有这种孤独感,使我痛苦,使我不安。
因此,我想到都市去。但是当我正要进城门时,他们把我拦住了。他们同我讲条件,说是只要我把比生活本身更美丽的梦留在门口,他们就放我进去。
“不,不。”我低声咕哝道,“我情愿回到我原来的路上去。”外衣搭在肩上,我毫无目的地,也不知为什么,唱着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信步继续走我的路。田野里的聒噪声,溪水中的哗哗声,还有乌鸦那不祥的叫声,不禁使我瑟瑟发抖。
后来,他们终于无条件放我进去了。然而当我置身于城市中,我却感到气闷、窒息,我透不过气来。我重又回到原野上……
今天,一位同事对我说:
“你就在这儿休息吧。你为什么不生活在人们中间呢?在现实中,有风平浪静的沙渚,你可以找到一些地方,那里人与人之间不会是这般凶恶,这般充满威胁。”
“朋友,”我回答说,“我是一个行者,一个到处漂泊、从不在哪儿扎下根来的人。我是风中的一分子,海中的一滴水。”
如今,我就像一个攀登者,攀上顶峰后,往身后一看,才发现原来自己走了这许多冤枉路。可是,最终还是到达了目的地。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变化无穷,它一直在寻找人生永恒的答案。我已经在生活中找到了我的位置。
如今,孤独不再使我悲伤,田野里悲凉的瑟瑟声,乌鸦凄苦的叫声也不再使我心惊胆战。如今,我认识了树木,夜莺在它的枝头上唱歌;我认识了星星,夜色中,它神秘地眯着眼睛。我发
现了无情时光的温柔,我赞美静谧的黄昏。晚霞中,一缕轻烟升起在地平线上。
就这样,外衣搭在肩上,我继续唱着歌,吹着口哨,哼着小曲,沿着这条我从未选择过的路,向前走去。
如果命运之神想切断这条路,那就随它去好了。至于我,即使能够抗议,我也不会抗议……
(小题1)本文四处使用“毫(漫)无目的地”,其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指出“我重又回到原野上”的原因。(4分)
(小题3)你认为“我”在生活中找到的“位置”是什么?(2分)
(小题4)针对画线部分的内容,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不超过60字)(5分)
□□□□□□□□□□□□□□□□□□□□□□□□□□□□□□□□□□□□□□□□□□□□□□□□□□□□□□□□□□□□
(小题5)联系全文,探究文末“即使能够抗议,我也不会抗议”的涵义。(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鸡汤治不了这种病

(美)鲍勃·帕克斯陈荣生编译

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我并不是经常见到他,但我见到他的时候总是很开心。他对任何事情都是温和柔软,从不发脾气。

我曾经对他说我从未见他激动过。“我真希望能够像你那样淡定冷静,”我说。

“是药物的原因。”他笑着说。

听他这么解释,我哈哈笑了起来,因为这种心情绝不是什么药物能起“作用”的。

“真的,真的是这样的,”他说,“我最近被诊断出患了帕金森症。”

“哦,非常抱歉。”我说。

“我服用的药会导致我的生活有点迷糊。”他补充了一句。

著名演员迈克尔·J·福克斯也患帕金森症,尽管我们看到他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仍然坚持工作,并提倡对这种疾病的治疗。

我的这位朋友是我的汽车机修师。你可以想象得这种病对他今后的工作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我约好了过去给我的车装上防雪滑轮胎。我走进修理厂时,朋友正坐在柜台后面。

我说:“你好。”

他从电脑处抬起头,说:“我一会儿就过来陪你。”

我听到他抽了几次鼻涕,但此时并不是真正寒冷的季节。

我等了一会儿,他接过了我的车钥匙。“我去喝杯咖啡就回来。”我说。他笑了笑。

我经常开车来我最喜欢的阿蜜莉雅小餐厅吃饭。这是一家典型的家庭小餐厅。你在这里总是能吃得饱饱的,可以得到老板很多笑容,还可以跟老板开心地交谈。

我下单后看了一会儿报纸。然后,我问服务员:“你们今天有什么汤?”

“鸡汤面条。”

“太好了。我朋友着凉了,我想给他带一碗回去。”

然后,我在倾盆大雨中步行回去,一手拿着伞,一手端着一碗治百病的鸡汤。

我走进门,微笑着将碗放到他面前的柜台上。

“这是什么?”他问。

“给你治感冒的。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听到你抽鼻涕。人们说鸡汤可以治百病。”

他先是低下头,然后再抬起头说:“谢谢你,鲍勃。你真是太好了。问题是我没有着凉。我弟弟去世了。”

当你意识到你好心的所说所为突然变得错得一塌糊涂的那一刻,真的是令人沮丧。

“哦,朋友,真是非常抱歉。我以为你着凉了。我真是太蠢了,竟然给你带回一碗鸡汤。它真的治不了这个,”我说。

我们接着谈了所发生的事情。他弟弟52岁。是癌症。

在他讲述期间,两行眼泪慢慢地从脸上往下流。他根本就没有抹掉它们的打算。

我心想,此时此刻,抹不抹掉眼泪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了。

你是知道的,男人即使是在这种时刻,也会尽量坚强,一副男子汉大丈夫的样子。而他仍然是一副温和的表情,呆滞和伤心。

“我告诉你吧,自从听到你患了帕金森症,我就每天晚上为你祈祷了。我没有祈求安慰,我从一开始就对上帝说我希望你能够得到治愈。”

他低下头,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我为我弟弟的祈祷时间最长了。终于,我知道治愈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于是,我祈求不要让他再这样痛苦下去了。他不再痛苦了。”

我们都默不出声,有那么一阵子,我们只是互相凝视着对方。

“请将鸡汤转给其他人喝吧。”我说。

“不。我很喜欢喝鸡汤,真的。谢谢你所做的这一切。”

鸡汤治不了这种病,但其中所隐含的爱是有助于疗伤的。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当“我”问好后,朋友以一句“我一会儿就过来陪你”应对,这句话仅仅表现了他的礼貌和涵养。
B.小说中间插入迈克尔·J·福克斯也患帕金森症的情况介绍是为了暗示这种疾病虽对工作生活有影响,但也要积极应对。
C.小说中作者交代了阿蜜莉雅小餐厅可以吃得饱、得到老板的微笑以及与老板开心交谈等看似闲来之笔,实则与小说主题紧密相关。
D.小说语言简洁淳朴,通过对“我”与朋友间的小误会的叙述,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和真挚感情,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小题2】小说中的“我”给人的印象深刻,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形象特点。
【小题3】“鸡汤治不了这种病,但其中所隐含的爱是有助于疗伤的”,请结合作品,分析“隐含的爱”的内涵。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维也纳欢迎大会上的演说

恩格斯

亲爱的同志们!

今天晚上我受到了当之有愧的接待,在我离开这个会场以前不能不对此表示深切的、衷心的感谢。我必须说,可惜现在只能由我来享受我的亡友马克思的荣誉了。我是在这个意义上接受你们的热烈欢迎的。如果说我在参加运动的50年中的确为运动做了一些事情,那么,我并不因此要求任何奖赏。我的最好的奖赏就是你们!到处都有我们的同志:在西伯利亚的监狱里,在加利福尼亚的金矿里,直到澳大利亚,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大的国家,在那里社会民主党没有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现在全世界无论做什么事,都得看看我们的神色。我们就是一个使人畏惧的强国,一个比其他强国更能起到决定作用的强国。这使我感到骄傲!我们没有白活,我们能够自豪地、满意地回顾自己的事业。在德国,有人曾想用暴力来镇压运动。每一次,社会民主党都以资产阶级完全意料不到的方式做了回答。在每一次新的选举中,社会民主党的选票总是不可遏止地增长,这使资产阶级战栗,使卡普里维战栗,使所有的执政者战栗(暴风雨般的掌声)。刚才一位讲演人提到,在国外,社会民主运动总是被人估计不足。亲爱的同志们,我走过维也纳的街道,看了资产阶级殷勤地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厦(会场大为活跃),我还请人指给我看了你们曾经正大光明地占领过的富丽堂皇的市政厅大厦。从你们占领市政厅大厦的那一天起,谁也不会再对你们估计不足了(掌声雷鸣)。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那时候我正在伦敦,看到了英国报纸记者们的那种惶恐的样子。当时他们报道说,7月9日无产阶级占领了维也纳,而且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巧妙地占领了它。(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与会者一再高呼:“恩格斯万岁!”)

(1893年9月14日,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演说之所以出色,主要在于它有丰富的内容和富丽的文采。
B.透过全文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一代伟人恩格斯那高尚的人格和昂扬的斗志。
C.本文主旨是号召全体无产阶级,以“这个划时代的日子”为新的起点,顽强英勇地同资产阶级作斗争。
D.全文感情激越,演讲者与听众息息相通,才使得演讲真正具备了强烈的感召力。
【小题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
【小题3】“看了资产阶级殷勤地为未来的无产阶级建造的非常漂亮的大厦”一句表现恩格斯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警官,圣诞快乐!

(美国)奇普·查玛·艾契拉 张维(编译)

午夜11点钟刚过,报警器突然响了起来,是一家商场发出的警报。

警官萨尔心里很矛盾,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出警,因为12点他就要交班回家,这可是圣诞之夜啊,他还没来得及为孩子们准备圣诞礼物哩!

“也许是下夜班的员工不小心触响了报警器!”萨尔开车驶往这家商场时,心存侥幸地想着。

商场里没有灯光,没有动静。萨尔开车绕场一周观察情况。在商场后面,他发现车库的门被打开了,他赶紧下车查看。

萨尔注意到雪地上有一行脚印,顺着打开的门直接进了商场。萨尔左手抓紧电筒,右手拔出了手枪。这时,他脑海里闪出了十年前的一个场景,那也是圣诞之夜,他独自一人出警,当他进入一家漆黑的酒吧时,一道亮光,一声巨响,他被迎面而来的子弹射中,应声倒地。尽管防弹背心救了他的命,但子弹巨大的冲力导致他的三根肋骨断裂。倒地的萨尔很顽强,朝发出亮光的地方连开数枪,击毙了罪犯。

想起这些,萨尔似乎觉得肋骨又开始痛了,他赶紧熄灭电筒,弯下腰来,瞪大眼睛搜索着,竭力让自己的眼睛习惯场内的黑暗。

萨尔在墙上似乎看到了开关的位置,他伸出电筒敲了一下开关,灯光顿时亮起来,这时他听到有脚步声跑了出去,萨尔赶紧转身追赶。来到门口,萨尔没有发现人影,可是他发现雪地上又多了一行刚踩出来的新脚印。

顺着这行脚印,萨尔来到了一栋破旧的平房前。萨尔在门上重重地敲了几下,然后拔出枪来闪到一旁。

门开了,一位女人站在门口,她穿着一身旧衣服,身后有一个12岁的男孩,满脸的惊恐。

看到萨尔拿着枪,女人很紧张:“警官,请进!”萨尔走进屋里,注意到一个装满东西的塑料袋摆在墙角,一件价格不菲的貂皮女装从袋口露出来。房间里几乎没有家具,一只三条腿的沙发靠墙摆放着,地板上到处都是破衣服和杂物。萨尔在屋内打量着,卧室里伸出三个小女孩的脑袋,朝这边张望。萨尔大声地说道:“夫人,有充分证据证明你儿子刚刚进入了一家商店,我敢肯定,那个塑料袋里的东西都是从那个商店偷来的。”女人转身冷眼盯着儿子。男孩低下头,带着哭腔说道:“是的,警官,这些东西是从那个商店拿来的!妈妈和妹妹需要圣诞礼物,可是我们家没钱买,于是我从那里拿来这些东西……”萨尔掏出手铐对女人说:“我要把这个男孩带到局里去。”说完,他将男孩铐了起来。这时,三个小女孩从卧室冲到萨尔面前央求他:“警官先生,求求你不要把马丁哥哥送进监狱!”女人走过来,把三个小女孩拉进卧室。萨尔仔细检查了塑料袋里的物品,里面装着一些玩具娃娃,小女孩的衣物,还有一件貂皮大衣。女人从卧室出来,看到萨尔准备把男孩带走,她悲切地对他说道:“警官,其实马丁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主要是他身边没有大人教他学好。”

“他父亲呢?”萨尔转身问道。

“他父亲是个酒鬼,染上了吸毒的坏毛病,马丁出生以后,他想改邪归正,可是他的那些坏朋友不放过他。十年前马丁两岁的时候,也是圣诞节的晚上,他在一家酒吧盗窃时开枪袭警,被警察打死了。”

女人站在那里继续说着什么,可是萨尔呆若木鸡,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了。命运之神真会捉弄人!十年前圣诞之夜他击毙了一名罪犯,十年后圣诞之夜他竟然来到了他的家里。他似乎感到肋骨又开始痛了。这之前,萨尔一直痛恨枪击自己的那个家伙,认为他十恶不赦、罪有应得,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也有家庭,他死了,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不幸。此时此刻,萨尔内心翻江倒海。他赶紧低下头来,躲过女人的眼神,生怕她看穿了他的内心。

“警官,我想让马丁带上洗漱用品,行吗?”女人的话让萨尔回过神来。“不需要!”说着,萨尔打开男孩的手铐,然后一字一句地对他说道:“孩子,这次我放过你,如果下次你再犯,我会让你永远戴着手铐!”

女人和男孩吃惊地看着萨尔,不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都是真的。萨尔将车钥匙递给男孩,“把东西放到我汽车的行李箱里,明天我和你一道去那家商场退还这些东西。”男孩拎着东西出去了。萨尔又从口袋里摸出一叠子钞票递给女人,对她说道:“夫人,给孩子们买一些圣诞礼物,让他们过上一个愉快的圣诞节。”男孩回来以后,萨尔大声地告诫他:“我不能容忍偷窃行为,我会找一些零活让你干,让你用实际行动偿还今天所犯的错误。从今往后,我要对你严加管教,我要对你的行为负责,我要让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说着,他扫了一眼女人,只见她噙着泪水,嘴唇发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萨尔朝他们挥挥手,转身大踏步地走了出去。这时他听见身后传来祝福的声音:“警官,圣诞快乐!”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报警器突然响了起来,警官萨尔心里很矛盾,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出警,这正是他的职业倦怠的表现。
B.通过对“女人”和“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了男孩犯罪后,一家人的惊惶不安。
C.小说的结构极富戏剧性,十年前警官萨尔击毙了男孩的父亲,十年后,男孩偷窃又被警官萨尔抓获。
D.警官一直痛恨枪击自己的那个家伙,但知道他是男孩的父亲之后,他原谅了十年前那个罪犯,也放过了男孩。
【小题2】小说中两次写到警官萨尔“感到肋骨又开始痛了”,这两次肋骨痛的原因是否相同?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的结尾,警官萨尔为什么打开男孩的手铐,放过了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